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一开始不被看好,后来却一鸣惊人的人物呢?

爱吃螃蟹不吐壳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前235年—前183年)

在谈论这位罗马名将之前,有必要涉及到另外一名将军:汉尼拔。

前言:

公元前219年,28岁的汉尼拔向萨贡托城(今西班牙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巴伦西亚和卡斯特利翁之间。)发起进攻,身为同盟国的罗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因为当时罗马正在建设山内高卢(今意大利北部)的两座城市,北方的威胁还没有消除,所以罗马人决定以外交的方式达成协议,但是从始至终罗马外交官都被汉尼拔所戏弄,在萨贡托被围八个月后失守,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正式开战后的一年,公元前218年5月,年仅29岁的汉尼拔率领全军出发了,在他翻过比利牛斯山脉后,这位将军还下令允许不愿意参加远征的士兵回乡,当他到达法国境内时,还有5万步兵,9000骑兵以及37头大象,而他的对手完全不知道这位年轻将军目标到底是哪里,当时的法国遍布树林和沼泽,所以罗马人派出去的侦查兵也没有太多的收获,紧接着,汉尼拔的军队横渡罗纳河,面对充满敌意的高卢人,他采用柔怀政策,以金钱进行安抚,同时四处宣传他的敌人只有罗马人,九月,到达阿尔卑斯山北部脚下,之后这位传奇将军用了15天的时间翻越了这座高山,此时他还有步兵2万,骑兵6000,合计2.6万人。

ps:关于他从哪座山翻越后世有两种说法,一是圣伯尔纳泽山,二是蒙吉內夫罗山

汉尼拔之所以能被称为一代名将,我认为不仅是因为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他内心也是极为强大,跨过罗纳河时,他就已经损失了1万人,翻越高山更是牺牲了2万人的代价,再加上前期高卢人的骚扰,这一路留下来多达3.3万的尸骸,最可怕的是,这一切仿佛都在他的意料之内。



接下来主要会介绍关于西庇阿的经历,中间汉尼拔对罗马境内的一系列战争这里只列出数据供大家参考好了

第一次战役:提契诺战役

第一次主要是双方的小摩擦,而且是骑兵战,双方都为试探性的进攻。

罗死伤:140人

汉尼拔死伤:200人

第二次战役:特雷比亚战役

罗马:4万步兵 4000骑兵

汉尼拔:3.8万步兵 1万骑兵 数头大象

结果:罗马阵亡2万,1万被俘,汉尼拔阵亡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死伤的大多数是高卢雇佣兵),大象仅剩一头

第三次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

第一阶段:

罗马:2.5万步兵

汉尼拔:5万步兵 1万骑兵

结果:罗马1.7万人战死,4000人逃跑中被骑兵追杀,最后仅剩下2000人,汉尼拔2000人战死(大多为高卢雇佣兵)

第二阶段:

4000前来支援的罗马骑兵2000人被杀,2000人被俘。

第四次战役:坎尼会战

罗马:8万步兵 7000骑兵

汉尼拔:4万步兵 1万骑兵

结果:罗马7万人战死 汉尼拔5500人战死(三分之二为高卢雇佣兵)

ps:这一战汉尼拔运用高超的骑兵战术将比自己多一倍的罗马军队合围,如今这一战也成为世界各大军校必学的课程

坎尼会战后,罗马濒临亡国的边缘。这一时期,罗马为了补充自己的军队,连无产者(在以前罗马的无产者是不作为军队的),预备役,甚至是奴隶都召集起来了。与此同时,东方的马其顿与汉尼拔联盟,威胁罗马的东北地区。而西方的西班牙战场上罗马军队遭受到了比自己多三倍的迦太基军队袭击,大败,原本在西班牙战场上优势一瞬间荡然无存。

在内忧外患之际,一位24岁年轻人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要求成为西班牙总指挥,他就是西庇阿,然而在当时的罗马,不到30岁是没有资格进入元老院,而且只有由元老院之中选出的执政官或者法务官才有资格统领军队,并且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上。

为此,不少权贵对他的态度是不屑一顾,有的人身为他是在胡闹,但是在当时,元老院实在选不出满足条件的人,只好同意了,因为不放心把大权交给他一人 于是又安排另一位指挥官监督他,这个人名字为西勒诺斯,他的任务是,只要这个年轻人犯错误,他马上取而代之。



