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孤独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哪些具体体现?

柳侍墨


孤独感借于表达内心的活动,情绪。

如下这幅朱耷的画《荷花水鸟》图。

如图中,首先从画面的整体基调上是一种清幽,冷峻,观之孤独之感扑面而来。

其次,画的内容。画中危石,下部的枯草,间接的说明了水很浅、很静、很冷。这似乎在说明了孤独感的由来,还夹杂着不安全感,一只水鸟,没有呼朋引伴,没有喧嚣浮躁,是一只孤独的鸟!然而立足于危石之上,底下草枯水冷,怕掉下去,又想牢牢站立。这种孤独寂寞、凄冷幽绝、彷徨不安的心情直白显露,使人望而生畏!

再次你看头上几片荷叶,中间藏着荷花,有一种倒压之势。荷梗弯曲,似颤颤巍巍的感觉,似不能承受之重。这无不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再次升华,令人喘不过气来!


孤独,往往是画的一种格调,渲泄。是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概括,提炼。

如龚贤的这幅小品

作者首先是一个惨淡经历的人,龚贤一生,四处漂零、避难逃苦、居无定所。可想而知,那种孤独感是无须刻意表达的。

图中,一树、一屋、一舟、被一座大山压住。这种困顿,无助的寂寞之感自然宣泄。

当然,孤独也是一种境界。没有孤独感的作品,往往也缺乏一些动人之处。

中国画以写情感而得神韵。也是一种对比手法。

看黄宾虹先生的这幅画,典型的文人山水画,一但缺少了这种对比式的孤独感,画的品味自然下垂。这幅画,大块面的山川,小块面的房子,流水,小桥。水里无舟,桥上无人,屋里只有一人。这样的处理手法,就把空山,孤独的气氛一下子烘托出来。

艺术家在画中表现的孤独感,使画面显得有趣味性,可观可游,意味深长!这种具体体会,感觉,各有所长,见仁见智!也需要观画者能和画家在精神层面上有一个高度的统一。


云南怪客


艺术家的孤独感,是一种意境,不是任何艺术家都具有的,这是同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天生就喜欢孤独,他不喜欢热闹,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就怕学艺术,因为他会把这种风格带进不去他的艺术里面,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追求对象,这严格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也是一种执着,这对以后的艺术风格会有很大的影响,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不可取的,但是很多艺术家,都有这种风格,甚至以这种风格为高冷,冰艳,那么就孤独到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专业孤独,作为一个艺术家,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作品,他都可以大体上划分成多个风格流派,孤独高冷也是一派,比如以个高国画的画家,他喜欢创作寒天冰雪为题材的艺术品,一个书法家喜欢创作,骨力强劲的书法,这都是孤独的表现,这同人有关系,这是第一层面。

其次是意境孤独,有的作品一眼看上去就会让人心里一惊艳,你能深切感受到,艺术家在这幅作品中提现了自己的孤独感,他把一切自己的心境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整幅作品每一处细节,都像作者本人在说话,这种才算得上,孤独境界里的天人合一,这是作者心境的提现,是非常难得的艺术风格!

最后是毕竟孤独,怎么理解毕竟二字呢,就是完全的意思,他孤独到已经不孤独,在没有孤独可言,好像禅宗里面的最后一层境界,看山还是山,是说一个艺术家在放下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以后,那份闲静的岁月和时光,以弘一法师为例子,我忍为他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孤独的艺术家,但他本人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是佛弟子,因为他是很孤独的,孤独到最后内心非常强大,孤独到,无孤独可言,所以后来赵朴初先生赞叹他,一轮明月耀天心。这才是孤独的最高境界,孤独到最后,在没有一事可孤!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大乐山书法


孤独,是真正的艺术家的生活常态。因为艺术创作活动一般是由个体独立完成的。群体扎堆创作大型作品,极少。

首先,构思需要营构想象独立思考的时空。有些宏大的历史题材的创作,可能要听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艺理论家等对纲要的建议意见,偶尔。

其次,创作过程要沉浸在情思驰骋的艺术想象世界中,也要与现实生活保持一段时间的距离。大部头作品,一年半载得泡在孤而不独的状态中——与想象中的人物为伴。

再次,作品面世后,有不同声音,也要沉下心来考虑反馈意见。再版,要修改。再写,要借鉴。

有的读者入戏太深,可以左右作者的原定提纲。写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柯南.道尔想结束人物生命,歇歇。有读者恫吓,神探死了,你也别想活!

