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三個月了,不乖時他爸爸擡手就打他,我該怎麼辦?

無心冰冷的唇


爸爸為什麼經常打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確實男人要缺乏一些耐心,並且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比較粗暴,實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許許多多打孩子的爸爸,大概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後果往往並沒有有利於孩子,反而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寶爸可能是工作比較忙引起的,讓寶爸能有時間靜下心來和寶寶多一些親子相處的時間,多一些親子交流。

經常打罵孩子會產生哪些後果

1、容易性格懦弱。如果經常捱打,時間長了,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

2、容易產生仇恨心理。如果會對孩子施暴,孩子漸漸就會在感情上與父母疏遠,以後可發展為仇恨父母。

3、容易產生恐懼感。由於孩子神經發育尚不完善,恐嚇或者粗暴的態度都會使孩子出現夜驚,過度緊張及恐懼狀態。

4、逆反心理強。

其實我認為說什麼爸爸工作忙,其實這都是藉口,難道媽媽就沒有工作了嗎!媽媽滿除了要上班工作帶孩子以外還要照顧整個家,豈不是更忙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男人帶孩子缺少耐心,小孩子調皮是他們的天性,爸爸們脾氣比較火爆,有時候難以控制心中的怒火,就會打孩子。

那媽媽應該怎麼辦?

肯定是阻止他!

很多男人脾氣一上來控制不住,這時候我們得先安撫他,然後等時機成熟時再和他講道理,一點小事的時候是不能打孩子的。你要讓他明白,暴力並不難解決任何問題。不過這個前提是你不會被他打。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可愛的嚶嚶醬


您好,看來你家爸爸需要學習覺察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如果一直用吼,打,簡單粗暴方式教養孩子,對孩子心靈會有創傷。對於一個一歲三個月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要給予充足的心理營養:無條件的愛、安全感、肯定和嘉許。孩子所謂的“不乖”不可愛時候的種種表現,其實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

當然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但父母應該意識到,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給這種不愉快找到合適的出口,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一旦我們大聲吼了或動手打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

“爸爸雖然打了你,但爸爸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下一次,爸爸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父母要學會覺察調整自己的情緒: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來,能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控制脾氣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要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呈現出來。例如:“寶寶,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媽媽現在挺生氣的。

因為之後還要再花錢去買杯子,你的行為造成了家裡額外的開銷,所以爸爸/媽媽認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等等,既能在敘述過程中平靜下來,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

3、試著為這些負面情緒找到出口及解決方法。

成人通常在發洩情緒以後會感覺好受一些。因此,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可以用跑步、做家務等健康的方式發洩出來,等理智回來了,再考慮應該如何應對。

4、當自己非常憤怒的時候,在心裡默數30秒再開始講話。

如果自己的情緒尚未處理好就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可以坦誠但儘量溫和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可能會罵你而讓你很難過,我不想讓這件事發生,所以我們一起安靜10分鐘。”

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打罵或許只是幾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所以請媽媽幫爸爸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把愛和接納無條件的給予孩子!





羊媽帶牛娃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爸爸的這種做法一定要堅決反對,百害無一利,一定要制止。寶寶才一歲三個月,那麼小,正是不懂事的時候,又不會說話。啥叫不乖?寶寶現在正是玩鬧調皮的時候,打寶寶就能讓寶寶聽話變乖嗎?爸爸的做法真是太讓人生氣了。這種做法太簡單粗暴,會害孩子一輩子。寶媽非常有必要跟寶爸好好談談的寶寶的教育問題。下面給你支幾招。

1、兩口子先溝通

關於寶寶教育的問題,寶媽可以先學習一下這樣做對寶寶以後可能會造成的危害等相關知識,網上可以查相關書籍資料。瞭解了以後,跟爸爸嚴肅地溝通一次。寶寶現在才這麼小,如果爸爸習慣了,那以後還不天天捱打啊。對寶寶身心健康都有不好的影響。先把爸爸的教育觀念扭轉,兩個人最後能把寶寶的教育觀念進行不定期溝通,做到統一管理。兩口子戰線一定要統一呀,千萬別吵架鬧矛盾。

2、多陪伴孩子,增加親子互動機會

多創造親子活動的機會,比如家庭戶外活動、室內遊戲、讀書識字等。在心情愉悅的時候,親子互動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正確的引導並建立寶寶和爸爸之間的信任和默契。寶寶的每一個行為,引導爸爸多鼓勵和讚賞。

