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小老表生鮮


我父母,就是50年代出生的人,我岳父母,是60年代出生的人,通過他們平常的一些談話和想法,最大心病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來沒有人陪伴的問題。子女不在身邊,年紀大了,如果哪一天動不了了,沒有一個兒女在跟前,那才是最悲情的,因為他們的子女,都在城市工作,且一些離的比較遠,在外省,如我離父母有3500多公里,真的哪一天走了,不一定能夠及時趕過去,看最後一眼。

2、誰先走的問題。對於父母們來說,都不希望誰先走,哪個先走,後面的,都很痛苦,畢竟,他們幾十年的婚姻,完全融為一體,誰都離不開誰。我記得,2011年父親腦溢血住院一個星期,我母親每天守候在父親跟前,晚上困了,就在醫院跟父親擠在一張單人病床上,那種感情,非常人能夠比,所以,任何一方先走,另外一方都會非常痛苦的。


3、養老的問題。我父母雖然小時候,給我們幾兄弟供大學,花光了所有積蓄,但前些年,父親做生意,掙了20來萬,這些年,給我弟弟哥哥他們帶孩子,也沒花錢,所以,這20來萬,父母可以作為養老金,即便如此,他們依然擔心,到時候錢花完了,沒有養老金,怎麼辦,雖然我們一再強調,你有幾個兒子贍養你們,不用擔心,但他們依然覺得,向子女要錢生活,過意不去,不願意子女掏錢。

而我岳父母則是沒有積蓄,更是擔心老來沒有養老金,生活沒有依靠。


4、生病沒錢治療。大多數對於農村父母來說,另外一個最大的擔憂是,老來得病,這兩年來,父母明顯身體不好了,一年要生病一兩次,且都是住院治療,有時候,甚至治療兩三個月,老了,各種疾病就來了,他們擔心,一旦是大病,就算是20萬積蓄,也擋不住。

5、子女不和睦、不孝順。對於一些團結和睦的子女和家庭來說,這還好,但對於不和睦家庭,真的,父母最擔心子女之間有矛盾,如同仇人,我父母跟我二伯一家,矛盾20多年,基本沒來往,就是這幾年,才好起來,父母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在下一代之間發生。


6、沒有後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今,很多家庭,子女不要孩子,當丁克,這讓父母非常擔心和發愁。覺得這一代,把後代斷了。我一個鐵哥們,獨生子女,父親單傳,他也是,但老婆不要孩子,結婚11年了,依然如此,父母痛苦不已,導致家庭矛盾不斷,哥們的母親夜間為此常年失眠,甚至出門都擔心一個院子裡的鄰居指指點點、說三道四,他們目前最大的希望,是兒子有一個後代,哥們的爸爸經常發火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我是六二年的,我來城裡帶孫子已經六年了。

以前在家種地,辛辛苦苦供兩個孩子讀完大學,工作不久接著又買房娶媳婦,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並且還有外債。本想再幹幾年,掙點養老錢,這又進城帶孫子。這一路走來雖辛苦卻也快樂著。如今我最犯愁的心病是將來的養老問題,自己手頭又沒積蓄,雖然交了保險,六十歲之後一個月有一百多塊錢的養老金,但是這點養老金根本不解決問題。靠兒子養老吧,他們拉家帶口的也不容易,再說城裡消費高,圧力大。想盡量少給孩子們增加負擔。

其次最怕生病住院,雖然都交了醫療保險,但是一有病就是個無底洞,如果哪一天真的病倒了,上有80多歲的父母需要照顧,下有呀呀學語的孫子要帶。老人不能不管,孫輩也不能不帶,想想真是進退兩難呀!只能好好善待自己,少生病或不生病。


落英鄉間


我今年53歲,談談自己的感受。第一就是健康問題,說實在話,從記事起就沒有打過針,就是吃藥也是人們常說的不算病的牙疼原因。沒想到去年一次感冒竟然打了半個月吊瓶,頓時感覺自己真的老啦,就連一個普通的感冒都抵抗不了!第二就是贍養老人,前幾年出門打工父母是高高興興送出門,現在是每次出門父母都不敢在跟前,畢竟老人都八十多歲啦,滿心期待兒女在跟前盡孝,只是生活所迫,不得不打工掙錢!再一個就是孩子,雖說兒女都結婚成家,但是還得替他們操心,幫助他們買房買車看孩子!所以說五六十歲的這一代人負擔太重,尤其農村人更是閒不起!


