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金钏儿投井而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日之虎


在第30回当中,宝玉中午来找王夫人。可是王夫人在睡觉,金钏儿在给王夫人捶腿,于是便发生了之后的故事。

金钏儿一开始是要轰宝玉出去的,但是是宝玉念念不舍的,先是解暑丹,又开始说话。实际上王夫人应该已经听到了两个人说的所有的话,她只不过是假装仍然在午睡。

我们都知道作者曹雪芹特别喜欢埋伏笔,而此时金钏儿说了一句话,也为她之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金钏儿她说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她说的话戳到了王夫人的痛处,后文曾经也说过,此乃王夫人平生最恨者。

王夫人对宝玉十分溺爱,但希望他读书明理,所以希望给他设的通房必定是那种心思正能够劝宝玉明理懂事的那种,可不能只是像金钏儿那样诱导,想要成为通房的人。

金钏儿让宝玉去抓彩云和贾环,也就说明了彩云和贾环确实有关系。彩云是王夫人的丫头,王夫人意识到她身边危机四伏,而金钏儿说的话有诱导的成分在,在她的心里早已经不想放过金钏儿。

她想给她一个教训。同样是被轰出房门去,司琪和晴雯最后把命搭了进去,金钏儿想要一个有尊严要脸的法子,便投了井。

古代女性是悲惨的,没有生命自由,也没有婚姻自由,一辈子为的不过是个名声二字,害死了多少人,谁可知呢?


权梦风莹


《红楼梦》中,金钏儿投井而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金钏儿是荣国府二房太太王夫人的贴身侍婢,月例一两银子,王夫人最得力的丫头之一,可是,某一天,她和宝玉调笑几句后,被王夫人撵出去了,几天后,在贾府的井里,找到了她的尸体,金钏儿为什么要投井?

  其实金钏早在求情时,就已经说过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她说:“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她这一走,没脸见人,名声坏了,没有活路了,死或者是最好的解脱。

  那个时代的丫头,有什么出路呢?

  继续在府里。一直做丫头,做得相当出色,主子开天恩,等到了一定年纪,由主子做主,发还奴籍,找个人家嫁了,偶尔也来看看主子。

  一直做丫头,做得比较出色,到了一定年纪,由主子做主,或配给府里的下人,运气好可以配个管事,生下的孩子继续做奴才。

  一直做丫头,如果有机会,被主子收用,可以升级为通房大丫头,幸运地生下一儿半女,可以升级为妾室。

  离开。主动离开的情况基本没有,因为许多人都签了死契,成了贾府的活动财产,只有继续服务的份。被动离开的,都是犯了错的。

  她离开贾府后,必定要再寻出路,或者嫁人,或者到下家继续工作。在家里吃白食是不可能的。

  她嫁人能找到什么样的?本来以她在贾府受过的系统教育,应该可以找到比较高级的,或者做小户人家的妾室,可是她是顶着勾引少主的帽子,不可能找到多好的。同样的,到下家工作,同贾府一般势力的不屑于要,比贾府差一等的,也不敢要,至于比贾府差太多,金钏过惯了幸福的生活,她会乐意吗?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不如死了干脆。

  金钏儿的死,宝玉有很大的责任,可是对于王夫人来说,自己的儿子就是被金钏这样的狐媚子给勾引坏了,她只有一个宝玉,不能任由她们祸祸,一旦发现就要撵出去,永不录用。咱们仔细看关于金钏儿的故事会发现,金钏儿并不有多无辜,有许多的时候,她越过了底线,当着众人的面,和宝玉调笑,贾政夫妇在屋里,她守着门,也敢请宝玉吃自己嘴上的胭脂,明知道贾环和彩云的事情是有内情,还唆使贾宝玉去撞破这种龌龊事,且这种无耻是王夫人深恨的,王夫人怎么会容忍呢?任何一个母亲也容忍不了吧?