公元前209年,西庇阿到达西班牙,此时已经进入冬季,于是他首先开始搜集各地详细的情报,此时的西庇阿只有从意大利带来的1.1万人新兵,前一年紧急调集的1万人和之前溃败的7000人残部。

待情报收集完毕后,西庇阿开始行动了,与之前汉尼拔一样,除了他和两位高级指挥官外,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计划。

西庇阿的军营位于敌人的大本营卡塔赫纳需要20天的时间,而西庇阿通过急行军,仅仅七天就到达了。第二天,西庇阿从侧面奇袭敌人认为不可能进攻的海上,仅一天就攻下了迦太基统治10年的卡拉赫纳,这是一场非常经典的闪电战,迦太基的三支军队完全没来及去增援,同时此战一扫之前罗马低落的士气,不少人开始对这位年轻的将军刮目相看。

第五次战役:维克拉战役

公元前208年,西庇阿面对来袭的三路共7.5万人的大军,此时他决定优先攻击先前的部队,不能让他们回合,他先用少量的西班牙士兵和轻步兵跨河为诱饵,主力部队从侧面进攻,面对三方进攻,尚未部署好的迦太基士兵瞬间崩溃,骑兵和大象还未发挥用处就被射死。

此战罗马仅仅牺牲百人,迦太基方面战死8000人,被俘1.2万。

第六次战役:梅陶罗战役

ps:此战都为双方的二流将军之间的对决,来自迦太基支援汉尼拔的部队受到了罗马军队的袭击,大败,在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第七次战役:伊力帕战役

迦太基方面对之前在西班牙的失败有所警惕,剩下的两支部队迅速汇合,这是一支由7万步兵,4000骑兵以及31头大象组成,此时的罗马军队已经增加到了4.5万人的步兵和3000骑兵。两军在伊利帕平原地区相遇,前三天都是在小规模的摩擦和对峙中结束的,迦太基方面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总指挥迟迟下不了决定,西庇阿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他心中早已有数。


这天夜里,他命令所有人明天天亮前吃好早饭,披挂好装备,第四天一早,迦太基军队看到密密麻麻的罗马军队,大惊失色,在指挥官的催促下 不少士兵连装备都没准备好就冲出营地,因为时间太紧,根本没来的及部署,阵型跟之前一样,但是,罗马的阵型变了。

罗马中间是做为辅助士兵的西班牙人,做为主力的罗马重步兵位于两侧,首先由西庇阿中间的西班牙军队率先发起进攻,两侧是重装步兵在行进过程中突然斜移,打击两侧。在两侧的大象遭受到了罗马轻步兵的箭后,迦太基的大象不再听骑手的指挥,非但没有冲向敌人,反而在自己骑兵中乱窜,在此之际,西庇阿命令骑兵发起进攻,侧翼的崩溃引起了迦太基军队的连锁反应,罗马军队趁机追击溃败部队。此战迦太基7.4万人的部队仅仅只剩下6000人。

此战之后,迦太基完全丧失了在西班牙的统治,西庇阿一扫罗马之前的阴霾,让战争的天平渐渐朝向了罗马。

最后的决战:扎马会战

公元前206年,元老院同意了在罗马饱受汉尼拔攻击的时候远征非洲的计划,但是元老院不给他提供任何军队,只有在西西里征召支援兵的权力,并且对外明确表示,如果西庇阿失败,责任只在西庇阿一人,跟元老院无关。

换作其他人,这样的条件是不会接受的,但是西庇阿同意了。在西班牙的接连取胜,在元老院的冷遇,出色的个人魅力,不少市民都为他的才能和打破现状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位将军身上。

人们纷纷加入他的军团,甚至不少罗马的盟邦免费为他提供武器装备,在托斯卡纳地区,阿雷佐就为他提供了2万杆标枪。沃尔泰拉提供了造船木材,塔奎尼亚提供了帆布。

西庇阿登陆北非后,几乎没受到太多的抵抗,迦太基的权贵们在慌乱之际没有任何办法,然后有人想到了汉尼拔。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造就了无数的名将,但是名将与名将之间的对决却是极少的,而这一幕,即将要在扎马上演。

