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中老年人,还能补钙吗?血管会不会越补越硬?

魏思江


有高血压问题,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中老年人,往往或多或少也有点动脉硬化的问题,如果因为这,就不敢补钙,怕因为补钙而加速血管硬化,这种说法和这种想法都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科学的。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血管硬化和补钙没有半毛钱关系!

钙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介绍

大家都知道不能缺钙,小儿缺钙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易骨折等问题,钙是我们形成骨骼的重要元素,但其实除了维持骨骼正常发育及健康以外,钙对人体还有着其他方面重要生理功能。

人体中99%的钙元素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而剩余的约1%的钙质则存在于血液和细胞中,可别小瞧这1%的钙,很多人体的生理功能,都是由这些钙离子来做到的,这些生理功能包括——

1. 血液中的钙离子参与凝血过程,对于维持正常凝血功能很重要。

2. 钙离子能维持骨骼肌正常收缩舒张功能,如果血钙降低,会导致肌肉痉挛。

3. 钙离子能促进心脏收缩,增强心脏收缩力,另外还能够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张和收缩作用,因此对心血管系统钙离子也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4. 钙离子参与神经递质的传递,对于维持调节多种蛋白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

5. 参与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加压素、催乳素及胰岛素的分泌。

因此,为了维持这些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内血液中的钙浓度一般都需要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通常是9~11mg/dL),人体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维持血钙浓度的恒定,比如如果摄入不足,导致血钙浓度的不足,人体就会分泌相关激素,用骨骼这个大仓库中的钙来补充血钙。

血管硬化与补钙没什么关系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血管硬化方面的问题,动脉血管硬化病程不断进展,血管狭窄程度越来越严重,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但血管硬化是不是因为补钙补多了呢?或者说本身有动脉硬化问题的朋友,再补钙的话,会不会导致血管硬化程度的加重呢?可以说,这么想的话,真的是想多了。

血管之所以发生硬化,与几个因素息息相关,一方面是血管壁上有沉积的脂质,二是血管壁收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长期的高血压是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如高血糖导致血管壁发生炎性反应,导致血管壁上皮出现损伤,血管壁上皮细胞受到损伤后,血液中多余的脂质就更易于沉积,最终可能会在血管壁内部形成堆积,被吞噬细胞吞噬,经过氧化修饰后,形成米黄色粥样的脂质核心,脂质核心上方会形成有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帽”,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动脉形成斑块、硬化的主要生理过程。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动脉血管出现硬化问题,与三高等一些慢病息息相关,与补钙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中老年人,有缺钙的问题,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适量的服用补剂来补充体内所需的钙质,主要补充的该是存在于骨骼的钙,而不会导致血液中钙质的升高,人体的甲状旁腺会分泌升钙素和降钙素,维持血钙水平的平衡,血钙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对血管硬化造成不良影响。

实际上,对于有高血压问题的患者,如果身体存在缺钙的问题,有效合理的补钙,不但不会对心血管形成不良影响,反而会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和调理,缺钙者补充钙质会使人体的激素分泌水平维持正常,对于血压的调控也更有利,而对于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患者,合理补钙对于血压的辅助调节作用则更明显。

血管钙化是不是补钙补多了呢?

的确还有一部分血管硬化的患者,会出现血管钙化的问题。在不应该形成钙沉积的部位,出现了钙的沉积,同样也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与外界补钙的多少,关系并不是太大。

血管之所以出现钙化,是因为血液中的钙质在血管硬化的部位出现了沉积,导致了血管钙化的发生,血管钙化其实也是血管硬化的一种,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血管的钙化呢?

之所以发生血管的钙化,通常与血钙浓度的升高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往往晚期),原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及维生素K的紊乱,某些药物的影响等,都有可能导致高钙血症的问题,血钙浓度的升高,如果同时存在组织的损伤,就会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在损伤部位出现沉积,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如果还存在血钙偏高的情况,就会使的脂质的堆积逐渐被钙化。

因此,对于血管钙化的问题,也不应该归咎于补钙补多了的问题,而是应该从根本上查找原因,是否存在高钙血症的问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血钙浓度的升高,当然如果已经确认有高钙血症问题的朋友,就不建议仍然坚持服用补剂来补钙了,通常通过食补的方式来控制钙的摄入,同时对高钙血症进行有效的调理,才是延缓血管硬化钙化的正确做法。