  当然了,金钏儿有错,罪不在死,宝玉有责,王夫人的惩罚过了头,但是谁让金钏儿吃着人家的俸禄,做着人家的家奴呢?有因必有果,“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相较之下,她妹妹玉钏儿就聪明内敛得多,也行得更稳当了。

简单说几句吧,期待您的关注。


叶之秋


金钏儿在王夫人午倦时与宝玉调情,被王夫人发现,贾宝玉逃跑,金钏儿被赶。之后,金钏儿死了。



关于金钏儿之死,书中并没有给具体原因,于是有许多读者认为金钏儿之死,是因为她并没有勾引宝玉,却被王夫人打骂,自认为受了冤枉,被赶了之后,非常的委屈,一时想不明白,于是自尽而亡。但我认为,金钏儿自尽有可能,但不是自受辱,而是人生落差太大而引起的心理落差,一时糊涂跳进而亡。



想那金钏,原始贾府的第一等大丫头,地位仅次于贾母的鸳鸯,比那不受宠的小姐如迎春贾环等还要体面。但是被赶离王夫人身边之后,不但吃穿用度要降下来,在贾府的地位也会降下来,甚至会被那些采低捧高的下人看不起。因此在王府人说出赶她出去之前,金钏儿一声不响,不哭不闹。带到王夫人说出赶她离开,她才知道了厉害,哭着求王夫人不要送她出去。可见金川而担心的从来不是犯没犯错受不受辱,而是离开不离开。

另外一种说法是薛宝钗提出的,她在安抚王夫人是说,金钏可能是到井边玩,失足落水。许多读者认为,薛宝钗的这种提法比较冷漠无情,不过细想也有可能。金钏而被赶离王夫人身边之后,家中不会把她当作副小姐供养,她赋闲在家,被家中父母兄嫂指派去担水,而她力气小,又没有做过粗活,在担水过程中失足落水也是有可能的。薛宝钗虽然有时候比较冷漠,但是她理智的时候,分析问题还是比较中肯的。



当然还有贾环和赵姨娘的一种说法,就是被贾宝玉逼淫而死。这种说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对贾宝玉的一种诬蔑,没有读者会相信的。


萍风竹雨123


首先,王夫人对金钏实施了最严厉的处罚并给了莫须有的罪名,她是逼死金钏的最大凶手。

贾府对奴仆的处罚有打板子、打棍子、革月钱、撵出不用,撵出不用是最重的处罚。王夫人叫“带出”(开除)金钏,金钏宁愿挨打受骂,“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不出去”几乎是所有奴仆的愿望,司棋、晴雯、周瑞的儿子所有面临“出去”命运的下人都不想出去。鲁迅先生说过,人们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生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且贾府像金钏这样的大丫头在奴婢中又是有些地位的,所以能在贾府做奴仆也是社会底层女孩的一个“好”归宿。但是王夫人决然剥夺了她做丫鬟的“权利”,还给了很恶毒的鉴定——“小娼妇”。撵出既是最严重的处罚,又带有严重污辱人格的标签,所以金钏觉得已是无路可走,“我还见人不见人呢?”凡人都有社会性,都要接受所处人群的评价,被贾府撵走的“小娼妇”金钏所面临的境况可想而知,必然如萨特所说“他人,就是地狱。”

其次,家人的冷漠使金钏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王夫人的打、骂、撵逐对金钏的打击极为沉重,足以使她想不开而寻拙志。有时生死也就一念之差,如果亲友给以温暖,适当排解,也许可令她茅塞顿开,振作起来,可是没人给金钏关爱。32回那个老婆子说起金钏,“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他不见了?”“哭天哭地”可見动静之大,然而结果是“也都不理会她”——亲人尚且如此,夫复何求?

背负“娼妇”的恶名,又面对家人的冷漠,死亡便成了金钏最好的归宿。


玄真子桑


贾宝玉人生第一件懊悔的事,就应该是“金钏儿投井”带来的震撼。他一定想不到自己口花花的言语无忌竟然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至此以后,贾宝玉再没有对自己房中以外的丫头表现出任何亲密无忌的行为。金钏儿投井自尽是件惨祸,造成她投井的原因是多种,但归根结底人言可畏四字才是她投井自尽的根源。


关于金钏儿投井自尽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出自王夫人之口。王夫人和薛宝钗说:

(第三十二回)“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王夫人对金钏儿的死很愧疚是应该的。作为金钏儿的主人,金钏儿服侍她那么多年,小猫小狗有感情何况人。所以金钏儿死后,王夫人哭泣是常情,金钏儿之死起因确实是王夫人撵走了她。虽说王夫人和宝钗说起金钏儿被撵时说了谎,但也是人之常情,总不能说她儿子宝玉调戏金钏儿,金钏儿行为言语不端被撵走致死。这话别说王夫人,谁也说不出口。

