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我不喜歡孔融”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

孔融讓梨,教育了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孔融在分梨的時候挑了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

“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但是,在美國孩子眼裡,這個故事卻不是道德的典範,下面就來看看他們的理解:

老師:關於孔融讓梨你們怎麼看?

學生:孔融為什麼對哥哥和弟弟實行前後矛盾、絕對相反的標準呢? 他難道沒有固定的做事原則嗎?

老師:他是在表現謙讓。

學生:他只能表現自己的謙讓,給自己拿一個最小的好了,他為什麼不給其他兄弟表現謙讓的機會呢?

老師:那你怎麼看孔融?

學生:我不喜歡孔融,他這麼做對別人不公平,剝奪了其他兄弟選擇和表現的機會。

學生:我也不喜歡孔融的爸爸

老師:為什麼?

學生:他不負責任,讓沒有行為能力四歲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沒有是非觀念,孔融分梨的行為很主觀武斷卻得到了父親的表揚。

老師: ……

學生:這個故事不好,鼓勵主觀武斷,這種扭曲自己的慾望去贏得讚揚的做法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大家耳熟能詳的儒家經典“孔融讓梨”,在美國孩子的眼裡卻成了主觀武斷的典型。

但這些“奇怪的想法”很快就遭到扼殺,漸漸地也靠向“標準”答案。由此可以看出“權威”的答案把我們的思維禁錮,我們漸漸失去了批判的意識和能力。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否定謙讓的教育,但不論孩子所言是否正確,我們都可以看出他們一步步使用批判性思維的分析過程。

“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那麼,究竟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一問]

批判性思維是我們放下主觀意識去過濾信息的能力,是主動並且認真推敲的思考。

這樣的讀者在判斷他們讀到的東西時,其標準並不是作者的觀點和自己有多麼相近,而是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合理。所以,批判的讀者比較不容易被欺騙或操縱。

你也有美國小孩這般的洞見嗎?如何來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呢?

“從來如此,便對嗎?”

魯迅的《狂人日記》裡有一句話:“從來如此,便對嗎?”

“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想想,這句話這不就是“批判性思維”的最佳解讀嗎?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二問]

敢於懷疑和否認現存的觀點和論點就是批判性思維。

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缺少的一種思想和覺悟,幾百上千年的封建思想統治下的人民,喪失了這樣的思考方式,覺得這件事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就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就是對的,就不該懷疑。

這裡我們舉一個“三寸金蓮”的例子,就是受封建思想迫害,裹的小腳。在那個時代,裹腳這件事對於她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那個年代的女人都裹小腳,也認為那樣腳好看一些,她們也不認為這是殘疾。

幸好裹腳的壞風氣很早就被取締了。可是,有一次我在問道一位年長的阿婆的時候:

“如果還是在那個年代,你會給自己的女兒們裹小腳嗎?”

她用平時的語氣說:“當然”。

接著再問:“裹小腳有多疼你不知道嗎?”

她說:“當然知道,我的母親就是小腳,八根腳指頭骨折,能不疼嗎?”

接著又問:“既然你知道這很疼,為何還要給女兒們裹小腳?”

她回答:“別人都這樣,我們也要這樣啊,再說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我們也要這樣啊!”

此時我便想起魯迅先生的那句話——“從來如此,便對嗎?”

“老一輩傳下來的就對嗎?”那一輩人,因為時代的禁錮,大多數人是沒有這樣的思維方式的,只會依照前人的做法繼續傳承,從不問對錯黑白,所以就不會有“批判性思維”。

“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而魯迅先生這一句話就戳破了中華民族思維固化的方式。

敢於懷疑是“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如果沒有這樣的懷疑精神,無論如何也不會學會“批判性思維”的。

而學會“批判性思維”,你會擁有一個新的價值觀,發掘一個新的世界。當遇到一些和現實相悖的問題時,想一下魯迅先生的那句話——“從來如此,便對嗎?”

