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日前,秦淮区司法局下辖的

秦淮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苔花”调解工作室

因在2019年司法部集中开展的

“大排查 早调解 护稳定 迎国庆”专项活动

中表现突出获司法部通报表扬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苔花”一词源自清代诗人袁枚的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意指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秦淮区司法局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司法部专项活动要求,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调整思路理念,积极构建全区性“苔花”调解工作室,打造基层调解防控的“桥头堡”,全面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力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加大风险研判防控力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打造“苔花”调解工作室

构建多元化解三级网络

针对近年来矛盾纠纷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新势态,秦淮区司法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打破以往各部门“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调解模式,形成以“调”推“联”,以“联”促“调”,“调”“联”相合的多元途径,进一步提升调解工作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工作室照片

搭建全区性“苔花”调解工作室多元化解架构。依托秦淮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组建涉及法院、检察院、公安、房产物业、国企等25个部门、12个街道、17个派出所、6个街面警务站、1个法院非诉服务分中心、107个社区等共计168个各类调解组织的全区性“苔花”调解工作室,注册成立14个个人调解室、10个社会调解组织,调解员队伍近900人,年龄结构大多在经验丰富的45-60岁之间。全区“苔花”调解工作室统一挂牌、统一标识,组织架构、调解流程等制度统一上墙,调解员统一佩戴“苔花”徽章,调解卷宗统一印制。社区、街道“苔花”调解工作室对疑难重大、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上报区“苔花”调解工作室,进行分析研判,以“调”推“联”,获得区级各部门的联合指导帮助;同时,区级部门的联调联动反哺基层,给出方案,提供支撑,实施调解。“调”“联”相合,进一步融合区、街道、社区三级调解网络,基本实现了信息联通、纠纷联排、部门联动、矛盾联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元化解新格局。

打造“特色”调解员队伍。探索组建了区委区政府领导为特邀调解员、部门领导为特约调解员、部门分管领导为专家调解员、部门科室负责人为专业调解员、部门具体负责人为专职调解员的“五员”调解队伍。建立了“专家调解员”“律师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员”,以及老法官、老检察、老公安、老司法所长、老退休人员的“五老调解员”“社区志愿者调解员”等调解员数据库,充实了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的调解员队伍。根据群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诉求的矛盾纠纷类型,一时难以调解的,由接待员从数据库导流到相应的部门、相应的行业、相应的专家,进行“私人订制”,开具“处方”;对重点疑难纠纷,由机关相应部门组成专家团,开设“专家会诊”,拿出有效调解方案,有的放矢实施调解。

以党建为引领,激发党员调解员使命责任感。积极协同党员调解员所在部门,通过开展“重读入党申请书”“重温入党誓词”“我向祖国宣誓”“戴党徽亮身份”“设党员示范岗”“亮工作标准”“挂工作规范制度”“学英模劳模”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调解员先锋模范作用,重大局、明大义,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热情、周到、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秦淮调解事业做奉献。

全力排查化解

助力社会稳定

按照司法部专项活动要求,秦淮区司法局紧扣年度工作目标,及时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调解研判分析会


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发动“苔花”调解工作室所有调解员全程参与,各街道、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密切协作,采取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定点排查、联合排查等形式,共调动1200余人次,排查涉及征地拆迁、退役安置、小区物业、金融风险、社会福利、医患就业及群体事件、信访结留等领域各类矛盾纠纷隐患62个,召开矛盾纠纷研判分析会、联席会、专项工作汇报会16场。对排查出的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摸清底数、确定重点。建立矛盾纠纷每周排查上报制度,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明确解决时限。

分类施策,集中攻坚。对一般性矛盾纠纷,依托各社区“苔花”调解工作室,在基层和内部予以调处化解。对各类重大纠纷,实行区、部门领导包案,做到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化解、包思想转化、包息诉息访,一案一策。街道领导全面掌握本辖区重点上访人、重点信访群体特别是骨干人员的居住地、联系方式、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密切掌握动态。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分类组织人员进行化解。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秦淮区在全市率先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调解新模式,街道、社区在遇有难以调解的重大矛盾纠纷,通过向区相关部门“吹哨”发出邀请,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会商解决,取得一定成效。通过这种形式,先后成功调解夫子庙某小区因雨水倒灌地下停车场造成51辆轿车损坏赔偿案、某医院患者意外死亡引发的医患纠纷等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15件。

协作配合,多元化解。依托全区“苔花”调解工作室,从三级调解网络工作平台、方法手段、对接渠道、调处力量、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统筹司法、综治、维稳、信访、公安等部门主要力量,借助区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寻求突破,逐步提升多元化解能力和水平。利用每月派驻社区民生工作站、部门与社区党建结对共建、机关进点社区第一书记负责制、法律援助律师社区工作站等方式,到街道、入社区、进小区、串门入户,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了解掌握基层纠纷隐患,努力化解疏导群众情绪,正面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诉求、依规诉求,深得群众肯定。截止到今年2月底,全区“苔花”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371件,成功13316件,成功率达到99.58%,为区域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15分钟矛盾纠纷调解圈”

推进司法行政为民服务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调解

健全完善便民服务机制,依托全区168个调解组织,近900人的调解队伍,建立“15分钟矛盾纠纷调解为民服务圈”,群众在我区任何一处,通过步行的方式,在15分钟内,就能在区域内就近找到一处调解组织,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满足群众的调解需求。同时,为老、弱、病、残等当事人提供绿色服务通道,简化程序,一站式服务,打通矛盾纠纷源头“最后一米”,筑牢维护区域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初步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探索推行“智慧调解”

全力提升调解实效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苔花调解工作室被赠送锦旗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秦淮区构建“苔花”多元化解“前沿阵地”, 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智慧调解平台

按照省司法厅信息化建设要求,秦淮区司法局投入近90万元,建成上下“7级”的“12348”司法行政视频指挥中心,分别与司法部、省司法厅、市司法局“12348”司法行政视频指挥中心联通,建立对上“四级指挥网络”。同时,以局“12348”指挥中心为基站,下联12个司法所“12348”指挥中心,建立街道级“苔花”视频网络调解工作室,依托区综治中心大数据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平台,将局指挥中心视频网络辐射对接区综治中心,形成区、局、街道“苔花”视频调解“三级指挥网络”。运用信息化手段,将街道疑难重大矛盾纠纷,通过视频网络实现远程面对面的实时研判、指导、调解,经过初步运行,起到一定实战效果。下一步,在深入实际运作中,进一步摸索完善,逐步与全区“苔花”调解工作室逐一建立链接,力争做到全辐射、全联通,全面打造“智能调解”“智慧调解”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