金钏儿死因的第二种说法出自贾环之口。

(第三十三回)贾环忙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道:“父亲不用生气。此事除太太房里的人,别人一点也不知道。我听见我母亲说……”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贾环这个说法其实是从赵姨娘口中听来,内容不但与王夫人所说不同,与实事也天差地远。但就是这种“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话,才是致命的。

金钏儿被撵,很大原因是她自己的问题。王夫人房中那么多丫头。贾宝玉基本一视同仁,每个人都骚扰。第二十五回,贾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拉着彩霞黏黏糊糊,王夫人也没怎么管,皆因彩霞不搭理宝玉,甩手走开了。身正不怕影子歪,王夫人对此视而不见,也认定贾宝玉胡闹,丫头这样很好。

但是,金钏儿最大的问题是她面对贾宝玉的骚扰,是迎合的态度。她对贾宝玉说:

(第三十回)“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金钏儿此言太不尊重,也愚蠢。王夫人就躺在身边,她如此与贾宝玉言来语去,将王夫人置于何地?她挑唆贾宝玉去拿贾环和彩云(彩霞?)不啻做鸡鸣狗盗之辈,王夫人如何能忍?其实第二十三回,贾宝玉被父亲贾政传唤,金钏儿就表现的不好,那么多丫头只有她拉着贾宝玉让吃嘴上胭脂,这种不符合她身份的轻浮态度,才是她被撵的根源。

金钏儿之死,被撵走只是很小一部分因素。被撵走的丫头很多,像晴雯那种本来有病气性大的不多。茜雪、坠儿、四儿、十几个小戏子,这些人都被撵走了,也没见寻死觅活的。主要原因还在贾环说得那番话中。


贾宝玉明明只是调戏了金钏儿几句,传到外面却是“强奸未遂”,还打了金钏儿一顿。这还是贾环说得委婉,外面那些老婆子,长舌妇,不知道传出什么更难听话。估计连金钏儿与贾宝玉长期“苟且”的话都有。

对金钏儿来说,流言蜚语太致命了。本来被撵就让她备受打击,传言越来越难听,她就变得越来越“脏”,如果她父母再抱怨她几句,真的会没有活路可走。

人自尽很多都是冲动的行为,一时钻了牛角尖。对金钏儿来说,她一定会懊悔自身的轻佻,对贾宝玉害得她被撵觉得冤枉,在加上外人流言蜚语越来越难听,父母再多方埋怨,未来属于她的人生,别说好婆家,勾引主子不成被撵的丑闻一定伴随她一生。对古人来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金钏儿之死,也就是必然了。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金钏儿投井自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其中既有际遇的落差带来的心里冲击,又有以死以明清白的刚烈。

金钏儿是王夫人身边的首席丫鬟,在贾府很是得脸。湘云曾给贾府里的几个人送过绛纹石戒指,受到馈赠的人除了黛玉宝钗等几个主子小姐,还有鸳鸯平儿袭人金钏儿。湘云常来贾府,对于贾府里的人心向背及孰宠孰疏非常清楚。湘云平时来贾府,住的是黛玉的屋子,和她最友好的人是宝钗,可是这次赠送戒指,黛玉和宝钗的丫鬟都没份。我相信湘云不赠送其他人的丫鬟,不是因为家里的戒指只剩下四个戒指 ,而是她只想送给这四个人。可见这四个人平时在贾府里最得脸。

且看一下与金钏儿并列的另外三个人在贾府平时受到的待遇。

鸳鸯是贾母的婢女,贴心能干,贾母十分倚重。主子里,从王夫人到贾琏凤姐李纨等,无不尊重她。贾赦“求偶”于鸳鸯,邢夫人见到鸳鸯时说:“我特来给你道喜来了。”鸳鸯的嫂子则对她说:“你跟我来,到那里告诉你,横竖有好话”“可是天大的喜事!”从邢夫人和鸳鸯的嫂子的话里来看,在俗众眼里贾赦求娶鸳鸯是对她的抬举,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冲撞她的意思。而贾母为了遂鸳鸯的心愿,不惜伤自己儿子的脸。作为一个得脸的丫鬟,鸳鸯在贾府里受到的是这等的礼待和重视。

平儿是凤姐的陪嫁丫鬟,更是凤姐的得力助手,在下人们面前威信颇高。王住儿媳妇敢在探春跟前为累金凤的事说话掩饰,见平儿来了便慌了手脚,平儿呵斥了几句,王住儿媳妇“红了脸,才退出去。”大观园里的厨房闹起了“政变”,也是在平儿轻柔的几句话之下重新回到正轨。在贾府的下人们面前,平儿的话约等于凤姐的话,没有敢顶嘴不服的。

