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帝劉彧開局一個郡,卻單挑全天下,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上期內容回顧:

公元453年2月,三次北伐皆敗的宋文帝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殺害。劉劭作為宋文帝的長子,備受寵愛,但他恃寵而驕,胡作非為,最終惹怒了宋文帝。然而,宋文帝對廢掉愛子劉劭猶豫不決,行事不密,劉劭提前得知消息後,遂放棄人倫親情,發動宮廷政變,奪取了皇位。

不過,劉劭只做了兩個多月的皇帝便也死於非命。劉劭搶班奪權的行為破壞了本身地位的合法性,這招致了江州刺史武陵王劉駿、荊州刺史南譙王劉義宣、司州刺史魯爽、雍州刺史臧質、會稽太守隨王劉誕等宗室和官員的聯合討伐,劉劭寡不敵眾,戰敗被殺。武陵王劉駿在眾人的擁戴下登基稱帝,是為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做了八個多月的皇帝后,也遇到了嚴重的政治危機。454年1月,荊州刺史南郡王劉義宣、豫州刺史魯爽、江州刺史臧質——宋孝武帝昔日的政治盟友,還有兗州刺史徐遺寶聯合起兵討伐宋孝武帝。叛軍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各自為戰,這就給宋孝武帝對叛軍實行各個擊破的戰略提供了機會。宋孝武帝經過半年的戰鬥後,最終取得勝利,化險為夷,鞏固了自己的皇位。

自宋文帝死後,劉宋連續兩次發生大規模內戰,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後,為防止世族凌駕在皇室之上的事情再次發生,便復活了西晉皇室成員在中央輔佐政務,在地方掌管軍政的政治制度。然而,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兩面性,讓皇室成員廣泛參與政治和軍事活動,固然有利於提高皇室的地位,鞏固皇室的權勢,但也加劇了皇室成員對權力的爭奪,割裂了中央和地方的統一。故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和劉宋的兩次內戰皆為皇室成員在地方做大後的結果。

宋孝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一方面實行分割大行政區,增設小行政區的政策,以削弱大州的實力;另一方面強化典籤制度,以分割州刺史的權利。在以上兩項制度中,宋孝武帝尤重典籤制度,當他平定叔叔劉義宣的叛亂後,便開始在各州大力推行典籤制度,使各州出現了“雖長王臨藩,素族出鎮,典籤皆出納教命,執其樞要,刺史不得專其職任”的局面。

宋孝武帝的叔叔劉義宣叛亂失敗後,他兩個弟弟竟陵王劉誕和海陵王劉休茂一個在459年,一個在461年,也發動了叛亂,但實力不強,都被迅速平定了,對宋孝武帝並沒有構成多大的威脅。464年,三十五歲的宋孝武帝去世,時年十六歲的太子劉子業繼位。和父親相比,劉子業對權力的渴望同樣強烈,但是手段更加殘忍,於是,劉宋的政治再次出現了危機。

宋明帝劉彧開局一個郡,卻單挑全天下,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劉子業的影視劇形象

義嘉之亂

劉子業在位前期,朝政由戴法興、江夏王劉義恭等宗室和大臣實際控制。宋孝武帝剛死不久,朝廷便廢除了他制定的各項舉措,恢復了宋文帝時期的各項政策,顯然,朝廷這樣做有利於宗室和大臣的利益,而不利於皇帝集權。隨著劉子業越來越大,他想掙脫宗室和大臣控制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但他採用的方式十分簡單粗暴,甚至簡單到了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殺。

465年8月,劉子業賜死戴法興,親自率軍誅殺其叔祖江夏王劉義恭等輔政大臣。9月,劉子業又賜死他兩個弟弟新安王劉子鸞和南海王劉子師,親自率軍討伐其叔叔徐州刺史義陽王劉昶,劉昶被迫起兵反抗,而統內諸郡皆不響應,劉昶知事不成,只好逃亡北魏。10月,劉子業又誅殺其舅舅王藻。11月,劉子業又誅殺其姑父何邁,賜死輔政大臣沈慶之和三位堂弟南平王劉敬猷、廬陵王劉敬先、安南侯劉敬淵。

