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为什么是两个皇后?

小不点儿


定陵里有两个皇后,一个是孝端王皇后,名曰王喜姐。另一个是孝靖皇后,没有留下名字,人称王恭妃。这两个女人都不是万历皇帝的最爱,他最爱的是郑贵妃,却另葬他处,这是万历皇帝生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孝端皇后是万历皇帝在位时唯一册封的皇后。万历九年,朱翊钧与王喜姐大婚,王喜姐时年13岁。她曾经生过一个女儿,之后就习惯性流产,终身未育。王喜姐,一个没有子嗣的女人,能稳坐37年皇后而不倒,在于她的聪明善良。王喜姐为六宫之首,不仅把宫里管理井井有条,而且特别孝敬两宫太后。每逢地方发生天灾人祸,她总是带头捐出自己的私房钱,为万历分忧解难。

后来,郑贵妃受宠,王喜姐并没有和她争风吃醋,面对郑贵妃盛气凌人的样子,王喜姐选择了隐忍,不与她斤斤计较。她的善良、大度不仅得到两宫太后高度赞誉,就连对她不怎么感冒的万历皇帝也不的不另眼相看。因此,王喜姐在宫中拥有很高的威望。明史关于王喜姐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性端谨,事孝定皇后得其欢心。光宗在东宫,危疑者数矣,调护备至。郑妃专宠,后不计较。正位中宫四十二年,以慈孝称。从中不难看出,王喜姐还暗中保护过光宗朱常洛。原来,朱常洛是万历皇帝长子,因为母亲出身卑微,一直不受万历的喜欢。中国自古就有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朱常洛自然成了万历皇帝的不二接班人。郑贵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几次派人暗害朱常洛,因为有王喜庇护,朱常洛最终化险为夷。1620年,王喜姐走完自己50年人生,葬于定陵,谥号孝端。在王喜姐死后半个月里,万历四次下旨追思王喜姐,表扬她的人品,表达自己的哀思,足见万历对王喜姐还是有真情实意的。

孝靖皇后就很是不幸,一生很少得到万历皇帝的宠幸,倍受冷落。她原本是李太后身边一个宫女,万历九年,19岁的万历在一时兴起,在慈宁宫偷偷宠幸了17岁的王恭妃。不久,王恭妃就怀孕了,李太后追问此事,万历还想赖账,直到找来《起居注》和万历当时赐给王恭妃的首饰,万历不得不承认。

次年,王恭妃生下皇长子朱常洛。万历龙颜大悦,祭告太庙,大赏王恭妃的家人。万历十二年,王恭妃又生下一女。由此可知,王恭妃还是短暂的受到过万历的宠幸。

然而,两年后,当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询后,王恭妃就遭遇万历的白眼。原来,郑贵妃是万历最喜爱女人,她生下朱常洵后,万历欲立此子为太子,遭到大臣一直反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国本之争’。直到万历29年,万历迫于大臣的压力,不得不封朱常洛为皇太子。但王恭妃并没有母以子贵,相反,万历把怨气都撒在王恭妃的头上。把她无情的打入冷宫,不仅受其他嫔妃欺负,就连宫女、太监对她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万历三十九年,王恭妃病重。朱常洛请旨入宫,见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当身为太子的朱常洛来到母亲所住的宫殿时,却发现破败的大门被紧紧地锁着。好不容易找太监拿钥匙开了门,却发现病重的王恭妃双目几乎失明。

母子相见,相拥而泣。在这离别的最后时刻,本应千言万语,王恭妃却发现窗外有人偷听,于是她说出了人生中最后的一句话:“郑家有人在此"。之后再无言。只能紧紧握住儿子的手,来表达思念之情、不舍之意。

万历三十九年,这个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可怜女人,走完了自己46年痛苦不堪的人生。

对于王恭妃的死,万历一点悲伤之情都没有,就像卸下一副重担般轻松。当然,王恭妃是没资格葬于定陵的,万历为她选择一处地方,草草下葬。直到天启年间,朱由校才把自己亲奶奶挖出来,葬于定陵,上谥号孝靖皇后。