公元前202年春季,双方在扎马相遇 。

罗马方面有3.4万人步兵,6000骑兵

迦太基方面有步兵4.6万人,4000骑兵

汉尼拔把大象部署在了军队的最前面,第二列为1.2万人的混合雇佣兵,第三列为1.9万人的马其顿雇佣兵。最后一列是汉尼拔从意大利带回来的1.5万人的精锐亲兵。

面对汉尼拔的大象 西庇阿让他的部队在中间空出来一条通道,大象一单冲锋后,很难回头。

战斗一开始,正如西庇阿所想的那样,大象从中部穿了过去 紧接着罗马军队迅速变阵,成弓形保卫汉尼拔的第一第二列队 ,而骑兵战也因罗马数量的压压制而占上风,在击溃第一第二列队后与骑兵队后,步兵再次变阵,从三个方向进攻汉尼拔的精锐,同时胜利的罗马骑兵从背后冲击。

此战迦太基死亡2万人,2万人被俘,而罗马方面战死者仅为1500人。

扎马会战后,迦太基在无力抵抗罗马,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

西庇阿回国后,个人威望达到了极点,"罗马救世主","非洲征服者",在罗马的凯旋仪式都足以说明人们对他的尊敬
纵观整个第二次布匿战争,西庇阿无疑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罗马存亡之际受命于危难,不愧是一代名将。

ps:在最后汉尼拔和西庇阿的结局都没有善终,汉尼拔因国内权贵而逃亡叙利亚,之后由逃亡比提尼亚。最后服毒自杀,而西庇阿因收到加图的排挤,最终选择了隐居山林,西庇阿在死之前拒绝葬在阿皮亚大道沿线的西庇阿祖祖辈辈的墓地里,西庇阿曾留下遗言道:"不知感恩的祖国,你们有何资格拥有我的遗骨"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西庇阿和汉尼拔都死于公元前183年


lolatu97


这样的人挺多的,我在这随便说两个,一个是杜月笙,一个是戴笠。

杜、戴二人出身低微,当然,戴比杜好许多,杜月笙3岁死了娘,5岁死了爹,8岁的时候和他相依为命的继母也离他而去,他从此成了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孤儿。

杜月笙在街头当起了小混混,后来突然去赌了一把钱,竟然赚了不少,从此也就迷上了赌钱,他一生可谓是无赌不欢。

可是,一个十一二岁的毛头小子穿梭在赌档之中,哪有不输的道理?他输得有多惨呢?输红了眼的他,竟想着将他爹留给他的祖屋给卖了,然后继续去赌,他娘舅为这事还狠狠地揍了他一顿,揍完了还一脚将他踹出了门。

杜月笙原本还在舅舅家蹭口饭吃,这下他舅舅连蹭饭都不让他蹭了,他只能流落街头了。

对于这样一个杜月笙,谁会看好,谁又会想得到他将来竟能成为名噪上海乃至中国的一代大亨?

杜月笙被舅舅赶出了家门,去哪混呢?只能去人人向往的十里洋场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似乎到了上海总能混口饭吃。

然而,初到上海的杜月笙仍然混得很艰难,因为他戒不了赌瘾,正正经经地在水果店上了没多久的班就跑去赌钱,后来还参加游行示威,被水果店老板一脚轰出了门。

他只能继续混,好在遇到了贵人王国生,王国生曾和杜月笙在一家水果店动作,后来自己出来创业当老板了。

杜月笙到了王国生的水果店之后老实了一段时间,可是很快又故态复萌,又跑去赌钱了,并且赌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狠,赌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最后竟然一头栽倒,赌出了一身重病。

王国生和袁宝珊为了救他,花了不少钱,可始终不见好,医生让他们给他准备后事,杜月笙听王、袁说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眼泪哗啦啦地流。

可是没想到,杜月笙的姑姑到了上海之后,稀里糊涂地给杜月笙灌了点瘌蛤蟆的蝌蚪之后,他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杜月笙的病虽然好了,可谁又会看好这样一个烂赌鬼的前途呢?王国生、袁宝珊二人虽然真挚地对他,但恐怕也不会看好杜月笙。

只不过,命运的神奇之处便在于它往往能够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曾经只能仰视别人的人变成让别人仰视的人。

杜月笙就是这样一个受命运眷顾的人,他曾经路过同孚里的时候只能羡慕地往里看,可后来却是无数人羡慕地看向杜公馆。

他曾经只能恭恭敬敬地叫黄金荣“黄老板”,后来却能随随意意地叫他“金荣哥”,他下礼遇三教九流之人,上结交军政要员,为自己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和人情网。