當劉子業把屠刀伸向另一個弟弟晉安王劉子勳時,建康城中的一股反對勢力已經吞噬了他。這股反對勢力的首領是他的叔叔湘東王劉彧。

劉子業擔心自己的叔叔們在地方起兵造反,便把叔叔們全部幽禁在建康,對叔叔們極盡羞辱之能事,他稱最肥胖的湘東王劉彧為“豬王”,建安王劉休仁為“殺王”,山陽王劉休祐為“賊王”,東海王劉禕為“驢王”,並用各種方法虐待叔叔們。也由於劉彧最肥胖,他得到了侄子的“特別關照”,劉子業曾把劉彧像豬那樣盛在竹籠中,也曾讓劉彧像豬那樣在泥坑中洗澡,並用木槽吃飯。劉子業多次想殺掉劉彧、劉休仁和劉休祐,但都被劉休仁詼諧的語言勸解了。

劉彧一次次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但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暗中組織黨羽,一直在尋找機會反殺劉子業,最終,劉子業身邊的人在劉彧的策動下,也加入了反對劉子業的集團。11月,劉彧的黨羽成功發動宮廷政變,誅殺劉子業,讓所有生命受到威脅的人鬆了一口氣。12月,劉彧在眾人的擁戴下登基稱帝,廢除劉子業的各種暴政,使劉宋的政治局面煥然一新。劉彧是為宋明帝。

宋明帝劉彧開局一個郡,卻單挑全天下,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劉彧的影視劇形象

一如劉劭殺死宋文帝后,遭到了宗室宋孝武帝等人的反對,宋明帝殺死劉子業後,也遭到了宗室的反對。和宗室反對劉劭篡位時不一樣的是,這次沒有他的叔伯們,因為他的叔伯們已經全部去世了——大伯劉義符和二伯劉義真在424年被權臣徐羨之殺死了,父親劉義隆在453年被大哥劉劭殺死了,大叔劉義康在452年被父親劉義隆殺死了,二叔劉義恭在465年被侄子劉子業殺死了,三叔劉義宣在454年被三哥劉駿殺死了,四叔劉義季已經在447年病死了。宗室中也沒有他的兄弟們,因為宋明帝健在的兄弟們對劉子業恨之入骨,自然是全力支持宋明帝。如今,反對宋明帝的宗室只剩下劉子業的兄弟們了,尤其是晉安王劉子勳。

劉子勳在宋孝武帝諸子中排行第三,按繼承順序來說,更有繼承皇位的優先性(劉子勳的大哥劉子業和二哥劉子尚已經全部被宋明帝殺死了)。此時的劉子勳年僅十歲,正擔任江州刺史,政務由長史鄧琬代為打理。早在劉子業派人到尋陽賜死劉子勳時,鄧琬便和典籤謝道遇、齋帥潘欣之等串通一氣,起兵反抗劉子業。劉子業被宋明帝殺死後,鄧琬便劫持湘州刺史邵陵王劉子元(時年八歲),聯合雍州刺史袁顗、郢州刺史安陸王劉子綏(時年十歲,政務由長史苟卞之代為打理)、荊州刺史臨海王劉子頊(時年十歲,政務由孔道存代為打理)、會稽太守尋陽王劉子房(時年十歲,政務由長史孔覬代為打理),把戰爭矛頭對準了宋明帝。

466年1月,鄧琬擁立劉子勳在尋陽登基稱帝,建元義嘉,於是,劉宋出現了兩帝並立的局面。對天下州郡官員來說,又到了選擇站隊的時候了。這次,天下州郡官員地選擇了支持劉子勳,於是,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司州刺史龐孟虯、益州刺史蕭惠開、湘州行事何慧文、廣州刺史袁曇遠、梁州刺史柳元怙、豫州刺史殷琰、吳郡太守顧琛、吳興太守王曇生、晉陵太守袁標、義興太守劉延熙等皆起兵響應劉子勳,只有兗州刺史殷孝祖支持宋明帝。殷孝祖領兵援助建康後,兗州亦被支持劉子勳的畢眾敬佔領,宋明帝能實際控制的只有丹陽郡而已。

宋明帝劉彧開局一個郡,卻單挑全天下,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義嘉之亂

這是劉宋自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內戰,也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叔侄大戰。宋文帝的兒子們和宋孝武帝的兒子們為爭奪統治權,一場不可避免的皇族內戰爆發了。

以弱勝強

對宋明帝來說,這場戰爭看上去毫無勝算,他惶恐不安,召集群臣商議對策,蔡興宗鎮靜自若,說道:“今普天同叛,人有異志。宜鎮之以靜,至信待人。叛者親戚布在宮省,若繩之以法,則士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義。物情既定,人有戰心,六軍精勇,器甲犀利,以待不習之兵,其勢相萬耳。願陛下勿憂。”隨後,宋明帝採納蔡興宗的建議,以靜制動,用善待叛軍親屬的方法懷柔各地叛軍,阻止了戰爭局勢的進一步惡化。