万历不会想到,300年后,一位大学者郭沫若先生,为了找到到那部传奇巨著《永乐大典》,为了彰显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明,不顾许多学者激烈反对,打开了定陵的地宫。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无数精美丝织品与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在考古人员惊叹之余的时候,不可思议一幕发生了,刚才还是色彩艳丽的丝织品,不到10分钟时间,就变成黯然失色,成了一堆手一碰就碎的破布……最后,连万历皇帝和他两位皇后遗骸、以及三口精美楠木棺材都被毁坏的无影无踪。


洛水清风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原配孝端皇后以及明光宗朱常洛生母孝靖皇太后合葬的陵寝。

万历皇帝的元配孝端显皇后王喜姐(1565年一1620年),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是永年伯王伟之女。1578年正月,13岁时被册立为皇后。生有皇长女荣昌公主。王氏性格宽厚温和,《明史·后妃传》中称其“性端谨”,“正位中宫者四十二年,以慈孝称”。孝端皇后于1620年4月病故,享年55岁。同年8月,明光宗朱常洛继位后,为嫡母王喜姐上尊谥为“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同年10月3日孝端皇后葬于定陵。


孝端皇后凤冠



明光宗朱常洛生母王淑蓉,(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宣府都司左卫人(原属河北宣化,现属河北张家口怀安县)。原任锦衣卫百户赠明威将军指挥佥事王朝窭之女。公元1578年二月初二选入皇宫,初为慈宁宫宫人,侍奉孝定皇太后。后被万历皇帝私幸有孕,1582年7月封为恭妃。8月,生下皇长子朱常洛。1606年进封为皇贵妃,1611年9月病故,享年46岁,上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其坟园建于天寿山陵区东井左侧。明光宗朱常洛即皇位后,下诏追谥生母为皇太后,但其礼未行,他自己先于同年九月初一驾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追谥祖母王淑蓉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并将其从东井平岗的墓地启出来,与万历皇帝以及孝端皇后一起葬入到了定陵之中。


元来大


1955年10月,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联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长沈雁冰、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范文澜联名上报政务院(以后为国务院),请求发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得到国家的批准。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寻找消失的《永乐大典》。此事受到中国考古研究所正副所长郑振铎、夏鼐的反对,不过已经批准。在考古调查中发现朱棣的长陵太大,一时找不到墓道甬道,而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发现了坍塌,于是乎就将定陵作为挖掘的目标陵墓。

根据明朝历史记载,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两个皇后陪葬:第一个是万历皇帝在世时封的王皇后,另外一个是明熹宗朱由校追封自己的亲奶奶王恭妃为皇后。其实王恭妃追封皇后这事应该由明光宗朱常洛干的事,不过明光宗即位一个月就去世了,只好由他的儿子来办这件事。(万历皇帝像)

定陵考古开掘后,证实万历皇帝确实有两个皇后陪葬,和历史记载对照无误。

定陵的两个皇后是如何陪葬的?

万历皇帝在世是只有一位皇后——王喜姐,她做皇后4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后。1578年,王喜姐(13岁)入宫与万历皇帝(15岁)大婚,被册封为皇后,到1620年4月初六午时去世,在皇后位置42年3个月。

王喜姐去世后,万历皇帝非常悲伤,同年七月(公历8月18日)去世。王喜姐陪葬万历皇帝的定陵,谥号为:

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

(孝端皇后像)

另一位陪葬定陵的皇后——王恭妃则是命运坎坷。1581年,万历皇帝遇到了作为宫女的王恭妃,偷偷临幸了他。按照常规,皇帝临幸宫女要赐予礼品,万历皇帝却没有这么干。肚子渐渐变大的王恭妃是宫女身份,被李太后看破,追问是谁的孩子,王恭妃承认是万历皇帝的。问起万历皇帝时居然不承认临幸了,李太后拿来起居注对照,证明确实是万历皇帝的孩子,万历皇帝这才承认是自己的孩子。