纵是国民政府的高官要员们见了他,如蒋、宋、孔之流,也会客客气气地叫他一生“杜先生”。

他一生过手亿万洋钿,但是此人民族气节可嘉,不论日本人如何威胁,他也始终不肯低头,始终不肯为日本人做事,后来更是倾尽家财以资抗战事业。

杜月笙在近代的分量难以称量,“杜先生”这三个字放在近代,只要一说,人人都知道说的是杜月笙,绝不会再有第二个人。

戴笠落魄之时也曾受过杜月笙的恩惠,两人也因此结为兄弟,从此一生相互扶持。

戴笠在成为蒋的心腹,蒋的“佩剑”之前,也很“混不吝”,身上的臭毛病也和杜月笙差不了多少,又好赌又好色。

他在上海混得最惨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蹭住在表妹家,表妹和表妹夫睡床,他就在旁边打地铺,当时他可没少被表妹嘲讽,反倒是表妹夫对他很不错,所以他发达了之后也拉了表妹夫一把。

除此之外,他当时只有一套衣服可穿,一套衣服一直穿的话,肯定会很脏,但戴笠很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所以他经常跑到湖边将衣服脱下了洗干净晾干了再穿。

对于这样一个戴笠,谁会看好?他表妹对他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似乎怎么看他都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小瘪三。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他跑去找杜月笙“打秋风”,杜看着眼前的小瘪三戴笠,觉得戴是一个很有魄力和潜力的人,所以决定帮他一把,对他进行投资。

也正是因为得到了杜的资助,戴笠这才得以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

但是,戴笠虽然考上了黄埔,可是却没能顺利毕业,为什么呢?没办法,他碰上北伐了,被拉上战场了。

后来军校通知他回校继续完成学业的时候,他已经跟着胡靖安一脚踏入了特工领域,他因为不愿放弃胡这个靠山,也不愿意放弃已经打下的基础,所以毅然放弃了回校,他后来之所以能够拿到黄埔的毕业证实则是因为蒋想要给他一个更好的履历而已。

让他没想到的是胡靖安突然被派出国学习了,他瞬间又没了靠山,怎么办呢?每天去踩蒋的点,拦蒋的车,给蒋递一些他认为是情报的小纸条,为这事差点被蒋的警卫给毙了。

当时,蒋的警卫一见他,便讥讽地说,看看,小瘪三又来了。

可是,没人能够想到他们眼里的小瘪三后来竟然成了一个让无数人恐惧和颤抖的人,他成了蒋的心腹,被称为“中国的希姆莱”。

1931年之后,“戴老板”这三个字成为了无数人的禁忌和梦魇。

这样的戴笠,谁能说不惊人?


史不知味


我的内侄就是这样子的。他今年也有四十多岁啦。他小时候极其淘气,且混不吝。逃学,打架,凡事能想到或想不到的错都犯。气得我的大舅哥天天揍他,甚至把他吊在家的樑上用绳子抽打。唉,经常鸡飞狗跳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去当兵,没有服满役又偷跑回家。被亲人,邻居笑话看不起。还是他二叔给他找了个工作。给单位开车司机,也就是个临时工。工资很少,干了三个月吧也就辞工了。自己上社会上闯去啦。前期也是不行,啥动干过。第一桶金是倒卖原油挣到的。后来越做越大,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此如能源,房地产,金融等等吧!现在身价保守估计在100亿之上吧。左邻右舍也没人看不起了。和县长,市长都称兄道弟,出入都极其排场,前呼后拥的。这谁又能想得到呢?


和为贵110837323


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后来却一鸣惊人的当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在革命初期并不是核心的领导人。 论资历,陈独秀是党的先驱。论学历,张国焘是北大毕业,是五四远动的发起人之一。论留洋,周恩来、朱德、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旅法或到莫斯科学习过。论背景,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项英等都有共产国际的支持。但毛泽东最大的优点是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自从博古来到了 中央苏区,他执行的是王明路线,毛泽东是受打击、排挤的对象,先是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让他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借批“罗明路线",矛头直接指向毛泽东,质疑“山沟里能出马列主义?”。毛泽东养病期间,门前冷落,连“鬼"都不敢进门。

长征确定名单时,本来没有毛泽东,让他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是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据理力争,博古无奈,才同意毛泽东随军转移。

就是在决定红军、中国革命、党的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凯丰也坚决不同意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说:你并不比别人高明,你只是读了《孙子兵法》,按他来指挥打仗。当然,经过激烈的讨论、辩论,最后形成决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夺泸定,渡金沙,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展现了他“用兵如神"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才能。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zj史海拾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恐怕就是李宗仁了。