平儿在凤姐生日那天挨了打,尤氏为她在贾母跟前平冤,李纨宝钗等劝慰,宝玉尽心呵护,贾母主持公道,贾琏和凤姐赔礼道歉。平儿挨一次打,主子们要赔进去多少小心才过得去,何等的尊贵荣宠。

袭人在怡红院,除了晴雯跟她偶有拗牙,其他的丫鬟再没有不敬服的,小丫鬟佳蕙说:“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说句良心话,谁还能比他呢?别说他素日殷勤小心,就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黛玉听到李奶妈找袭人茬,说:“那袭人待他也罢了,你妈妈要再认真排揎他,可见老背晦”。黛玉对袭人的赞赏溢于言表。宝钗听袭人叹息宝玉做事没有礼节分寸,心中暗忖:“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她说话,倒有些见识。”袭人伺候过湘云,湘云待她非常亲厚,李纨也曾夸赞袭人,王夫人和贾母都极看重她。袭人在贾府蒙受上上下下一片赞誉。

金钏儿死的太早,曹公没来得及描写她的尊荣状,从她在湘云那儿享受到的和鸳鸯袭人平儿同等的特殊的优待来猜测,她平时在下人们和主子们跟前,也是十分的敬服和垂青。

下面再来看看金钏儿被撵的经过。

王夫人在睡午觉,金钏儿边打盹儿边给王夫人捶腿。宝玉走来,拉着金钏儿的手,说:“我向太太讨了你,咱们在一处吧?”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等太太醒了我就说。”金钏儿推了推宝玉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俗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告诉你个巧方儿:你往东小院里头拿环哥儿和彩云去。”宝玉笑道:“谁管他的事呢?咱们只说咱们的。”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儿!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跑了。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见,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虽金钏儿苦求,也不肯留,到底叫了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儿领出去了。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金钏儿在第三十回的时候被撵出去,到三十二回,通过王夫人和宝钗的谈话,得知她跳井自尽。金钏儿因“含羞忍辱”的被撵而自尽,她究竟因何被撵?宝玉和金钏儿在王夫人跟前说过两类话:一,向太太讨了你,咱们在一处。二,往东小院儿拿环哥和彩云。这两个话题哪个触怒了王夫人?

王夫人后来撵晴雯等人,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因四儿说“同一天生日是夫妻”就把她撵了出去。当宝玉对金钏儿说“我向太太讨了你,咱们在一处吧。”金钏儿没有拒绝,反而欲拒还迎:“你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俗语难道也不明白?”王夫人素习端庄持重,看不惯“轻狂”样,金钏儿的回应无疑是令王夫人失望的。接下来金钏儿串掇宝玉去东院拿贾环和彩云,彻底触怒王夫人。在王夫人的心目中,宝玉是个不懂人事的孩子,她哪知道宝玉早“拿”过秦钟和智能儿,见过茗烟和卍儿,她心中的宝玉纯洁如玉,又怎能容忍别人在她眼皮子底下教他这种龌龊下流之事。这两个话题,是促进关系。前一个话题足以令王夫人疏远金钏儿,后一个话题则能激发王夫人的雷霆之怒。

在三十四回,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君子防未然”,“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可见王夫人对金钏儿的言行耿耿于心。

对于金钏儿而言,从不打人的王夫人打了她,还把她撵了出去,这是把她从天堂下达到地狱。她在贾府里是受惯了尊重和信任的,一直以来被人捧的这么高,突然摔下来,如此巨大的落差,叫她一时之间如何吃的消。金钏儿若真是个浪荡女,耻辱感不会这么强烈。王夫人打、骂、撵,喻示着一贯来的信任和尊重,就这样瓦解了。她成了无行止的浪女,屈辱、羞愤、绝望萦绕着她并鞭挞着她,她选择以死来解脱这一切。





飞露洒我裳


金钏儿投井的根本原因是名节的受损,无颜苟活于世。

在看钱惠丽版《红楼梦》的时候,我就清楚地看到了金钏儿投井之前的心理挣扎。

在被赶出去前,她是王夫人的大丫头,主子面前的红人,和年轻主子都以姐妹相称,和宝玉也可以嬉笑打闹。连史湘云这样的小姐,回家得了稀罕玩意儿也都不忘给金钏儿留一个,甚至生怕小厮送错了,自己巴巴地亲自赶来,可见金钏在贾府的地位。

把四个戒指放下,说道:“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这倒是四个人的,难道小子们也记得这们清白?”

