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內心光明,萬物生長


關注減法生活:為生活做減法,為生命做加法。


精神長相是生命的真實模樣


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你給靈魂灌輸的,充滿的,嚮往的,就是你的精神長相。


如悅紅日,如履薄冰。一個有人生追求的人,一定不只是愛惜自己外在的羽毛,而是更加珍視自己的意念境界,更加敬畏自己的精神長相。


頂級的精神長相,一定是源自於靈魂深處的安靜:極簡而豐盈,純粹而歡喜,生動而自覺。

王陽明:內心光明,萬物生長



靈魂的安靜是對生活的悅納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


道就在生活中,脫離開當下生活的都不是真正的道。你不需要遁入深山,不需要斬斷紅塵,你只需要踏踏實實,安住當下,平和喜悅,與繁重的生活一起修行,在行立坐臥中觀照自已。


所謂修行,就是活在當下。如聖人所言: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該幹啥時幹啥,且全心全意。吃飯慢慢吃,睡覺好好睡,心無旁騖,此時此刻,就是生活的全部。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邊走邊察,邊察邊走,在路上體認良知,最後必能抵達目的地——良知的光明。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也定,動也定。


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接納生活的一切,歡喜面對獨一無二的自己。生活中所有的磨難,你所遭受的一切傷害與苦痛,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都將成為你生命中最亮的光。


半生滄桑歸來,內心依然少年。真正的靈魂安靜一定是來自於歷經千辛萬苦之後的“也無風雨也無晴”!

王陽明:內心光明,萬物生長



靈魂的安靜是對萬物的洞察


心不動,風奈何?


《壇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人心不穩,心性不定,人的情緒與意念便會隨風飄動,陷於環境的牽擾之中,煩惱自然叢生,當然會失去內心的安靜與從容。


六祖惠能其實是點化弟子:出家人修行,修的是心,因此要時時觀照自心,守住自己這顆心,便少了些生命的動盪。


王陽明也曾經說過一段話: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花當然是自開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擾動我心,卻是由我來決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滄海桑田,只要心中安然,一切便了然於心。


靜可生慧。如老子所言: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心不動,一切內在智慧具足,一切自然真相呈現。

王陽明:內心光明,萬物生長



靈魂的安靜是對生命的覺醒


不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真正的人生智者都懂得“向死而生”,在對生命的去向上反覆思考,置之死地而後生,從生命的源頭汲取源源不斷的身心能量。


因為這樣的思考,人生可以拔開層層私慾的迷霧,讓原來被湮沒的靈魂散發出純粹而耀眼的光芒,映照宇宙萬物,與萬物融為一體。


王陽明說: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從生身命根上帶來的,因此不能輕易去掉。如果在此處能識得破、看得透,這個心的全體才是暢通無阻的,這才是符合天理的表現。


當一個人看透生死,坦然面對當下的人生時,他的身心會自動歸位,他的智慧會自動湧現,他的靈魂會因為超越了世俗的肉體而真正安靜下來,靈明通透,與天地合一。


王陽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了八字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內心光明的他,世界也一片光明,萬物生長,一片生機。


人這一生,短暫卻蘊藏無窮的價值與意義。當一個人時時反省生命的使命,努力追求生命的覺醒,做到了內心光明,可以說就沒有遺憾了。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內心光明,萬物生長



真正的安靜只存在於心中


王陽明有一個弟子叫徐樾,一直修煉靜坐。一日,自覺習得心學真諦,便興奮地找先生求證。


王陽明讓他舉例子說明什麼,徐樾就興奮地舉起例子來,他舉一個,王陽明否定一個,直到無例可舉。


王陽明指著船裡蠟燭的光說:“這是光。”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


王陽明告訴自己的弟子,不要太執著於具體事物。真正的光不在燭上,而在心中。心有光明,便一切光明。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真正的安靜不在山上,不在廟裡,而是在心裡修籬種菊。當你開始“向內”,當你回到自己,此時此刻,你就打開了通向靈魂安靜的大門,更進一步,你就是安靜。


靈魂的安靜,才是你一生最好的模樣!



王陽明:內心光明,萬物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