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字看着漂亮却不算书法,而有些书法家的字看着一般却被说是精品?

穿越亚马逊


就这个问题,说下自己的观点……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知道到书法和书法家这些词语,是从小学五年级的历史课本上……当时,感觉上边的插图里,有一张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还有一张黄庭坚书法,没说什么碑帖(直到大学毕业,多方打听,才知道是《松风阁诗》,因为我不是书法专业),当时就感觉这两幅插图里的字十分漂亮,到了初中,高中,历史书里还是,提到唐宋书法,插图还是《多宝塔碑》和黄庭坚书法,我依然感觉很漂亮,尤其是黄庭坚那篇字 ,后来自己开始学习书法后,曾多方打听身边练字的朋友,那篇“依山筑阁见平川”出自哪里,他们都说不知道,毕竟十几年前,网络不方便,直到有一天,单位来了一个同事,行草书高手,从他那里知道了,原来是《松风阁诗》……直到现在,我还是感觉黄庭坚的字结构处理的真好,很漂亮!好书法是经历的住历史考验的!说这么多,只想说明一点,真要是好书法,就是让小学生去看,也是好的,漂亮的。胡涂乱抹的字,如果和古代书法名家的字放在一起,就是让小学生看,他们也能看出好坏。所以鼓励提问题的人,如果自己感觉什么字漂亮,就是好书法,不要受其他人干扰,或许那些人,才不懂书法。


赵子方书法


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楷书到现在敬请各位雅教!



hongjiahe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水很深。昨天跟一位专业书法朋友在谈及此事,他就在说很多人不懂书法,只是拿“漂亮”“好看”作为评判书法好坏的标准,这是不懂书法的表现,因为什么是“漂亮”,怎么着就“好看”了,你有什么标准吗?

我们就说人的长相,很多人把人的长相定了个标准,什么三庭五眼长的均衡就说标准的漂亮,这样说对吗?不能说对,但是不错,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美而已。姚晨大嘴巴,一样有人觉得她很好看,莫文蔚与周慧敏也各有各的粉丝喜欢。有的喜欢女孩子小鸟依人的很文静感觉,有的喜欢女孩子比较外向活泼的感觉,谁的对呢?

就像我们夸一个孩子一样,你老是夸他“你真棒”,我们觉得这是在鼓励孩子,但你不知道这样长久下去你就把他捧杀了。我跟很多家长说过,夸孩子要赞赏他的具体点,例如他今天的作业写的很工整,他这段时间学习的态度很端正,他很努力,很专注等等,而不是只会说“你很棒”“你很聪明”等。


说的有点远了,我就是打个比方。就是说书法,不能只是简单地以是不是漂亮来决定它的优劣。能真的被成为“书法”的作品,从大的说它要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对传统的继承,你的字有没有临过碑帖,你学过谁家的字,就像一个人要有父母一样,你的字要有出处、有源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二,你要有自我的面貌,你完全跟父母一样这不行,你还要有自己的特点,以古为徒,不是以古为奴,师古不泥古。

上面这是大的方面,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先看它的神韵、格调的高下,再看它的书学渊源,自我的特点,细的方面还要看字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等,看它的点画线条的质感,结体的擒纵、开合,章法上的攲侧、穿插、避让,笔势的连贯、呼应,墨法的浓淡、润燥等。

这些都是决定书法作品质量的元素,而不是仅仅以是不是“漂亮”作为标准。王羲之的《兰亭序》具有飘逸、妍美的特点,你不能拿这个作为标准来审核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早期欣赏《祭侄文稿》的时候是真看不懂,就是觉得写的太难看了,字形不美,又潦草,这种字不漂亮,我才不愿意学呢。

但是随着年龄增加,学的东西多了,对书法的认识的深入了,现在再看《祭侄文稿》确实越看越耐看,感觉这字“漂亮”。

号称天下十大行书的这些作品,各有特点,每件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风格多样、多变,你说谁“漂亮”谁不“好看”呢?