可是,自从那件事之后,金钏就被当众打了脸,成了勾引主子的狐媚妖精,再三恳求,王夫人也不肯留她。在这种情况下,她回家之后还能有什么脸面?

以往,传出去的时候是金钏得宠,家人都跟着有脸面,左邻右舍看着也风光。如今,金钏被以“狐媚妖精”的名义赶了出去,旁人岂不是要笑掉大牙!这不仅仅是丢了一份工作那么简单(今人辞职尚且会被下家责问原因,何况古代),而是名声尽毁的事情!

那个时候,封建礼教何等厉害!黛玉为什么因为宝玉说一句话就恼?还不是因为有毁她大家小姐的名节?对于丫鬟,亦是如此。

金钏儿

金钏左思右想,受尽冷言冷语,思量前番种种,今后种种,一时想不开,再正常不过了。

现代的人,不也有因为失业而一时想不开的么?生存不易,重任在肩,生无可恋,无可厚非。


半瓣花上阅乾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部《红楼梦》,多少血泪筑就!而在这无数的血泪之中,金钏儿的死无疑是惨烈的!金钏儿作为王夫人身边的首席大丫环,自从被王夫人驱逐出贾府后不久就被发现死于井中;对于金钏儿投井而死的根本原因,有说失足落井而死的,也有说是因为没脸再活下去投井自尽的,一时众说纷纭,无所定论。

但其实,金钏儿投井而死的根本原因,《红楼梦》的作者在书中早已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那就是“含羞忍辱”四个字。请看下面有关金钏儿被逐事件的原文描述:

原文说得很清楚,金钏儿在被王夫人责打后,也曾悔过,也曾苦苦求饶,希望王夫人收回成命;然而,王夫人已经铁了心不愿再收留,金钏儿只能“含羞忍辱”地离开了贾府。那么,金钏儿被王夫人绝情撵走后,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去决然赴死的呢?在决定投井自尽前,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煎熬呢?

金钏儿投井而死,并非像薛宝钗所说的“失足落井”;

关于金钏儿的死,原文是这样交待的:

从贾府老婆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金钏儿被撵出贾府后,情绪很是低落,每天在家只是哭泣;其实这也可以理解,金钏儿是王夫人的贴身侍女,拿着丫环里最高的工资,干的是最轻松的活,简直就是捧着一个金饭碗;好好的忽然金饭碗被砸了,谁还有心情去井边闲逛?因此薛宝钗说金钏儿“失足落井”云云,只是她察言观色、安慰王夫人的一番说辞而已,这篇鬼话恐怕连她自己都不信,我们又怎能相信呢?

金钏儿投井而死,也不是所谓的“人言可畏”;

那么,对于金钏儿的死因,贾府有哪几种说法呢?

  • 王夫人的说法是:金钏儿弄坏了王夫人的一件东西,因此将她撵了出去;

  • 贾府下人老婆子们的说法是:“前儿不知道为什么撵她出去”,也就是说,下人婆子们并不知道金钏儿是因为什么缘故被撵。

小结:鉴于以上关于金钏儿死因的两种说法,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王夫人虽然心中恨极了金钏儿“无耻”的行径,但为了贾宝玉的名誉考虑,王夫人并没有对外交待金钏儿究竟犯了什么过错。故此,金钏儿因为“人言可畏”投井而死的原因站不住脚,可以排除。

金钏儿投井而死,是对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层最激烈的反抗!

听闻金钏儿投井后,王夫人是怎样的反应呢?我们且看下面的原文:

通过分析王夫人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信息:

  • 虽然王夫人在向薛宝钗哭诉的时候对当天发生的事情描述多有遮掩,但她在言语中还是透露出自己应当为金钏儿的死负责的些许信息;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金钏儿的死和她脱不了干系;她的内心如明镜一般,她明白正是因为自己对金钏儿的狠毒污蔑和无情驱逐才导致了金钏儿的死;她本人就是杀死金钏儿的刽子手;因此她内心难安、自责哭泣;


  • 金钏儿贴身服侍王夫人多年,对于这个丫环的性情,王夫人怎能不知?金钏儿“气性大”,王夫人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在金钏儿的一再苦求下,她仍然不顾多年的主仆情份,一定要撵走金钏儿,断了金钏儿的生路,这只能说明,在王夫人这种高贵之人的眼里,人命犹如草芥,根本无足道哉。