谁都知道,李宗仁是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军阀头子,也是很会打仗的将军。

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李宗仁的杰作。

而李宗仁在抗战的第五战区担任司令官。

在长达6年时间,李宗仁对付了日军多次大规模攻势,力挽狂澜。

李宗仁的桂系军阀也是坚持最久的。

甚至蒋介石都被打到台湾了,桂系军阀还在广西坚持作战。

可见,李宗仁是非常有能力的军人和政治家。

然而,李宗仁曾经很失败。

他早年就读于临桂县(今临桂区)立两等小学,成绩非常差。

李宗仁回忆,他每次考试都是在及格线附近,有时候勉强及格,有时候就不及格。

因为成绩很不好,李宗仁读完小学以后就没有继续深造了,而是去桂林城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当学徒。

正常来说,这个纺织学徒的工作很简单,基本谁都能干。

然而,李宗仁也是不能胜任。

学了大半年,最终李宗仁还是不能学会,只得放弃这份工作。

可见,李宗仁读书和做工都是很平庸的,甚至还不如普通人。

甚至,李宗仁也不是一个出色的低级军官。

李宗仁在1913年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然而3年后才成为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这个速度太慢。

正常来说,见习军官进入军队实习半年最多1年,没有问题就会被提升为少尉。而李宗仁花费了3年。

又过了5年到1921年,李宗仁才担任少校营长。

从见习军官到少校营长,李宗仁花费了8年时间。就战争年代来说,这个速度确实非常慢。

说难听的,普通军人未必能够活过8年。打了8年仗不死,又是有文化的军校生,怎么也应该是个营长了。

然而,李宗仁却是一个优秀的高级军官。

可见,如果他这辈子不从军,可能就是一个潦倒的人。

如果他不能被人赏识成为高级军官,就可以是个平庸的营长了。


萨沙


人的一生总是很有意思,很多人一开始总是不起眼,后来时来运转,或者经过自己不断努力,人生却实现逆袭,一鸣惊人成为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今天我就讲一个这样的人物。


一、穷困潦倒

黄金荣刚来到上海,人生地不熟,自己在一家裱画店找到一份工作,可以勉强糊口,但是维持生计难度还是太大。


为了更好的生活,黄金荣一直在寻找机会,也在不断努力。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为上海衙门的捕快,比之前的裱画店伙计要强一些,可是当时上海滩的环境,黄金荣这辈子想出人头地可能性小之又小。

做捕快的时候,黄金荣每天都在寻找继续前进的机会,也在不断锻炼自己,尤其是为人处事能力不断提高,终于有一天,他发现法租界巡捕房在招收巡捕,于是黄金荣奋不顾身前往应聘,很幸运黄金荣被选中成为法租界的一个巡捕。

跟着巡捕工作,黄金荣也很聪明,懂得看人眼色行事,更加懂得审时度势,再加上工作卖命,在搜刮民脂民膏这条路上,黄金荣还是挣到不少钱,但是他对待百姓的手段不一般,没有引起百姓躁动,法租界的上级警司逐渐开始注意到黄金荣。



二、遇到贵人

也就是这个时候,黄金荣在“烟花间”遇到了苏州姑娘林桂生,这个姑娘改变了黄金荣的命运。

林桂生是“烟花间”的老板,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地方,后来林桂生看重黄金荣有志气,肯定有前途,就爱上长相一般的黄金荣,并且结婚搬到三不管地带“十六铺”,两人过上幸福生活。

林桂生能够在上海滩这种地方落脚并且开“烟花间”,足以说明这个女人手段不一般,她嫁给黄金荣之后,两人更是配合默契。

林桂生在后边支持黄金荣钱财,黄金荣在法租界不断升官,同时利用自己的有利身份在上海滩广招门徒,开设各种各样的娱乐场所,最后又带那些腐败的法租界警司免费到自己的娱乐场所娱乐,黄金荣更是平步青云,成为警务处唯一的华人督察长。至此,黄金荣已经实现了人生逆袭。



结语

很多人都是这样,一开始不见得多么优秀,可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从不泄气,总有一天会实现逆袭,让那些曾经看不上自己的人刮目相看。

虽然实现逆袭的过程很艰难,很痛苦,但是只要你心中有信念,一切都有机会!