此事过后,王恭妃生下了明光宗朱常洛。王恭妃却受到万历皇帝的虐待,因为朱常洛是长子,万历皇帝却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太子一事争了将近几十年才定下来。

1611年9月13日,王恭妃病重去世。万历皇帝却不想按照高规格埋葬王恭妃,在大臣们的据理力争下,才按照皇贵妃的规格下葬。

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去世后,明光宗按照规制追封自己的母亲,不过明光宗即位一个月就去世了,追封皇后的礼仪都没有完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遵照父亲明光宗的遗诏,于1620年9月13日追封王恭妃为:

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孝靖皇太后像)

王恭妃追封的是皇太后,而王喜姐则是皇后。

1620年10月,被追封为皇太后的王恭妃在埋葬地迁到了定陵,陪葬在万历皇帝身边。而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在万历皇帝临终之时遗诏要封郑贵妃为皇后,希望她最后能陪伴在自己身边。此事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从此作罢。

不过郑贵妃最后也成了“皇后”,弘光政权的明安宗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庶长子,也就是郑贵妃的亲孙子,他追封自己的祖母为:

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假如弘光政权能够保持住,并能收复北京的话,估计郑贵妃也能陪葬在万历皇帝身边,可惜弘光政权很快灭亡了,1646年,朱由崧被解往北京处死。(郑贵妃剧照)

当打开已经沉寂了338年的定陵后,很多纸质文物、丝绸文物等顷刻间失掉颜色,灰飞烟灭,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文物损失严重,国家决定十年内不再开掘帝陵,直至现在。


穿越再现彼岸




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从万历十二年(1584年)开始修建,到万历十八年(1590年)竣工,共耗费白银800万两,这相当于当时全国两年的赋税总收入。定陵从建成到考古挖掘,仅仅过了三百多年。

定陵原建筑有宝城、明楼、棱恩殿、棱恩门、 左右廊庑、宰牲亭、神厨、神库、碑亭等。后仅存宝城和明楼。1956年至1958年,政府组织考古工作者对定陵进行发掘,出土文物近 3000件,1959年在原址建立博物馆对外开放。


破例葬在定陵的孝靖皇后

定陵里埋葬的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两个皇后分别是,孝靖皇后和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王氏,是宣府都司左卫人,锦衣卫指挥佥事王朝窭之女。原本只是皇太后慈宁宫中的一个宫女。因为有了身孕怀了“龙种”,在万历十年(1582年)的时候,破格封为 “恭妃”。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晋封为皇贵妃。

按照明制,只有皇后才可入皇陵。而孝靖皇后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去世时,其身份只是个皇贵妃,故未葬定陵。因此,孝靖皇后最初是葬在了天寿山东井左侧的平岗地。1620 年7月,万历皇帝去世。长子朱常洛继位,即光宗皇帝。

朱常洛当上皇帝后,母凭子贵, 朱常洛追谥母亲王氏为皇太后,可万万没想到,仪礼还未成,因一场沸沸扬扬的 “红丸案”,自己先崩了。同年9月,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继位,即熹宗皇帝,尊谥祖母王氏为 “孝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

定陵内,同时埋葬着两个皇后

万历皇帝的原配,是孝端皇后。浙江余姚人, 永年伯王伟之女。孝端皇后在万历六年二月被册立为皇后,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病故。过了三个月后,万历皇帝去世。按明朝制度,皇帝死后,出百日才能葬。可还不到三个月,连继位的朱常洛也死了。

因此,到了1620年10月,当皇帝去世已过百日之时,熹宗下旨,万历皇帝和孝端皇后葬入定陵,并将孝靖皇后从东井平岗地迁葬至定陵。这样一来,定陵就埋葬了两位皇后。

据当年的考古记载,当考古人员进入定陵地宫内,只见摆放着三口棺椁。中间的那一口是万历皇帝的,左边的那口是孝端皇后的,右边的则是孝靖皇后的。万历皇帝和孝端皇后的棺木保存尚好,而孝靖皇后的棺木可能由于迁葬的缘故,已腐朽得难以复原了。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定陵在我国共有三处,一处为陕西富平的唐定陵,埋葬着唐中宗李显和和思皇后赵氏(赵氏为衣冠冢)。

