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这段时间,邬太狼时不时看到关于孩子玩手机游戏胡乱充值的新闻,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万元,这种事情的集中爆发多少都和假期延长都有点关系。

现在,手机变得貌似比老公老婆还重要,须臾离不得身,一个手机走天下,因为手机上都基本绑定了各种卡,为孩子给手游充值埋下了潜在机会。

一旦这种事情发生,父母的教育百态也就出来了。我们来看看。

一、面对孩子给游戏充值,父母的不同做法

案例一:打骂式教育

一个孩子向邻居借钱玩游戏,结果被父亲发现,父亲一气之下逼着孩子下跪并狠狠抽了他俩耳光。

没想到儿子直接离家出走,20年都没有再回来过。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案例二:动用法院

去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家长起诉游戏公司,要求游戏公司退还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充值的8000元。海淀法院最后驳回了家长的诉讼请求。

案情是这样的——

原告小强之母诉称,2016年8月,发现其名下信用卡异常消费10次共计8000余元。询问小强得知,系私自使用上述信用卡进行游戏充值。小强当时只有8岁,是未成年人,其使用成年人的信用卡进行网络消费的行为应属无效。

小强的母亲以小强的名义将游戏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小强与该游戏公司之间的合同无效,并返还游戏充值费用8000余元。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案例三:让孩子存钱还钱

熊孩子杲杲为了更加顺利通关,偷偷拿爷爷手机充钱,所幸发现及时,只充了两千多块。

爸爸妈妈知道之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打骂,而是把杲杲带到房间里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教导,虽然杲杲已经忏悔知错,但是夫妻俩觉得这并不能让孩子引以为戒,决定让孩子自己偿还这两千多块,但其实他们两人已经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就究竟把钱还给老人了。

为此,两人特地买了一个存钱罐放在客厅里让杲杲把钱存起来“还”给爷爷,并表示只能靠自己,谁都不会插手这一件事。

从此以后,杲杲只能把零花钱全部存起来,连零食都不敢多买,每天都往存钱罐里放钱,存了足够多就拿出来“还”给爷爷,并在本子记录。

杲杲花了将近两年多的时间才钱全部还清,在这期间,杲杲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任性,也不再玩游戏。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案例四:让孩子捡水瓶卖钱

重庆9岁男孩航航是个小游戏迷,他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为了打游戏,航航盯上了奶奶手机微信里的零钱,用这笔“巨款”偷偷给自己买了游戏装备。

航航妈妈坦言,刚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第一反应是一定要揍他一顿。可和老公冷静下来想一想,认为痛打一顿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所以他们决定变换一种方式,让孩子体会到挣钱有多不容易。9岁的孩子能用哪种方式赚钱?夫妻商量后,冷静地告诉航航,你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偷的钱,请你捡水瓶卖钱为自己还债。

国庆长假、周末,航航的业余时间都在捡废品中度过,记者采访时,他已经捡了2个星期的废品,正在烈日下捆一袋纸的他,提到自己偷钱的事儿,擦了擦头上的汗,认真地说,挣钱太难了,我以后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聪明的父母兵不血刃,就能巧妙地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承担。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上面四个案例很有启发性,同样面对孩子的错误,四对父母分别采取四种不同的做法,自然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思考。

塞尔玛•富兰伯格博士在《奇妙岁月》一书中写到:

“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阶段感受我们的拒绝。但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的话,他会感到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或者被蔑视。”

孩子犯错后,父母的处理态度尤为重要。错误的管教方式,不会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让事情进一步恶化。

对于第三、四个案例,也许有家长会说父母狠心,孩子还这么小,好好教育就是了,何必让他还钱。但是邬太狼觉得,父母的方法算是比较恰当,只有这样才能让杲杲长教训,明白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事实上,两人的目的也达到了,杲杲确实改变了很多。

在管教犯错的孩子前,我想请每位家长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想要教训孩子,还是教育孩子?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二、教育孩子≠教训孩子

教育和教训看似是同一个意思,但却有着天壤之别。

教训仅仅是为了在当下惩罚孩子,而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孩子未来的人格。

教训孩子是大多数父母不用学就能熟练运用的技能之一;而教育孩子却需要父母好好去系统化学习研究、体验。

就比如偷偷在游戏里充值一事,孩子为什么在虚拟游戏里“挥金如土”?

很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确的金钱观。

钱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已。

在我孩子三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对我说:

“爸爸,我们家能不能多装几个取款机啊,这样它就能不断吐出钱来了啊!”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他以为钱是长出来的,不知道这个数字背后蕴含了父母多少的劳动,更不知道这个数字对于他的生活来说有多重要。

所以在当孩子在钱上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单纯地打骂孩子丝毫起不到正面作用。

孩子在挨打骂后,只会得到一场“父母生气后果很严重”的教训。

得到“教训”的孩子,对于自己真正的错误依旧不明所以,他们在花钱上依旧我行我素,只是多了一份警惕——不要让父母发现。

在给孩子一场“教训”后,父母的管教效果早已背离了他们的本意。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三、正确的惩罚方式

怎么惩罚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作者阿黛尔·法伯说,无效惩罚剥夺了孩子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反省的过程,每个孩子都需要正确的惩罚。

1、惩罚前,倾听孩子感受

和孩子的交流,被很多家长当成非常正式的一件事,比如孩子犯下大错之后,家长会找孩子约谈。请记住,这种约谈并不是谈心,更像是对孩子的一种惩罚罢了。学着聆听孩子平日里的声音,从点滴中发现孩子喜欢什么,了解其同学、朋友们都在玩儿什么,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道孩子想要什么……

