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大師孫祿堂之——大師是如何格鬥的?

孫祿堂先生是孫氏太極拳的創始人,精通形意拳、八卦拳,一生著述頗豐,深受後世敬仰。最讓人驚奇的是關於先生種種格鬥的事蹟,那無往而不勝的神奇傳說。傳說往往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是武術愛好者面紅耳赤的爭論,但對於武術研究者,最引起他好奇心的是,大師究竟是使用什麼技巧格鬥的?

太極拳大師孫祿堂之——大師是如何格鬥的?

大師孫祿堂

一 一個武林好手的符號

民間傳聞孫祿堂在武林中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不過這些稱號從何而來呢?《孫祿堂武學錄》關於孫祿堂生平大事記中有些許的紹介。

清廷在京郊舉行規模盛大的“天下英雄會”即演武大會,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來比試。先生(孫祿堂)前往經比試,技冠群雄,隨在武林中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1]書中說這個事情發生的時間在1900年至1907年之間,也就是義和團運動之後孫祿堂被徐世昌聘任之前。讓人發生疑問的是,在這個時間段裡清廷舉辦過重大體育賽事嗎?1929年的杭州國術遊藝大會,報紙雜誌紛紛報道,世人所皆知。一次大型全國體育比賽影響力巨大,它也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撐,杭州國術遊藝大會是政府出資與民間募集兩種方式籌款的。1900-1907清廷國庫捉襟見肘,真有能力舉行規模盛大的演武大會?武俠小說中的英雄從來不為經濟問題發愁,可是現實中的人民需要生活。如果沒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又從何而來?至於“武聖,武神,萬能手”這樣驚悚世人的稱號更不知從哪裡尋找了。

或許這些莫名的稱號從反面說明了,大師孫祿堂在民國時期已經是個名人了,因為誰也沒有閒情逸致編排一個寂寂無名的鄉村野夫的故事。

在人們的心目中,願意相信孫祿堂是個戰無不勝的武俠人物,一個英雄的符號,一個時代武林的象徵。

當然,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不只是徒有虛名,他還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戰績,稱得上是英雄的戰績,才能配得上武林好手的符號。


太極拳大師孫祿堂之——大師是如何格鬥的?

1943年中國武術對陣拳擊,圖為年輕的蔡龍雲戰勝對手

二 一個傳奇格鬥士

傳言,孫祿堂多次對戰外國選手取得百戰百勝的佳績,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武林佳話。民間敘事中的孫祿堂是這樣戰鬥的。

第一戰 技勝俄國人彼得洛夫

孫祿堂在東北期間,俄國及歐洲獲得過格鬥冠軍的俄國人彼得洛夫途徑奉天(瀋陽),經俄國公使(今稱大使)提議,彼得洛夫能夠與孫祿堂進行一場比武,先生應邀前往,輕取之。於是先生名震海外。[2]

俄國人善拳擊,這應當是一場孫祿堂先生對陣拳擊的較量,若是真的,那應該是最早中國武術與拳擊的相逢。在清末能夠戰勝國外選手,對國人無疑是一件驚天大事,“先生名震海外”可是沒有找到報紙照片之類證據佐證。之後1943年才有上海8位國術選手對戰租界拳擊隊,上海報紙追蹤報道。已故上海體育學院教授蔡龍雲先生在那一年一戰成名,轟動上海灘,人們送他綽號“神拳大龍”。回顧下有據可查的這件對陣拳擊的史實。當年居住在上海的外國拳手主要為僑民、海員以及駐滬士兵,大多名不經傳,拳擊水平並不甚高;其次因為在中國本土較量,賽事在規則上對中國武術踢打摔非常有利,拳擊手反而不利;其三參賽的中國武術家們沒有盲目自大,賽前均調查研究積極備戰,並作有效的針對性訓練,制定了較為合理的打法戰術。[3]參加一場對決,有關各方聲譽,也涉及到各方面的問題,怎麼可能如同描述武術大師與人對陣如此輕率“輕取之”,輕易而舉,總是在民間人們對國術家格鬥能力的所能想到的夢幻想象。

第二戰 參加國際比賽

孫祿堂參加“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以全勝的戰績榮獲總冠軍,震動世界。時間在1912年至1914年間。[4]

