對員工太好,員工散漫;對員工太凶,甩手不幹,到底怎樣做管理,才能讓員工走心?

小徐的救贖日記


這個問題在我剛做管理者的前幾年裡,一直困擾著我,我也走了不少誤區,積累了一些經驗,專門研究過,後來就得心應手,可以說是有發言權了。實際上這個問題可從三個角度介入:
  1. 管理者與員工保持若離若現的關係
  2. 對員工的工作指導,應鼓勵與指點並重
  3. 建立獎罰分明的制度,堅持落實

一、管理者與員工應保持若離若現的上下級關係,可親可遠

很多新晉管理者在處理與員工的關係上,往往都過度親近,或是以權壓人,這兩點容易對員工造成誤解,從而產生不利於管隊管理的工作影響:

1、管理者與員工關係太近,容易讓員工鬆懈對待工作

這點上我踩的坑最多,我在性格上比較隨和的人,因此剛做管理者的時候,很容易和員工走得太近,經常和員工說說笑笑,偶爾晚上還一起約飯吃。

結果沒多久,就體驗到其中的惡果,在我組織的會議上,有員工突然就開玩笑,後面發展上對我安排的工作嗎,態度散漫,甚至於拒絕我的工作安排。

經過這些教訓,我開始意識到,管理者與員工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然員工容易“得寸進尺”,公私不分。

2、管理者對員工太嚴厲,員工會有怨言,甚至於辭職走人

與上面相反,如果管理者太過於嚴厲,則容易引起員工的怨言,甚至於逼走人才,這樣的例子在職場上比比皆是。尤其現在職場離職率越來越高,人才招募更為困難,因此管理者亦需要剋制自己。

綜合以上兩項,在處理與員工的關係上,管理者要把握若離若現的關係。即在私下場合可以偶爾開下玩笑,公司團建的時候可以跟大家打成一片;而在工作場合,必須在員工目前展示權威的領導形象,做到客觀公正,讓員工有意識地分清“公”與“私”。

二、對員工的工作指導,鼓勵與指點並重,不可偏重一方

對員工來說,管理者對員工的態度,在工作指導上尤為敏感。

工作指導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

  1. 員工向彙報工作,管理者如何回應;
  2. 在會議上,團隊彙報完工作,管理者如何回應。

大部分管理者會在此時過度關注員工的工作不足之處,甚至批評,這就會引起員工的不滿;其次是一度表揚員工做得好的地方,而不對員工的工作進行指點,這又會讓員工容易自滿,沒有進步的空間。

對此,我們應該在鼓勵的同時,給予員工指點,可採取兩種做法:

  1. 對員工做得好的地方,給予肯定和鼓勵,指出具體的優勢,讓員工可以繼續發揮;
  2. 對員工做得不足的地方,不要批評,而是引導式提醒,讓員工意識到改善的空間。比如,員工彙報完工作,我們總結一下員工本月做得優勢的地方,給予肯定,接下來提醒,“其實我發現你還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像這裡這裡,以後可以多留意下,取得更好的進步”

通過這兩種方式,既可以讓員工看到自身優勢,繼續進步;又可以讓員工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行完善。

三、建立獎罰分明的制度,堅持落實,對事不對人

最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獎罰分明的制度,對事不對人,營造公正的工作氛圍。

  1. 所謂的“獎”,就是激勵機制,包括但不限於績效激勵、業績激勵等等
  2. 所謂的“罰”,就是問責機制,對出現不好行為的員工進行相對應的問責

當這兩種機制出來之後,身為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則,讓員工看到管理者公正的態度,也為以後,當員工質疑問責的時候,管理有底氣按照相關制度進行問責。

只要我們能夠將獎罰分明的制度堅持落實,對員工工作散漫、態度不好的行為,則可以有效地按照制度進行制止。

歡迎【關注】學習委猿,15年時間從職場小白奮鬥進化到財富自由,現潛心進行職場進化論研究,每日分享職場進化乾貨,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或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