嗔痴历史观


第一位:王宝强

在《天下无贼》播出以后,王宝强算是借着此片的“三号位”出名了。毕竟,能和刘德华和刘若英搭档,对他的帮助实在是非常大。但是,很多人也都在质疑,他这样没有演技的人能走多久。因为,不管他演“傻根”、“许三多”还是“兄弟顺溜”,都给人如烙印版“一脸憨厚加一口大白牙”印象。认为他火不了几天的,绝对不是少数人,包括我在内。

直到《hello 树先生》上映以后,大家一致认可王宝强确实“脱胎换骨”了。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很难将乱发如草、手不离烟、眼神闪烁、总是魂不附体的“树”跟“傻根”联系上。很多网友也说:“那货不是王宝强”!

那是影帝!

第二位,周杰伦

我是杰伦老粉,从第一首同名专辑就开始追杰伦。当时,很多人都在质疑他的唱功:咬字不清,这样的人怎么会做歌手。但是,这些人忽略了杰伦的音乐天赋。杰伦是创作型歌手,他在音乐道路上有潜力。不像那些只会唱,不懂音乐,甚至连乐理常识的基本功都没有的人(例如,那英),这些人才不应该火。

但是,作为粉丝,我们每年都会等着杰伦发新专辑。当时,还是初高中的时候,买的还是盗版磁带。这么说的话,我也欠杰伦一张演唱会票,就等杰伦来国际庄了。(这句话是不是跟“改天请你吃饭”一个道理。)

就算是在现在的乐坛,能够自己创作的歌手,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流行歌手,也就是经济公司给定制几首歌。靠着一张脸,再转娱乐圈(综艺影视圈),这样的反而火不了太久的。

现在的音乐,分成两种:一种是周杰伦的。另一种叫,其他人的。也听过其他歌手的歌,但是,回过头来,还是永远的杰伦。毕竟,杰伦陪伴了我的青春。

第三位,郭德纲。

我相信,姜昆这样的主流相声演员,都不会想到郭德纲会火!BTV也没想到,在他的“封杀”下,郭德纲竟然还能上春晚。

2007年,《刚刚好》刚出的时候,也是郭德纲刚火的时候。当时,我觉得那个跟郭德纲合唱的主持人刘刚都比郭德纲火。而且那个时候,我也觉得他很“三俗”,不会火太久。我还觉得,他的相声,就跟在客车上放的“二人转”一个档次。

但是,没想到啊。现在的郭德纲也是相声大师了。而且,他能随意捧红一个“基本功并不行的”岳云鹏。而且,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说了,他想让谁红,谁就能红。岳云鹏就是个例子,他听话,所以,让他红。

不知道曹金怎么看待岳云鹏走红。。。

现在,我也是德云社粉丝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粟裕在韦岗伏击战之前,长期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早已牺牲。从韦岗伏击战开始,粟裕走上了名将之路,从韦岗战斗指挥数百人,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指挥几十万人,粟裕几乎是瞬间爆发的天才。

粟裕没有上过军校,只是在叶挺师的教导队当了几个月班长,随后就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时,粟裕只是一个普通的班长,后来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转移,粟裕头部中枪被丢在路边,还下了枪。在当时,连长早已经这个伤员当成死人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粟裕居然在一个多月后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躲过白军追兵赶上了部队。朱德和陈毅,作为红军高层领导,也只是对这个坚强的展示表示赞赏,并没有特别的表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连长的林彪。林彪在南昌起义的南下部队中开了小差,准备回老家,幸好红军打了一个胜仗,他才打消这个念头。这件事,是陈毅回忆录中提到的。

在红军早期建设中,有黄埔学历的军官,往往能得到重用,典型是陈赓徐向前林彪等人。一说是黄埔出身,立刻就会收到信任和重用。粟裕没有这个条件,纵然是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俘虏了张辉瓒,也还是一个师长。

这个师长,一当就是七八年。

红军的编制体系是军委——方面军——军团——师——团,红军总数几十万的情况下,均到每个人师那里,通常只有三五千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团。粟裕在红军中始终就是一个师长,而且是红十军团,不属于三大主力范围,收到重视的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红十军团被王耀武打没时,粟裕担任的是红十军团参谋长,虽然挂着一个军团参谋长的头衔,指挥的还是一个师。正是因为粟裕单独指挥了一个师几百人在外,才没有被歼灭,成了红十军团的独苗。

粟裕的这个四五百人的小部队,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营,枪支还做不到人手一支,见到民团都要躲着走。粟裕在当时,算是最基层的红军军官,最孤军奋战的红军军官了。