举个极端的例子,卡夫卡。日常生活中平易近人,内心的孤独感爆棚,拒绝一切社交活动,在家里感觉“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害怕孤独,又怕失去孤独。两次定婚,终不敢让女人闯进生活,一生未娶。

他说最向往的生活是待在地洞里安静地写作,有人送饭,只有取饭的片刻回过神来。

为啥?犹太人,老爹很看不上,严厉责斥他想停职专心写作的念头,每天必须到保险公司上班赚钱。法学博士,文秘。

郁郁而终,四十岁出头。临终叮嘱好友布罗德焚稿,哥们识货,搜罗所有文字书信,面世。

摊上这么个老爸,幸于孤独的写作,不幸于孤独的人生。


亦清亦虹


孤独对于艺术家来说,就和自己影子的关系一样,无法缺少也离开不了。这里说几个充分体现出孤独的艺术作品。

1.梵高的《戴黑边帽的自画像》,画这幅作品的那个阶段,他开始挨饿,还要接受梅毒病的治疗。从画面中可以看到他的脸还有点变形,那是因为他刚拔了十颗牙齿。画中眼神深邃,体现出孤独和虚弱。

2.蒙克的《呐喊》,这副作品很有特点。人物惊恐扭曲,仿佛灾难即将来临。而身边的人似乎毫不在意,只有独自一人感到极端的孤独苦闷。

3.席勒的《家》,1918年席勒全家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因病去世。于是席勒绘画了这副作品《家》,画面中有思念的妻子和构想的孩子。不敢想象,当时作者的处境有多孤独。妻子去世三天后作者也被病魔夺去生命,享年28岁。


玉米小婷子


绘画艺术,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以个人意志为支配的事,大多不需要与他人合作。除技术层面外,创作的精进主要靠与自然对话、与古人对话、与师友对话、与自己对话......这里的对话主要是学习、思考、总结、悟道......这大概就是艺术家孤独感的由来。另外,艺术的美高于生活、高于大众、高于世俗,这也要求艺术家要走在时代的前面,有引领时代美的责任和义务,这也就注定优秀的艺术家是孤独的。

孤独感在绘画作品中可以表现为:1,在审美:艺术的大美主要为:朴拙、怪奇、犷野、险峻、高古、方正、瘦硬、雄浑等等。2,在情感:就艺术作品而言个人的才是全世界的,艺术必须表达作者自己内心最蠢蠢欲动、最感动自己、最与众不同的感受和形象。3,在内容:绘画表现的内容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事物、景象或道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出来。4,在形式:将无章、无序的事物或形象归纳概括为简单、有序、统一的符号重复表达。5,在语言:绘画不是讲故事,艺术语言一定要简练,点到为止,留下空间给读者去思考和感悟。

最后想说的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孤独感有更广义的一面,即个人风格的、独特的艺术语言都属于孤独感的表达,其艺术成就的高低因人而异。

李言作品








水墨艺栈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艺术家,比如画家,个人粗浅的理解,一般画家,都是艺术境界,思想,修为,文化底蕴很高深,而古来圣贤皆寂寞,也许无人能懂画家的思维和境界,所以画家往往都是孤独的

对于画家而言,个人粗浅的理解,绘画作品都呈现浓厚的孤独的气息的画家,是西方美术史上的画家基里科,梵高,培根,弗里德里希等等

中国美术史上,朱耷,倪瓚,龚贤的国画作品,呈现强烈的孤寂,清高的画面氛围。

对于画家而言,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孤独感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如超现实主义画家基里科,绘画作品中那空旷荒凉的街道,被拉长的影子,超现实主义荒诞,怪诞的意境,画面孤寂怪诞的色彩,给观众空旷,孤寂的意境

