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在一起》:他講的不是愛情,超越親情,卻是真情。

《和你在一起》是由陳凱歌執導並參演的一部佳作。影片從內容上來說,分別闡述了關於青春期騷動下的荷爾蒙、貧富差距下的階級關係、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名利或是純藝術的追求、厚重無私的父愛等。談笑中道出了現實的溫暖與無奈、傳遞出生活中的悲與美、確立和表達了影片所宣揚的價值觀與抨擊對象、從而引發觀影者對人性、人與社會關係、價值觀、理性與感性的思考。中國電影史上,陳凱歌無疑是非常響亮的一個名字,好的電影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以及歲月中細水長流的推敲。

《和你在一起》:他講的不是愛情,超越親情,卻是真情。

如果僅僅把電影的主題當做是如何在講述一個父親的偉大,那就未免顯得有些淺薄了。電影以“父愛”為主線貫穿全劇,以充滿人文關懷的視角藝術高於生活又還原生活的本質。

影片中體現了父子關係、師生關係、男女關係、姐弟關係等等,而這些關係放到社會大環境中,你發現是合理的,比如所有感情中,只有父子感情是最無私的,師生情裡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功利關係,而男女關係更是靠不住,姐弟情這種本身有些曖昧的情感,決定它的往往是當事人的良心和直覺。

當然,所有情感都因為有人性存在,而不能簡單地用是非對錯來判斷,陳凱歌在電影中強調了兩個現實的主流價值取向,一個是個性、一個是才華,這些很容易成為主流社會獵取的對象,同時也很容易成為人性中嫉妒、自私、貪婪的犧牲品。

人物分析

1、父親劉成——一個標準的社會化的人,堅韌、自卑、狡猾和善良,都是他的基本元素。

多年前,一個嬰兒和一把琴被帶到他的面前,註定了日後不由自主的命運。讓孩子拉琴,是他認為的天意;拉琴拉成什麼樣的人,卻必須是他的意願。賺錢也罷,成名也罷,惟獨不能用來修身養性,平頭百姓,從來沒有,也不該有那樣的奢侈。說他社會化可卻還不曾被徹底地社會化。在車站撿回了嗷嗷待哺的劉小春以及一把小提琴,於是他選擇了自己孤身一人養大這個孩子;就算他只是一個在鄉下做菜的小廚師,就算他知道劉小春身邊的那把小提琴價值不菲,就算他知道培養一個小提琴家必須付出許多精力和金錢,可是他從來不曾打過小提琴的主意,他固執地認為小提琴是這個孩子與他的生身父母僅有的聯繫,所以不管再難再累,他不僅把劉小春養大成人並且不曾荒廢他的天賦。

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大無私情感,也許,從他把劉小春抱回了家的那一刻起,他真的就已經把劉小春當成是自己的兒子。所以一切變得如此天經地義;可是最讓人感動的就是這種天經地義,當天經地義本來並不天經地義,卻表現得如此天經地義的時候,這種天經地義著實很富有感染力。

當他認識到江老師是一個大隱隱於市的高人,他耗費九牛二虎之力讓劉小春拜於江的門下;當他知道餘老師的弟子能夠那麼大紅大紫地站在一個獨奏臺上接受鮮花和掌聲,他又開始了另一場拜師的掙扎;當餘老師為了激發劉小春在琴藝上的情感讓他獨自離開的時候,他又義無反顧地單獨走開……

其實,“要音樂還是要成功”對於劉成來說早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劉成僅有的問題是,如何給劉小春一個更高的起點,更能施展才華的平臺,就算最後那個滿是掌聲和鮮花的舞臺上不再有他自己的身影。

這個偉大的父親總是在背後默默承擔,以至於讓兒子忽略了他的付出,他多麼努力的請求老師收徒,多麼拼命的在賺錢。我們都說父愛深沉,這個亦父亦母的養父所表現出來的無私與內斂,也許是父愛深沉最好的一個展現。

《和你在一起》:他講的不是愛情,超越親情,卻是真情。

2、江老師——一個幾乎被現實社會放逐的人。

靠糊弄一些毫無天賦的孩子養活自己,以及自己所收養的那許多流浪貓;在音樂修養上,他是否比得上餘教授,這一點在電影裡我們是無法比較的,但是在自我的認知上,他的音樂修養帶給他的,也許是他的整個頹廢生活裡唯一的快樂和個人價值的唯一依託。