宋明帝兵分三路,東路軍由巴陵王劉休若監督,實際由沈懷明、張永、蕭道成等將領負責指揮,向會稽發起進攻;南路軍由建安王劉休仁監督,實際由殷孝祖、沈攸之等將領負責領指揮,向江州發起進攻;西路軍由山陽王劉休祐監督,實際由劉勔、呂安國等將領負責指揮,向豫州發起進攻。

由於以會稽為中心的揚州叛軍對建康的威脅最大,宋明帝便先把會稽作為了主攻對象。當沈懷明等在晉陵和叛軍相持不決時,宋明帝又破格提拔毛遂自薦的吳喜,讓吳喜率軍進攻義興郡,對叛軍發動了鉗形攻勢。

吳喜是吳興郡臨安縣人,性格寬厚,在吳興郡一帶頗有聲望,當他領軍進入義興郡後,當地百姓紛紛投降,叛軍節節敗退,義興太守劉延熙被迫退守郡城。2月,吳喜在任農夫的援助下攻克義興郡,劉延熙跳水自殺。防守晉陵的叛軍聞訊,軍心出動動搖,晉陵亦被沈懷明等攻克。隨著官兵接連獲勝,吳興太守王曇生、吳郡太守顧琛再無戰心,紛紛放棄郡城逃亡會稽郡,吳喜於是不戰而得吳興郡和吳郡。

宋明帝見東線的戰爭已經基本結束,便抽調張永、蕭道成等向徐州發起進攻,江方興等向江州發起進攻,留下沈懷明等受吳喜指揮,繼續進攻會稽郡。很快,吳喜又攻克會稽郡,斬殺叛亂的主謀孔覬,把尋陽王劉子房送回建康,赦免顧琛、王曇生、袁標等響應者,徹底結束了東線的戰事。

宋明帝劉彧開局一個郡,卻單挑全天下,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義嘉之亂東線戰爭路線圖

東線的戰事結束後,宋明帝把江州作為主動對象,對這次叛亂的中心發起了進攻。鄧琬出動郢、荊、湘、梁、雍、江六州的精兵強將,在赭圻阻止官兵前進,3月,殷孝祖在戰鬥時中箭身亡,甚得軍心的沈攸之沒有趁機專斷軍權,而是主動把軍權讓給江方興,避免了官兵因爭權而發生分裂。江方興指揮官兵向叛軍發動進攻,取得大勝,挫敗了叛軍的銳氣,不久,朝廷正式任命沈攸之接替殷孝祖指揮南路軍作戰。這時,叛軍源源不斷抵達赭圻附近,吳喜亦率官兵從會稽郡趕到赭圻,於是,叛軍和官兵展開了對峙。

4月,沈攸之攻克赭圻後,官兵又在鵲尾和叛軍展開了對峙,鄧琬命令雍州刺史袁顗支援江州,袁顗於是率領雍州軍南下江州,給江州帶來了生力軍。6月,袁顗率領雍州軍抵達濃湖,但他沒有軍事才能,不善和諸將打交道,又不願對官兵發起進攻,也不願把雍州軍的糧食借給其他叛軍,叛軍內部於是發生矛盾。

7月,沈攸之派部將張興世繞到叛軍後方,佔據戰略要地錢溪,對叛軍形成了兩面夾擊之勢,斷絕了叛軍的糧道。8月,叛軍不戰自潰,建安王劉休仁率軍進入濃湖,十萬叛軍於是順勢投降劉休仁。隨後,劉休仁派軍隊乘勝攻克江、郢、荊、湘、雍五州,斬殺劉子勳,鄧琬、袁顗、孔道存、何慧文等參與叛亂的人員要麼被部將殺死,要麼自殺,南線的戰事亦徹底結束。

宋明帝劉彧開局一個郡,卻單挑全天下,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義嘉之亂西線戰爭路線圖

隨著東線和南線的戰事相繼結束,官兵節節勝利,各地叛軍出現分裂,叛軍全面潰敗的形勢日漸明朗。6月,廣州刺史袁曇遠被部將擊殺,7月,司州刺史龐孟虯被部將擊敗,同月,冀州刺史崔道固向宋明帝請降,10月,徐州刺史薛安都、益州刺史蕭惠開、兗州刺史畢眾敬、梁州刺史柳元怙、汝南太守常珍奇亦同時向宋明帝請降。至此,雖然局部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但宋明帝已經坐穩皇位,他再也不是一年前那個被劉子業肆意侮辱的“豬王”了。