孩子的分享,做父母的一定要用心去聆听,不能自我屏蔽,觉得这些都是无关痛痒、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殊不知,在你看来并不重要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往往是很重要的,而你漠不关心的态度,往往会抹杀孩子继续给你分享的心情。所以,学会倾听,往往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一同事的儿子把小朋友打了,听到对方孩子家长告状,同事一秒暴怒,恨不得立刻把儿子抓过来暴揍一顿。

可是随后同事冷静下来,想听听儿子的想法。儿子这才小声地说,帅帅打过我好多次了,我实在忍不了才还手的。同事心里一惊,险些因为冲动委屈了孩子。

在犯错后,家长的第一反应非常关键,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暴怒,鼓励孩子把所有的感受都说出来,这样才能了解犯错的始末缘由。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2、 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别因为“孩子还小”便粗枝大叶。

在这个智能的时代,手机支付的频率远远高于现金支付。在外,很多家长都有保护自己隐私,保护自己密码的意识;可是对内,往往却因为孩子年龄还小,而属于防备。

家长们总是幻想着,我这傻儿子一天没头没脑的只知道瞎开心,哪里有心思来记我的支付密码。再一个我就算是当着孩子的面输入了密码,孩子也不见得背得下来。小看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多家长吃的第一个亏。或许孩子在学习上记忆力不太够,但对于支付密码的记忆这一块,孩子的记忆力便有可能超乎家长的想象。

另一方面,家长常常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看待孩子,心想着当年我这么大的时候,也没这些头脑,我的孩子必定也不会聪明过头偷偷记住我的密码的。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聪明多了,那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接触的东西也逐渐智能,哪里像我们小时候回家只知道跳绳、干活。别说八岁的孩子,就是一两岁的孩子拿着智能机也知道到处点一点,划一划。

所以,保管好密码,不能因为孩子太小,便粗心了。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3、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不能让孩子成为手机的奴隶,家长必先带好头。

周末的时候,亦或是父母休息的时候,往往是孩子玩孩子的,家长玩家长的。而玩得最多的,便是手机、电脑、游戏、平板等智能产品。

有些家长,嘴上叨叨着让孩子多花心思在学习上,不要看手机,可转过身来自己也并没有多花心思在工作上,反而是玩游戏、追电视剧、刷小视频,玩得不亦乐乎。因此,在很多家长心中,陪伴孩子便是一家人都不出门,关在家里孩子玩孩子的,父母玩父母的手机。

低质量陪伴孩子十小时,不如高质量陪伴孩子一小时!孩子是一个极度知冷暖的群体,父母对他的关注度有多少,父母有没有真正的了解他、陪伴他,孩子心里心知肚明。很多玩游戏上瘾的孩子,都是从父母的低质量陪伴开始的。放下自己的手机,陪孩子一起阅读、游戏、玩乐,把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他便不会对手机上瘾。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4、告诉孩子挣钱不易,并不丢人!

曾经有记者问孩子:“你知道这钱是哪来的吗?”

孩子点点头说道:“是爸爸挣得,我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每次充的时候都能充上。”

孩子的回答蕴含2个观点,爸爸的钱就是我的钱,我有花的权利;钱的来源好像很容易,爸爸的卡就像一个聚宝盆,里面总是有钱。

在孩子未成年时,爸爸妈妈有养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并不代表孩子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花费。父母可以通过谈话甚至体验的模式让孩子了解到工作和赚钱的过程,体会赚钱的不容易。

小A妈妈发现孩子给游戏充值4850元后,先是气的爆跳如雷,冷静下来后发现,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目前对钱还没有概念,要通过这件事让孩子真正的吸取教训。

她将邮箱中的账单都整理出来,写在一个空白本子上,并和孩子约定,这就是孩子的“还款本”,还款的方式有帮助家里洗碗、扫地、给父母叠被子等,定价从1元-5元不等,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份内事,叠自己的被子,考试成绩达到A等,不属于还款范畴。每天把做家务挣得的钱,以及卖废旧书,跳蚤市场交换的钱等记在还账本上,家长当日签字后生效。

通过将近5个月的努力,孩子终于还上了这笔巨款,在还款过程中,孩子不只一次的感叹,“挣钱太不容易了”。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5、建立正面的消费观

钱并不是如想像般可以随取随有,都要通过辛苦的劳动获得,此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每一笔花费之前都要认真考虑,我真的有必要花这笔钱吗?

财商教育中强调从小要教会孩子如何识别“需要和想要”。

需要=我们生存需要的东西

想要=我们想要拥有的东西

更具体一点来讲,需要的东西包括衣服、药品、营养食物、交通、水、热等不可或缺的物品。

而想要的东西可以是手机、iPad、珠宝、杂志、电影、电视等非生活必需品。我们不拥有这些东西,照样可以活下来。但是有了它们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加有趣。

需要是一种被动,想要是一种执念。

“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但是“想要”却有无穷的空间。譬如,孩子在看了广告之后,会渴求某些名牌,认定自己的快乐在于满足这些“想要”上,逐渐卷入物质欲望的漩涡。

对物质的需求是一时兴起还是“刚需”所致,这些连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无法准确的做出判断,对于孩子来说,就更难以判断了。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交流这些观念,从小锻炼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学会合理消费。

儿子借钱玩游戏被父亲打,离家出走:请家长谨记,教训不等于教育

美国常春藤联盟教授Grgeory W. Slayton说:

“我们需要孩子去道歉,去寻求谅解,当他们愿意这么做的时候,我们要原谅他们。

如果我们内心充满极大的愤怒,我们很难让孩子们看到我们的爱,也很难让他们为所犯的错请求原谅,我们也很难发自内心的接受孩子的道歉。”

好的关系胜过一切,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带着爱而不是带着愤怒。

一次好的教育优于十次教训。别再教训孩子,请去教育你的孩子,让他改正错误,规避错误,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