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每一个支部都是一个堡垒,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北京市检察院选派的党员干部下沉参加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昌平区沙河镇于辛庄村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克服困难、展现作为,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防疫攻坚战贡献着检察力量。


带头下沉,“疫”不容辞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刘慧

北京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


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刘慧作为该院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人,承担着全市检察机关疫情防控工作统筹调度、建章立制、情况摸排等任务。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他还是积极报名,下沉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


到岗后,刘慧迅速投入到韶九社区的疫情防控中,胡同巡查、门岗值勤、消毒检查,各项工作干起来一点也不含糊。胡同巡查中,他详细了解巡查范围内每所平房的户数、人口情况,关心居民生活情况,做到动态数据心中有数,突发情况从容应对,并坚持巡视到晚上9点。门岗值勤中,除了测量体温、帮居家隔离的居民上门送快递,一遍遍提醒成了他说得最多的话,在严守“值守标准”的同时,对居民多一点关心,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例行消毒时,每个角落他都仔细喷洒,社区里平房院住户多、地面物品堆积杂,每一个死角他都不放过。


在胡同里来回巡查、给居家隔离的居民送外卖和快递,一天的步数已经轻松超过两万步。在完成日常防控任务的同时,归纳和总结社区情况和疫情防控的规律特点,提出社区防控意见建议。同时还积极发挥熟悉外宣工作的优势,协调临时党支部、社区和北京市检察院新闻中心,共同策划正能量的社区防疫工作宣传,用典型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将首都检察人的自觉和担当,延伸到下沉工作中,落实在疫情防控一线。刘慧说:“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带头下沉,守好社区这道关口,我‘疫’不容辞。”


从援藏一线到战“疫”前线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张平兆

北京市团河地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不久前,张平兆刚刚结束援藏一线任务。在接到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之后,他又积极报名下沉到韶九社区灯西胡同34号院,来到了社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以普法助防疫,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法律知识宣讲和典型案例宣传,化解了多起矛盾。他落实规定暖民心,某租户的手机号码,是多年前用朋友身份证办理的,无法查明14天内行程,张平兆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民警并积极协助工作,最终查清了该租户的行程,既落实了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又充分保障了居民和租户的合法权益。他为民服务解难题,一个居家观察的孩子玩耍中将脑袋磕破,血流不止,张平兆第一时间帮忙将孩子送去就医;社区某居家老人因老年疾病需急救车上门,他积极协调,优化手续流程,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从援藏一线到战“疫”前线,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为民情怀。


社区群众的“三大员”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姜洪浩

北京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

(民事诉讼监督部)

检察官助理


姜洪浩是一名90后年轻党员,是北京市检察院下沉到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最年轻的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之后,姜洪浩马上沉浸到社区疫情防控管理服务工作中,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努力做到为民服务更细、更实。到社区报到后,姜洪浩第一时间加入了所在点位的工作微信群,及时查看需求、接受任务、反馈信息,直接服务社区群众。每天做好居民体温检测、出入登记的同时,姜洪浩还自觉承担了物品采买、快递收发等任务。社区居民亲切地叫他“‘三大员’小姜”,说他是社区的“健康监测员”“出入管理员”和“快递服务员”。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要“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这位90后党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下沉处处是考验”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周子告

北京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

(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

检察官助理


周子告是一名年轻的检察干部,工作中细致严谨,深受好评。下沉社区以来,他第一时间着手学习岗位职责,认真摸排社区情况,迅速进入岗位角色。在锡拉胡同10号院值守的第一天,周子告就遇到了一场考验。两个陌生人自称是小区居民,周子告请其出示出入证,两人却说证件在家忘记带了。周子告明确告知没有出入证不能进入。两人又改口说是来看亲戚的。提前做足功课的周子告早已熟知韶九社区《值守工作须知》,不慌不忙地向来人认真介绍社区出入规定及相关政策要求。而后两人又问起小区基本情况,周子告如数家珍、一一道来。来人边听边点头,对社区严格管理表示赞赏。事后得知,这是东城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对社区防疫工作的监督检查。周子告经受住了下沉社区以来的第一道考验,也树立了市检察院下沉干部的良好形象,大家纷纷表示祝贺,他却说:“下沉工作处处都是考验,我要用一以贯之的细心、耐心、责任心,经受住每一个考验。”


