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亲子互动技巧促进自闭儿的表达能力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定时发送自闭症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关怀来自星星的孩子~伴他们成长唷~


三个亲子互动技巧促进自闭儿的表达能力

语言障碍是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有的一个症状表现。但是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容易被人理解为就是单纯的让自闭症孩子坐在对面,教说“a”、“o”、“e”,或者“苹果”、“书包”及“我要吃苹果”等。实际上,只有对于语言基础很弱,还没有发音意识或只有少量发音的孤独症儿童,才做这种一对一、面对面的训练。更多的时候,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利用多种活动及日常生活的场景,将语言的信息大量的输入孩子的感知系统,让他能够进行消化最终可以使用。那么,在生活场景中,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增加和创造交流机会

三个亲子互动技巧促进自闭儿的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孩子很少说话就不再对他说话。恰恰相反,要更多地寻找与他说话的机会。例如:在带孩子去洗手时不要拉着他就去,可以先问他:“手脏了怎么办?”“——洗手”。孩子还不能回答的时候,家长可以自问自答,给孩子模仿的榜样。最好还能在做事情之前,用图片给孩子描述一遍,让他接受新的词汇和指令。在洗完手之后再问:“刚才干什么了?”“——洗手了。”


每一个动作环节伴随语言描述

三个亲子互动技巧促进自闭儿的表达能力

对于完全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或者表达意愿很弱的孩子,可以在开始的阶段用简明的话说出来(不提问题),即在每一个动作环节上伴随语言描述。如:“洗手去”、“打开”、“搓一搓”、“冲一冲”、“擦手”、“毛巾”、“挂起来”、“回去”等等。

这是孩子通过直观的动作来理解指令的最佳方式,这样的过程可能要重复数次并伴随家长的身体示范,孩子最后才能实现听到指令做动作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找与孩子语言交流的机会

三个亲子互动技巧促进自闭儿的表达能力

尽管在初始阶段,往往是家长在“自问自答”,但这正是让孩子认识语言作用的开始。


当看到孩子的手脏了的时候,就应当看着他的眼睛,说:“手怎么了?”然后等待他回答:“脏了。”也可以在等待几秒钟后提示他或告诉他“脏了”。这个提示可以是口头,肢体点出,也可以是图片示意。

然后问:“脏了怎么办?”等待他回答:“洗一洗。”(提示原则如上)

然后再问:“在哪里洗手?”等待回答:“在厕所。”(提示原则如上)

然后指引厕所的方向,让他走在前面,去洗手处。

在洗手时,遵循同样的原则,问“洗手要先干什么?”一“拧开水龙头。”

“还要干什么?”一“打肥皂。”

“打肥皂后怎么办?”一“搓一搓。”

“手上有什么?”一“泡泡。”

“泡泡什么颜色?”一“白色。”

“现在要干什么?”一“冲一冲。”

“然后做什么?”一“关上水龙头。”

“然后做什么?”一“拿毛巾。”

“然后做什么?”一“擦一擦。”

“最后做什么?”一“放回去。”

“洗完手去哪里?”一“去客厅。”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不管是语言还是认知,只要父母认真观察,都会找到很多,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各项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这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家长们细致的观察,耐心的互动,以及最重要的,反复的坚持。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后台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