还有一处为北京昌平明十三陵中的明定陵,埋葬着明神宗和他的两位皇后。

最后一处为河北遵化清东陵中的定陵,埋葬着咸丰帝和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根据上述推断,题主问的应该是明定陵,因为只有明定陵埋葬有两位皇后。

定陵的墓主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建成,前后历时6年,共耗资八百万两。

我国古代,根据礼制,一般只有皇后才能享有和皇帝同冢而葬的待遇,特殊的也有皇帝喜欢的妃子或者殉葬妃子也可以和皇帝同冢而葬,其他的妃嫔只能葬于妃园寝。

【万历皇帝画像】

众所周知,万历帝生前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孝端显皇后。


【孝端显皇后画像】

孝端显皇后名为王喜姐,生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年仅14岁的王喜姐和比她大一岁的万历帝举行大婚,并且被册立为皇后。

婚后,二人虽年龄尚小,但是却非常相爱,三年后孝端显皇后为万历帝生下一女,此后孝端显皇后虽未再生育,但是万历帝依然对皇后宠爱有加。

而孝端显皇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明史》记载其:“性端谨,以慈孝著称”。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公元1620年),孝端显皇后薨逝,万历帝痛苦不已,并这样说到:

“朕中宫皇后,配朕有年。芳声令德,中外仰闻。方膺遐算,倏尔仙逝。朕追思勤敏贤淑,恸悼无已”。——《明实录》

由此可见夫妻二人感情笃厚,三个月后万历帝驾崩,是年,孝端显皇后与万历帝同日葬入定陵。

那另一位墓主孝靖皇后(其薨逝时并非皇后)为什么也能葬入定陵地宫呢?

这一切还得从孝靖皇后的悲惨经历说起,孝靖皇后王氏(具体姓名不详)本是一名宫女,后因容貌秀丽被万历帝临幸了一番,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一次的临幸,王氏便怀有身孕,后生下了万历帝的长子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

【孝靖皇后画像】

虽然育有皇子,但是王氏并不受宠,尽管先后被升为贵妃和皇贵妃,但是因为国本之争,她和儿子朱常洛始终不被万历帝待见,并且她还经常受到万历帝的宠妃郑贵妃的迫害,万历帝对此却置若罔闻。

就这样,可怜的王氏在凄惨的生活中离世,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46岁的王氏薨逝,后被草草葬于长陵的妃嫔陪葬墓旁。

万历帝驾崩后,王氏的儿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泰昌帝,他想追尊生母身份,但是他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了,其子朱由校即位,是为天启帝,天启帝追尊祖母王氏为孝靖皇后,并将祖母孝靖皇后的棺椁从原来的墓葬中迁出,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十月三日与万历皇帝和孝端显皇后一起葬入定陵地宫。

【万历帝尸骨】

孝靖皇后之所以能与万历同葬地宫完全得益于她的子孙,否则,这位可怜的妃子只能长眠于妃园寝了。

我是小何唠史,唠历史,和你唠唠古人那些史,喜欢欢迎点赞关注哦!


小何唠史


中国人自古讲究夫妻生同矜死同穴,夫妻合葬是中国最常见的葬制,没有之一!清明节扫墓时,墓碑上那些“先考某某、先妣某某之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重组家庭的子女为了让自己的亲生父母合葬而大打出手的事情也屡屡见诸媒体。由此也足可见夫妻合葬在中国人心中占据了何等地位!皇帝自然也不例外。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皇帝“三宫六院”,最不缺的就是女人!那么,到底皇帝该跟谁合葬呢?这还要从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说起。



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中国古代从来都是一夫一妻制,除了兼祧婚的特例可以娶两位平妻之外,男子只能娶一位妻!除非妻和离、被休或辞世,男子是不能娶第二位妻的。有妻复娶、以妾为妻……在中国古代都是要遭到法律惩处的!



