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几十年,你觉得书法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轻松?

千千千里马


从自己的实践中体会的话,应分两头说,一是从学习的角度,二是从运用的角度。

自小学书,不论何体,並无畏难之感觉。尚有疑问:名帖在眼前,怎么学不会?此是技法问题,不应为障目之叶。亦没必要作为高投入的主要目标,倾其毕生精力分析丶研究丶掌握。应该是无师自通,更不是滔滔论说解决的问题。照猫画虎,依样葫芦而已。尽多参以观摩丶点拨,予以加速度而已。這一阶段应该是由必然到自然的直线运动,越来越轻松自由。书法学习,技法的掌握不应是无止境的,那是形而下的技能,卖油翁的本事,不能短时间跳出此一层苦恼,应该承认是天分有点欠缺了,只能以勤奋来补足了。

运用,是终生的事情,是随机的变数,有挥洒的愉悦,更有创作中心手不相应的苦恼。它是"道用"阶段,有形而上不可捉摸的意思,但总是一个向自由度迈进的过程。当然,对于一个不愿玩世不恭的人来说,艺无止境的事实,可能要烦恼你的终生。创作过程当然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有难度须攻克的过程。当然应是一个螺旋式升高的过程。

如果感觉越来越难,那是没出路的努力。当然,轻松自由的程度应该是相对的丶阶段性的放大,才是对头的行程。









真空妙有无量寿


我从06年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已经有13年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自己不知道的也太多了。刚开始学习时,喜欢通篇临摹,临摹完一遍,感觉很清爽,感觉这么快就临的这么像。但是现在回头看看自己以前临摹的和自己写的,感觉很稚嫩(从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一直坚持拍照保存,上传到Q空间,现在已经存了快1000张了)!现在临摹字帖,已经不喜欢通篇临摹,喜欢去关注细节,有时候可能会盯住某一个字,某一个笔画反复练习很久,越来越喜欢关注细节。但是,我的整体感觉是,书法越学越轻松起来,在以前,临摹自己经常临的字帖,还能写好,但是换个字帖,换种书体,就写不起来了。而现在,换个字帖,换个书体,很快就能适应,就能临摹的很像,这也许是我写的多了,临摹的多了,眼力提高了,找到了书写规律,毛笔的驾驭能力更强了。记得我刚学习书法时,学习的是《九成宫醴泉铭》,学了不到两年,感觉越写越死板,越写越感觉写不像,后来一个老师建议我去学习赵体书法,结果,很快适应,一坚持就是10年,这十年来,很少去写欧体字。感觉好像把欧体忘了一样。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的办公室看到一本《九成宫醴泉铭》,我就拿毛笔临写起来,结果发现,轻轻松松的就适应了字帖,短时间内就可以临摹的很像,以前临摹《九成宫》时怎么写也写不像的笔画和一些字,现在居然可以写出来,写的很像,感觉很神奇,看来在学习书法上,也可以举一反三,也可以触类旁通。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刚学赵体楷书时,无意中看到赵孟頫写的行书《洛神赋》,《吴兴赋》,感觉字形实在是太漂亮了,当时临摹了一段,感觉写起了很不顺畅,找不到那种随意挥洒的感觉,所以就放弃了,老老实实的学习赵体楷书,而现在,经过这十几年的赵体楷书学习,现在再去临摹《洛神赋》,《吴兴赋》,感觉可以很轻松的上手,同时,再去临摹苏轼的,黄庭坚的字帖,发现也可以很轻松上手,虽然自己以前从没临摹过他们的字帖。还有就是那些古代书论,在刚学书法时也看过一些,但是不是太理解,而现在,都能理解了,并且可以用到自己的书法学习当中。所以说,书法学习,是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想学。以前只想把楷书练好,而现在,其他书体我也想去学好,而且信心十足。这也许是我找到了学习书法的一些规律和方法。附上一张我Q空间的截图,已经快1000张了,

从我学习书法开始到现在,只要有时间,只要是当时自己感觉满意的字,都会拍照保存下来,上传到Q空间,以方便自己日后做对比,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同时我也相信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赵子方书法


