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在1910年属于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为何在中国却成功被控制?

登西麦瑞


看到下面有吹中医的,也是没谁了!这样冒认西医的功劳,不知道良心会不会痛呢?

当时没有抗生素,所以只要得了鼠疫,别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压根就救不了,只能等死。

所以说,迅速的隔离感染者和未感染者才是当务之急。

好在当时全世界都非常关注这场鼠疫,隔壁的日本和俄国也慌了,开始全力提供帮助,和清政府一起在各个方向上彻底封锁了整个东北。

也就是说,这场鼠疫从一开始,就被死死的限制在了东北的一亩三分地上。

如果只有传统的中医,那么毫无疑问,东北百分之一万会十室九空,因为这次瘟疫非常非常的特殊,和传统的鼠疫差别非常大。同时,西医也得以大放光彩。

在与鼠疫抗击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人,肯定是伍连德。因为他在瘟疫之初,人们都不当回事的时候,顶着极大的舆论压力,解剖了一具因患有鼠疫而死去的人的尸体。

这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当时西医还没有和民国时期一样深入人心。而传统的观念里,包括中医在内,都认为解剖尸体是对死者的大不敬,是绝对禁止的事情。

但伍连德就是顶着压力,偷偷摸摸的给解剖了,从中发现了鼠疫的疫菌,证实了瘟疫的到来,提前向政府预警。

上面说这次鼠疫特殊,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次的鼠疫,携带者根本就不是老鼠,而是人。传染力也非常强,通过飞沫就可以。

日本医学家大量解剖了鼠疫地区的老鼠,却发现,老鼠并没有携带疫菌,从而提出:

鼠疫无需通过动物媒介,可以通过呼吸之间的飞沫传染

传统中医根本就不知道细菌、病毒是什么,对于微观世界一无所知,只能束手无策。

在伍连德的指导下,防疫工作迅速的展开了。

首先在东北内部开始分区隔离,外界把东北隔离了,东北内部想要自救,只能内部再隔离,将瘟疫患者和非瘟疫患者隔离开。

在这个过程中,检疫和防疫就成了重中之重。

口罩和消毒(这点真的很重要,伍连德当时顶着极大的压力,到处去检查巡视,消灭感染源)被大量应用,极大的保护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有效的防止了交叉感染。防疫做到了,检疫自然也不是什么问题。通过雷厉风行的强制措施,仅仅30天,鼠疫就被彻底控制住了。

喜欢就关注呗,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看不见的角落


1910年的这次鼠疫发生的源头并不是老鼠,而是穴居于干冷草甸中的旱獭。(图为旱獭,松鼠科)

1910年9月中旬,在俄国的达乌里亚华工棚中,忽然有七人暴毙,俄国人知道该病来源于这些抓捕旱獭的华工之后,将华工棚里所有的华工全都驱逐出去。这些被感染以及处于潜伏期的华工回到东北,也就把病毒带了回来。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先爆发鼠疫,很快,11月就传到了哈尔滨。之后继续沿着铁路交通线传播。下表为部分地方鼠疫爆发导致的死亡人数(粗略):

这次鼠疫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就被扑灭,原因有很多:

①卫生防疫机构的建立。在这之前,发生瘟疫的时候往往会诉诸于鬼神。1905年清末新政,设立了巡警部,下辖卫生科,所以防疫等卫生事务有具体的部门管辖。鼠疫蔓延之后,中央卫生会、京师防疫事务局、顺天府检疫局等机构建立起来,负责检查病菌、捕鼠、诊断、检验、清洁、消毒、注射等事项。

②交通管控的加强。政府令邮传部暂停火车,并封锁水陆交通,以此来阻断传染源。交通管控一直到关内外建立起防疫机构。

③公共场所管理的加强。对学堂等进行消毒、禁止很多公众集合事务,例如,山东就禁止到泰山烧香,以免人多拥挤传染病疫。

④鼠疫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中医采取的是个体救治,所以中医在这次防疫中是失败的,清政府最后选择了西医。

例如并引进国外医疗设备,接种疫苗,“在维也纳购买避疫苗浆十万服,即日运华”,并从俄国引进疫苗,天津、北京等,都可以免费接种疫苗。口罩的运用等。

⑤习俗的改良。例如在葬俗上,传统上是运用直接土葬,尸体容易传染病情。采用火葬的方法处理尸体,有效地防止疫菌扩散。

⑥民间自救与舆论宣传。

⑦伍连德的贡献,楼上说了很多了,在此就不赘述了。


综上,西方防疫方式(包括西医)的引入是最主要的原因。


门泊西竹


关于鼠疫在欧洲横行,到了中国却被灭绝了这个话题,小编有话说。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吧。