翰墨今香


借用庄子的话,一事精致,足以动人。对于书法作品的要求,起码也要一字精致,足以动人。敬畏一点一画,在精熟之上,用毛干净爽劲,气势连贯,自然而不平庸,遒丽而文质,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风神雅逸天成,方可称为好字即书法。




WW老吴写字


书法形态,主要分为“妍”“拙”“丑”三个类型。丑即是丑,其实书法艺术的美感也就是分为“妍”与“拙”。何为妍,晋韵唐法多是妍,宋人尚意开始就有了拙,蔡苏妍多些,米黄拙多些,然后,王铎是大拙、董其昌是小拙,而到了傅山板桥,基本上就是全拙了。


就连民国文豪沈从文先生都感言,宋四家没有一个认真写字的,因此普通大众看不懂拙、不喜欢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拙书尚且如此,更休题“丑书”了。但是“专业”的学者专家明显对“拙”更感兴趣、更为青睐,从国展大赛的作品看,“拙”占主流、“拙”字当道,是无须争辩的事实。

基于以上两点原由,“大众”与“专业”书法审美的角度眼光,严重地不在一个地平线上。一些被“业内人士”鼓掌叫好的书法作品,大众丝毫审视不出美感,而一些被普通大众相当看好的书法作品,往往在专家学者的眼里一文不值。比如正书的田英章,拙书的金伯兴(新一届兰亭奖获得者)。

专家与大众的审美有所差别是正常的,但走到截然相反的对立面,对书法艺术而言,恐怕不是一件好事。艺术探索之路可以蜿蜒曲折,但大的方向不宜南辕北辙,不是东西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个矛盾需要有所调合。“专家”未必就对,而大众未必就错,在对“丑书”的批判上,我的态度属于大众这一方。

过度掘凿解构书法艺术,可能本身就不可取。书法原本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事情,被解构抽象得都快要面目全非了。不管如何研究,书法的美感始终是艺术的重要组成,如果连大众都看不出来美感,都觉得太拙太丑,这样的创新与尝试就是失败的,即便有一万条理论上的理由可以支撑,也是不值称道的。



抱庸妄谈。


抱庸詩書


这里有个行里行外问题。人人都会走步,可那不是模特,郭德纲走猫步人们只会笑他。朱之文歌唱的好听,他不是歌唱家。人人都会写两刷了一样不可能成为书家。其实一笔下,行家就知道你会不会写字,起行收到位与否,內行看门道吗!下面是辽宁书协主席胡崇炜的字,你能看懂好在那,说明你是内行。看不懂说明你是门外汉。



云雪书画


其实这个问题,古人也在讨论

正规的书法训练,有理论,有笔法,有技巧,有心法(即意境);而有的人,没经过专业训练,却也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这在古人有个专用的名称"善书者"。

下里巴人应和者众,而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要领悟与欣赏阳春白雪的境界,也是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积淀的

这段时间,突然对钢笔字钢笔画产生兴趣,信手涂鸦了一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習兿無涯


这是欣赏水平的高低造成的。

一般人,看见点画圆润结构匀称的字就觉得不得了了,想不通为什么不是书法。

至于馆阁体、印刷体,更是把匀称美观做到极致。

馆阁体方光乌,结体方正点画光洁墨迹乌黑,

看起来很爽。

(馆阁体)


印刷体则将那些看起来很美的要素固定统一,搞成千篇一律的程式。

(印刷体)

这也就是大众欣赏水平的美,一种摆在外面的肤浅的没有个性的美。

古人认为,写字“要人喜欢易,要人不喜欢难”,“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主张“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四宁四毋”提出者傅山的书法)


有人会说,那现在的“丑书”为什么又被否定,被认为不是书法呢?

首先,丑书违背书法的法度,不管美丑,已经不是书法。

其次,现在所谓丑书,其实是在变着法吸引眼球讨好大众,而不是表现书法的尊严与孤傲;不是物极必反的美,不是特立独行的个性创造,是把书法的“丑”简单化表面化了。

另外,书法的字是要有文化内涵的。这里的文化不等于知识,有的人写的字好看,但不耐看,审美肤浅简单,没有人生,没有社会,没有历史,没有三观……总之没有文化。没有王羲之王谢家族的雍容,没有贵族文人的风雅,不管字写得多么漂亮,是写不出《兰亭序》的文化味来的。同样,穷到连一块整砖都买不起的半截残砖《阿娘墓志》的作者,仅仅“阿娘坟墓孟元简”等十数个字,就浸透了他的生活,表现出深沉的民间文化。

现在有人甚至为这西安碑林里的半截残砖写了诗来解读它:

