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OMO(online merge offline)忽如一夜春風來,成為了行業共識。我們先來看看漫畫下omo老師的一天是怎麼樣的。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幾乎所有的教育創業者都下定決心,在疫情期間以及疫情結束後,嘗試OMO,找到線上線下有效融合的場景。所以疫情期間的教學在線化勢不可擋,它是對OMO的一種探索,也是為了穩定預付費老客戶的一種必然措施。但是路在何方?

OMO,即Online Merge Offline。此概念源於2017年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的“The World in 2018”特輯上發表的專欄文章,由創新工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所提出。文章指出“未來世界即將迎來OMO,且將對經濟與消費生活帶來深刻影響”。

李開復強調,助力OMO時代到來的四個關鍵因素分別為: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應用、流暢的支付系統、質優價廉的傳感器、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在這些關鍵領域上,中國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並且未來將有望首先實現OMO。


幾乎所有的教育創業者都下定決心,在疫情期間以及疫情結束後,嘗試OMO,找到線上線下有效融合的場景。所以疫情期間的教學在線化勢不可擋,它是對OMO的一種探索,也是為了穩定預付費老客戶的一種必然措施。但是路在何方?


Part 1

疫情是持久消耗戰

疫情對線下教培機構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生存的壓力,沒有新收入的同時,還面臨著巨大的消耗。主要分為三類:


1、現金流的消耗


1)運營成本。原有的線下銷售路徑轉型線上後被打破,暫時難有新收入。加之日常房租、人員等各種成本的支出,加速消耗企業現金流。


2)退費危機。短時間內退費率沒有明顯變化,甚至低於日常。但如果疫情持續到4-5月,線下機構長期不能正常開課,退費率一定會上升。如果被動等待疫情結束,很有可能出現既沒有營收現金流,退費率又爆增的惡劣局面。


2、團隊的消耗


1)沒有業務,團隊渙散。除了賺取工資,員工的工作成就感也是勞動所得的重要部分。一旦企業進入低效運轉狀態,疫情結束後想恢復高效率運轉就需要較長的恢復期,這部分消耗是很嚴重的。


2)業務調整,團隊積極性不夠。老闆和員工的視角不同,老闆想的是企業的生存和運轉問題,而員工想的是,如果能不工作又有錢賺那當然最好,尤其還是政府強制要求的。如果創始人無法妥善解決這個問題,也會帶來非常大的消耗。


3、增長危機


2月底至3月初,原本是春招最關鍵的時間點。幾乎所有的線下機構維持良好運轉靠的就是健康的現金流,也就是持續不斷的預收款現金流。而目前無論是學校的安排還是家長的安排,整個教育體系的節奏是很混亂的。


如果線下機構錯過這一段招生期,就意味著原本該有的增長就不復存在了,預收款現金流出現斷檔,整個企業運營會陷入非常艱難的狀態。


Part 2

OMO到底怎麼搞

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針對現有用戶把能做的業務先做好,然而線下場景又不現實,所以轉型線上是目前唯一的路徑。


需要明確的是,所有能夠通過線上影響到客戶併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都算線上業務。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客戶和團隊,是支撐一家企業正常運轉的最大力量來源,想要轉型成功,應該重視客戶和團隊的溝通與配合。如果直接硬轉,不但無法轉危為機,還會傷害老客戶和團隊,最終導致客戶流失、團隊人員流失。


OMO盛行,到底該怎麼去做?丨OMO老師的一天


全國開學時間一延再延遲遲未定,教育企業紛紛“落地OMO轉型”以求自救,甚至有企業因此獲得融資。在2月為數不多的可查的教育行業融資記錄中,絕大部分成功融資的企業都在公告中提到了這同一個詞:OMO。2月13日「夏加兒藝術」宣佈完成B輪數千萬級投資、持續在美術教育OMO模式上發力,2月21日「家輝培優」向36氪披露在春節前完成千萬級美元融資、將進一步完善OMO教學模式,2月28日「新勵成」宣佈完成B輪數千萬融資、全面推行OMO創新戰略…

OMO模式不是疫情下被創造的新名詞。2019年初,高思教育、精銳教育、樸新教育等教育培訓巨頭也陸續宣佈各自的OMO戰略。疫情只是加速了OMO模式的普及。

誠然,OMO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教育企業優化現金流。但,OMO模式究竟是教育行業的終局、還是隻是疫情下的一劑嗎啡?

近日,比爾蓋茨說新冠肺炎可能成為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呼籲“全球領導人應當立即行動,刻不容緩。”

有危即有機。對於在線教育行業來說,這是一個需求激發、全民參與的教育市場、培養用戶習慣的重大事件。在“停課不停學”的口號下,全國中小學生早已被“贈送”了上千億的免費線上課程。


疫情之下,把線下機構原本潛藏在背後的、應該考慮的問題一下子暴露到了面前。迫使創始人重新回到創業初期24小時拼搏的狀態,迫使大家開始重新思考客戶到底想要什麼,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不是疲於維繫機構的「平穩」運行。對於客戶而言,也讓更多家長和孩子有機會充分體驗和感受在線教育。


疫情結束之後,大量的人還是會回到線下授課的場景,這是必然的。但到時,無論是教培機構還是客戶,一定會優先選擇服務效率更高、服務體驗更好的模式。而把線上的產品和服務有效的與線下場景進行融合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也將成為線下機構的主流模式。


教育機構在OMO模式上的投入,到底能產出多少成果?是重蹈O2O模式的覆轍,還是給教育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都需要時間來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