藍天白雲150979506


對於這個年齡的老人來說,最大的煩惱無異於來自於自己的子女和自己子女的子女了。

這也是我感同身受的,我的父母本可以過上幸福的退休生活,養養花種種草,但是為了我和我的孩子還是搬到了城裡來了,給我看孩子,當然更加重要的是為了他們的孫子吧。

因為我畢業之後的工作一直在城市裡面,回老家的次數也僅僅是週末,特別是結婚生了孩子之後,回去的次數就更少了,媳婦生孩子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搬過來了,為的是照顧小孩子,也為了我們生活的更加輕鬆,來了之後看著他們的孫子,天天的笑容浮在臉上,雖然他們在這裡沒有什麼朋友,在這裡也沒有人可以侃大山,但是每天下樓帶著孩子去溜大街成為了他們每天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就願意去聽別的鄰居誇自己的孩子。

更願意去跟別家的孩子對比,體重、身高、膚色、進食的多少都成為了他們這些老人攀比的幾個重要指標,後來才知道,小區了很多的老人都是農村來的看孫子的。

聊起來,這個群體最大的心病就是看到現在的孩子們這麼努力的拼搏自己一定要替孩子們分擔一些事情。

天下的父母看來都一個樣,我們也都是普通人,活到了30歲終於讓自己相信,自己不是馬雲,也不會成為馬雲,但是我們會往成功的道路上狂奔,讓我們的父母過上更好地生活。


80後瀟灑哥


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經歷了這個社會的鉅變,但是到了50、60歲時,明顯的有了最發愁最大的心病。

就拿我大爺來說吧,他今年都68了。還在堅持幹活,家裡孩子雖然都已經成家有了小孩,但他還是沒有到了享清福的時候。

1、老人雖然到了退休的年齡,但還是要繼續辛苦地掙錢。

現在彩禮那麼貴,給孩子掙錢娶媳婦都得老兩口辛辛苦苦幹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把兒媳婦娶回來了,還得幫忙照看孫子孫女。兒子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老人,而且好多還不給老人錢。這樣的話,老人就得種地、農閒時打零工,掙一些錢。

我大爺現在幹著建築隊,腳手架還是得繼續往上爬,孫子孫女的學費、平時買個衣服啥的都是需要錢的。

2、生病了不敢去醫院,熬過一次是一次

其實,現在農村老人的身體好多都有些小毛病,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累的了。我大爺說,他年輕時一個人可以抱起門口的一個石磙,現在胳膊、膝蓋一下雨就開始疼。

他胃也不行,經常的疼,有時候夜裡疼的根本睡不著,我們都讓他去醫院看看,他說都這麼年紀了,不去了。其實是怕花錢,他知道掙錢不容易,這去醫院,肯定得好多錢,都是自己慢慢熬。

3、與時代的代溝大,子女不理解,不孝順

他們一輩子在地裡幹活,社會巨大變化的這些年,他們還是沒能接觸到新鮮事物。智能手機,他們不會玩,QQ、微信他們又不懂。

家裡用的手機還是那種老年機,孫子才三年級,還會偷偷著去網吧打遊戲,他教育孫子,孫子一下子就跑了,他也追不上。與時代的代溝大,讓他和晚輩之間都沒啥話可聊,過年時,大家都在玩手機,根本不理兩個老人。

還有就是自己年紀越來越大了,現在身體有個小毛病,自己還能撐著。再過個幾年,自己不能掙錢了,到那時候就是個累贅了,還怕孩子不養自己。

老人發愁的事情很多,但最怕的就是要幹到實在幹不動的那一刻,還怕子女不孝順,到時候自己會孤獨終老的。

不知道你覺得我說的對嗎?


耕雲社


一是子女的婚姻問題吧,現在的大齡單身青年還是有很多的。到了該成婚的年齡還不結婚,還依舊過著自己認為快樂的單身生活。各種的不能將就。其實單身久了就會習慣了一個人生活。而且越大齡的人思想要成熟考慮的越多。越不好找,總想找個方方面面都合適的。但真的沒有十全十美的。各種的挑剔就造成了一次次的不合適。挑來挑去的一個沒成,最後就成了大齡了。我身邊最好的例子就是我農村大舅家的表姐就是34了才結婚。從21左右我大舅就開始張羅給她打聽找對象,打聽誰家有好的合適的青年。但我姐呢在縣城上班上的原因吧思想呢也比較靠前點。不想早結婚,總覺的結婚不自由了就不想早結婚,一拖再拖的一次一次的都不成結果到了30多歲了。這中間這些年把 我大舅給愁的。煩的。成天的嘮叨她。真是怕我姐這輩子都嫁不出去了,愁的成天看著有心事。頭髮也50左右就全白了。這就是咱們的爹和娘啊。愁我們能不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對象,能不能續上香火。續上後代吧。

二是老了之後的養老問題吧,怕老了之後沒人沒子女陪。怕老了之後長病沒錢看病。子女孝順的話真的算是老來有福了。這是最的福氣了。老了之後長病了有錢看病還行要是沒錢的話真的是等死了。好在現在國家有這個農村合作醫療是真的很好。能報銷很多的。減輕很多的負擔,人人都能看起病。