我感觉越练越难,刚开始的时候还在读书,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感觉就像在玩玩,不临帖不交流,当然那个时候还没那么发达的网络,你就是想学也没那个条件,我的一个同桌和我说,课本里的字其实挺好看的,我就对着来练,可以说废寝忘食吧,那时候的字进步神速,看着一个个曾经写得比我好的人都被我比下去,很有成就感,那时觉得挺容易的,不知不觉的就沉迷其中。转眼出来工作二十年了,三四年前才真正的找到一份相当清闲的职务,才又开始了重拾旧爱。我每天都看很多的书法视频,买了很多字帖,自己慢慢摸索,没人指点我就上网查询,刚开始我就对着兰亭下手,怎么练也练不好,才发现兰亭太难不适合初学者。后来我又找来了圣教序,一年后到了瓶颈期,一种无力感,这就是无明师指点的缺憾吧。又查询了很多资料,才又发现,原来基本功不行,两年前我又找来九成宫从头开始,到现在还在打九成宫的基础,我想把九成宫练成一种本能,有一个时期我竟然只会写正楷了。网络时代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多方求证对比,我现在九成宫和圣教序同时练习,才开始有点稳定发展。但是越练越是发现自己的不足,越是发现书法的难度,但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因为我已爱上书法。





缘来斌哥


没有觉得越来越难,我说过我在20岁之前不知道写毛笔字叫书法,只是喜欢写字,不管是毛笔还是钢笔字,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还曾经抄写手抄本的小说,听广播记录等等,写春联,写标语。工作了之后不经意间发现有写毛笔字的杂志叫《书法》,经研究一番方知写字好了还叫书法艺术,从此开了眼界。

后来,倒是也练习了不少,还参加过函授学习,也参加过书法比赛,可能还是功夫不到家,偶尔也得个优秀奖什么的,当然也想得大奖啊,参加什么书法协会啊,但是直到2013年吧,参加一个什么好像是国际性书法大赛,得了个一等奖,加入他们的协会吧还要交不少钱了,我觉得没什么用,也就没加入。以前也曾入编过书法集子,比较入编作品,觉得与那些江湖书法放在一起,真是没劲。这些年也没能加入到正规的国家各级书协,还经常有各种媒介宣传、书法作品收藏集入编的邀请,倒也没烦过,都要找钱挣、找饭吃嘛,不容易。

我还是照样不断学习练字,热情不减。


hanxiang58


学习书法几十年,是觉得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简单?

首先,本人学习书法的时间断断续续也就十年左右。从一九八八年进入师范学校第一次拿起毛笔,坚持练习书法到一九九一年师范毕业。那期间,自我感觉良好,至少使自己由一个不懂书法艺术的毛孩子变成一个多少知道点书法常识的人了。间或还能为单位或个人写几笔,也算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工作以后,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和许许多多的事,我的书法之路搁浅了许久,一晃就是二十年。

二零一四年的一天,一个偶尔的机会,我们单位一同事,嫌别人送他的一套毛笔不顺手要丢弃,我试了一下,我觉得挺好。于是,我就按照那位同事的意见,替他买了几支毛笔,他就把这套自认为不顺手的笔送我了,这时候,我家孩子在读初二,利用夜间陪读的时间,我又开始了我的书法探索之路了。就这样,从停停写写,到每天坚持练习,一晃又是五年。

根据我的书写经历来看,开始抓笔时,只要取得一点进步,就觉得是收获,那种喜悦感收获感,会让自己兴奋好久,甚至自我认为,按照这样进步,不出几年,自己肯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来,随着自己书法练习的不断深入,书法知识的不断积累,书法视野的不断扩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才发现,原来,先前那个年少轻狂的我的那些个”自我感觉“是多么无知和幼稚啊!中国书法海大源深,充其量,自己就是个站在书法艺术海岸边瞪着大眼盲看的毛孩子,偶尔捡块石子投如海中,傻傻的站在那里听声音而已。

不论是练习书法十年二十年,还是更久,随着你书法之路的不断深入,练习者的对书法艺术的品味和追求也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别人看到的你已是书法大师了,而自己始终还觉得距离书法艺术顶层的那个梦还很遥远,就像爬山一样,越往高处,道路越崎岖,空气越稀薄,步履越困难。书法艺术追求之路是艰辛的,正是因为的艰辛的探索和追求,才使诸多书法艺术的结晶成为无价之宝。

愚生以为:书法艺术之路,越往高处越困难!愿书法界的尊长先辈们,爱好书法的友友们,不惧艰辛,持之以恒,踏实耕耘,默默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瑰丽艺宝!