3、共同學習提高

寶寶的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沒有哪個寶寶是靠打罵有出息的。那種棍棒的理論是錯誤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識、科學的教育方法等知識和理論,可以帶上爸爸一起讀書或聽講座。學會與孩子共同成長。據一項研究表明,父母教育孩子的時間是有期限的。如果不能跟上寶寶成長的步伐,終會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教育不了你的孩子。所以跟爸爸一起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共同成長吧。

4、爸爸心理診斷

爸爸如果經常出現這樣打人、發脾氣的事件。一定是爸爸的原生家庭出了問題,才造成爸爸心理上的缺失。如果是這樣的話,寶媽不妨諮詢一下心理醫生。先自行診斷爸爸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如果真存在,自學或藉助心理專家干預治理。

以上內容只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祝寶寶健康快樂,幸福永遠。

大家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想法,可以一起討論交流。


臭爸煜兒


無父愛,對那麼小孩子抬手就打,你留心吧,準備離


用戶5207182748237


寶寶才一歲三個月,怎麼能因為不乖,就隨隨便便打他,一定得制止。首先要了解他為什麼不乖,如果是因為某種身體的不適而吵鬧(渴了、餓了、大小便、甚至吵睡……),家長應弄清楚;其次一歲多的寶寶對這世界是有多好奇啊,聲音、顏色、事物……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只能用一些大人認為是不乖的動作情緒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子悅濤媽媽


打是肯定不對的。你可以通過溝通和交流阻止他,如果你說服不了他,可以找一找,在你的生活中,說話比較有威懾力的長輩來勸說他,比如小孩子的爺爺奶奶等。


就怕爸爸打孩子,是習慣,抬手就打,這是把打人當成家常便飯的事情了。孩子這麼小,寶寶才一歲三個月,可能剛剛會走,剛開始說話,不乖,通常吃喝拉撒睡這些事,孩子不乖,也就是哭鬧唄!這麼大點的孩子,打他幹嗎?


孩子不乖,都能抬手就打,我覺得這個爸爸,是習慣用武力來解決事情,如果真是這樣,那你要是勸他,或者阻止他,說不定,他會連你一塊打。


那你看孩子不乖的時候,趕緊抱著他離開爸爸的活動範圍之內。


康路之家


孩子不乖爸爸就打,這樣並不能教好孩子,反而會給孩子帶來錯的影響。建議您和孩子的爸爸多溝通,可能他上班壓力大回家把情緒發洩出來了。多和他溝通,不要吵架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缺乏自信,不愛交流,封閉自己。很有可能長期處於一個壓抑的環境裡,所以他不敢主動去和別人說話,看到別人靠近會有不適感。家長要言傳身教,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r  三歲內的孩子神經發育都為完善,家長過度恐嚇和粗暴會讓孩子過度緊張,產生恐懼感。看到家長離開會抱著不放,會突然焦慮不安,大哭大鬧,精神緊張。希望家長糾正自己的言行舉止,打孩子有害無利。\r  \r 打罵不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甚至會導致孩子敏感,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對待孩子犯錯我們不要一味地埋怨壓制,要講明道理,讓孩子真正信服。



願我永遠快樂


這時候就要體現你當媽的作用了,俗話說母子連心,一歲三個月後是構建親子關係的重要時期,如果你們真的愛寶寶,就必須認真學習如何和寶寶去溝通和交流,更好的明白寶寶意思,更重要的是你要立即糾正爸爸的錯誤做法,這不是教育,是蠻幹,我家寶寶一歲六個月,我很少抬手打他,寶寶和我很親,也很乖巧,生了就要好好的養,簡單粗暴並不能解決問題,父母應該和寶寶一同成長!


源源濛濛噠


在孩子成長的教育中,千萬不要經常打孩子,罵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很不好的。寶寶將來以後也很有可能變成一個這樣的性格,所以一定要適當引導,如果寶寶的爸爸是這樣子的話,那麼作為母親你一定要多加勸導他平時儘量你多陪伴一下孩子,讓他多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



寶寶輔食育兒課堂


嚴厲制止他!譴責他!溝通交流.那麼小孩子他懂什麼!難道他爸爸也是小孩子嗎?沒有一點容忍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