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正史和野史之分,怎么个分法呢?

信敏498


野史,与正史相对,补正史之缺。

所谓正史,其实就是官修史书,以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为代表。


所谓野史,“野”有两层含义:

第一,与在朝相对,就是在野。

所以,野史就是没有经过官方审定的史书,或者说是官方禁止流传的史书。

第二,正史文雅、野史通俗

野史就是没有经过人为修饰的,更多的是原始的史料,虽然显得粗鄙,但具有原始性。

所谓稗官野史,稗官就是小官,非官方之意。


因此,野史不一定就不真实,正史也可能粉饰太多。


心向青山


所谓正史,就是对中原封建王朝官方修史。一般本朝都会有记史官专门负责记录,一般是编写当朝皇帝起居录,这皇帝去世后,就编写成实录。这个朝代结束了,后一个朝代官方出面组织来修前一个朝代的历史。目前是从司马迁的《史记》一直到清朝修的《明史》,总共为二十四史。进入民国,只搞了《清史稿》。目前新中国还在组织人力进行官方修《清史》。在《清史》未正式出台前,还有清朝当时编写的各皇帝实录,以及官方档案,这些也可以算是正史。

因为这些历史,是官方组织修的,所以叫正史。从以前惯例,后一朝修史找的人,往往要一些所谓前朝遗老,他们态度倾向于前朝,他们比较熟悉前朝,而且观点也是同情前朝。这样后一朝代也表现出宽宏大量,以表示对修史的公正,不会去有意丑化前朝。关键修史依据的也是前朝官方记录。所以一般来说,正史可信程度要大。

除了上边说的算正史,非官方的,也就个人写的,还有历史继续中,有的人写的笔记等。还有一些不是书写者亲身经历,而是民间传闻,道听途说等,自己收集编写的。因为这些书均出自于非官方,所以叫野史。

野史很难保存,为了证实是真正的野史,一般还要考察这些私人写书传承关系,避免是后人伪造。因为要是真的野史,还是有一定历史分析价值。要是后人伪造假的野史,就是没有明确的传承记录,一般就判断是假的野史。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