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孩子如果遇到教育观念不统一,应该怎么和家里人沟通?

大脸妹爱笑


对待孩子教育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及时一个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都不一样。何况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

很多时候,年轻人会挑剔老人带孩子,一句话:你的方法过时了。虽然不可否认时代的发展,老年人很多观念确实需要更新,可是老一辈的经验有很多也是父辈很多带积累的人生智慧。年轻人没到一定阅历理解不了而已。

对待老年人教育孩子,不要一味否定。该学习的要学习,该改进的自己改进,不要苛求老人的转变,同时年轻一代的很多观点不一定就绝对正确。

一家人爱护小辈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没有人会害孩子。所以,注意你愿意,肯定可以解决。实在不行,孩子自己带。




毛眼观生活


大家好,我是@微笑教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欢迎点赞和关注。

教育孩子有多种办法, 每个人的思维角度和教育观念有差别,在孩子教育方面容易遇到教育观念不统一的情况,建议从这几个方面和家里人沟通:

组织一个小型家庭会议

和家人静心坐下来,开个小型家庭会议,确认好主题,一起聊聊孩子的教育思路,各抒己见,建议一定要和睦,如有老人,避免伤及老人的自尊心。大家平心静气地规划一下,确认每个家庭成员的“岗位职责”。达成共识,请求家人的理解和配合。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相互避开

如果需要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避开和自己教育观念相左的家人在场的时候,实在避不开一定要注意情绪,家人间相互照顾一下彼此的情绪。更不要当面指责,可以在事后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建议的形式沟通。

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

比如用一些身边的有趣的例子来启发对方,重要的是沟通时要控制好情绪,避免引起冲突。

达成共识立即行动

在教育观念上达成共识后,要积极采取行动,让对方看到成果并努力争取对方的认可。起码要让对方看到你考虑这个问题是认真细致的。

以上就是我对照顾孩子遇到教育观念不统一,应该怎么和家里人沟通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微笑教师,感谢点赞和关注。


微笑教师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会与家人发生矛盾。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不一致造成的。和家人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发生分歧时,我们要学会真确的处理。

我觉得在处理这种分歧时,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1.不要企图改变别人。遇到观点不同,不要一开始就企图改变别人,那样只会让家人对你更加抵触。我们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

2.明确自己的界限和选择。比如,我坚决不允许给孩子把尿,这就是我的原则,谁都不可以打破。那么,自然就不会有人去触碰。如果你自己都模棱两可,又如何怪他人得寸进尺?要让自己的话算话,你的话才立得住,才不会有人轻易去打破。

3.不要放着孩子的面发生冲突。遇到矛盾,尽量先避开燃爆点,不直接发起冲突,尤其是别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可以在背后私下里沟通,当沟通达到一致时,再与孩子进行交流教育。否则,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4.多跟对方沟通你的观念。如果家人某一方面做的有进步,就及时鼓励。思想的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千万急不得。

我们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说服对方。跟家人沟通关于教养孩子的不同观念时,运用同理心,将家人带到情境中去,很容易引发他们的认同。其实,不管是与孩子还是成人相处,沟通所遵循的原则是相通的。因为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他们的情绪是一样的。

理解与沟通才是家庭和睦的相处之道。而家庭和睦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教育。


yuci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使家庭中由教育观念不同引发的矛盾上升为主要家庭矛盾。那如何面对这些矛盾呢?我讲以下三点个人观点:

1.以倾听的态度代替抵触的情绪。人与人之间最有效的沟通,首先是倾听。如果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产生矛盾,我们要用真诚、耐心的态度去倾听。产生矛盾的对象有可能是老人,也可能是孩子爸爸或妈妈,通过倾听,我们能够了解对方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即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是否从长远的眼光教育孩子,是否以发展的角度引导孩子。

2.然是易地而处。倾听之后立即去沟通,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给自己一点思考的空间。这时候,我们不是要去想怎样去反驳听到的观点,也不是要想更多的理由去说服对方,而是从对方的角度,也就是站到孩子爷爷奶奶,或者孩子父亲的角度去想目前矛盾的焦点。通过互换角度,也许我们会发现,对方的观点也不是那么糟糕,可以通过下一步的相互沟通找到共通之处。

3.寻找沟通过程中融合点和突破点。沟通的过程我们必须基于倾听得到的基本要素而进行,切勿抛开倾听去沟通,否则会因脱离主题导致沟通无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沟通的焦点是孩子,无论观点如何矛盾,意见如何分歧,都可以找到融合点,通过融合点让我们的不同意见趋于一致。有融合点必然有分歧点,与融合点相比,分歧点更显而易见。因此解决分歧就要利用融合点去各个击破,各说各的理就是没有用融合点的典型例子。突破分歧和矛盾的结果并不是判断谁说的对,而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是寻找一个更好的路线去实践,也就是说,谁的方法更利于孩子成长就按谁的方法办,也有可能通过倾听和沟通,出现了一个更好的结果,那就是融合了两个人的观点,破解了两个人的矛盾后,发现了更好的方法。