能發出批判聲音的烏鴉很稀缺

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鳥類之王的老鷹為給孩子聘家教傷透了腦筋,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

這一次,喜鵲的到來令老鷹很是開心。這隻喜鵲很懂事,剛來報到之際,先站在老鷹的窗外,唱了一首非常優美的讚歌,其歌詞將鳥類之王的功德與作為都傳揚了。

老鷹很滿意,喜鵲算是應聘成功。

從這一天起,喜鵲就在老鷹家裡畢恭畢敬的工作著,除了每天唱一首動聽的歌以外,還會對主人的一家人說一些很好聽的話,老鷹也不忘在鳥類會議中表揚喜鵲,如此一來,喜鵲在鳥類的威望越來越高。

有一天,喜鵲正去往老鷹家的路上,被烏鴉截住了,對喜鵲說,我以前給老鷹做家教,我非常賣力,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老鷹一家,可是還是被辭退了,我看你知識水平很一般,為何這麼受老鷹歡迎呢?

喜鵲問,“你在老鷹那裡怎樣做家教的?”

烏鴉說,“老鷹在家裡喜歡吹牛,他雖為鳥類之王,可不能信口開河,我就毫不客氣的揭穿他的謊言。他的老婆喜歡接受其他鳥的賄賂,我就一一記錄在案,拿給老鷹看,讓他管好自己的家人。他家的孩子別看年齡小,自認為將來是鳥類繼承人,不把我放在眼裡,被我狠狠教訓一番...”

“你一隻啥也做不了的鳥,管許多的閒事幹嗎?”喜鵲說,“你需要轉變觀念,你忘了古語怎麼說的了,‘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讀書是為了將來為自己撈好處,不是成為你這樣的烏鴉嘴!好啦,不跟你說啦,我得上班去啦。”

看著喜鵲飛走的背影,烏鴉陷入沉思……

結論就是:喜鵲處事圓滑,就吃香喝辣;烏鴉實話實說, 就招人唾罵。

“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你一隻啥也做不了的鳥,管許多的閒事幹嗎?”從這句話中,就可以感覺到,喜鵲對自己是很瞭解的,它是真聰明,真的知道自己不會有什麼作為,就是混個吃好喝好的主。

在我們的心目中,烏鴉是不吉祥的動物。許多人不喜歡烏鴉,甚至用一些有偏見的詞語形容烏鴉,比如“天下烏鴉一般黑”、“烏鴉嘴”、“烏合之眾”……烏鴉一直這麼令人討厭。

人往往有個弱點,趨利避害,只喜歡聽讚美,不喜歡被批評。

所以,這裡不得不再提一下“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三問]

就是當面對一件事物時,不是用欣賞、讚美、叫好之類的眼光和角度;而是保持一種懷疑、質詢、審視、揭露和批評的視角。

大家普遍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挑出別人的毛病,不要什麼都聽,就是要做槓精,就是槓。

其實不是,批判性思維更側重於針對自己提出缺點,而非對外。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自己要去戰勝自己是最難的。要持續不斷的批判自己,否定自己,反思自己,鼓勵自己,安慰自己,才會持續的呈螺旋式的上升。

“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試想,純淨的天空,人人都想著撈好處,漠視老鷹的貪婪,最後天空被糟蹋的不成樣子,誰又能獨善其身呢?所以,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同樣,我們每個人都身處這個社會,社會的進步和文明需要敢於說真話的人,需要敢於質疑的人,需要敢於批判的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社會的沉淪,社會的進步才會持續的程螺旋式的上升。

馬克·吐溫說:“一句好聽的讚詞,能讓我不吃不喝活上三個月。”這話雖誇張,但也說明每個人渴望被賞識的重要。

所以,無論哪個公司,凡是有人的群體團隊,永遠不缺喜鵲那樣阿諛奉承,馬屁亂拍,自以為是的小人。並且這種喜鵲還活得風生水起,一路升遷,一副讓你看不慣又幹不掉的小人得志的嘴臉。如果你不想走,要不同流合汙,要不就只能忍著熬著。

寓言告訴我們,在一個喜鵲遍地的地方,能發出批評聲音的烏鴉是那麼稀缺和可貴。

批判,不是“槓精”

最後,我們有必要再明確一下“批判性思維”這個定義。

生活中,也許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人,但凡有人拋出一個話題,Ta總會提出反面的意見:“我不贊同你的說法,我認為根本不是這樣的。某某某說的?他說的就是對的嗎?書上寫的?書上寫的也不一定準確。大部分人都覺得是對的,就是對的嗎?你有沒有點批判性思維?”