很多人所说的一夫多妻制其实应该叫一夫一妻多妾制!妻永远只有一位,即便离异、丧偶后续弦,继妻依然只能是一位。但是,古人、尤其是古代贵族纳妾是没有限制的。皇帝也是一样,妻——皇后永远只有一位。当然,废后或丧偶续弦是可以的,但继后依然只有一位!换言之,能够与明神宗万历皇帝合葬定陵地宫的只能是他的皇后和继后,也就是妻!即便贵为皇贵妃、同时也是万历皇帝最喜爱的郑氏也没有这个待遇,皇贵妃入葬帝陵地宫是清世宗雍正皇帝为其铁杆弟弟怡贤亲王胤祥破例开启的先例,明朝没有这一条!



明神宗一生只册立了一位皇后,为何定陵地宫中却又两具皇后棺椁?

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万历皇帝一生只册立了一位皇后,那就是其原配皇后王氏,即孝端显皇后,仅此一位!即便是最为宠爱的郑贵妃,最终万历皇帝也没能把她推上后位。直到去世,郑氏仅仅是皇贵妃而已。那么,定陵地宫中的另一位皇后是何许人也呢?



明神宗的一夜情

话说明神宗万历皇帝年轻时也和现在一些年轻人一样,喜欢刺激。一次去给自己生母李太后请安时,万历皇帝看上了李太后宫中的一个宫女王氏。一时没控制住情绪的万历皇帝当时就在自己老妈宫中和那位宫女发生了关系。事后,万历皇帝把这件事彻底忘了个精光!



可无巧不成书的事,那位宫女居然怀孕了!万历皇帝首先想到的事不认账。可是,皇帝临幸了谁都是有专人负责记录的,由不得万历皇帝不认账!最后搞得万历皇帝很没面子,又不得不认下了这笔风流债。这位宫女不是别人,就是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生母。因为万历皇帝觉得被逼认下这笔风流债严重影响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打骨子里不喜欢王氏和朱常洛母子。迫于李太后的压力,万历皇帝不得不于万历十年给了王氏一个名分——恭妃。之后便对这对母子不闻不问了。



国本之争

因为打心眼里不喜欢这对母子,万历皇帝虽然没有嫡子,却一直没有册立庶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反而因为对郑贵妃的喜爱,爱屋及乌想要册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皇太子。这是典型的“废长立幼”,明朝的文官集团可不是吃干饭的,硬是和万历皇帝顶起了牛,上演了著名的“国本之争”!双方拉锯十几年,最终万历皇帝迫于多方压力不得不妥协,心不甘情不愿地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按理说,皇太子之位以定,王恭妃理应母凭子贵被册立为皇后。但是,万历皇帝并没有册立王恭妃为皇后,甚至连贵妃、皇贵妃的名份都没舍得给!直到万历三十四年,时任皇太子朱常洛生下了皇长孙、后来的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万历皇帝才因为孙子的缘故将王恭妃晋封为了贵妃,不久之后又晋封皇贵妃。



王氏去世,寒碜入土

万历三十九年,王氏在寂寞凄凉中死去。虽然贵为皇太子之母,王氏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待遇。万历皇帝起初只打算将王氏草草下葬完事儿,在群臣的干预下才被迫以皇贵妃之礼将王氏发送,而且丧事操办得相当仓促,完全就是在“应付差事”!堂堂皇太子之母就这样寒碜地入土了……



苦尽甘来,王氏封后并迁葬定陵地宫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万历皇帝驾崩,王氏的儿子、皇太子朱常洛即位。入土多年的王氏也苦尽甘来,母凭子贵,被刚刚即位的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追尊为皇太后。只可惜,泰昌皇帝即位一个月便因为“红丸”一命呜呼了,连给生母王氏的追册礼都未能完成。直到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之后,才正式举行了追册礼并追谥祖母王氏为孝靖皇后。