我國最早出國參加國際比賽是1913年遠東運動會,按理說,孫祿堂參加國際比賽,時間上也有可能,但是“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不知道是何種比賽。今天國際上有大力士比賽是較力氣的比賽,至於大力士格鬥比賽不知所云,武術歷史中也沒有提及。關於孫祿堂先生出國參加比賽的事情尚未考證到。

第三戰 力挫坂垣一雄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欽命大武士、全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前來中國向先生挑戰。先生在家中接待坂垣一雄,並依坂垣一雄之法與之試技。先生輕取之。[5]

且不討論坂垣一雄為何人,他長於柔道,孫祿堂“依坂垣一雄之法與之試技”。柔道與中國摔跤頗為類似,唯中國摔跤術缺少地面寢技。孫先生在保定生活多年,“保定跤”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跤術,也許孫先生曾經練習過摔跤,不然依照格鬥技術的成熟規律,絕對不可能臨陣磨槍與高手對決。

孫祿堂先生的著作及他的弟子後人的回憶文章中卻都沒有記述孫先生精通摔跤的事情。

第四戰 戰勝日本諸好手

1930年因為他的功夫享譽國際,日本天皇在全國選了6名頂尖格鬥高手向他挑戰。雙方對戰時孫祿堂赤手空拳的平躺在地,讓5個日本人壓制他,只要三個數之內他起不來則算敗。可是當數到2的時候5個人就被震飛出去。此時的孫祿堂已經70歲了。[6]

中國武術套路中保存有地面技術,它是站立式格鬥的地面延伸,與巴西柔術不同,但流傳的技擊術中沒有完整的地面格鬥技。孫氏傳人說孫祿堂通曉一種已經失傳的名為“蜈蚣蹦”的地面格鬥技,尚沒有文獻能夠證明真實存在,或者只是為了孫祿堂這個戰例的託詞。

而國術歷史上,1930年第九屆遠東運動會即將在日本召開之時,中央國術館編審處長唐豪為指導員帶六人在日本學習柔道。隨後唐豪發表《考察日本武術的報告》一文:“日本柔道中的技巧為中國摜跤所無的,單隻地下制人的方法,而其特別精妙之處,也就在於此。這次我們一行人到前田道場研究柔道。楊法武在紅白比賽中與日人五級者競技,雖三勝一平,然遇對手往地下一倒,便不敢去和敵人較量一個長短,因為平時練習的時候早已飽嘗這種滋味。故正式比賽,我們事前一度商量,抱定用我之長這個宗旨和他們周旋。所以我們將來要與日人作國際比賽,這地下制人的功夫非特別研究不可。”中國摜跤勝日本柔道並不容易,

“地下制人的方法”是中國摔跤所沒有的,中國摔跤手尤其害怕柔道地面寢技。孫祿堂的地面格鬥技“蜈蚣蹦”,不知從何而來!

關於孫祿堂搏擊的事蹟,在民間傳說中描寫得繪聲繪色,可是在明末清初的關於時事報紙上找不到蹤跡,弔詭的是,孫祿堂《拳意述真》記述了大量武術名家彰顯功夫或者與人較技的些微小事蹟,對於自己擊敗外國高手在清末民國時期如此重大的事情卻是隻字不提。

太極拳大師孫祿堂之——大師是如何格鬥的?

中央國術館研究日本地面格鬥技照片

三 一個關於內家拳搏擊的理論

孫祿堂先生精通形意拳、八卦拳並創作了自己的太極拳,無疑是一代武術大師。我們的印象中先生與人的較技應該使用的是他自己擅長的功夫,而不是上面提到讓人莫名其妙的技術。但是今天的研究有點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關於八卦拳

八卦拳用“蹚泥步”來繞對手飛轉,以八個方位來打擊“中心點”或憑抽身穿掌來繞到對手身後而且在格鬥中不停的跑來跑去,難道要耗盡自己的體力嗎?現代搏擊術的步法非常簡捷快速,以便於迅速的進攻和迅速的撤離。八卦拳散手方法似乎不符合“快打慢”的格鬥原則,不適合於人體對抗的規律。

關於形意拳

形意拳中也存在這些問題。形意拳散手有“半邊崩拳打遍天下”之說,形意拳通過蓄勁發出來的力量可以用“山崩地裂”來形容,但是動作也不符合人體格鬥中“快打慢”的客觀規律,因為人體格鬥中對手為了取勝不會給你“蓄而後發”的機會,你蓄勁時對方的快拳快腿就會不知多少次的打擊到你的身上。