李药师谈健康


看到这个问题,华子想起来一个患者,那是一个60多岁的大妈,在医院体检时发现了冠状动脉有些钙化,就开始埋怨陪她一起来的老伴。说都怪老头子买了很多的钙片让她补钙,结果把血管都补出了钙化。那个可怜的大爷红着脸低着头,一言不发。后来还是旁边的医生替大爷解了围,对大妈解释了动脉的硬化和钙化,和补钙无关。

一、补钙不会造成血管硬化

可以正常饮食并且每天可以晒到阳光的人,并不会缺少钙。人体的血钙浓度需要保持一个恒定的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减少,人体就会分解骨骼中的钙以维持血钙稳定。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功能下降,只凭正常饮食难以补充,会导致骨量下降,所以需要额外补充钙剂才会避免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

钙不仅仅是构成骨骼的原料,还是人体主要的细胞信使。比如说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等肌肉的收缩,就是通过升高肌肉细胞内的钙离子所产生的生物活性。但是钙进入到细胞内部,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这个通道是受人体控制的,并不是说外界的钙浓度高了,就会导致细胞内的钙升高。而且人体会对血钙进行调节,正常补钙,并不会使血钙浓度升高,也不会造成血管硬化。

二、血管硬化的“真凶”

血管发生硬化的原因,与血管内皮中胆固醇的积累相关。血液中的胆固醇进入到血管内皮中,会被巨噬细胞吞噬,之后会转化为泡沫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随着这种泡沫细胞越来越多,粥样硬化斑块也就越来越大,血管就会变得越来越“硬”。

正常状态下,血液中的胆固醇并不会进入到血管内皮中。但是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遗传因素以及年龄老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血管内皮会发生损伤。胆固醇才会通过损伤处进入到血管内皮之中。所以说,导致血管硬化的“真凶”,是上述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因素。

三、补钙不会对降压药有影响

在降压药分类中,有一类药称为钙通道阻滞剂(CCB),其药名中带有“地平”,所以又称为地平类药物,常见的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拉西地平等。很多人担心这类药物既然是通过阻滞钙通道发挥的降压作用,那么补钙会不会对药效发生影响呢?

其实大家可以放心,补钙并不会影响地平类的药效。正常情况下,细胞外环境中的钙浓度远高于细胞内部,地平类药物可以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也就是说把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的“大门”关紧了,使肌肉细胞松弛,扩张血管,血压下降。无论人体补钙与否,血清中的钙总是维持在恒定的浓度,并不会影响细胞内钙的浓度。也就是说,补钙并不会影响降压药的效果。

实际上,老年人适度的补钙可以防止人体的钙代谢紊乱,避免骨钙的丢失以及钙盐的异常沉积,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有益。而且钙还可以对抗钠盐所导致的高血压,所以适度补钙还有助于控制血压。

四、血管的钙化是硬化的表现

动脉血管发生了钙化,多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也就是说,动脉钙化的实质,是动脉血管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原因是因为动脉血管发生了退行性改变,血管细胞组织中发生了钙盐沉积。这种钙盐沉积是细胞内的钙,与血液中的钙浓度无关,也与补钙无关。

综上所述,补钙并不会造成血管的硬化和钙化。服用降压药的老人,可以适度补钙,可以维持体内钙代谢的平衡,避免骨质疏松。想避免动脉硬化,主要还是要控制“三高”,戒除烟酒,减轻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可以。在用药时发现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药师华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有些高血压患者同时有骨质疏松症,因此不仅服用了很多降压药物,同时也会服用钙剂。这些患者既会担心降压药(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会对抗钙片的吸收,又担心钙片会降低降压药(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有人问,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中老年人,还能补钙吗?血管会不会越补钙越硬?

