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標題很重要?好標題從何而來?

一、標題為什麼要好?

標題一方面為主題服務,擬得好可以細化主題、派生內容,使主題貫通全篇;一方面也為結構服務,擬得好可以區分層次、銜接上下,使結構嚴密完整。

(一)好標題是文章的一張臉。天下文章何其多,一字一句讀不完。多數人看文章,一般先讀文中的幾個標題,從標題來判斷是不是篇好文章,正所謂“題好一半文”。工作中常遇到這種情況,好不容易把一篇材料寫完,信心滿滿地報送領導,他們粗略看上幾分鐘,然後輕描淡寫三個字:“一般化。”什麼是一般化?我理解,一個主要方面可能是標題一般化,沒有亮點,不夠新穎,是一張“大眾臉”,而不是“明星臉”。即便文章思路清晰、文字流暢,也被“一般化”的標題掩蓋住了。

(二)好標題是文章的一雙眼。在擬定標題的過程中,有時對文章主題把握不準、琢磨不透,標題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甚至前後矛盾,這就是一雙“迷糊眼”;有的標題引用老觀點,沿用老套路,比如寫單項工作的經驗材料,擺出“領導重視、措施創新、督導嚴格”這樣老標題的就不少,這就是一雙“無神眼”;有時分析問題不深刻,標題沒有新思想,領導看了批評是“蹲著寫”的,站位不高,視野不開闊,這就是一雙“近視眼”。

(三)好標題是文章的一層金。標題是對文章思想觀點的提煉,擬出好標題,就如同給文章鍍上了一層金。所以,很多人寫文章的時候,都會把相當的精力放在標題擬定上,反覆琢磨,反覆修改。

二、好標題有哪些類型?

好標題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也沒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應該有規律可循。結合平時收集的資料,總結幾種常見的好標題類型。

(一)總結歸納型。這類標題對文章每一塊內容都進行高度總結,讓人看了以後感到思路清晰、內容清楚。比如有的標題圍繞“一二三四”這樣的數字來製作,有一篇反腐倡廉報告的標題:要做“三觀”明晰的幹部,主要指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要做“四關”牢固的幹部,分別是守住金錢關、美色關、親情關、責任關;要做“五官”端正的幹部,主要講嘴要正、手要正、腿要正、心要正、身要正。

(二)辯證對比型。一般由兩個形成鮮明對比的詞來構成,比如“抓大不放小,管外不忘內,主動不盲動,進位不越位”這樣的詞組。有一篇名為《換屆心態也是一種政治素質》的文章,標題是這樣寫的:“進”固可喜,但不可沾沾自喜;“退”也光榮,但不可“退”而無為;“留”誠可貴,但不可妄自菲薄;“轉”當益壯,但不可患得患失。這樣的標題列出來,是比較搶眼的。

(三)形象比喻型。這類標題生動有趣,能夠引起讀者共鳴。比如一篇關於財政工作的講話材料,作者在擬標題時,想到幹財政工作的就好比過去的賬房先生,而賬房先生最不能缺的就是算盤,最後就把財政工作比喻為“打算盤”。標題是這樣擬的:第一,要打好促產培財的“活算盤”;第二,要打好節約支出的“鐵算盤”;第三,要打好強化徵管的“硬算盤”;第四,要打好跑項爭資的

“巧算盤”。

(四)引經據典型。這類標題一般由經典詩詞、名人名言引用派生而來,用得好會使整篇文章增色不少。比如,有位秘書長在一次辦公室會議上的講話,引用了“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要求辦公室幹部做到:“呂端大事不糊塗”,主要講加強學習中央精神,增強政治敏銳性,提高服務水平;“注重小事不大意”,嚴格落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各項規定,不放過任何細節;“平安無事不抹黑”,時刻注意保持市委機關的良好形象。

(五)設問回答型。這類標題採用疑問句式,比較醒目,引人深思。比如一篇領導幹部黨性分析材料的標題:(一)我的缺陷在哪兒?總體評價是:基本潔淨中有瑕疵,基本端正中有欠缺。(二)存在這些缺陷的根源是什麼?總的根源是:缺乏“鏡鑑”的自覺性和經常性,時而放鬆對自己的黨性約束。(三)我該怎樣修補自己的缺陷?總的設想是:“鏡子”面前正衣冠,盡職盡責興事業。三個標題就有三個問號。

