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龍宮與地府上天告狀,玉帝接見了龍王,卻為何不讓閻王進殿?

囿山綠城


關於這個問題之前還真沒有注意過,所以專門去看了一下原著:

一日,駕坐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文武仙卿早朝之際,忽有邱弘濟真人啟奏道:“萬歲,通明殿外,有東海龍王敖廣進表,聽天尊宣詔。”玉皇傳旨:著宣來。敖廣宣至靈霄殿下,禮拜畢。旁有引奏仙童,接上表文。玉皇從頭看過。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齎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旁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

發現的確是這樣的,通明殿相當於是一個接待室的外廳,所有來拜見玉帝的神仙都會在通明殿等待玉帝召見。東海龍王敖廣前來告狀的時候,玉帝是將龍王宣至靈霄殿當中,而秦廣王前來告狀的時候,玉帝並沒有接見,就看了一下奏章,這個是因為什麼呢?個人認為的話,還是因為秦廣王的身份比較複雜的原因。

東海龍王在上天告狀的時候,是這樣自稱的:水元下界東勝神洲東海小龍臣敖廣啟奏大天聖主玄穹高上帝君。東海龍王自稱為小臣,稱玉帝為帝君,這個是很明顯的有上下級的隸屬關係,是來找自己的領導告狀來了。

而秦廣王呢?葛仙翁是如何報告的呢?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的命令來進表的。即便我們不清楚道教和佛教的神仙體系,我們也肯定都知道,玉皇大帝是屬於道教神系的而地藏王菩薩是屬於佛教神系的。等於說地藏王菩薩是跨越了神系讓秦廣王來找玉皇大帝告狀來了,秦廣王不能算是玉皇大帝的部下,而是屬於佛教體系的神仙。

為什麼地藏王不讓秦廣王去找如來告狀而是找玉帝告狀呢?這個大概就是因為東勝神洲是屬於道教的勢力範疇了。孫悟空出自東勝神洲,到地方搗亂的,佛教也難以擅自出手去管理。所以秦廣王奉地藏王菩薩的命令,是來找玉帝投訴來了,而不是告狀來了,大致意思是你們地界出了個流氓跑到我們那邊搗亂了,希望你們能夠管制一下。

所以秦廣王只不過是一個跑腿的來使,玉皇大帝不接見他,他的佛教身份是一方面原因,他的地位不過是地藏王的手下是另一方面原因。因為對於很多下屬來說,皇帝接見是一種恩賜,而對於其他體系的神,玉皇大帝不用給他面子,他們也不需要這種恩賜,所以最後就是玉皇大帝看了看奏章(投訴狀),表明自己會處理,就解決了。

當然了,其實這個和傳統的神話還是有一些出入的。在道教神話的記載當中,幽冥的掌管者一個是紫薇大帝的化身北陰酆都大帝,也就是北極四聖(天蓬元帥等人)的頂頭上司,本來北極四聖是隨著北陰酆都大帝坐鎮幽冥的。而後元始天尊憐憫眾生,渡化幽冥,北極四聖就回到天庭坐鎮玉皇大帝身邊。

而道教神話當中另一個掌管幽冥的是東極青華大帝,也就是太乙救苦天尊,他主要負責渡化,平時不坐鎮幽冥,如果有疾苦之事,座下九頭獅子(九元靈聖)會召喚太乙救苦天尊。此外,太乙救苦天尊還應化十方,就是十方救苦天尊(十殿閻羅)。按照道教的說法的話,十殿閻羅應當是屬於道教神仙體系的。而在佛教說法當中,幽冥的掌控者就是地藏王菩薩和十殿閻羅了。在《西遊記》當中,應當是把十殿閻羅劃入了佛教神仙體系當中了。


悠然布衣


玉帝不讓閻王進見,是因為閻王和龍王不在一個等級。

玉帝掌管眾神,統管天上地下。

而龍王是玉帝手下的,相當於諸侯王,在封地四海中就是一把手,他說了算。

所以龍王才有資格面見玉帝,因為他要彙報工作麼!