為人傲慢,不修邊幅,頭髮蓬亂,自從遇見小春起就從沒換過衣服,整天就知道跟鄰居吵架。但是在與劉成父子尤其是小春接觸後,他從小春這個孩子身上看到了熱忱與寬容,他開始變得和藹可親,他居然還跟小春掏心窩子講他在音樂學院時那段遺憾的愛戀。在父親的團磨硬泡下江老師同意了收小春為徒,他完全不採用傳統教學法,在他的指導下,小春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暫時擱下了心愛的小提琴,全心投入地傾聽樂譜。 經過相處,他實在是喜歡小春的天賦,聽劉成想要給小春換老師,雖然捨不得,還是淡然同意了這個父親的決定。

他能做的是教小春拉琴,而劉成要的是讓小春成名,這看似並不矛盾,其實出發點已經有了偏差。師徒倆的最後一節課,從來沒換過衣服的老江一改往日形象,陪小春練了最後一次琴。

“說你成不了不是因為你的琴藝,而是我擔心,命運可能不會眷顧一個,像你這樣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一個鄉下孩子,所以你父親是對的,我可以教你拉琴,但是給不了你成功。”

聽了這習話,小春才明白這段師徒感情的珍貴,也瞭解了現實的殘酷,他突然找不到拉琴的意義。

3、餘教授——一個現實社會所認同的音樂人。

餘教授是被燈光人群所簇擁景仰的大教授,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佈控管。教給了小春目的性極強的“成功說”,就像江老師自己說的:我可以教你學琴,但是不能保證你成功。而選擇餘教授就意味著要成功。但不管在任何一個領域,以江為代表的那些默默無聞,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的人,也許要比餘多上許多倍。而往往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更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至少,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我們所從事的是一個什麼職業,不管我們對自我的定位是一個什麼樣的價值,我們在自己身上,更多地體現出來的,是江那樣的一種懷才不遇的自我悲憫。就算,我們也許也並不是那麼有才,於是我們歸咎到懷才不遇上去;因為只有這樣的一種自我的認知,才使得我們不至於絕望,得遇明主的期盼才能在前方引領著我們看起來似乎堅強地走下去。

我們也許並不羨慕餘,因為我們自認為我們還是有氣節和骨氣的,可是當我們最終被這個社會所定義了的時候,假如我們不能像餘那樣地活著,我們也許也還不至於落魄至江那樣的窘迫,可是江這樣的一個角色,他會自然而然地誘發我們氾濫起來的同情心。這裡面,多少又有幾分是因為自艾自憐的悲憫情結。

《和你在一起》:他講的不是愛情,超越親情,卻是真情。

4、莉莉

——剛來北京在車站一次偶遇讓小春結識了這樣一個豔俗的女子

這個風情萬種的女人常把男人玩弄於股掌間,鏡子上記滿了電話號碼,那些男人,也同樣是貪戀她的美色,沒有一個願意真心待他,內心的孤獨個落寞讓她把小春當成了弟弟,時不時就把小春叫到家裡來玩。莉莉也成了小春在北京的第一個朋友,或許正是因為她的陪伴,才讓小春體會到母親的光輝,但也是她的存在,讓見過花花世界的小春開始有些浮躁。莉莉發現男友和別的女人在一起時,想通過購物來緩解焦慮,可看到大衣的價格後還是放棄了,這件事卻被小春默默的記在了心上。

她潑辣風騷,髮型誇張,穿著性感,渾身透著股俗氣,總是在打電話、逛街、為了喜歡卻背叛她的男人傷心。小春的安慰與關心,尤其是賣琴買大衣,讓她感受到這輩子從來沒有過的好,從而逐步促進了她的改變,讓她認識並相信人世間的關懷與溫暖。