小结:在王夫人心中,一个丫环没有了,可以拿几两银子再买一个;金钏儿死了,她也许会在短暂的时间里内心不安一阵子,时间一长也就忘了;然而对于金钏儿来说,多年来她吃住都在贾府,她早就把贾府当成了家;她把最好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王夫人,贾府的这个工作就是她的全部;就因为偶然犯错,她再也没有补救的机会,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非但如此,与工作同时被剥夺的,还有她的尊严和人格;失去了工作和尊严的金钏儿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终绝望投井。

总结:无独有偶,金钏儿屈死后不久,怡红院的晴雯同样也被王夫人以“狐媚勾引宝玉”的罪名赶出贾府,数日后含恨而逝;对金钏儿和晴雯的无辜冤死,《红楼梦》的作者给予了她们深深的同情;对于她们二人的反抗,作者也给予了她们最高规格的礼赞。面对统治阶层的无端污蔑,金钏儿不是没有过奢望,她也曾苦苦哀求,希冀王夫人念在她跟随多年的情份上放她一马;但是,王夫人眼中除了她自己与儿子贾宝玉的利益外,哪里会有金钏儿这个下人的份量?其实在踏出贾府门的那一刻,金钏儿心中死志已萌;在事情再无转圜余地的时候,金钏儿绝望之下,也彻底看清了以王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层的吃人嘴脸;抱着羞愤之心,金钏儿选择了用投井自尽这样的极端方式,对那个不公平的世道做了最后一次无声的控诉!这,才是金钏儿投井而死的根本原因所在。


醉吟扶夷


《红楼梦》中金钏之死是比较惨烈的跳井身亡。

金钏儿有才有貌,开朗活泼,很得王夫人的看重,是一等大丫鬟,春风得意。

她对贾宝玉是有一定想法的,因为母婢赐子,是顺理成章的,因此在言行上不太注意。如贾宝玉去见贾政,心中正着急,她却挑逗说:这是刚擦上的胭脂,香香甜甜的,你吃不吃?就是在王夫人午睡时,她所说的话也不是没一点异意。特别是她又说到贾环与彩云,更使王夫人觉得她的大丫鬟都在勾搭爷们儿,一气之下,给了她一巴掌,撵了出去。

因为平时她和贾宝玉经常如此,王夫人也沒管过,所以这突如其来的霹雳,使金钏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地位,不过是个奴才。

其次是贾宝玉伤了她的心,事情是贾宝玉挑起来的,挑逗的话也是贾宝玉先说的,但是当王夫人发脾气时,贾宝玉立即就溜了,别说共同承担,就连一句求情的话也沒有。

可想而知,回家后母亲的埋怨,周围人的冷嘲热讽,若明若暗的漫骂,一片风刀霜剑。

金钏是一个直性子,甚少城府,不会为自己打算的烈性姑娘,在这种环境下她不会想到穷日子,配小厮之类的问题,只是觉得丢脸,活不下去了,于是就投井死了。

逼死了金钏的是封建制度,王夫人,贾宝玉和周围那些人。


旁观者岚


这个问题有人回答的很好,我再另起炉灶“回答”也不见得比人家好或高明到哪去!索性转引我“关注”过一位网友“另类文史”君的回答,觉得彼君说得更加到位——下面就是转引这位的文章:

“金钏儿之死确切来说并非为了爱情,也不是因为工作岗位,而是因为性格和宿命。

按《红楼梦》中的主旋律,封建思想的意识形态主旋律,书中所有女性,作为男人的附庸,只有攀龙附凤才能出人头地,取得一个“好地位”。然而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要给她配小子。这对于习惯了锦衣玉食的金钏儿来说,失去贾家这座美好的容身之地,瞬间切换到地狱模式,何其悲戚,所以金钏儿无奈之下就自行了断,省的下嫁给穷苦人家活受罪。

以上只是主因,而外在因素也异常可怕。金钏儿出身贫苦人家,能到贾家做个丫鬟已然是光耀门楣,现在被赶出来,回到娘家的她如何面对家庭的责问和世人冷眼?外界舆论的狂轰滥炸也是她一个区区弱女子所不敢面对的。

最后一锤,性格刚烈的金钏儿,对命运的无法屈从,只有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并发泄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愤懑和控诉。”

文章虽短,却说到点子上,而且都是我想说而未必能说到这样程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