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乾貨》:如何推進企業制度建設


企業制度是企業運作過程中賴以遵循的行為準則,制度建設關係到企業的基礎管理能力。科學合理的制度不僅能使企業處於協調、穩定、和諧的狀態,還能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從而促進企業的經濟效益。

如何加強企業制度建設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的難題,現在的企業雖然明白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但在制度建設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制度建設工作之所以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主要問題可以歸納到兩個層面,一是制度制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制訂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的可操作性差。

一是對制度的執行沒有規定相應的保障條款。比如在公司管理條例中列明禁止事項,但是對於出現禁止行為後如何處理卻沒有明確的規定。

二是制度表述不夠明確。比如“表現優秀者要給予一定的獎勵,違反規定的要給予相應的處罰,造成損失的要追究相關責任”等條文,沒有明確具體是怎樣的獎勵或者處罰,在執行過程中往往難以落實。

三是對制度的執行者缺乏必要的約束。比如規定對在生產車間不配戴手套者,發現一次罰款5元。如果管理者發現員工不戴手套卻不進行處罰,就會導致這條規定形同虛設。然而規定並沒有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約束,就會很大程度地削弱制度的實際操作性。

(二)制度的制訂者過於單一

企業制度的制訂者往往是企業的管理者,企業的管理者在制訂制度時容易過於強調機構的利益,希望員工規範言行,服從指揮,按管理者的意志行事,很少考慮被管理者的立場和個體利益,這樣的制度很難被大多數員工認同和接受。

(三)制度更新速度過慢

制度建設的速度落後於企業發展的速度,許多制度存在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但制度卻依然照舊,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企業制度需要配合企業的發展不斷修訂,只有符合企業當前實際情況的制度才能切實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如果企業制度長期沒有得到更新,很多制度早已不實行了卻依然存在,這些過期的制度會影響到企業制度整體的權威,從而在制度執行過程中產生負面作用。因此,制度的制訂工作絕不是一勞永逸的,還需要進行定期修訂,才能發揮長期作用。

二、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制度本身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而制度的實施行為是主觀能動的,制度難以執行除了客觀的因素外,也有人為的主觀原因。

(一)制度執行缺乏嚴肅性

制度中的懲罰性條款往往很難得到落實,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制度執行者缺乏公心和責任感,或礙於情面,或存有心偏袒,對違規行為睜隻眼閉一隻眼;二是執行制度不能持之以恆,熱一陣,冷一陣,時間一長便對違規行為熟視無睹;三是制度的學習宣傳不到位,甚至連執行者自己都很難把制度的詳細規定說清楚,更何況是一般員工,早已將其拋之腦後。

(二)制度執行缺乏權威性

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還容易出現“彈性過大、靈活性太多、原則性不夠”的現象,對出現的問題自作主張、先斬後奏、明知故犯等行為。有觀點認為制度遭到破壞,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由於領導者自己首先破壞制度。這一觀點固然有失偏頗,但也不無道理。作為普通的員工或者管理者,他們迫於壓力一般不敢違反制度,而只有領導者有權超越、甚至改變制度,因為領導即使違反企業的內部制度也並不會受到處罰。若要維護制度實施過程中的權威性,則需要領導者嚴於律已,起到表率作用。

(三)制度執行缺乏監督考核

有的企業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公司制度完成發佈,通知各部門組織學習,就認為大功告成了。事實上,制度的落實過程如果缺少監督,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制度的執行情況需要有專業部門去考核,做到責任明確。而且監督考核機制需要切實可行,否則會適得其反。

三、如何提升制度執行力

(一)制度需要更加科學合理

科學、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協調人與人關係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企業制度不在於多,在於科學、規範,在於能夠被更好地遵守執行。衡量的標準有四點,一是制訂制度是否有明確標準;二是制度是否具有實用性;三是制度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四是與上級要求是否合拍。

舉個例子,假設三個人要分一塊金幣,如果由第一個人切金幣並且又先挑金幣,儘管你對切金幣的人進行反覆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很難保證他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我們從制度上這樣規定,可以由你第一個切分金幣,但是必須讓其他兩個人先挑。制度稍作調整,結果會怎樣?他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儘量做到平均,因為一旦分得不均,吃虧的是他自己。

