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有時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用戶2658431598


從我上高中時起一直到現在51歲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感覺這個事情很熟悉,好像已經發生過,或者是夢見過。

不知道什麼原因。

猜測可能是上高中時和同學打著玩被踢中了太陽穴休克產生的後遺症。

因為我上大學時有一天晚上在一個小站過鐵路時被對面衝過來的火車嚇到過,就有了一個後遺症,每一次遇到讓自己擔心,緊張的事情時,晚上就會做夢夢見自己在火車站行走,軌道互相交叉,四面八方都會過來火車,怎麼都躲不開。然後就被嚇醒。

現在好多了,已經很久沒做過這樣的夢了,也很久沒有這件事情發生過的感覺了。


天地玄黃宇


去某個地方,咦,感覺曾經來過這裡,事實上是第一次來。

這種事情我遇到過多次,周圍的朋友也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歷。

第一種解釋是“共振”原理。當兩個頻率一樣的物體接近時,其中一物體的行為會引起另一物體發生同樣行為,就是“共振”。也就是說你去的某個地方和你自身頻率一致,你就會接收到熟悉感覺。當然,這種感覺只有在近距離才有,通過傳媒產品,你是絕對不會有這種感覺的。

還有一個經歷讓我至今真假難辨。大概三四歲的時候我在表哥家住,表哥當兵走,和許多士兵坐在東風大卡上。車一動,我就急著在後面追。這個場景我給表哥說過很多遍,表哥總說我記錯了,因為他當兵是從另一個城市走的,根本沒有從家裡坐車。

所以第二種解釋是自己的大腦被外界不停的灌輸某種信息,而這種信息又是內心深處渴望的,於是大腦便信以為真了。




豫西棟子


這個感覺我也有過,就是遇到一個場景突然感覺,唉,這個場景我好像經歷過或是遇到過。這種感覺很奇妙,我就覺得或許是還存在另外一個時空,在那一個時間點上,兩個時空中的你在那個共同事件上突然相遇了,所以讓你有了一種曾經已經經歷或是相當熟悉的感覺!人,真的很奇妙,人類對自己的認知還處在一個很初級的階段,據說現在人的大腦運用的部分不及全部大腦的三分之一,如果人把自己研究透了,那麼離解開宇宙的秘密也就不遠了!


利劍金盾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突然感覺眼前的場景無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個細節,甚至是接下來的所要發生的一幕,你都瞭如指掌,就好像曾經經歷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其中奧秘。

根據調查現實,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經歷。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經歷奇特的感受;經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長時間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經歷"似曾相識";另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經歷這種感覺。並且有一現象也非常奇怪,就是似曾相識的概率在青年時期最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特別是當人們真正開始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時,這種現象反而很少出現。

科學對此的解釋是:這是一種知識和感念的記憶,也就是語義記憶,就是針對情節、經歷、事情經過的記憶,即情景性記憶,這是無意識記憶。其中每一類記憶,又可以分為很多個子類。

正因為知覺和記憶都是"分類"進行的我們曾經經歷的一些場景的眾多特徵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而我們無法意識到,當我們走到一個新的場景,場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會刺激我們的一些記憶,調動大腦中並不同的記憶系統和與之相匹配。一旦場景中的某一特徵和過去的經歷匹配上,就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生活經歷每個人都會有,因為積習的東西很多,偶爾出現"似曾相識"這種主觀體驗是很正常的現象。

科學家還認為,人們總是以為自己有預見未來的能力,實際上也只不過是過去的碎片化記憶而已,如果似曾相識的感覺是來自一段想不起來的記憶,那麼人們就容易產生這樣的錯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是來自於這段記憶,自己具備了"心靈能力"。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這一切其實都非常正常,只是人們有時難以理解罷了!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櫻桃番茄GO


沒有,除了照鏡子的時候。

世界這麼大,人口七八十億。人類原始的基因決定了人類的面貌基本變化就這麼幾種,隨機搭配也會有很多人有共同點。

佛家觀點:上輩子見過面或欠人債未還[捂臉]