这四百多人,接到了中央的电报,整编为挺进师,也叫抗日先遣队,粟裕担任师长,刘英担任政委。随后,中央长征走了,粟裕的电台也坏了。这一次失去联系,一直延续到1938年春。

1936年,粟裕在浙江西部西南部打游击已经两年多,四五百战士们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从来没有放弃过战斗。当时有的战士甚至怀疑,党中央都被打掉了。

与此同时,粟裕这个不起眼的小军官,在延安被当做了坚韧不拔的典范。人们说他头部中枪爬着也要找到部队规建,还有人说他在江南打游击几年,死了都没人知道。

延安的那些认识粟裕的人,大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但没有人提议为他开一次追悼会。因为,像粟裕这样的中下层军官,战死的太多了,数也数不清。

1938年春,粟裕带队袭击了一个镇保安所,没有受到抵抗,直接占领。粟裕从缴获的报纸和收音机里面得知,日军占领了上海杭州和南京,还得知了红军已经改编为了八路军和新四军。

粟裕这才通过当地的国军,联系到新四军,并且在1938年3月18日归建新四军,加入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粟裕的挺进师,则成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

仅仅一个月后,粟裕又带队到江南侦查,三个月后,粟裕组织的韦岗伏击战,成了新四军对日寇的第一场胜仗。

抗日战争中,粟裕带领的第二支队和第二支队改编的第一师,成为新四军战斗力最强,战绩最辉煌的队伍。奇袭官陡门、车桥战役、高邮战役、“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春季攻势作战,都成为了对日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典型战例。

抗日战争中,粟裕所部对江南江北的顽固派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一开始的黄桥决战,到后来的天目山战役,在最艰险的地带,粟裕用智慧包围了人民的抗日果实。

解放战争中,粟裕更是大放异彩,先是率领华中野战军打出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又在二战涟水中大量杀伤敌人,后来又率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经历了南麻临朐战役后,粟裕分兵后带着华野西兵团先后打出沙土集战役和豫东战役,让中原形势大为改观。最后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也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解放战争中,不管敌我,大部分人都想不到,那个带着数百人在浙江打了四五年游击战的普通“营长”,会有这样的辉煌下半场吧?


历史知事


对于这个问题,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蒋介石感触最深了,作为曾国藩的超级米粉,蒋介石对其偶像的看相理论可谓十分推崇,一生都在揣摩意会并精心实践,最后将曾国藩的这一套理论大规模实践于黄埔一期学员身上,但经常有看走眼的时候。

蒋介石非常注重黄埔一期的学员,正式开课后蒋介石便依据曾国藩的看相理论,蒋介石开始对每一个学员的精神仪表和形象举止进行目测,往往都是经过一次简短的谈话来便对学员的“职业生涯”进行打分。

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木讷腼腆的二十三岁的徐向前,就是被蒋介石找来谈话的学员之一,结果两人间的谈话非常枯燥乏味,有严重浙江口音的蒋介石对于这个山西口音的徐向前完全不感兴趣,寥寥数语便将其打发了,并将其打上了标签,视为没出息的一类。

所谓三十而立,蒋介石做梦也想不到一开始不被看好的学员,七年之后三十岁的徐向前便当上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这三个字也随之纳入了蒋介石的匪名单之一。这位当年不受蒋介石待见的黄埔学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战场上创下了无数传奇,成为了名震四方的传奇名将。

而蒋介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不看好的徐向前打得皮青脸肿之后,才发现徐向前如此有将帅之才,但为时已晚,这个被蒋介石视为没出息的学员成为了其一生最难对付的对手之一。

徐向前在离开黄埔后并没有回到非常重视乡土关系的阎老西那就职,而是到了冯玉祥部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职,军长是岳维峻,日后在双桥镇战斗中被徐向前活捉。徐向前在冯玉祥部呆了半年之后正式走上了革命斗争的道路,经过三年的生死游击磨炼后被派往鄂豫皖,担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红一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等职。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刚满三十的徐向前担任方面军总指挥,从此一鸣惊人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在担任红四总指挥一年多的时间里,徐向前连续打了多场战役战斗可谓锐不可当,首战黄安之战就歼敌一万五千余人,近万人被俘并缴获大量的武器装备;商潢一战歼灭五千余人;苏家埠一战采取的围点打援战术,竟然以两万人歼敌三万余人,俘敌无数并活捉了敌总指挥厉式鼎;黄光一战再歼敌万人并俘虏了师参谋长和旅长各一名,这一系列的战役给校长狠狠上了一课。徐向前指挥的红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南京,逼得如鲠在喉、日夜不得安宁的蒋介石不得不御驾亲征。

