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新能源汽車的顧慮有什麼?是從哪裡去了解信息解除各種顧慮的?

旅行在焦作


我在車廠工作,對新能源車做過專門的市場調研哈哈。

我倒著回答您的問題,瞭解信息的渠道包括行業研究機構、協會,車廠自身的渠道、物流公司、客戶等一手資料,另外就是諮詢機構、投資機構等案頭資料。

新能源車在乘用車領域普及率已經比較高了,狹義的提法把新能源與純電動劃等號,其實從技術路徑上混動、純電動、燃料電池甚至太陽能都算新能源汽車。

大家對新能源車的顧慮一般是續駛里程、動力輸出、充電便利性、有沒有補貼、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

純電動在續駛里程和動力上可以說是一年一個變化,發展非常快,現在滿足市區通勤沒有問題,加速性能和最大速度和燃油車沒啥差別,而且靜音效果很好,當然長途的話還是短板很明顯,現在最優秀的產品也就號稱500km,侷限性還是很大。發現快其實也構成了一個焦慮點,就是用兩年發現和新出的產品性能差距特別大,有點兒像手機或者電腦的換代速度。充電的話私家車要麼自己建充電樁,要麼到充電站去排隊,慢充的話時間太久。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話經過多年發展問題都暴露得差不多了,可以不用太擔心。

混動的話國內以插電式為主,很大原因是插電式在補貼範圍內,而增程式混動不在補貼目錄中。區別就是插電式要充電,增程式不用充電。混動其實是當前解決續航問題的不錯方法,在電池能量密度遭遇瓶頸的情況下,油電配合不僅可以省油,還可以減少排放汙染。國內比亞迪、吉利應用很廣,合資豐田技術也很成熟。

太陽能和燃料電池汽車限於技術不成熟,還沒有廣泛商業化。

再說說商用車,目前新能源在商用車的應用還比較有限,主要是固定線路固定場所(充電方便)、短距離(續航里程不需要太長),因為電池能量密度問題,需要加裝大量電池才能滿足續航里程的需求,但電池質量是比較大的,加裝電池過多會影響車輛的裝載能力,所以目前還是在公交、市政環衛、城市貨運的小貨車(藍牌)等應用較多。長距離、大載重貨運的話有提出換電模式(更換電池),據瞭解實際使用範圍也不多。純電動應該說不太適合長途貨運場景,大家把解決方案聚焦在燃料電池技術上。

再說下經營模式,經營性租賃是新能源車比較普遍的模式,就是說要麼廠家直接出租車輛給客戶,要麼代理渠道出租給客戶,以此來打消客戶對車輛可靠性的顧慮。

新能源取代燃油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考慮雙積分政策推進、補貼退坡、油價波動等,不同的參與主體考慮的因素也是千差萬別。

我簡單回答這麼多,希望對您有參考價值,有別的問題也歡迎評論或私信交流。


精誠夢寐知


我對新能源電動車的主要顧慮:對電動車瞭解的不是很詳細,如續航里程與實際使用差距,對車的安全可靠性不太瞭解,新能源汽車不是透明的。

沒有專業的中立機構給出可靠的數據,瞭解具體性能,續航情況。以及可靠性。

瞭解途徑也只是關注各類新聞報道,用戶調查統計。和網友的使用體會和對車輛的介紹和評論。

顧慮是有的,電動車的基本狀況瞭解,具體使用有很多不確定。價格不是親民,跟長的續航就要跟多的錢。這始終是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