檢討一下我們的工作方法,往往就像第一種分幣法熱衷於把精力過多地放在空洞的說教和指示上,對制度本身的缺陷卻關注甚少,而這恰恰是制度難以真正落實的重要原因。

(二)制度的制訂程序要規範

企業建立的各項規章制度是直接面對廣大企業員工,這些制度都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和經濟效益,制度的發佈更應規範、透明。應遵循以下程序:

1、企業基層管理人員、專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共同制訂制度初稿;

2、基層管理部門初審並修改;

3、專業管理部門審核並籤暑修改意見;

4、根據兩級管理部門提出的修改意見修改初稿;

5、基層管理人員將修改後的制度報專業管理部門審批;

6、企業高級管理層審査,簽署審批意見後的制度發佈執行。

只有按照規範的程序所制訂規範的制度,才能規範各項管理工作,才能保護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才能避免以上各種問題的出現和發生。

(三)制度的內容要量化

管理是一門通過別人完成任務的藝術。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於能否讓高素質的員工把事情辦好,更重要的是讓素質一般的員工把工作做好,讓每一位員

工在執行同一項命令時,能夠按照管理者的意識,把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好。這裡所說的“保質、保量、按時”就是一個量化管理的概念。我們在制定制度的時候,制度的內容就要量化,要讓企業員工知道去做什麼,到哪做,什麼時間做,怎麼做或做到什麼程度。這些內容都要在制度裡明確量化,這樣才能讓企業的每一位員工知道工作怎麼幹,工作標準是什麼。這樣才能提高制度的執行力。

《連鎖乾貨》:如何推進企業制度建設


有的員工認為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訂的太多,不利於員工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性的發揮。企業十分讚賞有個性、有創造性特點的員工,企業的發展也需要許許多多有個性、有創造性特點的職工,企業才能健康地發展。但任何個性和創造性都必須有利於企業整體的利益,否則其個性越強,創造力越強,對企業利益的損害就越大。所以對於企業的所有員工,必須有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制度來約束每一個人,只要你是企業的員工,你就必須接受,而且必須按現有制度來執行、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這也就是說,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沒有制度不管的人。制度的執行標準都一樣,這也是提高制度執行力的一個保障。有了好的制度還要有規範的執行者,人的因素不可忽略,畢竟制度的執行、考核還是要由執行制度的人來完成,所以制度的執行者要一碗水端平,保證制度執行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提高制度的執行力。

(四)制度的考核要嚴格

有兩個著名的管理學定律一酒與汙水定律和木桶定律。酒與汙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汙水和短木板像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箱裡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驚人的破壞力。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間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一個組織裡有這樣的一頭驢子,即使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

水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面臨的個共同的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如何提高一個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不是光有完善的制度就行了,還要有嚴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一經公佈,就對企業組織內部任何人都具有約束力,人人都要嚴格遵守執行,領導也不例外。只有領導以身作則,一旦有違反行為,同樣接受處罰,堅決不搞特殊化,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企業氛圍,制度建設才能真正得貫徹實施與有效,企業的管理才能真正提高。

(五)制度的修改要及時

企業的制度建設需要不斷地修改和完善,否則汙水和短木板就會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妨礙企業的發展。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企業的發展及生產環境的變化不斷地修訂、完善各項制度。制度的修訂要注意及時和定期。當設備更新改造了、當工藝流程發生變化了、當運行參數重新調整了,那麼制度就要及時修訂,操作規程就要及時修改,應急預案就要及時變動,巡迴檢查路線圖就要及時重新制作,這就是制度的及時修訂。

總結一個階段的工作時,就要對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和檢查考核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是執行力不夠的要加強考核力度,是制度有缺陷、不完善的,要組織有關人員修訂完善制度,這就是制度的定期修訂。

科學、統一、規範的企業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管理效力與決策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與生存能力。只有加強制度建設,克服企業制度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的難題,提高制度執行力,才能培養融洽、有序的工作環境,促使企業的健康發展與不斷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