關於太極拳

太極推手是典型的太極散手練習形式,如果不對抗比賽,只是衡量運動員動作的演練技巧,兩個人的動作可以按照太極推手的拳理,意識集中、松靜自然、你發我化、走弧劃圈、你推我順、互相隨之。

如果太極推手進行對抗性質而且區分勝負的比賽,運動員按照太極推手的拳理放鬆隨之就容易被對方推倒,用力為之就出現“頂牛”現象。

太極推手只要是在不同拳種、不同流派之間進行對抗比賽,“頂牛”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太極推手比賽反映不出太極拳的風格特點癥結就在於太極推手運動特徵不符合人體對抗運動原理。

我們極其不願意接受的事實,今天傳統拳術中的許多動作適合演練時候展現動作的勁力,卻不適合在人體對抗格鬥中發揮勁力。傳統武術散手能夠百花齊放、風格獨特,與武術套路繁衍的原理如出一轍,都是中國人重感悟、輕實證思維的產物。[7]

如果今天的研究是真的,孫祿堂先生如何使用自己擅長的拳術與國外選手對抗?難道這也是孫祿堂先生技擊傳說中從來不用自己擅長功夫的原因嗎?

太極拳大師孫祿堂之——大師是如何格鬥的?

孫祿堂先生太極拳照

四 一個關於孫祿堂訓練格鬥士的事實

孫祿堂在江蘇省國術館任教務長多年,期間也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江蘇國術館最引世人注目的事,是在兩次全國性擂臺比賽即浙江國術遊藝大會和上海國術大賽擂臺賽中取得了突出的戰績。浙江國術遊藝大賽的最優等的前10名中江蘇國術館佔了3名,名次為第2、5、6名。在上海國術大賽的前12名獲獎者中,江蘇國術館也佔了3名,名次為第2、3、8名。

兩次全國擂臺比賽結束後,主持者李景林也注意到江蘇國術館的教學效果,他選出兩次大賽中實力表現最突出的幾位選手,按照傳統的禮節拜在孫祿堂門下 。孫祿堂要他們以“合道”的高度練習諸如無極式、三體式等基本功時,這些當時擂臺上的技擊驕子以為孫先生是在糊弄他們,他們希望直接了當地得到高效的格鬥訓練效果。3個月後當李景林詢問他挑選的教師有何收穫時,選手們都很困惑地講:不知為什麼孫先生什麼也沒有教他們。這使李景林很詫異。於是李景林詢問孫祿堂為何不教他挑選的教師,孫祿堂說:我怎麼沒教,只是他們不願意學罷了。[8]“孫先生不教人!”成為當時李景林所在的山東國術館批評孫祿堂的一個主要話題,以倡導技擊聞名的教務長田振峰的文章中表現尤甚。

江蘇省國術館獲獎的運動員是否為孫祿堂先生親自執教是有疑問的。中國武術技擊術殺傷能力表現在兵器上,如楊家雖然傳授太極拳但在軍隊中卻是教授槍刀術;徒手技擊主要是近身搏鬥,如摔跤。民國時期在兩次全國性的擂臺比賽中很多選手已經借鑑西方拳擊方法進行訓練,這是秘而不宣的方法。此時,中國擂臺徒手格鬥競技尚且缺乏有效的組織形式,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和方法。一切都在起步中,在探索前進中。

這是一個時代的問題,不唯孫祿堂先生獨有。

太極拳大師孫祿堂之——大師是如何格鬥的?

孫祿堂先生形意拳照

五 一個疑問

沒有民國時期武術大師搏擊影像供我們一堵大師各種場合較技的場景,而已有的傳聞讓我們疑竇叢生。

大師是如何格鬥的?


註釋:

[1][2][4][5][6]孫祿堂著,孫劍雲編.孫祿堂武學錄[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6.P401、P401、P404、P406

[3]徐帆《技擊百年》中《民國時代的異種格鬥戰——神拳大龍與1943中西拳擊對抗賽始末》[EB/OL]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343020

[7]曾於久.武術散打訓練新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P2-3

[8]見童旭東《從中央國術館到江蘇國術館》.[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30/13/15301467_341220506.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