據說兩個喝醉酒的人碰面最能體會到這種感覺。



御劍乘風來4


還有就是我們有時候第一次認識一個人,總覺得好像自己以前在哪裡見過他(她),但是真的是第一次見面啊,連姓名都不知道啊,這種一見如故,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你會覺得你們像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一樣,很奇妙的感覺,也很恍惚,也許這就是人們常常提起的平行世界吧?在時空的某一時段裡,你曾經去過那個似曾相識的地方,在時空的某一時段裡,你曾經與那個人有過見面,這一時空也許就是我們的前世?你今生遇到的所有的人,去過所有的地方都是你前世裡遇見過的?


紅山塔


我們經常會突然感覺到某個畫面,某句話,某個場景很熟悉,好像曾經在哪裡經歷過,是夢裡?似真似幻,但又想不起來?我們曾經猜測,是前生還是是來世?是異次元,還是4維空間的信息串擾?

其實,這在科學中已經有了答案,稱之為既視感,感覺這件事發生過。

弗洛伊德心理學上的解釋:

人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想象各種情景,(用網絡語言說就是YY。比如說上課無聊了看著窗外你就會想到自己變成億萬富翁,會怎麼做等等;你走路聽著音樂,有時可 能就會想自己如果變成了拯救世界的英雄會怎樣)一半是潛意識活動,過一會兒就會忘掉。當你遇到現實中近似的情景時,你就會聯想起你的幻想,加上心理強化的 作用,你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當然,在書或者電影等東西中看過也是一種可能。)


天生我才宇哥


在電影“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中,Jack有一句著名的臺詞,“我一直在活著一場似曾相識的人生。每個我到的地方,我都覺得彷彿曾經來過。” 藝術固然有它的誇大之處,但這種“此刻彷彿曾經發生過”的感覺對許多人來說都並不陌生。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眼前的事明明是第一次發生,卻有一種異樣的熟悉感。就連面前物品的擺設、人物的對白都好像曾經發生過。那一刻我們都會覺得無比驚異和神秘。“啊,好奇怪,剛才這一幕,我好像曾經在哪裡經歷過!”我們會這樣說。

·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什麼?

這種感覺叫做Déjà vu(Already Seen)。

它是一個法語詞彙,最初是由法國的一位物理研究人員發現的。Déjà vu在中文或日語中稱之為“既視感”,更通俗的說法是“似曾相識”:它描述的是人在清醒的狀態下,雖然是第一次見到某個場景,卻感到在什麼地方見過、或經歷過這個情境。

《科學美國人》的調查表明,人群中超過2/3的人,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感覺;大約有1/3的人有過多次類似的體驗,特別是15-25歲的年輕人。在人們的報告中,第一次出現Déjà vu的時間多出現在6-10歲之間。

有研究者認為,在很多時候,“一見鍾情”其實也是一種Déjà vu。有時候,當你遇到一個人時,會感到莫名其妙的吸引力,你覺得對方身上的某種特質是你所熟悉的,因此會很容易想要親近對方。

Déjà vu之所以是一種“似曾相識”,是因為它並不是一種真正的認識。Déjà vu只會發生在“此刻”,它是一種正在經歷的感覺,只會在你經歷的那一刻發生。如果你認識一個人,你遇到ta十次也會同樣認識他;而Déjà vu的感覺則是,你可能每天都從這條路去上學,但只在某一天、某個時刻,你突然覺得身邊的事物都不一樣了,彷彿勾起了某種久遠的回憶。而且,當你離開了那個情境,沒過多久就會忘記那是一種什麼感覺,並且很難去描述它。