閻王就不同了,他可算不上一方老大。

在地府中,光閻王就有十殿之多,也就是說相同級別的崗位上有十個人之多。

這十個人同時在一個部門供職,地位相等,只不過分工不同。

而在十殿閻王之上還有六天守宮神,六大神職人員。

再往上還有五方鬼帝,五方鬼帝可不是五個人,而是有九位之多。

在這九位之上居然還有更高的職位!

什麼豐都大帝,秦山大帝,東極青華大帝等!竟然是還有許多職位!

地位最高的是天齊仁聖大帝,他才是地獄之神,諸侯王中地獄的王。

如此一來,就能看出閻王不過就是諸多大佬手下辦事的。

也就是一個被推在前臺主持日常事務的經理級別,判官和牛頭馬面等人就是閻王手下辦事的科員。

所以照此來說,閻王相較龍王就不在一個級別,相差太多。

照現今社會講,龍王是直轄市一把手,省委一級,閻王就是一個居委會主任。

所以玉帝接見龍王,卻不讓閻王上殿,就是因為級別不夠。


寅飛揚


這個問題其實沒那麼難理解,我們分析一下各自的身份就能看出來!玉皇大帝,天界老大,三界名義上的boss!龍王,海洋霸主!龍王還兼著天下鱗蟲之主,這種身份足夠玉皇大帝親自接見了吧!

再看閻王所在的地府!

地位最高的東嶽大帝,掌管大地萬物生靈。

北陰酆都大帝,主管冥司。

五方鬼帝:

1、東方鬼帝蔡鬱壘、神荼,治"桃止山"鬼門關

2、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3、北方鬼帝張衡、楊雲,治羅酆山;

4、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羅浮山;

5、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犢山"

羅酆六天(以下為宮名,六天為守宮神):

1、紂絕陰天宮

2、泰煞諒事宗天宮

3、明晨耐犯武城天宮、

4、恬昭罪氣天宮

5、宗靈七非天宮

6、敢司連宛屢天宮。

再往下才是十殿閻羅!更別說地府還有佛教一大boss地藏王!所以閻王上天告狀,還真不能和玉帝平等對話!級別不匹配啊![捂臉]





雪流星落


《西遊記》中,不是玉帝不讓閻王進殿,而是閻王官職太低,而且,這奏表,也不是閻王寫的:

第一,龍宮來人,為何能進殿,除了遞上表書,還能當面訴苦呢。因為,龍宮來人是龍宮老大東海龍王敖廣啊。而且,敖主的表書,十分恭敬,確實把人玉皇大帝當作九界共主,自稱下臣。

所以,龍王可進殿。

第二,幽冥界,來的人是閻王,十殿閻王中其中一個的秦廣王。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沒來。

而且,表書中,地藏王菩薩,只是通知了玉皇大帝一聲,你看,孫悟空來我這裡,鬧了一下。玉帝啊,你知道一下這件事情,我通知你了啊。

我去,這哪裡是玉皇大帝管理下的一界啊,這簡直就像是兩個平等的國家,一國國王派一個使臣告訴另一國國王有這麼回事兒。

這地藏王菩薩,太把自己當成一回事兒了,以為自己能跟玉皇大帝平起平坐了。

所以,玉帝能看他的表書,沒發怒,已經說明了九界共主的定性了。否則,大罵來人秦廣王的可能都有,直接撕了他表書。

最後,不得不說,這地藏王菩薩,雖然是四大菩薩之一,但也極不得佛教高層喜歡,一人帶著諦聽,進到幽冥界,就是最好的表現。地藏王菩薩,絕對是大慈悲的好菩薩,但是,這為人處世,不說了。