愚知拙见,恳请指正!


8306385958304


学习书法几十年,你觉得是越来越感觉难,还是越来越轻松?

先说越来越轻松的问题。学书几十年感觉越来越轻松,首先是这个人在学书之路上站位正确。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他有自知之明,在具体实践上能夠量力而行。只把学书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乐于其中。也因为对书法没有以外的贪图,他能把精力集中到学书上,既使遇到些许困难,他总能淡然而从容应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能对技法和书理悟得更深。而悟的深,也不时启迪着他人生的更多思考,洗涤着思想的灵魂,反而对学书有了更通透的认识,所以在学书法生涯中,他会越来越轻松。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因为无心,他极有可能在书法之路上走的更远。

再说学书越来越难的问题。学书几十年,感觉学书越来越难的人,从好的方面来说,除了心中对书法有追求担当、有责任使命感外,还是没有把自己的能力与追求的目标挂钩,往往出现的症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众多的书法难题不能解决而徒生浩叹和烦恼!从不好的方面说,那些把书法当作敲门砖和摇钱树的学书者,因与国展无缘、因与书协位子没沾边,写的作品又变不成钱等穷其精力而未能达到目的者,更会感觉到学书法的穷途末路。学书几十年后的此时,面对书法还不能皤然省悟,调整好心态,从而甩开身上的包伏,轻装踏上学书之路,恐怕就会烦恼终生,遗恨一世。

总之,学书几十年,是越来越轻松还是越来越难,除其天赋及付出多少等因素外,主要取决于学书心态的问题,摆正了就会越来越轻松,摆不正,就会感觉越来越难。但愿大家都能以轻松快乐的心情去学好书法!

我是晋风,如果觉得我回答满意的话,请给我一个关注。也欢迎师友们赠墨留香,提出宝贵意见,我会与大家及时互动。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晉風


书法这门艺术很奇怪,学得越久,越觉得与古人差距越大,当然感觉越来越难。书法学习是这样几个阶段,一开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学得点皮毛了就觉得自己已经能媲美古人了。这个时候如果还能继续学下去了,就能达到第二个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明明还是那个帖子,却能温故知新,这个时候就能真的发现自己不足了。第三个境界往往是到了老的时候才发现“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如果真正能达到发璞归真的境界,也许就真的能成大师了吧,反正我还差了很远,高人的世界我还不懂。

学习书法我们会不自然地与古人比较,比来比去,越比越觉得有距离,那么与古人相比我们书法提升难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到了最后难在两点:境界与学识。

境界

古人相对生活的环境比现在简单了很多,更多的是与大自然融合,业余生活就是读书、写字。我们的生活要复杂的多,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周围是喧嚣的城市生活与车水马龙。

古人除了读书、写字还有诗与远方,而我们天天被柴米油盐所困扰,有的只是锅碗瓢盆交响曲。我想去桂林,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

即使有一天我们身下点银子,在小长假中带着老婆孩子出门旅游了,我们看到的不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是“哇靠,人好多啊!”。古人能抛下孩子和老婆不管,出去远游一去几个月甚至几年,而我们晚上回去晚点,你的电话就会被老婆打爆。

王羲之与上手领导发生了矛盾,一着急老子不干了,抛去搞了个兰亭雅集,写了一个《兰亭序》传颂千年。我们能吗?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字“忍”,让一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以于性情之上,古人至真至性,我们已经磨灭了性格。

学识

书法这门艺术与古文学的相关性非常高,联系非常紧密。古人从小读诸子百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我年轻那会爱好的是四大名著《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古龙的楚留香、李寻欢、西门吹雪、叶孤城。岁数大点了想静心去读点诗书的时候,又发现没有时间了,白天工作,晚上回来还想搞点自媒体赚点外快。

古人的书法是写的自己的诗,直抒心意,我们的书法是抄写古人的诗词,为了参展,这个境界之比就相去甚远了。

这就是我觉得学了这么多年书法,越来越难的原因了,牢骚半天了,该工作了。


翰墨今香


练习书法并没有难易轻松之说,书法是文字创作的艺术,集气、韵、神于一体。说说我自己对练习书法的理解和步骤:

