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遺失與剪紙文化崛起

滿族剪紙迄今已有400年的歷史了,滿族男人捕獲獵物後妻子便會剪出打到獵物的圖案貼到牆上以此記錄一年的收穫,久而久之便演變成為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精美窗花了。

滿語遺失與剪紙文化崛起


琿春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滿族便是其中之一,他們獨特的漁獵文化和薩滿文化讓我倍感好奇,所以平時我也非常關注此類的報道,1990年琿春楊泡滿族鄉民間剪紙協會和琿春市剪紙協會相繼成立,此時剪紙的發展比較緩慢,基本就是村內的老人精通於此,過年時才會剪一些貼在窗上,想必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關東的三大怪的窗戶紙貼在外”東北冬天晝夜溫差大,窗戶的裡面會冷凝出小水滴,窗戶紙貼在裡面便會被浸溼,因此貼在外面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

滿語遺失與剪紙文化崛起


在我上高中時便有同學來自楊泡鄉,我也是對剪紙的好奇就像同學詳細瞭解了他家鄉里剪紙的的發展情況,因為他本身是滿族我便直接瞭解了一下滿族的文化,特別是滿語,我問他:‘你會滿語嗎’他的回答可以說讓我很震驚他幾乎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聽過滿語,連一些上了年紀老人也僅僅是聽說過,自己也並不會說。聽了這些真讓我意識到滿語已經遺失在了現代的社會里。令我開心點的是剪紙會的人還相對比較多,他自己也學習過一點但都是一些相對簡單地圖案,他說“村裡有老人剪得特別精美,好多人慕名來學習”

滿語遺失與剪紙文化崛起


滿語遺失與剪紙文化崛起


其實在我的內心裡同樣希望滿族也會有得到發展的機會,這樣我們便會有機會接觸有一門語言了,作為多民族聚居地區我們從小便接觸了朝鮮語還作為興趣班在學校專門學習過,語言的魅力讓我非常著迷。2017年剪紙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國家的對民俗文化大力支持與投入,越來越多人瞭解了滿族剪紙,並且琿春當地也常會組織剪紙活動如今的剪紙在琿春得到長足的發展。

滿語遺失與剪紙文化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