反正,地藏王菩薩的頂頭上司如來佛都不敢對玉皇大帝這麼說話,可是,他敢。


董江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不知題主怎麼想到的?從《西遊記》原文中,孫猴子在菩提祖師處學到本事後,先是為了找一樣稱手兵器,鬧到龍宮拔掉定海神針,差點釀成十二級大地震,造成海嘯淹沒華東褚省和日本列島。得到定海神針作為金箍棒後,這猴頭去到地府,在生死簿上發現了自己的壽命才有342歲,而且當天就是壽終之日。於是,他從判官手中搶過生死簿,把自己的名字以及花果山猴子的名字都劃去,嚇得陰曹地府閻王鬼使個個驚恐萬分。可是,孫悟空是菩提祖師的徒弟,有天地人神都難以降服的本領,任何人奈何不了他。於是,東海龍王敖廣和十殿閻羅之一的秦廣王就上天庭向玉帝告狀,要玉帝設法捉拿孫悟空這個妖猴。

玉皇大帝

到了天庭,玉帝接見了東海龍王敖廣,在敖廣寫給玉帝的奏表中,敖廣自稱為臣,說明東海龍王,屬於神仙,只是被天庭分配到東海水域工作而已。其實,龍王作為神仙由天庭主管的證據還有因不按規定下雨而違反天條而被魏徵夢斬的涇河龍王。因為龍王是受天庭安排管理各地水域和興雲佈雨的神界官員,當然要聽命於玉帝。東海龍王作為天庭大臣,有事要上奏玉帝陛下,玉帝當然會親自接見。

東海龍王

而來到天庭告狀的秦廣王則不一樣,雖說宇宙間分天地人三界,天是高高在上,陰曹地府與天庭的關係,地府卻好似緬北的佤邦,不但高度自治,而且擁兵自重,這種地方雖然名義上好像由天庭管轄,實際操作中,天庭很難插手其內部事物。因此,地府並不招天庭待見。而且地府派人前往天庭,看似上奏朝廷,請求派兵鎮壓妖猴,實則只是給天庭的知會,因為在地藏王菩薩寫給玉帝的新中,並無上下級的稱謂,而是自稱為貧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地府雖然有請求天庭除猴之意,在表達上卻有些不恭。

地藏王菩薩

如果要分析地藏王菩薩如此表現的原因,這裡面的有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宇宙間有天地人三界組成,地可謂是第二。二、地府中地藏王菩薩屬於佛教一派,與道教一派的玉帝屬於不同信仰。三、雖然天庭高高在上,把地和人都蓋住,但,地卻不像人要依靠日月照明、四季冷暖等的氣候和以地的立足,從大地上獲取食物的需求,地可謂是獨立的存在。於是,地府裡的最高領導地藏王菩薩對於天上的玉帝,就有地位平等的想法,在文字上就不夠謙虛。因此,派往天庭知會的秦廣王便沒有受到玉帝的接見。


若愚趣談


在西遊記中,從菩提祖師學藝歸來的孫悟空心高氣傲,先後大鬧龍宮和地府,這兩處地方的頭頭坐不住了,不約而同地向玉帝進獻表文,大意是希望玉帝發兵捉拿妖猴,以還宇內清平。


龍宮這邊是東海龍王敖廣親自來靈霄寶殿,原文:丘弘濟真人啟奏道:“萬歲,通明殿外有東海龍王敖廣進表,聽天尊宣詔。”玉皇傳旨,著宣來。敖廣宣至靈霄殿下,禮拜畢。

地府這邊則是十大閻君之一的秦廣王來靈霄寶殿,原文: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齎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旁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


注意,玉帝在接見東海龍王敖廣時,特意傳下聖旨宣他入殿,敖廣行君臣之禮後,再由"引奏仙童"接表文給玉帝看。而地府閻君秦廣王來到靈霄寶殿時,玉帝並未傳旨宣其入殿,而是葛仙翁啟奏後,由"傳言玉女"接上表文。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細節,就是兩次接表文的人不一樣,給敖廣接表文的是引奏仙童,而給秦廣王接表文的則成了傳言玉女。接一個表文,為何還要換人?