1932年下半年,蒋介石拉来了卫立煌及爱将胡宗南、黄杰等人,对鄂豫皖苏区发起了第四次大规模围剿。总指挥徐向前主张在敌人形成合围之前,一部分主力则放在内线以巩固根据地,一部分主力则打出外线开辟新区,以取得更大的回旋之地,但被主张正面硬钢的老张给否决了,在老张的运作下,连续作战已经成一支疲惫之师的红四方面一度陷入了合围的困境。

最后,在徐向前的劝说下老张才同意率部突围,红四经过漫长的翻山越岭才跳出了蒋介石的合围圈。尽管红四方面化险为夷主力保存了下来,但老张竟然做出了越过平汉路向川陕边区发展的决定,这一决定使得江西的红一方面失去了犄角之势,进一步加大了日后苏区反围剿的压力。而老张的这一决定,也开创了徐向前军事生涯辉煌的一幕,就是日后爆发的川陕反六路围攻大作战。

川陕反六路围攻可以说是土地革命时期爆发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此时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已经发展至八万人并扩编成了五个军。接连败在这个不被看好的学员手下的蒋介石,集结了二十几万大军在空军的配合下企图将红四扼杀于川陕边区,于是双方爆发了长达十个月的残酷激战。徐向前在此役中采取收紧阵地战法不断地诱敌深入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多路进剿,最终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歼灭了敌人八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创下了红军战史上的歼敌记录。蒋介石此战损失了十万大军震惊了整个国民政府,而此时蒋的死对头阎锡却山乐得合不拢嘴,但阎锡山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经营三十八年的老巢,最后竟然被隔壁村的老乡一锅给端了。


赛门之略


2017年6月,一幅名为《黄山汤口》的巨幅长画被拍卖出3.45亿的天价。

这是画家黄宾虹的作品。



生前寂寞潦倒,死后一鸣惊人的艺术家,国外是梵高,国内是黄宾虹。

黄宾虹去世前一年,他的画只能卖出一元钱,市场不认可黄宾虹的画,黄宾虹对自己的学生说,五十年以后你把我的画拿出来裱一下,那个时候人们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画。



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名质,字朴存、朴人,别号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一生只追求自己的风格,从不考虑市场和大众的看法,“街头烂熟,有何滋味!”

黄宾虹与当时艺术主流格格不入,有人甚至说黄宾虹根本不会画画。

著名画家赖少奇,也曾经在文章中提起,“那时有的人不认识黄宾虹的画,对黄宾虹先生不够尊敬,说黄宾虹的画脏,没人要等等。”



著名画家陆俨少也说过:“黄宾虹艺术是一个垃圾桶!”

有人亲眼见到黄宾虹把自己的画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了,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很尴尬,只好将画又收回来。

黄宾虹死后,按照遗嘱其妻想把画捐给国家,可是当时浙江没有人要,后来在一个爱好艺术的领导人直接过问之后,浙江博物馆才勉强答应了。悲哀的是接收之后,浙江博物馆的人连包裹都没有打开,就搁置到一边去了,直到黄宾虹去世后三十年包裹才被打开,大师的孤独与寂寞谁能知道呢?

真金不怕火炼,众人不以为然的时候,当时文艺批评家的傅雷独具慧眼,一锤定音,“石涛之后,宾翁一人而已。”



傅雷横扫当时的画坛名流,“吴昌硕笔头干枯,齐白石读书不多,张大千投机分子,吴湖帆一门甜俗,徐燕孙画的像月份牌美女,令人作呕…”

傅雷极力推崇:“黄宾虹是集大成者,几百年来无人可比,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家。黄宾虹先生如果在70岁去世,他在中国绘画史上会是一个章节;如果80岁去世,他会是一部书;如果90岁后去世,他就是一部大辞典。” (1943年《观画答客问》)



黄宾虹独创蹊径,开宗立派,他的“五笔”( 一曰平,二曰圆,三曰留,四曰重,五曰变)与“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学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画的一个里程碑。

所以有人认为,20世纪的画家中,惟齐白石、黄宾虹二人可称大师。其他名家虽也各具特色,各自影响一批人,但都没有开启一代新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