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轲刺秦王》里也有一个“方仲永”

方仲永,我们对此不陌生,他是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文章里的主人公。该文被收录进初中语文课本。

方仲永真是神童。5岁之前没有摸过书本之类的东西。有一天突然要求写诗,父亲赶快借给他笔墨,他一挥而就。从此,他“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但父亲以此把他作为混吃混喝、谋取钱财的工具,最后“泯然众人矣”,变成普通人。

《荊轲刺秦王》里也有一个“方仲永”


在高中课本中,一篇文章叫《荆轲刺秦王》。讲的是战国末年,秦国欲兼并天下,燕国岌岌可危,国王太子丹为了阻止秦国的侵犯,就派自己的好友荆轲作为刺客来刺杀秦王。其中文中有一段文字,讲到荆轲的助手秦武阳的情况,老师讲课时往往一笔带过。如果我们注意并思考了这些文字,就知道这是另一个版本的“方仲永”啊!

文中这样介绍秦武阳:“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十二岁的秦武阳,能杀人,以致于后来路人路过他时,不敢跟他正面相望,因为他眼神里面透露出那种勇猛刚毅之气,让人胆寒,也正因为此,被太子丹选为荆轲的助手,此时他的年龄应该有20多岁了。他与荆轲一起到了秦国朝堂,见了秦王,却开始两腿颤抖,胆战心惊,没一点儿刚猛之气,让秦王看出了端倪:初步判断他们这一帮人,做贼心虚,来者不善。这为荆轲的刺杀失败埋下了伏笔。荆轲刺杀秦王时,他在一旁瑟瑟发抖,帮不上任何忙。最后荆轲和他一起被杀。

《荊轲刺秦王》里也有一个“方仲永”


十二岁秦武阳很勇猛,并不代表二十多岁的他还那样。人的资质、天赋会受到后天因素而改变的,估计当年太子丹是受限于眼前的紧急情况,也来不及考察秦武阳现在的情况,就把过去的他当成今天的他,看走了眼,吃了大亏。

今天回忆这两个人物,再次让我们明白:孩子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天赋,无论有多么的高,如果后天不努力,照样会丧失殆尽。家长要引导孩子,释放他的天赋;没有天赋的,也要善于发掘、观察,去发现孩子的长处,进而相机引导。总之,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家庭把孩子培养好了,其实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