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作者吳承恩想告訴大家,秦廣王沒有進殿面聖。 因為敖廣是入殿朝拜後呈上表文,與玉帝距離很近,所以由傳引奏摺的仙童負責接上表文。而秦廣王由於未入殿,與玉帝距離甚遠,無法面對面交流,所以只好讓專門傳話的玉女前去接上表文。

作者將"引奏仙童"換為"傳言玉女",其實大有深意。 按理,秦廣王乃地府十大閻君之首,其仙界地位並不輸於東海龍王敖廣,可為何玉帝卻連面都讓他見呢?


其實問題不是出在秦廣王的身份地位上,而是出在那份表文上。

在古代,表文是以文字形成的章表文函,是溝通仙凡之間的橋樑。所以,向玉帝進表文,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東海龍王敖廣為四海龍王之首,親自帶著表文上天面呈玉帝,顯示其對天庭的足夠尊重。

而地府的首腦是地藏王菩薩,他以自己的名義寫了表文,卻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派出手下秦廣王來到天庭,其實多少已有些不敬。

更何況,地藏王菩薩的這份表文,從格式和內容上都有問題,難怪讓玉帝不高興。如果我們把敖光的那份表文拿來對比看一下,就會發現問題之所在。

首先,地藏王菩薩的表文開頭居然沒有玉帝的尊稱,一開頭就是:"幽冥境界,乃地之陰司。"再看敖廣的那份表文,開頭是:"水元下界東勝神洲東海小龍臣敖廣啟奏大天聖主玄穹高上帝君。"我們知道,即使是普通的書信,也都有個"您好"這樣的稱謂,但地藏王菩薩卻直接就大講什麼"幽冥境界"的大道理,試想,這玉帝如何會高興?

其次,地藏王菩薩在表文中幾乎看不到謙遜之詞,全文看下來,唯一客氣一點的就是這八個字"貧僧具表,冒瀆天威。"反觀東海龍王敖廣的表文,全文用詞講究,態度懇切,尤其最後結尾:"臣今啟奏,伏望聖裁。懇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嶽清寧,下元安泰。奉奏。"一個自稱"貧僧",一個自稱"臣",在玉帝看來,感受豈能一樣?


那麼,這地藏王菩薩的底氣究竟來自哪裡?從表文上可以看出,這地藏王菩薩認為自己是幽冥之主,西遊世界有天地人三界,天界之主是玉帝,地界之主就是地藏王菩薩,在這種思維主導下,地藏王菩薩端著與玉帝同等地位的口氣說話,自然引發玉帝的不悅,所以他才以不見秦廣王回應對方的無禮。


囿山綠城


這個問題好像有關三界之主之間的摩擦,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龍王進諫以小臣自稱,說明是玉帝的手下,而且文表首先是尊敬的稱呼,所以玉帝接見了他。

我們再說說閻王,閻王拿的文表是地藏王菩薩寫的,地藏王是誰?幽冥之主,表文沒有尊稱,沒有一絲敬意,玉帝看了難免心中不爽,所以沒接見閻王。


鴿子帶你去飛翔


孫悟空大鬧龍宮,陰朝地府亂改生死薄,龍王和閻王上天向玉帝告狀。祈求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懲戒悟空。玉帝為何遣引奏童子宣龍王上殿,而將閻王冷落。要知道,龍王是受玉帝直接差遣,為玉帝司風降雨播霧的龍神。玉帝一年之中,隨時頒旨,令龍王某日某時某刻降幾尺幾寸幾分幾滴的雨水。玉帝命令龍王降雨,龍王是玉帝在人間的代言人,兩個大神有工作關係,聯繫密切。當然上天玉帝一定會召見龍王,閻王管陰朝地府,陰風颯颯,昏昏暗暗,四處悽悽慘慘。玉帝看到,想必心中不是很舒服,當然不願見他。


夏天有雨894


先按照正統宗教來說:

