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情形的举证责任分配(通俗易懂)

民间借贷案件目前依然是司法案件中最为常见的案件之一,作为一名法律人,有关此类的案件或者法律知识,也会被经常被咨询,也许有一些小编也是模棱两可,对一些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小编选择了审慎的态度,在经过重新查阅之后,对五项十分常见的借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债务人声称已经偿还借款,但仍应当对其已还款的事实进行举证。

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情形的举证责任分配(通俗易懂)


法律依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这一点也是为了保护一些在确定借贷事实时,却又不好意思留下能够证明借贷事实发生的证据的债权人,不写借条,不进行录音录像,这在很多借贷事件中都时常有发生。这就给了债务人耍赖的机会,其实这样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护老实人。

2、债权人只拿出银行转账记录,债务人主张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债务人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

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情形的举证责任分配(通俗易懂)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七条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实践中,债务人对债权人提交的金融机构转账凭证的真实性往往不存异议,因为这些凭证的真伪容易核实查清,只要有点常识就不会在这个上面耍赖。但对凭证所反映的转账目的,债务人可能会进行狡辩,声称这次的转账行为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等为由,从而否认债权人提出的借款事实主张。之所以如此规定,是考虑到作为主张双方之间民间借贷关系存在的原告,虽然没有能够提交借款合同作为直接证据,但提交了款项实际支付的相应证据,即应当认为其对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借贷关系的事实完成了初步举证。此时,债务人如果提出双方之间款项支付的其他事实基础,则需对其主张予以举证证明。

其实,这一规定反映出了我们法律中的一种思想,就是别人不会莫须有的去告你,毕竟诉讼程序不论在哪个国家,在哪个领域,都是解决争端的最终的方法,最终的方法就意味着这是需要付出很多成本的方法,也是最没有效率的方法,我们认为人只有是在穷尽其他方法之后才会选择走法律程序,不会无缘无故的就会把你告上法庭。

3,民间借贷中发生了大额现金交付事实,这时的举证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该咋判断?

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情形的举证责任分配(通俗易懂)


民间借贷中,出借人对大额现金交付事实应承担举证证明责任,举证证明标准应达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八条规定 的“高度可能性”标准。

啥叫“高度可能性”?意思就是你能够证明你是那种能够拿出钱去帮助别人的好人就行。人民法院应当综合交付凭证、支付能力、交易习惯、借贷金额、当事人关系以及当事人陈述的交付细节经过等因素审查当事人的举证,以认定是否存在借贷关系,而不能简单依据优势证据原则认定大额现金交付事实存在。 也就是说,你一个工薪阶层非要告人家欠你一百万,而且还是现金支付的,法官基本上都会认为你是个撒谎者。

4债权人仅依据付款凭证、没有借贷合同提起民间借贷诉讼,债务人抗辩主张为其他法律关系时,如何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进行分配?

对于原告仅依据付款凭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否认存在借贷关系并抗辩主张为其他法律关系的,被告应就其抗辩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这一条跟第2条类似,小编就不再赘述了。

5、不应当以借款数额大小为标准来划分举证责任轻重

关于举证证明责任问题。要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九十条的规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要完成的是举证证明责任。在没有达到证明责任标准的情况下,不能认定其完成了举证证明责任。民间借贷纠纷中,尤其是出借人主张大额现金交付的,对于借贷事实是否发生,是出借人需要举证证明的重要内容,欠缺这个事实,只提供借据、欠条等债权凭证的,不能视为其完成了举证证明责任,需要当事人进一步提供证据来证明。对于这一点,自2011年以来,应该说我们的司法政策是一贯的,包括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2011年杭州会议纪要和2015年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总体要求就是对借贷事实是否发生要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等事实进行综合判断。只有在贷款人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发生具有高度可能性、足以使法官对现金交付的存在形成内心确信的标准时,才能被视为完成证明责任。实践中,要注意不宜以借款数额大小为标准来划分举证责任轻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