第一步:初练一般都是从正书开始(篆、隶、楷),一点一画以工整为准,务求掌握字体架构和用笔的基础要领。这是基本功,越扎实对后面的创作越大。

第二步:每种字体的用笔和结字风格不尽相同,楷和篆、隶的笔法都不同;同样是楷书,柳、颜、赵等体的架构和笔法也有很大的变化,多多练习不同风格的字体,拓宽书风,避免用笔太板正。

第三步:可过度到练习行书、草书。到此阶段就避免不了二王了,多加练习《兰亭序》《圣教序》务求掌握其中的用笔精髓,二王之后的书法家无不是领悟了其中的真谛,才有所成就的。也为以后研究颜真卿、智永、张旭、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府、董其昌、文证明、王铎…等书法大家的风格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步:这个时候会感觉比较迷茫。对结字和用笔有了一定的造诣,但创作起来又很吃力也总觉得不够好,这跟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关,多读帖了解其创作的背景,要多读文学作品,甚至多了解音乐、绘画等艺术,取法自然,随着时间的沉淀,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书法艺术的成就因人而异,有天赋异禀的,也有后天努力的,切记生搬硬套匠气十足。气韵生动的作品才是好书法。








鸣谦胡鸿


讲三种情况。一是越写越懒,二是越写越恐惧,三是越写越有趣。第一种,是写了一辈子,也不见成效。要名没名,要利无利,虽也自视其高,却到老一无所得。一辈子的兴趣随着年龄增长,渐生懒意,年事越高,越不想书法这回事了。一生的爱好,也只作昔曰的畅想,偶而提起还是感概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门之难入,至此方知其一二。也有终生不知者。

。。第二种,虽为名家,逐利巳不是目标,目标乃为留世之名。面对书法,书写熟练,却不知古人秘法。无论如何奋力,总是难以比肩古人。或自许佳境,却难为学术,故为名所累。所谓恐惧,是时时不解书法究竟真谛,左也不是,右也不对,横直为人诽谤。书法竟然一辈子,到老却面对素纸,无从下笔。唯恐世人不认可而无可奈何。恐惧徬徨直透胸臆。。。。世间好书者,终身为此所囿,无法突破,实是缺乏功力所至。终其一生,不知功力为何,是难入书法真境界的最大障碍。任何时代,能入书法之门,唯功力方可相助,缺乏功力将迷茫一生。虽好,也只有难与懒意相伴。

。。第三种,入得书法之门,书写之时,笔落见意,韵从形体而见,自觉传达所思所想,无意之间,书体巳成,却又时时变动,不为形体所囿,唯书写畅怀,落墨见笔,笔动而心随。此是书写之趣。能得此趣者,虽几月不书,而心中一刻未忘。心中所思,一任畅想。一旦捉笔落纸又见新意。是越写趣越浓。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经典,其本质既以功力深厚,法则严谨,笔意精妙为崇尚。需知入得其中,非旦不难,且而有趣。不知阅此文而好书者,有作何感?(书法自写)。




乾得堂


学书法几十载,你觉得越来越难,抑或愈加轻松?

学习书法一如攀登高山,愈加困难,一如驾驭汽车,时间长了,技术高了,反而更加愈加害怕了。

书法学习几十载,感觉自己的书墨愈加不好了,何因如此,一如开车久了愈加感觉自己的技术有待提高。

书法底蕴深厚,一如开车技术一样无止境,

当你懂得很多,才知道自己年轻狂妄,年幼无知,无知者无畏,是也。

谦虚是因为自己的学问需要继续学习,因了懂得一个道理,越有学识,境界视野愈加久远遥遥在望,故,不敢造次妄言自己学文大。谨慎驾驶自己的学车。

因为遇到了好多未知的东西太多。学书法的水平越提高,愈加发现自己不足,更不敢随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因为过不了自己的法眼,自己说不过去。辩证的说就是否定自己,意味着自己进步了。

所以学书存在矛盾体――愁绪与欢乐,交织着痛苦挣扎与欢乐兴奋激情烂漫。

因此交织着苦辣酸甜,时有轻松加愉快,时有因为困难重重叠叠,而不进步,则有痛苦自卑。

总之学书之路,积极向上者,路愈加明亮,消极者则有悲观失望。

学书,愈加难度,自然而然。一如爬山……

题外话很多,体验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