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


思想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

“頤情志於典墳”,是我所欣賞的陸機《文賦》中的佳句,也是我貫穿於魯迅著作閱讀中的實踐,特別是閱讀思考魯迅雜文時,無論怎樣的短篇,總是要力求有所獲得的。今天,閱讀思考魯迅先生的雜文《古書與白話》,於開頭一段,就很有得益。

1. 語言形象化。“記得提倡白話那時,受了許多謠諑誣謗,而白話終於沒有跌倒的時候,就有人改口說:然而不讀古書,白話是做不好的。”這樣一句話,既讓我們獲得了白話文的一種“發展史跡”,又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擬人的筆法:“白話終於沒有跌倒”,不就是把“白話”擬寫為“人”一樣了嗎?是為筆觸精巧。同樣還有一筆也是這樣:“新起的思想,就是‘異端’,必須殲滅的,待到它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這才尋出它原來與‘聖教同源’。”這其中的“思想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

,即是極為形象化的擬人。

2. 語言對稱排列之美。“新起的思想,就是‘異端’,必須殲滅的,待到它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這才尋出它原來與‘聖教同源’;外來的事物,都要‘用夷變夏’,必須排除的,待到這‘夷’入主中夏,卻考訂出來了,原來連這‘夷’也還是黃帝的子孫。”這其中,“新起的思想”“外來的事物”兩個概念是對稱的,“必須殲滅的”“必須排除的”兩個作為也是對稱的,“原來與‘聖教同源’”“原來連這‘夷’也還是黃帝的子孫”兩個結果也是對稱的。如是,就表現為一種邏輯排列的語言美,讓人讀來有韻味,記憶有規律。我以為,非語言大師,是不能這樣精湛與精密的。

3. 告知“祖傳的成法”。這樣一段“新起的思想,……原來連這‘夷’也還是黃帝的子孫。”魯迅先生稱之為“祖傳的成法”,也言之為“凡有讀過一點古書的人都有這一種老手段。”魯迅先生這篇雜文寫作於1926年1月,發表於同年2月,是對當時章士釗、陳西瀅等“正人君子”的嘲諷批評,其實也是一種“文明批判”。時至今天,這樣一個“祖傳的成法”也並未消失,經常呈現在現實生活中——

“新起的思想,就是‘異端’,必須殲滅的,待到它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這才尋出它原來與‘聖教同源’。”勇於改革的思想,勇於創新的人們,不是都遇到過這樣的“邏輯”嗎?所以,多讀讀魯迅,早明白有哪些“祖傳成法”“老手段”的阻礙,就會使我們的改革創新發展少些曲折,多些順暢與快步。

思想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