对于青骑士画派抽象画家克利的遗作《死与火》,画家在濒临死亡,生命垂危的时刻创作了这幅画,画中尽显画家对待死亡的一种孤独感,一种浓厚凄凉的哀愁的氛围

画家梵高的作品,尽管呈现浓烈热情的色彩,奔放激情的笔触,张扬疯狂的生命律动,但是我们却在梵高的作品《麦田乌鸦》中,一群狂乱飞舞的乌鸦,疯狂暴动的笔触中,读到画家仿佛预示自己死亡的孤独感,不详的死亡预兆。



对于中国美术史上的画家

元四家之一倪瓚的国画山水作品,以逸笔草草,以淡泊,萧条,荒凉的意境,体现了画家创作时孤独,高冷的心境

如八大山人朱耷的减笔画,幽冷清奇,大疏大密的线条穿插,逸笔草草展示画面空旷无边的意境,哭之,笑之的落款,正是画家不肯向现实妥协,不甘屈辱的孤独感,是画家个性孤绝,桀骜清高的心境。

对于画家而言,自身的经历会深深影响创作方向,创作风格

与其说,画家通过画面表现一种空旷,孤寂的孤独感,倒不如说画家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创作心境。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艺术狂人2


法国画家莫奈是世界公认的印象派之父,他用光影和色彩把这个世界变得迷幻又浪漫。莫奈的画作几乎都价值连城,比如他的《睡莲》系列作品,每幅的拍卖成交价都达数千万美元。但是在他成功的背后,这位著名的画家也是最孤独的。

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尔是他一生的挚爱,但也是他一生伤痛,莫奈大部分的画作都是为了她的妻子卡米尔所画,但莫奈迫于爱上卡米尔与父亲断绝了关系,之后家境贫寒,无奈和艺术赞助商的太太爱丽丝好上了,背负着愧疚心里,莫奈觉得很对不起卡米尔,几次想与爱丽丝别开关系,却被爱丽丝威胁,其实莫奈殊不知,他的妻子卡米尔早已经知道莫奈的背叛和出轨,她在隐忍着,慢慢她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对莫奈欢笑,也因为这件事慢慢病死。莫奈在妻子去世后悲痛万分,但还是娶了他第二任妻子爱丽丝。但爱丽丝发现莫奈的心中只有卡米尔一人,就把莫奈为卡米尔所画的一系列画作毁坏,并告诉莫奈:一切都是因为你,导致了卡米尔的死,卡米尔其实早就知道了我们的关系。知道真相的莫奈悲痛欲绝,知道是自己对不起卡米尔,并把余生都用来画他的挚爱卡米尔,最后的巨作《睡莲》也是在比喻他的妻子卡米尔冰清玉洁,是那样的纯净。下半生的孤独是这个大艺术家最大的遗憾,爱情和面包并没有双全。不是不爱,只是爱的太深……



卓琪琪和解叔叔


感谢头条,让我在申请原创的过程中,复习了整个中国美术史。

这个问题的首选为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的著名艺术家,真名叫朱耷,他还有个大的吓死人的背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第十代孙。

朱耷是一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人物,他的名号在美术史上那也是让人振聋发聩。

打开八大山人的作品,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冷漠、孤独和痛苦,感到在八大山人的内心深处,有一座冰山!

这画风到底是咋形成的呢,且慢慢往下看。明朝灭亡后,就在朱耷19岁时,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亲手杀死了爱妃和女儿,在景山上吊死了。崇祯的死,标志着明朝的灭亡。这对于八大山人来说,是毕生的痛。崇祯死后,清兵入关,1645年,朱耷20岁,南昌陷落,朱耷家中90余口人全部被杀,只有他一个人幸运逃出。他在荒山野岭中避难。23岁时,剃发为僧。

明朝的灭亡对朱耷来说就是国破家亡。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但是,对情感的表现是不够的。所以,他对这些早期作品是不满意的。他认为,太过于写实,影响了情感的表现。

1680年,八大在临川发病癫狂,哭笑无常,他疯了。最后,撕裂身上的僧衣,一把火把它烧了,然后步行回到了南昌,后来经过一年多的调养,才恢复正常,继续作书作画。

八大山人的诗文因其古怪幽涩的格调而充满了神秘性和讽刺性,向来为人所费解。

此时,他开始靠卖画维持生计,开始用"八大山人"这个名字。另外,他不说话了,他大书一个"哑"字贴在门上。最后,他对投靠清朝的官吏更仇视了。此时的绘画总的特点就是对情感十分露骨、率直的表现,过于直白。

