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速快进

河南省商丘市素有“殷商之源、通达商丘”之说,是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一个地方的发展,最刻不容缓的是抢抓机遇。当前,商丘的重大机遇就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原经济区规划》赋予商丘的历史使命,承载着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商丘900多万人民的殷切期望,契合了商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南商丘: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速快进

商丘打造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米字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魏文慧 摄

发展枢纽经济 提升商丘中心城市影响力

城市影响力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话语权的体现。商丘市出台《制定落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施专案》,提出奋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创新力进一步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地位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逐步缓解,城市历史文化逐渐形成商丘特色”,为商丘奋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不断提升辐射力影响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商丘势在必行、底气十足。商丘是河南省省辖市中距出海口最近的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也是河南省确定的三大枢纽城市之一。商丘始终把握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凝心聚力发展枢纽经济,不断厚植“殷商之源、通达商丘”新优势,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对外联络运输通道,打造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米字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9年12月1日,京港高铁商合段正式开通运营,实现了陇海铁路、郑徐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在商丘“三站合一”的梦想;2019年10月29日,长三角地区侨商客商与商丘合作交流对接活动开幕式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商丘举行,达成签约项目23个,投资总额达266.2亿元,对于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提升商丘中心城市影响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商丘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和收入均居全省第2位,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在全国综合排位第11位;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跻身“2019年度中国优秀物流园区”;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完成进出口业务1326票,货物吞吐量3.36万吨,业务规模和辐射服务能力居全国同类监管区前列……借助优越的枢纽地位,商丘已逐渐形成了依托物流枢纽的 “大物流、大产业、大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格局。

河南商丘: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速快进

“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在商丘正在变为现实 郭文剑 摄

加快建设步伐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需要商丘900多万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制定落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施专案》指出,到2020年,商丘市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和淮海经济区平均水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7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商丘正在以城市建设为龙头,提升城市的发展品质,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向中心城市汇聚,逐步扩大城市的体量和辐射带动能力。落实好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实施“东拓、西延、北优、南控”,形成“三心辉映、多轴联动、绿廊楔入、片区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组团式发展布局破解城市蔓延难题。商丘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6.1%提高到2018年的43.3%,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商丘大地不断铺展。

提升城区综合承载力,商丘加快实施道路、水电气暖、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完善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市民中心等服务设施功能,推动城区公共服务功能向县城、乡镇和农村延伸。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018年商丘市财政民生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8%;加大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力度,60万市民从中直接受益;全面开展“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更加净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由2015年的6万多人增加到2018年的10.45万人;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和医院四医联动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明显改善。

商丘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全市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以“四率”提升为目标,持续加强水、气、热等要素供给,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聚合力、竞争力和知名度、宜居度、美誉度。

河南商丘: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速快进

建设宜居城市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商丘以“两城”联创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按照“以绿荫城”的要求,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覆盖率、提升绿化水平,“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正在变为现实。2019年开工百城建设提质项目768个,完成投资约660.5亿元。

2019年,商丘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2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天;8个出境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为87.5%,水环境质量为近年来最好水平;清洁取暖“双替代”完成7.8万户,完成河南省定目标任务。

再宏伟的蓝图,都需要以实干、创新和担当去诠释;再美好的愿景,都需要用拼搏、实力和业绩来证明。

经过多年的发展,商丘已由传统农业城市逐步向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转变,由老旧的归德古城向焕然一新的“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转变,由传统交易集散中心向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转变。尤其是伴随着连年的招商引资、保税物流中心的开通运营、“两城”联创的开展以及“商丘好人”“河南塞罕坝”精神的发扬光大,商丘对外树立起了开放包容、文明友善的城市形象,可以说,商丘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迈进了一大步。

观大势方能谋全局。当前,商丘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又站在了新的起点。2019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商丘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从全国区域性流通节点城市提升为区域中心城市,这绝不是字面上的简单变化,而是发展阶段、发展层次的全面跃升。

商丘发展的视野渐行渐广阔,前进的步伐愈走愈铿锵。

(原载于2020年3月16日《商丘日报》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