沙粥110896781


直接沟通是没有用的,间接沟通的效率会好很多。

三个原因。

第一,因为直接沟通,别人会认为你有在控制他的嫌疑,所以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反控制的倾向,尤其是长辈,这个时候可能你越是跟他讲道理,他越是不想听。

第二,长辈的权威让他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还有尊严,就算是他是错的,他也要坚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男人。这一点不用争辩,因为争辩解决不了问题。

第三,基于以上2点,所以您如果采用直接沟通的模式,很容易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或者是你的妥协。无论是哪两种在孩子面前发生都对你非常不利。第1种孩子会发现大人之间是有冲突的,所以他会利用这种冲突来控制大人达成他自己的目的。第2种在起争执的过程当中,谁妥协谁就是如果,你要知道宝宝是那种还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熏陶的小动物,他的很多本性和动物的本性也差不太多,动物本性当中有一种就是靠近强者远离弱者。所以一旦在孩子面前发生了冲突,然后你又示弱了,妥协了。孩子极其容易认为你是一个弱者,他到后来不仅不听你的,然后他还瞧不起你。很多妈妈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伤心的,但是她们搞不清楚这个机制是怎么回事。她们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然后孩子还瞧不起自己这件事情非常伤心。那我现在跟你们讲清楚这个机制,希望大家可以避免这种现象。总之一切的原则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和家里的任何人起冲突。

那我们间接沟通应该怎么做呢?

这方法就有很多种。

第一种,通常你信任的或者接受的那种教育理念的专家和大v,都有自己的公众号或者音频节目,或者是视频节目。你可以转发分享他们的文章到你的朋友圈或者你的家庭群。但是记住不要转发针对你们发出冲突问题的那些文章。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就有些家长会在这个穿衣服上,年轻的家长可能会坚持3分冻7分暖这个原则,但是年纪大的祖辈总是会怕小孩冻着,所以给小朋友穿很多衣服,最后导致小朋友热着了,然后感冒伤风。这个时候如果你在已经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刚好转了一篇,“幼儿穿衣应该3分冻7分暖”的文章,傻瓜才会不知道,你不是针对他,所以你以后转发的任何文章,这个家庭成员都不会再看了,所以呢,你要转发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大微写过的其他文章,然后你要云淡风轻的像你的猪队友和猪长辈们征求意见,说您看您觉得这个教育专家写的怎么样,那极大有可能你的家庭成员就会说,那我翻翻他过往的文章吧,那刚好在他过往的文章当中,可能就会有这个穿衣的问题的文章。这个时候他看到的时候,他会觉得是有用的可以听得。

第二种,刚才提到的那个就叫做间接引导。你说话不顶用,那么就借力打力。借专家之嘴说你想说的话。第二种方式也是一样的原理。你可以在做家务的时候,然后播放音频,那为了提高效率,你一边干活一边在播育儿方面的音频,家里成员是不会说什么。同样的不要点开那一条,放大点儿声,先打开其他的音频,一条音频结束以后就会自动到下一条,慢慢地播到你想让家人知道的那一条。播完这一条就关了。如果还不起作用这个方式,你可以隔个两三天循环来一遍。这所谓借别人的嘴说话。

第三,家里的两个长辈总有一个好说话。所谓的柿子要找软的捏,先把最好说话的那个长辈教育理念慢慢同步过来。然后这位长辈会帮助你把另外一位的教育理念统一掉的。

第四,多买你认同的那些教育理念书籍。在你们家的卫生间设置一个便携书架。把这些书放在便携书架上。嗯,大家蹲厕所的时候。无聊总会翻翻的。

第五,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家庭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咨询师,他是提供隔代咨询的,你完全可以跟长辈说,你报了这个班想要学习,但是你工作没时间,问他们能不代替你去参加一下。你相信我,通常讲师的说服能力都比没有受过去训练的家长要好很多。所以自己如果洗脑不成功,那就利用别人的洗脑能力。

第六,发掘长辈和猪队友的喜好。比如说我爸就还挺爱好写字的,但是吧,他自己真的不喜欢读书,然后动不动就跟你说不。我是真的很担心我的小朋友如果跟着一个不读书的外公,还脾气暴躁,还喜欢诡辩,那可如何是好?

