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称职的领导,有认同的吗?

db得宝


所谓看问题要看本质,千万不能被问题的表现给蒙蔽了。如何解读这个问题,对于最后的答案至关重要。这个问题是在问“团队中只要有一个员工不合格,就说明领导不称职吗?”,还是在问题“只要领导称职,团队中就不会出现一个不合格的员工?”,还是在问“只要团队所有的员工都合格,领导就称职吗?”。如果按照这个问题的逻辑去进行推理,其结果就会成为,公司里有一个员工不合格,就说明他的领导不称职,因为有个领导不称职,所以高层里就有不称职的高管,高层里有不称职的领导,说明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不合格,这个公司的总经理不合格,说明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或者老板或者最高领导者不称职。这个逻辑太牵强。

在回答问题的“是”与“否”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那个不合格的员工是从哪里来的。

第一种来源,就是在招聘面试时,由于面试官们的失误,将这个不合格的员工放了进来。于是团队里就出现了一个不合格的员工。这个时候,公司里就出现了一个不合格的员工。我们很难在这个时候讲,这个领导不称职,因为没有哪个面试官敢于保证招聘进来的人百分之百合格。后来,由于领导管理有方,将这个不合格的员工培训、培养成了一个合格的员工,这个时候说明领导是称职的;如果这个领导发现这个员工怎么培养都不合格,但又糊里糊涂将这个员工留在了队伍里,留在了团队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领导就是不称职的;而,如果这个领导在工作中发现这个员工不合格,于是辞退了这名不合格的员工,淘汰了他,不合格的员工在团队中不再存在,说明这个领导是称职的,他敢于炒不合格员工的鱿鱼。这是第一种不合格员工的来源,所以一个不合格员工是不是长期存在于团队里,才是判断领导称不称职的标准。由此,“没有不合格的员工”这句话,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说,在某个时点上,可能存在不合格的员工,但他不能长期存在于团队中,称职的领导要么就把他培养合格,要么就把他炒掉。这种情况下,领导是称职的,尽管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有一位不合格的员工。

第二种来源,是有位员工以前是合格的,但由于公司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员工是否合格的标准有了提升,以前合格的员工变得不再合格。这个时候,领导要么就是通过培养与训练,将这位落伍的员工造就成一个合格的员工;如果领导没有担负这样的责任,这位领导就是不称职的。如果领导费尽全力培养、训练这位员工,这位员工仍然不合格,领导既没有给他调岗到合适的位置,也没有因为员工不合格而淘汰他,这位领导就是不称职的;而耗尽权力培养训练之后,这位员工因为不合格而被领导淘汰,那么这位领导就是称职的。这样,话题就回到了上一个段落里:员工不合格的时效性。如果队伍中,长期存在不合格的员工,那么领导就不称职或者不负责任。

反过来讲,“员工不合格”就是领导不称职吗?如果你是一个在职场上有过多年经历的人,就会觉得这句话很荒唐。员工不合格,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不愿意学习、不愿意进步,他就一副死样,这跟领导有毛的关系?领导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自己放弃自己、自己没有进步意愿的不合格员工,为何要赖在领导不称职上?员工不合格还有一种原因,员工愿意进步、愿意学习,但就是因为自己的天资不够,让自己处在不合格的位置上,这种不合格和领导不称职唯一能挂上钩的就是“招聘失误”。这种情况下,能够把员工安排在更基础的工作岗位上让他变得合格,或者淘汰掉不合格的员工,也是领导称职的表现。

说实话,职场上员工合格不合格,很大程度上在于员工自身的意愿和觉悟,烂泥扶不上墙就别埋怨墙不好,让自己变得不再是烂泥才是最重要的。成年人就应该想点成年人的事情,做点成年人的事情,像个成年人一样思考。把自己还扮演成一个幼儿园的娃娃、小学的学生,不就是大家说得“巨婴”吗?难倒那些不合格的市民,都是因为市长不好?难倒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都是校长之过?

你相信吗?称职的领导下面,也会存在不合格的员工。这并不说明他不称职,而是他太善良,狠不下心来淘汰掉不合格的员工。如果这算是不称职的一种,那的确领导应该再狠一点才对。

大千职场,唯一自己才是最可靠的。没有不合格的员工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相信这句话的人只会害了自己,因为只要一个员工不合格,就是领导的过,这会让不合格的员工找到一种借口:我不合格和我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