“说理要想群众之所想”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王志国

北京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

(行政诉讼监督部)

副主任、检察官


王志国下沉的昌平区沙河镇于辛庄村外来人口5万多人,每日人员进出两万余人次,疫情防控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值守巡查过程中,经常会有村民不配合检查,甚至情绪激动,每当这时,王志国总是主动沟通、释法说理,成功避免了矛盾争吵。这一天,王志国值守出口,负责检查身份证和出入证件。本村村民不主动出示身份证,王志国说:“我们查验证件,正是为了村里的安全,村里没有隐患,咱在家才踏实啊”;看到准备出门的老人,王志国说:“您证件带了吗?我帮您看看,别一会儿回来没证件进不了门,多闹心啊”;有位租户未携带身份证,王志国说:“身份证和出入证是要核对的,刚刚有个借用别人出入证的,被警察带回派出所了,你骑着电动车回去取一下就是眨眼的功夫”。“站在群众的立场,想群众之所想,释法说理才能深入人心。”这是王志国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群众工作经验。


“能吃苦、敢拼搏是我们的底色”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徐云超

北京市清河检察院副检察长


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接到选派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消息后,徐云超第一时间报了名,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下沉驻地于辛庄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无论是查验证件、检查车辆还是检测体温、疏导讲解,徐云超都将自己从检26年的工作经验与驻地疫情防控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高效、便捷、安全的疫情防控工作模式,供年轻同事学习、供当地干部参照。面对每天两万余人次、一千余车次出入的复工返程高峰疫情防控压力,徐云超和同事们用科学的方式和严谨的态度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之余,徐云超依旧发挥着老大哥的光和热,每天中午主动承担起驾驶私家车接送同事们往返休息点和于辛庄村的任务。“我是一名光荣的清河检察人,能吃苦、敢拼搏是我们清河检察人的底色,相信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疫’。”这是徐云超的抗“疫”宣言。


“祖国需要,我便义无反顾”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谭锐

北京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

(民事诉讼监督部)

检察官助理


几个月前,谭锐作为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队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见证了祖国光辉和荣耀的时刻。“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国家的一次重大危机,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作为共产党员、检察干部的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下沉。在村口登记岗点,谭锐充分发挥多年民事诉讼监督办案积累的释法说理、耐心细致优势,向进村群众宣讲政策,本着“防控措施坚决不打折”的原则,灵活解决不同群众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收获了群众和村干部的一致好评。“我要把国庆荣耀感化作工作的动力,只要祖国需要,我便义无反顾!”谭锐的眼神从容而坚定。


“我要给宝宝做个榜样”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疫”线故事】“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需要你?”暖心!

钟政

北京市检察院第十检察部

(刑事申诉检察和刑事审判监督部)

检察官助理


钟政是一名90后,却有着10年的党龄,在得知选派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消息后,他主动报名,来到了昌平区沙河镇于辛庄村。面对于辛庄村人口结构复杂、返程高峰叠加的疫情防控形势,钟政虚心向街道、村干部学习,认真观察、归纳总结,他以青年人的热心和耐心向返程人员解读隔离规定,他以青年人的专心和细心查验出入证件和车辆,以最短的时间迅速融入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去。卸去白天驻村值守的疲惫,初为人父的他夜晚还要帮忙照顾宝宝,即使每天睡眠不足,但在前往下沉驻村的第二天清晨,他依然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扛起百分百的责任。谈及报名的初衷,他说:“首先,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条件反射’,青年人自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其次,我也想给宝宝树立一个榜样,遇见困难,永不退缩。”


战“疫”前线看担当。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北京市检察院下沉社区(村)党员干部秉承初心,不辱使命,切实凝聚起疫情防控工作合力,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决的作风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