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与你“宅”一起|曹天度石塔的前世今生


接下来我将带大家进入《丝路遗珍》单元,共同感受1600年前北魏的首都——平城是多么的繁华。平城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太武帝灭北凉,统一北方广大地区,西域各国“始遣使来就”。自此,北魏打通了西域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贸易中心移至平城,使平城在公元五世纪成为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商贸集中,僧侣云集,大批北凉僧侣迁到平城后,与皇室建立密切关系,成为佛教发展的主力,平城佛教迅速发展。

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北魏平城时代的佛教文化达到顶峰,就不得不谈到鲜卑民族。北魏的诸位皇帝基本笃信佛教,运用佛教维护统治,“皇帝即如来”的说法奠定了佛教为北魏国教的理论基础。文成帝期间营造的皇家石窟寺院云冈石窟,孝文帝时期又开凿了龙门石窟。大规模的石窟、塔寺等建造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也造就了平城地域佛教特色。

在云冈石窟开凿的高峰期,一座堪称国宝的石塔——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同时建造,与云冈采用同样的砂岩、同一批工匠雕凿完成。这精美的个体独立石塔现今身首分离,展厅中只陈列了一件木制模型,这是为什么呢?

同博与你“宅”一起|曹天度石塔的前世今生

原本供奉于朔州崇福寺内的曹天度石塔,是镇寺之宝。1939年,日本侵略军想要将这一国宝装箱劫走,在搬运装箱时,塔刹被朔州的一位爱国人士丁克成冒生命危险隐藏起来,而塔身则被掠至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后将塔身交还中国,辗转运往台湾,现陈列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塔刹则存于朔州马邑博物馆。

曹天度石塔命运多舛,多出有破损现象,虽身首分离,但雄浑气势不减。它记有完整的雕造地点、纪年和发愿文,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独立个体雕刻佛像最多的楼阁式佛塔,对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和造塔史具有重要价值。

曹天度,是北魏献文帝时期宫内的一名小臣,天安元年(466年)他为祈求国家太平而建造了此塔。该塔是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高约202.6厘米,塔座方形,上面雕刻有狮子、宝相花、香炉、男女供养人、比丘供养图等,背面阴刻发愿文,19行126字,字体为典型的平城魏碑,苍劲有力。

仔细观察石塔塔刹和塔身下部,可以看到四隅各有佛龛,龛内浮雕两尊小佛坐像,与云冈石窟雕像相似。

同博与你“宅”一起|曹天度石塔的前世今生


文字、配音:王程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