“阿娘墓砖

纪广洋

步入碑林

千百年的积案争吵不休

走出碑林

一种舒心的辽阔

一块“阿娘墓”砖刻

却沉甸甸压在心头

大雁塔旁的博物馆

有块唐代的特殊青砖

一个贫民深深的心痕

留下对其母的怀念与祭奠

怎样一位阿娘

又是如何

艰难贫寒的一生

一块青砖

 树立起

她永不消失的身影

唐朝留下无数巨陵大冢

历史留有无数的功碑侍俑

却唯有

这沉默经年的

砖刻

令人怦然心动

仰首长天像是青砖砌成

附:《阿娘砖墓记》仅为半截灰砖(15×5×4厘米),上面刻:“咸通十五年,九月五日,阿娘坟墓,孟元简。”志文简不成体,字迹稚拙。唐人习俗,请人撰刻墓志需付酬金,穷人只得自行书刻,故而简陋如此。其研究与探索与达官显贵们相比,自是天地之别。”

何况甲金篆隶楷草行,李斯钟张杜崔二王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各有其文化。

仅以漂亮为目的的字,有那么多值得玩味的耐读的东西吗?

再有,书法应该有丰富的情感表达。

罗丹认为,“艺术即情感”。

但这情感,必须要用书法的法度来表达,书写者应该戴着书法法度的镣铐跳舞,不能变书法为绘画,为表演,为行为艺术。


你看,要把这些讲明白都难,何况实际操作!

书法的操作是很特别的,它要求长期日日临池,没有天长日久日复一日长期的读帖、临帖,哪怕懂了很多道理,实际操作还是不得要领,很多东西表达不出来。

有些话,只有练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听懂。

比如,书法练习者之间最简单直白的“写美了”、“写甜了”、“写油了”、“写乖了”、“写做了”、“写俗了”、“碑不碑帖不帖”、”方不方圆不圆”、“做头做尾”、“泼墨”……,不写字的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读帖练字的人会一听就懂的。

这说明书法的美是丰富深刻的,绝不是点画漂亮、结体匀称那么简单。书法并非仅仅点画结体,也不是一个个字整整齐齐排起来就可以的。

要用抽象简单表达形象复杂,不是漂亮二字可以胜任。

(看起来比较“丑”的黄庭坚书法,连苏东坡都说难看得像”死蛇挂树”,但它的美是深刻的)


大悔忆智冰


倒底什么才是书法,,,标准是什么!!!!我看还是王羲之最有发言权……

这个关于(王献之)学书的故事就能完全说明这个问题!王献之学习书法快到(十年)的时候,大概15岁吧,他感觉自己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他的父亲(王羲之)认为他还不行,王献之就很不服气,决定找个机会整整他父亲。。机会终于等到了,有一次(王羲之)急着出门办事,就在墙壁上写了个便条,王献之看着父亲走后就把墙上的字给嚓掉了,然后自己重新写了上去,不过他把(太)字一点留了下来。。整好以后,他就让他的母亲出来观看,说这是他替父亲写的,问写的怎么样,他母亲看后摇摇头说吾儿写完8缸水,,仅有一点像汝父。!!!就是太字的哪一点………


王献之并不服气,要等他父亲回来。王羲之办事回来之后,看着墙上的字就说…临走的时候酒喝太多了,怎么把字写成这样,毫无法度惭愧啊!!!一旁的王献之如遭雷击当即认错……

这个故事特别说明了笔法是书法的核心,法度是书法的根,没有法度不能称之为书法!!!!!!!笔法在王家都是世代相传,直到唐代草圣张旭…生性豁达的张旭把笔法传给(颜真卿)等人,颜真卿把笔法传给(怀素)……从此笔法传向民间,也让笔



法披上了(神秘外衣),,至今争论不休……

美与丑只是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不是衡量书法的标准……运用笔法的火候功力不倒在美也不是书法,可以这样说历史上真正的书家都是从(美变为丑)的……所谓的丑…只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普通人难以欣赏实属正常。

赵孟頫的行书就很漂亮,很多不懂书法的人都喜欢,但是写的像赵猛頫的人的字却不一定是书法,百分之99的人没有赵猛頫的功力,所谓的漂亮只是个假象而已,就像现在的很多名人字画,最多算是毛笔字吧!


画断黄河西来水


我弟的字还有一个表姐的字很漂亮,但只能说是书写体或江湖体,与书法还搭不上边[大笑][大笑][大笑],我弟的几个字春联上的。再看下我认为书法入门的我写的字,水写布上与水泥地上的是我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