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氏總族譜》介紹

2015年12月,中華古氏系列叢書之一《中華古氏總族譜》、叢書之二《中華古氏書畫優秀作品集(第一卷)》,相繼由古氏文化促進會和深圳市古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版,隆重面世。

《中華古氏總族譜》介紹

《中華古氏總族譜》介紹

族譜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世系人物和事蹟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她與正史、方誌一起,共同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學大廈的三大支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換句話說:族譜是一家之史的最可靠藍本。正因如此,族譜的續修工作,歷來備受重視。

古氏家族有著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古氏現有六七十萬人,居住在國內700多個縣市和海外20多個國家,但每談及族譜,先祖官職、居所及生活年代的記載,各有出入,困惑重重。多麼渴望有一部相對完整、詳實的族譜,來真實反映古氏歷史。怎樣才能將前代譜牒相對完整、系統地整理出來,使得各支系有根可循,有據可考,有譜可查,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古氏文化促進會在“團結宗親,傳承文化,跨越發展,光耀古氏”的宗旨下,將祖墳、祖祠、族譜的修繕、保護、續修工作,作為主要的任務來做,《中華古氏總族譜》就是在各地宗親的共同呼聲中編修而成。

《中華古氏總族譜》以古達祥任編委會主任,古秋來、古軍榮、古錦華、古庚端任副主任,古煥坤總編、古小彬執行總編。編修內容,主要以古氏來源、郡望、堂號、譜系、傳聞軼事、人物代表、藝文等組成。

總族譜記述源流與世系的入譜時間,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唐朝南遷雲應公為一世至十三世祖止。十三世祖以後的各地分支譜,將由各地編修為《中華古氏某某縣分譜》或《中華古氏某某公支譜》,參照各地族譜內容進行相互補缺完善。唐朝南遷始祖雲應公支系史料部分,主要參考了清朝和民國的20多部譜牒,六世祖全望公兄弟的居住地方、十世祖鳳儀公兄弟的排行、十一世祖革堇鞏三兄弟考取進士的時間,都進行了考證。特別是宋朝嶺南首第、八世祖成之公的生活年代,通過這次修譜,引經據典,有了最新的考證。

人物代表的入編標準:歷史人物以四品官銜以上、出土墓誌和《二十四史》有記載的具有政治影響與社會地位的代表;現代人物以省部級領導、民國中將軍銜、共和國少將軍銜,在學術界、藝術界具有高深造詣的典型人物,商界成功企業家、為中華古氏文化促進會捐款百萬元以上者,以及為家族具有特殊貢獻者。

總族譜沿用老譜和典籍中資料,一般保持原貌。當各地的族譜存在爭議性較大的記述者,秉承“以少數服從多數、以國家史志記載為準、以原籍地(祖籍地)記述為準、以主支系族譜所記述的生卒葬居所及配偶姓氏為準”的原則。

《中華古氏總族譜》稿本,先於2014年11月8日在廣東省梅州市舉行的“中華古氏第二屆懇親大會古氏文化學術討論會”上,與族譜研究專家、學者、70多個參加懇親大會的代表團團長共100多人進行了研討;繼後於2015年6月27日在深圳市召開的“《中華古氏總族譜》定稿討論會”上,有來自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廣東省河源市、梅州市、五華縣、茂名市、惠州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門市、深圳市的近30名古氏族譜研究專家、學者進行了認真研究、修改後定稿,並確定本譜記述為全球古氏通用族譜藍本。

總族譜在出版之際,編委會敬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古建中將軍題寫譜名。

《中華古氏總族譜》介紹

目錄

第一篇 略說古氏源流、郡望與堂號/1

第二篇 古氏之根在周原/8

第三篇 唐末南遷始祖雲應公之前有關資料/30

第四篇 唐末南遷始祖雲應公至十三世祖/41

附錄、五代時期古志道、古向道支系(1-6世)/132

第六篇 歷史傑出人物代表簡介/152

第七篇 現代優秀人物代表簡介/182

第八篇 古氏播遷與主要支系分佈列表197

第九篇 傳聞逸事、宗祠對聯、族規家訓/208

第十篇 藝文志/227

附錄一、古氏宗親組織機構/236

附錄二、干支公元換算表/271

附錄三、主要參考族譜/273

《中華古氏總族譜》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