佛祖釋迦摩尼否認靈魂存在,反對偶像崇拜,這樣佛祖也是凡人。

玉帝是神王,是天道眾神之領袖。他是道教神祇,按照道教教義,玉帝地位次於三清聖人。玉帝除統領三界十方內外諸天與天神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凶禍福。昔發廣大願合道利濟一切,為諸神、真、至、聖人之師。

閻王不是閻羅王,閻王是東方神話(中國神話﹑古印度神話﹑佛教神話)中的冥王,閻羅王及十殿閻羅的出現是因為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到本土道教影響,所漸漸演化出來的產物。閻王是冥界之王,閻羅王只是冥界十殿閻君中的第五殿之主(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閻王>閻羅王。

按照佛經,釋迦摩尼跳出輪迴、不入地獄,自然就不歸閻王管轄。也沒有證據說釋迦摩尼可以管閻王。兩者算平等關係。而玉帝可以管轄閻王。

按照道教典籍:“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曰:清淨自然覺王如來,教諸菩薩。頓悟大乘正宗,漸入虛無妙道。如是修行,又經億劫,始證玉帝。 ”注意:先證仙道,次證金仙,號為清淨自然覺王如來,方證玉帝。 這樣看,玉帝比佛祖地位高。

神,一般被認為超自然體中的最高者,其不具物質軀體,但有其軀體形象,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現象的擬人化。所謂高級宗教都要提出一種究極的實在,如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上帝”、“天主”,伊斯蘭教的“真主”,印度教的“梵我”、“法身”,皆為教徒的人生提供一個終極價值基礎或歸宿。而玉帝就是神王。閻王也是神。

仙,是古代漢族神話中稱有特殊能力、可以長生不死的人。萬物可以修煉成神,而仙必須由人修煉得來,是人類的專屬。沒有證據說動物修煉成神和人類修煉成仙哪個更厲害。不過俗話說“人是萬物的靈長”,認為仙比神更有“氣質”也可以。

按照洪荒流神話小說:

釋迦摩尼是西方小乘教主,屬於亞聖,地位次於天道聖人。

玉帝是神王,聖人之下第一人,理論上可以管轄西方,實際上西方教是半獨立自成一派。類似中國清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關係。西藏地方政府名義上服從中央,但實際內政還是自己說了算,當然中央有冊封的大權。如果說玉帝是一國元首,佛祖就是特別行政區的特首。西遊記裡面,鳳仙郡就在靈山腳下,一樣拜玉帝。這樣看,西方地域受道教和西方教雙重領導,名義上道教天庭最大為天下共主,但由於“山高皇帝遠”西方教勢力更大一些。

在神話裡面,一說閻王是太乙真人的元神分身,歸道教的玉帝管轄。佛教有個地藏王,和閻王不是一個系統。如果說閻王是執政黨道教的省級幹部有參政權,地藏王就相當於該省民主黨派的一個書記,有議政權。

按照封神演義,神的地位不如仙。“上品封仙,下品封神”。仙是後天在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也稱後天得道仙真,凡是通過長期的修煉,最終達到長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天宮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遙長生之體。如果受到天宮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此時可以選擇在天庭為官,也可以不去,畢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島,自在逍遙,終日下棋喝酒訪友,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可謂至樂也!而神是死後封的,得為玉帝打工。如果說神是大學講師、教授(得聽大學校長玉帝的管),仙就是地位超然的兩院院士(校長玉帝也得給面子)。


梁現實


簡單來說界分三界,天、地、冥。自古天界在冥界之上,中間還隔了個人界,人界還有真善美,而冥界只有邪惡和黑暗。所以天界的人大多喜歡與人界打交道,而並非是冥界,所以冥界到天界很不受人待見,這是很正常的事。就好比一個億萬富翁,一個千萬富翁和一個百萬富翁之間的關係。億萬富翁可能會接近千萬富翁,但絕對不會跟百萬富翁打上什麼交道。畢竟中間隔了一個層級,階級不同層級不同,自然受待見的程度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