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我們都知道,對於武將而言,“飛將軍”三個字是很好的讚譽。比如令匈奴畏服的“飛將軍李廣”,可是公認的名將,後世每每提及都肅然起敬!

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可是有人,卻把這三個字跟一名女子緊密相連,而這名女子,便是李師師。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李師師是怎樣一位女子。

雖為青樓歌姬,卻心存救國志,自喻飛將軍

李師師,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妓。

她色藝雙全,天生擁有一副美聲唱法的好嗓子,加上老鴇的耐心調教,悉心指點,不滿15歲時,就已經出落得"人風流、歌婉轉",在首都各教坊中獨領風騷,高樹豔幟。是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

"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伎,名著一時"

而且她才情極佳,擅長吟唱宋詞,遍交文人雅士,北宋著名詞人張先、晏幾道、秦觀、周邦彥都為其寫過詩。

《水滸傳》中,她更是連接江湖與廟堂,成為宋江接受招安的重要人物。

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李師師劇照

不過,縱有才情和人脈,可她終究是一名女子,而且一生未上過戰場,無論如何“飛將軍”三個字也不該跟這樣一個柔弱的女子扯上什麼關係。可奇怪的是,李師師的確就有這樣的美譽。

那麼,她究竟是為何會被稱為“飛將軍”呢?

唐代詩人杜牧曾在詩中寫到:“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而李師師雖為青樓歌姬,卻心懷家國天下。古代文人蕭湘波在《〈人燼餘錄〉注》記載:李師師對自家先祖“飛將軍”李廣的英雄事蹟非常崇拜,常常以詩抒懷。


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而當時宋朝北部邊疆也面臨遊牧民族的侵擾,這位女子也想效仿先人上戰場殺敵寇,報效祖國。因此,她將王昌齡《出塞》詩中的後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改成了“但使鳳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燕山。”以此自號飛將軍,其實好比是少女的一種精神寄託。

而另一位文人張邦基在《汴都平康記》中,記載了另一種說法↓

身懷俠義氣,正義滿豪情,壯心殺奸佞

提到李師師,就不得不提她另一位藍顏知己——北宋一位文藝皇帝宋徽宗

相傳,李師師紅極一時,就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高俅、王黼便慫恿宋徽宗微服出行,為了來往方便,還修了條"潛道"直通李家。李師師與宋徽宗的故事也被後世傳為佳話。

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據張邦基記載,宋徽宗十分寵愛李師師,為搏美人一笑,曾將安南國(今越南)進貢的一批美酒賜給了李師師。

李師師得到美酒後並沒有急於享用。她心繫邊關將士,將這瓶千載難逢的美酒送給了前往邊疆撫軍的檢校太傅梁師成,求他效仿驃騎將軍霍去病,將這些御酒倒入泉井。這樣每一名將士就都能嚐到了,也會感受到皇恩的牽掛之心,更能激勵邊防將士的守土之志。

這件事被傳開後,有人就賦詩稱讚道:

“九天玉露出禁苑,不賜樓蘭賜勾欄。幸有鳳城飛將在,甘泉宮酒入酒泉。”

關於這個故事的續集,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中,梁師成並沒有如約將酒倒入泉井,而是以不夠分為由,獨自享用了這瓶美酒。


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梁師成劇照


李師師知道後也沒有苛責,反而又拿出3000兩白銀交給梁師成,希望他重新買一些好久慰勞邊關將士。誰知這一次又是“肉包子打狗”,銀兩再次傾數進入了梁師成的私人腰包。

這一次李師師忍無可忍,但梁師成在當時是非常得寵的宦官,且權柄滔天。即便自己向皇帝告狀,最多也只會落得口頭責罰,沒什麼實際傷害力。可這口惡氣不出,她心中實在難平,一氣之下便用重金僱請殺手,欲除去梁賊。

不料,刺客行事不周,刺殺不成反被所殺。

雖然行刺未成,但此事還是給她帶來了不小的聲譽,從此她就以“俠”名震京師:“以俠名傾一時’,蓋指刺梁壯舉也。

而李師師最終的結局,也為她的“俠氣”加分不少↓

以死殉國,堪稱一代英豪

關於李師師的死,有許多種說法。但比較靠譜的,應該是宋代文言作品《李師師外傳》中的記載,此作品已收入魯迅校錄的《唐宋傳奇集》中。

書中記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閏十一月底,金兵攻破汴京俘獲徽、欽二帝后,他們的統軍元帥完顏宗弼也久聞李師師大名,點名要見李師師,但是尋找多日也沒有找到。結果漢奸張邦昌為討好新主,最終在一處民房內找到了李師師。


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李師師得知眼前人來意後,面露兇光,她大罵賣主求榮的張邦昌:

"告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於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

意思是,我一介歌姬,承蒙皇帝眷顧才有今天地位,如今國家有難,我寧以死明志。而你有高官厚祿,竟幹著賣主求榮,毀江山社稷的勾當!

說完便拔下頭上的金簪刺向自己的喉嚨,但許是力道不足許是位置偏移,自殺沒有成功。她又毅然折斷金簪吞金自殺,頃刻而亡。


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李師師劇照


宋徽宗得知此事後,傷痛不已,他特寫下了一首詩來悼念李師師:

“苦雨西風嘆楚囚,香消玉碎動人愁。紅顏竟為奴顏恥,千古青樓第一流。”

清朝人士黃廷鑑《琳琅秘室叢書》,也據此稱讚她的殉國行為是大丈夫氣概的表現!"師師不第色藝冠當時,觀其後慷慨捐生一節,饒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賤,不得與墜崖斷臂之儔,爭輝彤史也"。

也許,這些就是奠定李師師“飛將軍”之名的根本吧。


北宋一青樓歌姬,從未上戰場,為何能與李廣齊名被人稱為飛將軍?

兩版李師師劇照對比

總結

雖然關於李師師的說法多半不是信史,而是野史傳聞。但在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能將這些事蹟傳揚千年,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民間對李師師其人是非常喜愛的,所以才將她塑造成了一位深明大義、慷慨大方而又豪爽任俠的一代奇女子!

就像在網絡還不算髮達的80、90年代,能夠為百姓所熟知的明星,到今天大都依舊是實力俱佳翹楚,一個道理。

-完-

上文所有圖片除水印說明,全部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你看完!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巴巴歷史】,支持下作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