創業毛血旺vlog


一:香火問題。現在三十歲四十歲結不了婚的人不少。我爸57年,我今年30。即將跨過第十年單身歲月,毫無跨入婚姻的丁點準備。老頭恨得都不想跟我說話了。

二:養老問題。這個年紀的農村老頭,願意出來的還好,可以接觸新的東西,不至於那麼想不開。但是呆在農村老家的,一是收入幾乎沒有。二是子女都不在身邊。生病的時候掛什麼科都不知道。

三:面子問題:老頭嘴上說不在意麵子,其實越老越看中面子。春節村裡開車回家的人越來越多(這種家庭基本是當初九十年代就跟著潮流外出打工,慢慢的也給下一代打了一點基礎的),家裡慢慢的新蓋房子,裝修蓋非常不錯。留守的老人,自己子女厲害的還好,不用再經歷上羨慕人家。但是子女是一般工薪階層的,在一線城市一兩萬的月收入的,回到老家,基本也屬於中後遊的人。加上子女不結婚等。各種面子掛不住。

我說的只是針對留守農村的老人啊。這個時代,也有不少五六十歲還在外面打拼的人,這種人或者有點生意,或者有個技能。生活不太差,擔心的地方也不太多。而留守農村的老人,真的就要差好多了。


小菌菇娘


對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和城市相比同樣的年紀這時50/60後的人已經退休或者馬上退休了,他們會過起悠閒的生活。但對於農民來說是沒有退休這一說的,而且年紀越來越大,像我父親及叔伯等都是這一年代的人,和他們聊天中也是瞭解到一點他們所愁的事及心病等。


農村50/60年代的人愁心的事

他們已經年過半百作為老實巴交的農民來說,他們沒有多少積蓄所以他們所愁的事就是怕外出打工找不到工作,畢竟他們年紀放在那裡。沒有工作代表著家庭沒有收入,這樣就會很難過。家裡小孩結婚需要錢,建房需要錢,父母年邁需要錢等,所以他們必須要有工作,他們不缺力氣就是怕出去找不到工作,工作了怕錢不好拿,這是最為愁心的事。

農村50/60年代的人最大的心病

作為50/60年代的人他們子女早該到結婚年齡,要是子女婚事還沒有著落,他們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到處給孩子們張羅對象,這是子女們沒有婚事的這個年代的心病。但這只是少數,大部分還是結婚了的,那這一部分人的心病就各不一樣了,有憂心父母身體的,有為孩子結婚所借的外債的,也有擔心自己養老問題的等等各種原因,因為不可能每個家庭及個人都一樣。

大家覺得這一時代的農村人有哪些事情是他們愁心的呢,都會有哪些共同的心病呢?

小曉覺得還是農村經濟不好,要是農民收入再飯一兩翻,我想他們的很多問題都不在是問題了吧?

關注小曉每天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小曉農民


五六十年代的人是中國最悲哀的兩代人,特別是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這兩種人,當時城市人是吃不飽和沒飯吃吃野菜或者吃鹽水等,那個年代,兄弟姊妹又多,有的讀書很晚有的根本就沒讀到什麼書,就是讀書也沒有學到什麼文化,整天都是什麼運動啊,看報紙啊和學工學農啊,那個年代根本上學不到課本什麼知識,畢業後又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在教育,回城上調以後大部分都是進大集體和小集體工廠單位,工作了10幾又下崗,然後又出來到沿海打工,到老了也沒有得到什麼好的保障,上,還要孝敬父母,下還要幫兒子買車買房`還要繼讀帶孫子你說是不是最悲哀最可憐的一代人,也是孝順最後的一代人,更是沒有人孝順可憐的一代人??????😭


9997007


對於農村五十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來說,他們最大的憂愁,最煩心的事莫過於自己的孩子還沒有結婚。婚姻大事,傳宗接代在他們這個年齡來說可以說是比他們的命還重要,我曾親身經歷過一個事,一位父親,身患重病彌留之際沒有講別的,只表達一個意思:孩子你沒有結婚,我死眼也閉不上。這個對我的震撼是特別大的。

現在老人們的顧慮憂愁,其實是社會發展的形成的。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尤其在農村他們接觸的思想,以及他們的見識還停留在幾十年的的思想上,而現在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加上現在公共設施,網絡通訊的發展,很多年輕人的思想和父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兩種思想發生碰撞,尤其在某種程度上對立,其實對於兩個人來說是特別痛苦。父親覺得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聽話了;而孩子們對於婚姻有了其他想法。兩個人除非思想方面發生變化兩個人才能真正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