實驗證明,Déjà vu很容易在人們感到疲倦、壓力、生病的時候出現,或是被不熟悉的事物環繞的情況下出現,這可能是因為,此時的大腦無法對收到的信息進行很好地處理。有趣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同樣有可能會出現“似曾相識”的反面jamais vu(似不相識),它指的是你明明看到了熟悉的人或事物,但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相關的細節;或者看到很熟悉的字詞卻認不出,話在嘴邊卻說不出口。

相較於老年人,年輕族群比較容易出現“幻覺記憶”;這可能是因為年輕人的生活較為豐富,身邊常出現新鮮事物;年輕人的生活也更加忙碌,容易疲憊,因此大腦“打結”的時刻出現較多。Déjà vu的出現頻率在成年早期達到峰值,在25歲後緩慢地下降,直至老年。

有學者認為,Déjà vu的出現其實是大腦處於健康狀態下的表現,因為這說明我們的大腦能夠識別出那些“錯誤的熟悉信號”,我們還能意識到,眼前的熟悉景象並非真的遇見過。而當人過了25歲,年齡逐漸增長時,我們識別出這些信號的能力會逐漸變弱,因為我們開始相信這些信號是正確的。

有著更高學歷(如研究生以上)的人也報告了更多的Déjà vu時刻。研究認為這和他們的閱讀體驗豐富有關。可能他們從托爾斯泰、普魯斯特等人的作品中遇見了“sweet strangeness”。

由於充滿神秘氣息,這種“似曾相識”的現象最初受到非科學世界的關注更多;從20世紀末起,才逐漸得到科學界的關注。

· Déjà vu的神秘主義解釋

非科學世界對Déjà vu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解釋,轉世/前世記憶,遺忘了的記憶,靈魂出竅,甚至癲癇症都被考慮過是Déjà vu可能的成因。

精神分析世界(至今還存在精神分析是不是科學的爭議,所以我們不做定義)也從很久以前就關注了這一現象。

1904年,弗洛伊德和哥哥去雅典旅行。當他抵達衛城的時候,感覺到了一種強烈的不真實感。在1936年的作品A Disturbance of Memory on the Acropolis中,他描述並分析了這種感覺。他認為,我們的“自我”會防禦本我中那些與情慾相關的衝動、對母親的幻想或其他隱藏的渴望。

本我(id)被弗洛伊德認為是我們心理結構中最內核的一層,它代表了我們最原始的衝動、慾望、恐懼等等。它們潛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自我(ego)則是心理結構中中間的一層,是我們的意識層面。出於種種原因(例如道德不允許、情感過於強烈可能導致自我崩潰等等),我們的“自我”有時不允許“本我”中的種種衝動浮現到意識中來。自我就像一個衛士,壓抑著本我。





歆予情


所謂即視感,也稱海馬效應。

人的大腦時刻在虛構各種情景,主要是潛意識活動,當你遇到現實中近似的情景時,就會與你記憶中以前大腦虛構的情景相呼應,加上心理強化的作用,你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人在睡眠中,大腦仍在對現實中的一些參數運算,得到許多種結果。似曾相識的情景是大腦運算的結果之一。


茗青369369


可能大多數人都有過吧,有時是從未見過的某個人,有時是某個地方或某件事情,都會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好像曾經經歷過一樣。

至於為什麼會出玩這種情況,目前還沒有科學所認可的結論,我說一下我道聽途說的二種推測哈,第一種說法是夢,認為人是由物質的肉體和意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靈魂兩部分組成,在人睡覺的時候,實際上只是肉體的休息,而這個時候靈魂就出來逛街了,就形成了夢。而人大部分時候是記不住夢中所發生的一切,但必競是發生過的事,總會在意識的深處留下記憶的,當你見到夢中的現實版的時候,就會觸發意識深處的記憶,就有了所謂的熟悉感了哈。第二種說法就是來自前世的記憶,認為人是有轉世的,你所認為從未見過經歷過,但又熟悉的人或事,其實都是你前世的真實經歷,只是因為莫明原因在轉世之時保留了下來。哈哈,當然了,這些都是無可證實的,諸君不可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