八大山人画了许多禽鸟图,表达了蔑视,仇视,傲视,逼视,怒视等情感。总之,八大山人有多么复杂的情感,鸟儿就有多么复杂的情感。今天我们看朱耷的画,每一幅都极具个性,画中的青白眼、蜷缩的鸟、傲然屹立的荷花,都相当传神,你看得出八大山人藏在画中的孤寂、高傲和愤世嫉俗,这种亡国异乡的遗民之情在他的画中,想来这就是他区别于所有画家的地方,毕竟这样的家仇国恨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八大绘画中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八大将“孤”由个人的生命体验上升到对命运的思考。他的孤独体现的是独立不羁的透脱情怀,独立不倾的生命尊严,独与宇宙相往来的超越精神。八大艺术中体现的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之一。

在八大的绘画中,孤鸟是常见的题材。因为八大觉得人就是一只孤独的鸟,短暂栖息在枝头,转眼又消失,仿佛就像是人的生命,只是在人世间短暂逗留。八大关注的不是一只小鸟的命运,而是人的命运。曹丕诗云:“人生居天壤间,忽若飞鸟栖枯枝。”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孤独的鸟儿,一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鸟儿,人的生命过程乃是孤独者的短暂栖居。八大通过他的鸟,展现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也许画家是要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空空如也,孤独无依;色正空茫,幽绝冷逸。

八大山人,一位哭笑不得的人,演绎了一种暗自孤独且又酣畅快活的味道,留给了我们很饱满、很繁华的孤寂美。





纳新老师


梵高通过该系列作品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向日葵》该系列作品也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他一颗全心于艺术的狂热,造就了他在艺术上的辉煌!

你有多孤独,就有多优秀!

艺海无涯。艺术,是一份充满孤独,且没有退休的工作,一旦爱上,便是一生。艺术,是一段孤独的探索旅途,你永远不知道,在路上你会遇见什么!

你的孤独,成就了你的艺术高度!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创作或许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并取得令人惊叹的效果。但是,艺术家在背后的努力,可能你从未了解过。有的艺术家从小就开始投入时间学习,长达几十年的学习,让他抛弃了很多交际、应酬等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让自己长时期处在一个人的孤独中,练习、研究艺术。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你的孤独有多深,艺术水准就有多高!

你的孤独,成就了你的浪漫!

一辈子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慢慢变老!更浪漫的事,就是和爱人、还有艺术,慢慢变老。人书俱老,是艺术家的终极追求。文征明八十高寿仍坚持小楷、齐白石衰年变法等等,莫不在成就最浪漫的事情。而这些浪漫,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积淀成就的,细品滋滋有味!

你的孤独,滋养你的心神!

真正对艺术的爱是滋养心神的,孤独久了,气质自来!很多艺术家长寿,大多不是因为书画健身,而是书画养心。心态好了,不容易得病;心态不好,再怎么健身也是白搭

你的孤独,培养你的静气!

艺术家的感染力,并不是口能说,画得精,而是其作品和人格中传递出来的静气。静,是一个人的“磁场”,积蓄的静气越多,磁力越大,影响也越大。和有静气的人在一起,如同松间听风,如临瀑听水,直指内心。爱静的人,必有大格局。静中有诗,静中有慧,静中有仁,静中有禅,静中出格局。静座常思,思而不乱,胸有成竹,不乱方寸。有静气的人,小能修心养家,大能定乾坤。

你的孤独,成就你的人格!

真正被孤独滋养的艺术家,其人格魅力是无限的。或是博学多才,或是谦虚忍让,或是宽容博大,和真正的艺术家交往,是赏心悦目的,是充满着快乐的。这就是艺术家人格的魅力!在孤独中静心沉淀,创作爆发!





墨红


孤独感,可以说是大多数艺术家的一种情感。而情感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则是最本的枸成要素,否则其作品则缺乏表现力,缺乏灵魂,是苍白的。

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上,我觉的“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应该是把孤独感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