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中老年人可以补钙

(1)血管收缩,尤其是小动脉血管的持续收缩,是高血压发生的直接原因。

(2)钙有膜稳定作用,提高膜的兴奋阈,使血管不易收缩;钙还可对“钙泵”和细胞内的钠、钾离子浓度起调节作用,防止血压上升。研究表明,合理补钙,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起降压作用;钙剂还有利尿作用,有助于钠的排出,能间接降压。人体缺钙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使骨质里的钙释放出来,不仅成骨质疏松,而且会导致血压上升。摄入足够的钙之后,甲状旁腺激素下降,细胞外液钙离子不易进入细胞内,从而阻止血压升高。

(3)降压药,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通过阻抑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而起降压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与同时补钙并不矛盾。补钙不会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中钙的浓度。相反,如果患者按照医师的意见加服补钙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有助于防治高血压病。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补充适量的钙,有利于降压。

血管会不会越补钙越硬?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通俗来讲就是血管内皮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缺乏运动、吸烟、肥胖、高脂饮食、等因素引发了损伤,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增高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在内皮损伤处发生沉积、黏附、聚集,并逐渐在内皮下层形成富含脂肪的泡沫细胞和脂肪条,时间长了就会扩大融合成片,在血管内壁上形成黄色的像小米粥一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而得名。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动脉血管硬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关系密切,与是否补钙没有一毛钱关系。因此,血管不会越补钙越硬。


药师方健


钙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不仅参与骨骼的形成,还参与人体肌肉收缩和舒张,因此,从孩子开始就在强调补充充足的钙。相信一部分细心的人可能会在体检报告中看到主动脉钙化,那么这个“钙化”与“补钙”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我们常常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血管会逐渐变硬,弹性变差,甚至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危及健康的重要疾病。冠心病、脑中风就是医生们平常强调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典型代表。



关于补钙是否会增加血管的硬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否有关系,目前补钙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特别是心肌梗塞是有争议的。但是研究也发现每日补钙1000mg,没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由于目前我国的饮食习惯与国外有一定的差别,主要是奶制品的摄入量,我国居民大多数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且由于受到“以白为美”观念影响,晒太阳的时间也是较少的(维生素D合成的依赖皮肤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因此,我国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

因此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认为,从心血管的角度和预防骨质疏松来康,建议大多数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补钙1200mg(总膳食和钙片)和800IU维生素D是合理的。绝经前妇女或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男性建议每天补充1000mg钙(总膳食和钙补充剂)和600IU维生素D亦是合理的。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防止因骨质疏松而致轻微的外伤导致的骨折,骨折对于部分高龄老人来说,有时候可谓是致命的打击。

因此,补钙是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合适的剂量补充不会增加血管硬化,可以放心补充的。其推荐剂量为,绝经后有骨质疏松的女性,每日补钙1200mg,绝经前和老年男性有骨质疏松的人群每日补钙1000mg。每日补钙总量不宜超过2000mg,超过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我是全科鲜医生,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健康!


急诊科鲜医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诊断明确的高血压患者,大多需要使用降压药;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为了维持骨健康,几乎所有患者需要补充钙剂。那么,服用降压药的中老年人补钙,血管会越补越硬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症这两个疾病。高血压是损害心脑血管的高危病因,血压长期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有动脉斑块的患者,病变严重时可继发斑块内出血、破裂、钙化等,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是中老年人需要重点预防、早期治疗的疾病。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量减低,骨微结构发生变化,以致易发生骨折,在轻微运动,或轻微外力撞击下,即可发生骨折,发生于髋关节的骨折愈合极差,甚至会危及中老年人的生命,因此,是中老年人需要重点治疗的疾病,而钙剂则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

通过对高血压与骨质疏松症这两个疾病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并非补钙引起,而是由高血压等高危病因引起,除开高血压,吸烟、嗜酒、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病因也会引起动脉硬化,与钙剂没有丝毫联系,因此,要想预防动脉硬化,关键在于控制好三高,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等,而不是限制钙剂的摄入。相反,对于中老年人,即使没有骨质疏松症,也应补充钙元素,以延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降低骨折风险,提倡食物补钙,多吃牛奶、蔬菜、虾皮、海鱼、豆制品等,并适当运动,食物该来源不足时,可额外补充适量元素钙。

综上,中老年人应摄入足够钙元素,以延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优选食物补钙,食物来源不足时,可通过钙剂补充,补充钙剂不会引起动脉硬化,动脉硬化由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嗜酒等病因引起,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非常非常医盲。

老人缺钙是由于肾阳虚造成的,就是肾因阳气不足而无法正常吸收钙,与补钙不补钙没啥关系。补足了肾阳,钙的吸收能力就会恢复正常。

血管硬化则是由于长期血脂高造成的,这与钙没有半毛钱关系。

回家多多看看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