宋明帝為報復劉子勳兄弟對自己的背叛,也為了徹底清除劉子勳兄弟對自己的威脅,他在9月賜死了劉子綏、劉子頊、劉子元,10月又賜死了劉子房、劉子仁、劉子真等所有宋孝武帝在世的兒子們。於是,宋孝武帝的28個兒子,除了9個夭折,1個病死外,其餘18個全部死於非命。

宋明帝賜死宋孝武帝的兒子們,標誌著他改變了對叛將的懷柔政策。10月,宋明帝為示威淮北,派張永、沈攸之率軍五萬到徐州迎接薛安都,一切如蔡興宗所料,這引起了淮北叛將的恐慌,薛安都、畢眾敬、常珍奇為自保,果然再次背叛宋明帝,紛紛向北魏求援。

北魏隨即派尉元和拓跋石率軍東、西兩路南下,尉元在11月接受畢眾敬的投降,不戰而得兗州,12月又接受薛安都的投降,不戰而得徐州。12月,拓跋石接受常珍奇的投降,不戰而得懸瓠。隨後,拓跋石計劃攻佔豫州,卻得知殷琰已經投降劉勔,便只得作罷。

當尉元率領魏軍抵達徐州時,張永、沈攸之已率領宋軍抵達了徐州。為擊退宋軍,尉元留薛安都守城,自己出城迎戰宋軍,斷絕了宋軍的糧道。於是,劉宋內戰變成了宋魏戰爭。467年1月,尉元大敗張永、沈攸之,宋軍全軍覆沒,劉宋遂丟失淮北和淮西的大片土地。3月,宋明帝派軍隊攻佔青州後,北魏很快便派慕容白曜率軍向青州和冀州發起進攻,隨後,劉宋和北魏圍繞青州和冀州戰鬥了一年多,慕容白曜最後取得勝利,在469年1月使劉宋淮北諸州全部被北魏佔領。

宋明帝劉彧開局一個郡,卻單挑全天下,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義嘉之亂西線戰爭路線圖

義嘉之亂歷時一年多,先是從皇族內鬥變成全國內戰,最後又從劉宋內戰變成宋魏戰爭。響應劉義勳的官員雖然眾多,但分散在全國各地,且對自身利益的追求並不一致,再加上實際處理叛軍中央政務的鄧琬政治眼光短淺,手段拙劣,沒有給叛軍規劃出統一行動的策略,這就導致叛軍陷入各自為戰的局面。反觀看上去沒有勝算的宋明帝一方,他們合力擺脫劉子業的暴政後,又能團結一致,共抗叛軍,且策略合理,遂能逐步扭轉戰爭局勢,對叛軍各個擊破,最終取得勝利。然而,宋明帝取得勝利的代價是北魏趁亂攻佔劉宋大片土地,這是自宋文帝北伐失敗以來,劉宋丟失土地最多的一次的戰爭,對宋明帝來說,他是成功了,但整個國家卻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通過暴力奪權的宋明帝和宋孝武帝、劉子業一樣,對自己的兄弟們和功臣們充滿了猜忌。469年,宋明帝殺死廬江王劉禕。471年,宋明帝又殺死建安王劉休仁、巴陵王劉休若和吳喜。472年,宋明帝去世,他年僅九歲的太子劉昱繼位。

474年,宋明帝最後一個兄弟桂陽王劉休範發動叛亂,很快便被蕭道成平定。476年,劉昱的堂弟建平王劉景素亦發動叛亂,很快也被任農夫平定。從此,劉宋宗室在政治舞臺上徹底消失,只剩下蕭道成、沈攸之等在軍人勢力活躍在政治舞臺上。

477年,蕭道成結黨殺死劉昱,扶持劉昱的弟弟劉準為皇帝。478年,蕭道成平定沈攸之的叛亂後,成為劉宋的實際統治者。479年,蕭道成廢黜劉準,建立南齊,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一個新階段。十三歲的劉準退位時,哭著說道:“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同年,劉準和他的兄弟們全部被蕭道成殺死。就這樣,劉宋在內亂中走向了衰落,又在內亂中走向了滅亡。

宋明帝劉彧開局一個郡,卻單挑全天下,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劉宋皇帝世系圖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