因为被追谥为孝靖皇后,作古多年的王氏才拥有了妻的身份,最终以皇后之尊被孙子天启皇帝迁葬入了万历皇帝定陵的地宫之中。这就是为什么明神宗万历皇帝一生只册立了一位皇后,定陵地宫之中却又两具皇后棺椁的原因所在。


农民工歪说历史


另一位皇后是宫女出身,死后母凭子贵被追封为皇后。


实际在历史上万历生前只封过一位皇后,但在他死后继位的光宗朱常洛,他的母亲是宫女出身的王恭妃,生前不受万历皇帝待见,死后被草草下葬。到了其孙明熹宗登基后,又把祖母王恭妃尸骨挖出来,放在万历皇帝的定陵和其合葬,并追封她为皇后,这件事没有经过万历皇帝的“同意”,这就是母凭子贵的好处。


定陵是万历皇帝和原配皇后及妃嫔合葬的陵寝,在上个世纪被考古挖掘,导致大量文物被毁,陵墓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明定陵位于今北京的大屿山下,占地面积高达十八多万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豪华的陵墓。

明定陵在万历十二年,万历皇帝亲自批准开始建设的,历经六年时间才完成。由于万历皇帝在位时间比较长,所以定陵建成之后,一直闲置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

在1620年时候,明神宗朱翊钧的原配孝端皇后因病去世,空闲了今三十年的定陵等到第一“主人”王皇后。也是在同一年万历皇帝也驾鹤西去,万历皇帝最早设计定陵期间除了皇后位子,还为自己宠妃郑贵妃事先留好位子,两人可以到地下恩爱缠绵。而后来却阴差阳错“来”了个生前最讨厌的女人陪伴,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在万历皇帝年轻时候,看重了太后身边的一位宫女并宠幸了。谁知不久后这位宫女怀孕并顺利生下一个儿子——朱常洛,宫女也母凭子贵被封为恭妃。


由于当时皇后并没有儿子,朱常洛理所当然被封为太子。这一举动引起当时万历皇帝宠妃郑贵妃的妒恨,对恭妃各种陷害,儿子不在身边抚养,又遭到万历皇帝的嫌弃,恭妃后半生过得很凄惨,在47岁的时候就孤独凄凉的死去,由于顾及她是太子生母,按照贵妃身份她被葬在东井。


但到1620年埋葬孝端皇后和万历皇帝后,她的孙子熹宗朱由校将她追尊为孝靖太后,并将她由原来的东井迁出,与神宗及孝端太后一起葬入定陵地宫。


这个被万历皇帝冷落一生的女人,终于在死后得到应有的殊荣,以慰藉她生前遭受的苦楚。

  


微风之语


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皇帝的继任者非嫡子,庶子即位后尊生母为后,并在其死后葬入父皇陵墓,所以皇帝陵墓里会有一位嫡皇后,一位由继任者册封的生母皇太后。还一种情况就是皇帝在世时嫡皇后去世,另册封一位皇后主后宫之事,死后亦会以皇后的身份合葬。这两种情况结合到一起的也有,如万历皇帝他爹明穆宗朱载垕,在为裕王时,嫡王妃李氏先逝,后续陈氏为嫡妻,朱载垕为帝时追李氏为后,亦册陈氏为后,但万历生母为另外一位李氏,后被万历尊皇太后,所以明昭陵里有一帝三后,这种情况并不稀奇。


定陵的两位皇后

万历皇帝的定陵中合葬了两位皇后,其一为万历嫡妻孝端显皇后王喜姐(原名黄喜姐),她是在万历皇帝十四岁时,由陈太后与万历生母李太后选中,次年行大婚于万历皇帝,被万历皇帝正式册封的皇后,时年十三岁。王喜姐在十六岁时为万历生下长公主朱轩媖,此后有一种说法是王皇后屡次流产,无法再行生育,所以王皇后膝下无子,也就是说万历皇帝没有嫡子,这也为后来的国本之争埋下伏笔。虽其膝下无子,但她将万历皇帝的后宫打理的井然有序,且对万历生母百般孝顺,后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去世时,万历皇帝悲痛不已,一病不起,五天后亦在悲伤中去世,由于继任者明光宗在位一月就暴毙,因此待明熹宗即位后才将王喜姐合葬于定陵。