這使得我常常在想,批判性思維究竟是什麼?[四問]

• 是不是凡事先推翻立論,從反面去證明別人是錯的?

• 是不是懷疑論者的思維方式?認為誰都是錯的,誰說的都不在理?

• 是否就是傳說中的槓精?懟天懟地懟空氣?

批判性思維就是,我們區分事物表象和本質,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

它使得一個人能夠始終保持獨立而理性地思考,不會盲從附和或者盲目相信權威,對信息抱有審慎的態度,懂得發現和分析問題。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在現實生活中和網絡上,都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我們需要從這些繁雜的信息中去偽存真、篩選、思考和判斷出真實有用的信息。而做出選擇、判斷和思考的有效方法和過程,就是批判性思維。

“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當我們在得到一個信息的時候,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問問自己:

• 這個信息傳播的目的是什麼?

• 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

• 有什麼證據支撐嗎?

• 證據的來源可靠嗎?

• 還會不會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少數人能夠認識到思維方式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並且能夠對其進行控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是自己思維方式的受害者,我們慣常的思維方式常常對我們有害無益。

其實總結一下,批判性思維不外乎五句話:

1、思想上,訓練思維的公正性。

質疑、批判和提問,似乎都是批判性思維的關鍵要素,但不斷批判他人的錯誤,就是批判性思維嗎?這似乎有點兒變了味。

批判性思維首先講究的是,對自己的批判。

當我們願意以一個無知者的身份去公平對待自己的思想和他人的思想,在批判他人的同時也反思自己,這便已經達到了批判性思維的初級階段。

2、觀察中,保持對事物的客觀性。

我們從一件新聞事件中,往往可以看到百種新聞主角的人生。彷彿每一種說法又都在理,這讓我們切實體會到別人的人生也都挺不容易的。

然而,在觀點和事實之間,僅僅需要換個表達方式,再加上些扣人心絃的辭藻,它就可以完全顛覆後者的客觀性。

所以,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區分一項陳述或情景的真實意義與人們由此做出的虛假推斷,理解觀點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3、在提問間,培養質疑的能力。

有的時候,我們提問,卻始終沒有問對問題。

有的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該問什麼問題。

通往合理結論的道路往往從問題開始,並且一路都有問題相伴。

而批判性思維所提倡的提問題方式,主要涵蓋了三個方面:①有提出環環相扣的問題的意識;②有恰當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③有積極主動利用關鍵問題的願望。

“我不喜歡孔融”:是不該被標準答案禁錮的批判性思維

4、表達上,提高思辨的才能。

電視劇裡,我們總會看到男生對女孩子說:我不是不想娶你,但我現在經濟環境不好,等我哪天飛黃騰達了,我一定為你穿上最漂亮的婚紗,戴上最閃亮的戒指。這不就是“訴諸完美謬誤”嗎?

小麗對男友大偉說:“你不為我花錢,你就是不愛我!”大偉很納悶地問為什麼,小麗氣呼呼地回答:“因為所有公眾號都是這麼說的!”這確定這不是“訴諸大眾偏好”嗎?

各種非理性的認知偏差、修辭謬誤使得溝通表達隔閡重重。

倘若無法辨別出他人的詭辯,我們就會生生地落入別人的圈套,被人賣了還覺得別人言之有理。

5、統合綜效,形成自己獨到的思維方式。

鍛鍊批判性思維方式,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事物的根本。合理質疑,挖掘其根本需求,加以改善,提出新觀點。

這樣的思維方式並不會把我們修煉成槓精。相反,通過對自身的反省,對客觀事實的專注,更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去偽存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