所以呢我提前,送了我老爸一个诗经日历。送了他一只钢笔。因为我是知道写字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耐心,改善一个人的情绪和脾气。所以这下子好了,他发现好玩的事了。每天日历上抄一首诗。然后呢,我及时跟进给他买了练习毛笔字的纸墨笔砚。真的,我跟你讲爱装逼这个事吧,到老了以后也是一样的。我爸觉得既然都已经买了,那就玩玩吧。然后抄了一幅字,虽然不咋样,但是我们一家人都说,唉呀,你写的好好呀,你很有天赋啊。然后我爸一开心,他就真的找了一些诗词歌赋,开始研究开始练。最近已经开始练的有点儿美感了,还结交了一些文人墨客,人家都是比较有素养,讲话比较温和的,时不时的还跟他普及一些现在比较先进的育儿观念,然后我就想好这个事就成了。我家宝宝以后就可以跟着外公,看他写字。

所以呢,支持你的家庭成员的爱好。单单就是你支持爱好的这个行为,他都会愿意去体谅你,尽量少跟你吵架。在你支持他的爱好,然后呢,他感受到极大的愉悦的情况下,你再去跟他走直接沟通的路线,不要批判,而是请求帮助。我跟你讲谁都能接受,没有人接受不了。而你的小朋友看到了也是一个家庭良好沟通的氛围。

就说这么多了,如果你们觉得我的回答对你们有,有什么和家庭教育以及阅读学习相关问题你们可以关注我,私信我。


海贝兔优


  • 面对分歧的心态是教育观念不统一造成矛盾的根本原因

从题主这个问题的问法就可以看到心态上的问题。

1、问题前半句用到“统一”的概念,各人所持的观众念先不论对错,所持人一定认为是对的,都想别人能统一起来,于是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

2、问题后半句“应该怎么和家里人沟通”,意测一下,这句话实际是想说,“怎么说服家人听自己的观点”,只是这里用了“沟通”一词,实质是想寻找“说服”的方法。所有的家人都是这么想的,区别只是有人想沟通统一、有人想强制统一。

家里所有成员虽然观点不一样,但面对分歧的心态都差不多,都认为自己是对的,都想别人听自己的,都很抵触被别人统一。

在这样的心态以下说统一,自然难以取得效果。

  • 从自己的心态改变起才是解决同类问题的良好开端

我们伟大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早在1954年的万隆会议上就提出了“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外交原则,让当年国力贫弱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如果当年总理据理力争国际社会认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果会是什么?

是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优越性吗?肯定不是。(今年的疫情,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就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别国是不是认可,优越性都摆在那里了。)

总理当年为什么不力争呢?

“说服”和“沟通”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只是方式温和与激烈、用词中性和偏激、方法迂回和直接的区别吗?肯定不是。

“说服”的目的是让别人认同自己观点,“沟通”的目的是寻找最合适的方案,不一定是要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本质完全不一样。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我们自己从来没有打算要接受不同的观点,怎么能去要求别的家人接受不同的观点呢?

改变这种心态,并让家人感知到,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良好开端。

  • 协调不同教育观念的基础原则

请注间这里用的是“协调”而不是“统一”,一词之差,事情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面对不同的教育观念,我们处理的总原则就是“求同存异,分类处理”。

一定要把不同类型的分歧分类处理,如果混为一谈,只会产生更多的矛盾。

1、会直接、快速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分歧

主要指有些长辈偏执,坚持一些明显不正确的观念,比如感觉孩子抽烟喝酒不会有问题;认为孩子生病可以扛过去不用上医院;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严重不在乎孩子饮食卫生;认为抱孩子去可能危及生命的地方还认为自己不可能大意失手等等。

遇到这样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必须果断阻止,包括强硬让孩子与错误观念持有者隔离。

哪怕有这种错误观念的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另一方也必须果断隔离,不计手段。

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就像必须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不容撼动的,如果可能被撼动,不排除使用战争这样的极端手段。

2、在短时间内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或本身就难分对错的分歧

现在的育儿理论五花八门,甚至一个理论本身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每个家庭成员(包括我们自己)的阅历和对事物认知程度不一样,多少总会有一些执念。于是就会有分歧。

比如什么时候断奶好、辅食要吃什么、多抱好还是少抱好、童年是快乐重要还是学习重要、某个国外的教育观念是不是适合我们的国情等等。

面对这样的分歧, 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克服自己强求按自己观念统一的心理,然后在行为上遵守从自家孩子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所有能与孩子养育的家庭成员都要认识到,无论是谁的观点,正在试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暂时没有试的方法也不一定就不适合自孩子。