《和你在一起》:他講的不是愛情,超越親情,卻是真情。

5、小春——溫順的外表下有自己認定和認可的東西,沉默中有一份堅持與個性。

最開始小春顧忌了江老師的感受,不願意接受別的老師,顧忌了莉莉的感受,給她買了心愛的大衣,卻唯獨沒有忽略了老父親的感受。

他是喜歡江老師的,雖然這個江老師邋里邋遢只喜歡跟人吵架。劉成換老師,小春不樂意。賣小提琴其實有一部分是出於報復父親的目的。劉成讓小春在餘教授面前拉琴的時候,小春說,我不會拉,我不想拉給你們聽。小春是個非常有個性非常有想法的孩子,如果不是莉莉他不會答應在餘教授家學琴,但即使留在餘教授家他仍然在埋怨自己的父親,甚至用冷漠疏遠來報復。

當餘教授把小春的身世告訴他的時候,小春受不了了,他不能原諒自己,他不能原諒自己居然這樣對待一個幾乎是用一生來愛自己的父親。他跑回家,哭著向父親道歉:我不該賣琴,我不該惹你生氣,對不起……最後他懇求父親聽完自己的比賽再回家。劉成不知道,他才是小春最想為之拉琴的人。

最後小春逃離國際比賽,跑到火車站為父親拉琴,小春想要告訴父親,我不想拉琴給別人聽,我只想拉給你聽。什麼成功,什麼國際大賽,統統閃一邊去!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比不上你,我哦只想和你在一起。

《和你在一起》:他講的不是愛情,超越親情,卻是真情。

個體面對社會的渺小

片中由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引出了名利與親情的故事。江老師與餘老師對比;林雨與小春的對比;這一切都在證明成功不等於愛音樂,塑造了兩個代表不同藝術存在的老師,這已經很好地詮釋了社會的複雜性,在兩位老師面前,作為父親劉成表現出樸素的功利性,讓人們看到成功與成才這一對似乎可以兼容的東西,在很多情況下其實存在著相當大矛盾,這也為最後一場火車站的戲提供了合理的前提。

難道小春是像江老師那樣落魄孤獨一生嗎?江老師是真正的愛音樂,可他得到了什麼?他的那樣生活叫幸福?

江老師說過:“我有音樂,有音樂我就有幸福。”如果說這是一部現實主義的片子,它卻相當理想化。試圖用童真來對抗“成人化”、社會化,要人們選擇“寧清貧而肆態”的人生道路。如果說它是理想主義的,它的畫面又十分真切地再現了理想主義者的窘迫。如果說林雨(餘教授)與劉小春(江老師)代表了兩個極端的水火不容的“個體面對社會的選擇”,那麼,這種所謂的選擇其實是別無選擇,讓人在精神墮落與貧寒卑微二者之間作出選擇。

有才華,是否就一定能成功呢?當然,我們都希望是;當我們還懷揣著美好的期盼把自己的某些特質定義為才華的時候。但是現實往往不是如此,我們所以懷才不遇,也許僅僅只是因為我們所懷揣的,並非真的就是他人所認同的才華;又或者,就算那些真的能被認同為才華,個人的際遇、他所擁有的人際脈絡、以及這個網絡所能被他運用起來的人脈關係……一些諸如此類的東西,最終在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時所佔到的比重,半點也不比個人才華少。

結語

影片結尾,劉小春在喧鬧的火車站,餘教授的另一個學生林雨在富麗堂皇的演奏大廳,同時演奏這個曲子。鏡頭不停的切換,一會兒火車站滿是淚的臉,一會兒演奏大廳樂隊的傾訴。穿插著黑白色調的回憶:十幾年前,劉成抱著撿來的劉小春,揹著小提琴在火車站焦急的尋找。電影語言和音樂語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情不自禁的感動。琴重新回到小春的懷裡、心中,父子相聚,江老師和莉莉左右相隨,所有善的東西都融合到一起。只有在這時,才能真正清楚了電影為什麼用《和你在一起》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的名字。這個“你”,不單是慈父、恩師,也不單是母親和情人的化身,而是真情,是藝術。

《和你在一起》:他講的不是愛情,超越親情,卻是真情。

總有那麼一天,我們會明白,世事艱難,身邊的人情比艱難的路更為珍貴,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好的生活,不意味著浮華的外在,而是寧靜高遠的內在。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一直讓人感動的是,不管走了多遠,我們都未曾丟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