定陵中的另外一位皇后便是朱常洛的生母孝靖皇后王氏。这个王氏本是慈宁宫的宫女,当年的慈宁宫里住着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所以这个王氏应该属于李太后的贴身侍女,且是当年选后时的落选秀,因姿色不错被留于宫中做了宫女。万历皇帝在一次请安中一时兴起,宠幸了这个侍女,这次宠幸也令王氏怀孕,万历皇帝虽一直遮掩,但王氏显怀后被李太后识破,此时的万历尚未皇子,李太后故而欣喜,并招万历询问,万历皇帝抵赖不认,李太后令人查寻“起居注”对质,万历只得承认。在李太后的撑腰下,王氏被册封为恭妃,并顺利生下皇长子朱常洛。





王恭妃虽然生下了皇长子,但这种宫女身份以及李太后施压的做法令万历皇帝不爽,所以万历皇帝对其女子二人并不待见。尤其是郑贵妃受宠以后,加之朱常洵的出生,王恭妃的处境愈发艰难,直到去世都没安生。熟悉明史的都知道万历皇帝的国本之争,虽然万历皇帝向大臣门妥协,立了朱常洛为太子,但太子生母王恭妃却未得到应有的待遇,她生时被幽禁,去世时后仍不得安生。王恭妃是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去世的,当时的万历皇帝打算将其草草埋了,但又受到大臣反对,因此僵持了十个月之久,王恭妃的棺椁停放太久,尸体已经腐烂发臭,礼部侍郎翁正春再三上疏万历皇帝需速速安葬,万历皇帝才同意于东井左侧的平岗地营建坟园。



万历四十年七月,王恭妃被葬入明十三陵陵区内东井左侧,以皇贵妃之礼从简入葬,无人守坟。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谋害太子的梃击案发生,矛头直指郑贵妃,万历皇帝为了平息舆论、维护郑贵妃,向支持太子的大臣示好,着令礼部下旨“给皇太子母坟户三十名,园地二十五顷,以供香火”。万历皇帝去世以后由朱常洛即位,他本想为母亲平怨,怎奈还未追封就暴毙而亡。朱常洛去世以后由王恭妃的孙子即位,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感念其祖母的恩德,又接着他父亲的遗诏,才正式追封王恭妃为孝靖皇太后,并于泰昌元年十月(1620年)从东井把王恭妃的棺椁迁出,与万历皇帝和王喜姐一起葬入定陵的地宫内。

三个女人一台戏

其实定陵中的王恭妃若非母凭子贵,是无法以皇太后的身份入葬的,反而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郑贵妃一直抱有扶正的希望。前面讲到万历皇帝的嫡皇后王喜姐,她是明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除了没有儿子,其德行皆算后宫之楷模,所以王皇后的地位动摇不了,但郑贵妃的突破口便是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二子朱常溆亦为郑贵妃所生,但早夭),万历皇帝对郑贵妃最是宠爱,故而对朱常洵亦是喜爱,且与郑贵妃达成协议,欲立朱常洵为太子。


但明朝的祖制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故而朝臣一致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并支持立王恭妃的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且李太后也明确表示遵守祖制,这就引发了明朝万历年间的最大政治事件——国本之争。万历皇帝争不过群臣,便迟迟不立储君,这时候便以王喜姐作为挡箭牌,称王喜姐尚且年轻,仍有生育嫡子的可能,故而不急于立太子。王喜姐作为后宫之表率,当然不会插手政治,故在沉默中为万历皇帝抵挡朝臣的攻势。