鼠疫的来历:鼠疫又称黑死病,于十四世纪横行欧洲,几乎死亡四分之一的人口。其病因是因为当时欧洲严重闹饥荒,人们为了填饱肚子饥不择食,就连猫、狗、都吃,导致老鼠失去天敌横行于世,数量呈现巨量增长,最终引发鼠疫。由于当时的欧洲医疗技术落后,一旦得上鼠疫,3到5天人就没命。

鼠疫为何在中国被灭绝:在20世纪,这种恐怖的流行病流入我国的边境城市哈尔滨,导致鼠疫横行。此刻,一位名叫伍连德的医生勇挑重担,数次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解剖尸体,终于找到了病因;他发现:鼠疫并不是由动物转染给人,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感染。两个月之后,伍连德消灭了鼠疫。

以上就是小编推荐的好看电视剧,希望对大家有用。


浩强资讯


因为鼠疫,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解刨,拯救这次瘟疫的是位华侨,叫“伍连德”,拥有医学博士头衔,就是他进行了中国史上的第一次解剖,在那时候解刨尸体实属大不敬,但是不能因为此时的大不敬不顾整个东三省百姓的性命,那会清政府听到这要解刨尸体的消息是拒绝的,可是伍连德说,不听他的他就不干,无奈清政府只能准许伍连德秘密进行,天不负有心人,伍连德将各地区的死亡率降低了下来,后来伍连德在鼠疫重灾区几乎消灭了鼠疫的威胁,各个地方都长呼一气,清政府自己的一臂之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救赎了一场差点毁灭各地方传播灾害;


Monkey1225


中国高质量的中药是阻断黑死病的一个重要成因,当时,中国科技水平远胜欧洲,中国控制住黑死病以后,还排出医生到中亚等国,被视为天神。

中国人不能妄自菲薄,一个护佑了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不用自我否定。

中西结合,发掘传统中医药资源宝库,正逢其时!


用户3813117692


191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神州大地风起云涌,内有层出不穷的起义暴动,外有帝国列强的虎视眈眈,腐朽的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摇摇欲坠。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浩劫却即将在东北降临。

1910年初哈尔滨的傅家甸每天还只发现一两位染疫死亡的病人,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死亡人数就发展到每天数百人,

由于没有相关的防疫知识,再加上人手不足,这场瘟疫迅速蔓延开来,甚至传到了遥远的西伯利亚。

面对来势汹汹的瘟疫,清廷却陷入进退两难之中,一方面瘟疫的防治刻不容缓,可是当时清朝的医疗力量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沙俄与日本虽然想提供“帮助”,但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路人皆知他们早就对中国东北垂涎三尺,这次救援实质上也不过是想借机插手东北事务。

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名叫伍连德的年轻人临危受命,在1910年的12月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征程。

到达目的地后,伍连德马上决定解剖尸体,要知道在当时的观念中,解剖尸体被看作对尸体的大不敬,而且根据清廷的律法,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可是伍连德没有退缩,他秘密解剖了尸体,并且确定了这场瘟疫的真面目,正是恶名昭彰的鼠疫。

鼠疫是一种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疾病。历史上每一次爆发都将收割大量的生命。比如在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在最严重的时候,每天就能杀死5000至7000人。

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发病始末,他大胆地提出这次鼠疫是通过病人间的飞沫进行传染。并将之命名为“肺鼠疫”,要知道这还是这种鼠疫被首次发现。

于是伍连德按方抓药,他先是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双层纱布囊口罩,用来防止飞沫的传播。而后他成立了分工明确的各级防疫组织,普及防疫知识,通过加强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病患,来控制疫情的继续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东北的其他疫区也纷纷效仿。

可是即便如此,死亡人数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控制。终于伍连德猜想是否是因为没有及时掩埋的尸体导致的疾病继续传播,要知道在当时的认知中鼠疫病菌是无法在低温中存活的。

伍连德的猜想后来被俄罗斯专家证实了。可是在当时他并没有条件证实,因此伍连德又一次顶住压力请求将尸体集中焚烧。

此时伍连德的敌人除了简陋的医疗条件,还有旧社会的无知,不出所料他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阻挠。但是他没有退缩仍旧与对方沟通。最终他的态度与疫区的惨状感染了每一个人。

当火把点燃了聚集的尸堆,也为这次瘟疫画上了休止符。之后死亡的人数终于逐步减少,到1911年4月底,东北的鼠疫终于被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科学手段,成功消灭传染病的行动。

灾难过后,清政府为了表彰伍连德,授予他陆军蓝翎军衔与医科进士,不过与伍连德的功劳相比,这种官位实在是微不足道,我想只有国士无双才能形容他这样的英雄。



大白兔历史说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医疗水平还是不错的,毕竟有中医中药作为基础支持,要知道很多中医中药是从几百年前沿用至今,百年前是要远超于西医的,只不过近些年来西医依赖于仪器设备支持,故而发展迅速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