(六)短促有力型。這類標題簡潔明瞭,不拖泥帶水,一般就短短几個字,有深度又不失力度。有篇領導幹部幹事創業要知底的講話稿,標題簡單,但通俗易懂:第一要熟悉底層。分別講要了解底層之情、傾聽底層之聲、體悟底層之難。第二要掌握底數。主要講向上看掌握全局、低頭看掌握實情、朝前看掌握方向。第三要堅守底線。分別是道德底線、法律底線、廉政底線。第四要保持底氣。分別要保持明辨是非的正氣、迎難而上的勇氣、與時俱進的銳氣。

(七)反話正說型。這類標題打破思維定式,將貶義詞當褒義詞來用,把反面的話放在正面來說,讓人覺得生動有趣。比如,有篇文章標題是領導幹部幹事要“三心二意”,乍一看很不可理解,但看完內容恍然大悟,它的“三心二意”是:信心、恆心、決心和創意、樂意。這樣的標題非常新穎,也很能吸引眼球。

三、好標題從何而來?

寫文章都想用好標題,但好標題不像龍頭裡的自來水,想什麼時候有就什麼時候有,想來多少就來多少。好標題需要用心磨。

(一)勤記。做筆記是擬好標題的基本功,勤記要做到“三多”:一要多看書。如微信公眾號:寫材料寶庫就時常刊發一些優質標題金句等素材,記錄琢磨定有所提高。或有很多報刊的文章都有新思想、新觀點,把這些收集記錄下來,對提煉好標題很有幫助。做筆記要講究方法,不僅要記好標題,還可以找文中比較新穎的句子,這些句子改造以後也能成為好標題。二要多留心。比如公共場所的文化欄、商家的宣傳單、電視上的廣告片,裡面的內容大都經過精雕細琢,一些語句和觀點很值得我們吸收利用。三要多觀察。現在網絡資訊發達,打開手機,經常會收到一些網絡“段子”,乍一看覺得可笑,仔細想很有道理。只要多用心觀察,多收集整理,擬標題也就不必太擔心落入俗套。

(二)善思。善思要先做到“三思”:一是圍繞主題來思考。對文章的主題思想、重點內容、結構層次等要全面把握,特別是對文章每個部分具體寫什麼內容一定要心中有數。二是翻看筆記來思考。可以分文章類型看,看同類型文章的標題是否可以借鑑;也可以分標題類型看,看哪些標題類型是適用的;還可以分標題格式看,看哪些語句格式可以借用。三是捕捉靈感來思考。有時候,看到一個事物就會聯想到一件事情,聽別人說了一句話腦海裡就會閃現幾句精美語言,這時候就要抓住不放、聯繫思考,說不定不經意間就能找到理想的標題。

(三)多練。在具體實踐中,要做到“三分兩看一不怕”。

“三分”:一是分析規律。對常用的公文要認真學習總結,掌握這些文章標題的一般規律,避免擬出的標題不對路。二是分列方案。

在寫文章時,不妨先列出幾個標題方案,再進行挑選、碰撞、推敲、深化。三是分類比對。寫完一篇文章以後,可以跟一些相似類型的好文章進行比對,分析它們的標題好在哪裡,採用了哪些切入點、關鍵詞。

“兩看”:一看脫不脫靶。看標題是否緊扣主題、圍繞主題、呼應主題,不能“為標題而標題”,出現“劍走偏鋒”“帽子底下蓋不到人”的問題,否則再漂亮的標題也沒有意義。二看準不準確。標題的用字用詞要力求準確,不能生搬硬套。一串押韻、對仗的標題當然抓眼,但為了標題工整,想方設法換詞改詞,甚至生造“新詞”,看上去很美,卻經不起推敲。

“一不怕”:就是不怕外揚“家醜”。有時候擬出一副標題,心裡沒底,那就可以主動和同事一起討論,請老師給予指導,經過思想的碰撞、觀點的交流,也許他們的一個詞、一句話、一條線索,就能讓你敞開思路、打開視野,擬出好標題也就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