国本之争持续了十五年之久,群臣的奏折成百上千,多有斥责郑贵妃后宫干政,魅惑皇帝的言论。期间,郑贵妃想尽办法污蔑王恭妃与朱常洛,称朱常洛经常与宫女嬉戏,早已不是童子身,有辱皇家威严。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万历皇帝迫于群臣压力,以及母亲李太后的干涉,才妥协立储,朱常洛成为太子,朱常洵成为福王。这次国本之争虽以群臣的胜利而告终,但也付出四位内阁首辅,百名央部级官员解职卸任的代价。李太后离世之前,督促福王就藩,这也彻底打破了郑贵妃想通过儿子上位的计划,李太后的这已决定,也让万历皇帝心灰意冷,但李太后的这一做法赢得了朝臣们的高度评价,称之为尽除后宫之患。


待万历皇帝将死之前,他遗命册封郑贵妃为皇后,并要求郑贵妃死后葬入定陵玄宫,这算是国本之争失败后对郑贵妃的补偿。但皇位由王恭妃之后继任,朱常洛并未尊万历遗命,朱由校更是直接批判了郑贵妃的罪行,其中御史温皋谟上疏直言不讳道“郑氏摧残孝靖皇后,至饮狠而不得一诀”。因而晚年的郑贵妃在深宫独居十余年,于1630年去世,只是被埋进了银泉山下的一座孤坟,而在定陵之中,只有王喜姐与王恭妃合葬左右。

综上,万历皇帝的定陵中,有两位皇后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这种情况如开篇所说,是由继任者非嫡子,由庶子追封生母造成的,而倘若王喜姐离世较早,郑贵妃是有可能被立为皇后并葬入定陵的。或者说如果郑贵妃没有在国本之争中对王恭妃与朱常洛加以迫害,也有可能随着万历皇帝的遗命入葬定陵,只不过历史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参考史料:《明史.恭恪贵妃郑氏列传》


棍哥观史


定陵,也就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然而,他的陵墓居然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一个为孝端显皇后,另一个是孝靖皇后。为什么定陵安葬着两个皇后呢?待瀚海一一解开谜团。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孝端显皇后死后原本就是与万历皇帝合葬在定陵的,而孝靖皇后是后来被明熹宗移迁到定陵长驻的。



孝端显皇后王氏生于1564年,死于1620年,她是万历皇帝的正版皇后,因慈孝而著称。传言这位皇后性格仁慈孝善,母仪天下。她不仅仅对当时的孝定皇太后照顾得十分妥当细心,她还对光宗朱常洛呵护备至。作为后宫最大的那个女人,她心胸宽广,对万历帝的宠妃之间的尔虞我诈熟视无睹,完全没当回事。她逝世后,被封为“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葬于定陵。

而另一位孝靖皇后王氏生于1565年,死于1611年。她是光宗的生母,原本只是一个宫女,侍奉孝定皇太后,后来和万历皇帝偷偷有孩子,于是乎母凭子贵实现“乌鸡变凤凰”的大跃升。她在万历十年被封为恭妃,接着在万历三十四年被晋封为贵妃、皇贵妃,于三十九年九月去世,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明熹宗登基上位,追谥祖母“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个皇后,这也不稀奇啦,这在他在位时候,明明是一个皇后嘛,另外一个只是被后人追封的。但是,有的皇帝就很不一样了哦。北周宣帝,他封了五位皇后,分别是: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再来说点题外话,关于定陵的事情吧。网上关于定陵的灵异故事纷纷扬扬,说得神乎其神,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对于未知的事物多点敬畏之心还是有点好处的,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害怕的人就别去了,根据墨菲定律显示,你怕什么就越容易来什么,想挑战一下的人倒是可以试试。

令瀚海感到可惜的是,当年郭沫若带领考古队进入墓室后找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例如字画、丝绸以及金银珠宝等等,却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它们进行保存,导致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经空气氧化而开始腐化,失去了原有的考古价值。就连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体也不能幸免于难,慢慢被腐化掉了。幸好周总理及时阻止了郭沫若的鲁莽行动,否则后果更加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