这就是前面说的“求同存异”。

大家一起观察孩子、分析孩子,一起寻找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保留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全力支持不同的观点,因为我们所有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合适自家孩子的养育方式,而不是证明谁对谁错。

在这样的心态下,自己才有可能接受别人不同的观念,别人才有可能接受自己不同的观念,关键是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谁先提出来的并不重要。

3、完全不会对孩子有太多影响的分歧

有这样一种人,总希望所有事情都按自己愿意展开,如果没有,就会有情绪。

而大多数人虽然没有这么极端,当自己要去放弃自己观点、认可别人观点的时候,总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从我们自己克服起,争取影响但不去要求家人克服。如果结果能对自家孩子好,放弃自己的观点也是件愉快的事。

特别是当有分歧的观点不会对孩子有太多影响的时候,比如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好看,包括孩子是穿一件衣还是二件衣好,不防先听对方的,孩子冷了尽快加,热了尽快减就是,只要够关注孩子,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

这种时候我们退让一步,为今后能有更好的解决分歧的氛围打下基础。

何乐而不为呢?

4、如果自己做到位了,家人不被影响怎么办?

当我们自己做了以上这些,要影响家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不能强求,强求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那么我们先要认清一个事实,家人的属性无法改变、要能协调好矛盾除了影响家人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有别的方法可以一试,看效果)。

然后,我们要找合适的机会表明自己面对分歧的态度,表明自己想通过自己的面对分歧的态度和行为影响他们面对分歧的态度和行为(做在前面,用事实说话),包括用一些比较强激烈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这个想法,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这样的想法就可以,见好就收,不要得理不让人、不依不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给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之所以说不排除用激烈的方式表态,是因为有执念的人往往被执念蒙住了双眼,对一些正面的事物视而不见,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重视,而不是要求改变。

只要确认对方理解了自己面对分歧的态度,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用足够的毅力坚持下去。

要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习惯,绝对不是短时间的事。

分歧,本身就是生活的主旋律,我们要做的不是怎么杜绝分歧,而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去面对分歧。

END



中和老爸


我们家也经常为孩子吵架,我对孩子要求严格,爸爸认为,孩子大了会有自己的出路,没必要对学习抓那么紧,我认为:你管孩子以后成才不成才,但他现在是个学生,就要把学习学好,现在学习都应付,以后干什么事都会这样!不是为了让他当学霸!只是让他知道现在学习是他的责任!记得有次看过一个专家说过:家庭教育就怕父母唱反调!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很无力!但几乎好多家长都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白天沟通!特意把那篇文章转给爸爸看!他不支持我,但反复说过之后强一点了!他说:我也不听[呲牙]其实家长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孩子,如果今天作业没写完,妈妈说:写不完不能睡觉!爸爸说:不写了都几点了睡觉,然后两个大人为这事吵起来了,孩子也睡觉了!你们想一下:孩子下次是期待这样的事!还不不期待呢[呲牙]


都市外乡人在青岛


在教育方面,父母双方,或者是其家人,大家的观念不同,如何解决呢?

(1)大家是一家人,都是为了孩子。但是却不能用这个借口,就各种要求孩子,全按照你自己想法来。

(2)当你自己没有在看着孩子,就不要过分的去要求别人。更不能把孩子当做出气筒。或者是把孩子当做两边的筹码。

(3)改变别人,永远比自己去示范要难的多。与其费力气的去改变别人的想法,不如自己先做好,当其他家人看到,孩子的改变后,也就不会那么反对了。

(4)自己要做好,然后才可以去引导孩子。顺带让家人信服。不要自己懂得不多,还总是用大道理去压别人。

(5)教育也不一定就事无巨细的都一致。只要在大方向保持相同,或者是相似的挂念 就可以了,其他的小细节,父母就可以各自发挥了。











蓉城老师说语文


教育观念不统一,是教育者最大的困难,也是对被教育者最大的伤害。我记得和学生们沟通时,很多孩子会提起家长的意见不同,会经常争吵,或者是隔代人参与教育和父母意见分歧较大。面对重重困难,主抓教育的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定式和大的方向,首先和干扰你的人进行沟通,确定好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分析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谁的教育对孩子更有帮助,所有参与教育的人都要达成共识,那么今后的教育中,主要负责教育的人每次的教育方式不管对错,其他人不得在孩子面前反驳,事后可以共同探讨,修改不足。如果孩子有大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那就得寻求专业帮助,我经历过无数的家庭调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教育孩子有必要时,需要第三者插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79841a057f247ccb8cce46229b7966a\

携手一遇


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一刀切,不能单一草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庭中父母是子女的表率,学校里老师是孩子的师表,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的方法是多样的,成才的道路是艰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