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全文告誡了孩子怎樣的道理?

玉錦瑤


你好,很高興一起來學習《誡子書》帶給我們有哪些道理。

《誡子書》是一封家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全文是這樣的: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是以畢生的心血總結出來的肺腑之言,想要成為一名君子,到暮年時不後悔,那麼作為孩子的你們,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學習要靜得下心來。我們在學習知識時,要做到靜得下心來,沉得住氣,踏踏實實地鑽研,不受周圍環境影響;在學習為人處事時,要冷靜處理,仔細分析,多思考多動腦。靜不下心來的話,往往事情會變得糟糕,目的會很難達到,學習就會變成假學習。

2、 養成勤勞節儉的品德。儉以養德,告訴我們要節儉,不能鋪張浪費,養成質樸勤勞的習慣,不攀比,也不能隨意收受別人的饋贈,潔身自好。

3、 樹立遠大的目標併為之努力。我們需要樹立遠大理想和目標,如果心中有雜念無法專一,不能及時排除干擾是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的,需要克服困難,克服阻力。

4、 學習要持續,人要有志氣。一個人想要有才華,必須通過持續刻苦的學習,並在目標誌向的引導下,持之以恆,沒有志向也將無法有所成就。“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也是這個道理。

5、 養成良好的心態,忌懶散浮躁。放縱懶散是一種惰性,如果不能克服就會無法打起精神,整天昏昏沉沉,無所事事,無法以最好的狀態去學習;急躁冒險,急於求成,就不能陶冶性情,事情自然都是很難圓滿的。

6、 學習要趁早趁年輕。時間一天天在過去,如果年輕的時候不努力,蹉跎歲月,意志力也會隨著時光而流逝。等到年老的時候,枯枝零落,與世隔絕,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房舍,再來後悔當初,還有用嗎?學習了就總會有用武之地,不學那就什麼都沒有,而且必須趁年輕學習,年輕時候的記憶力,理解力,精力都是最旺盛的,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華,不要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慨!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閒聊新發現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這篇文章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

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馬德里的陽光


《誡子書》,我喜歡的一個短文,諸葛亮,作為一名父親,對子女的殷勤勸導,對子女的期望,這是每個做父母所應有的心態。適合每個人去讀,去體會,和感悟!

不光古人適合,就是在現今社會,他也不過時,而且以後都會成為世人面對自己的人生路,所該持有什麼樣的學習心態!一個靜,警告了當下社會浮躁,碎片化的時代,人們共有的通病!提醒人們,應該追求怎樣的人生價值觀,做學問,做專業,哪個離開靜字,沉不下心來,都是做不好的!

勤奮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體驗,其重要性更不用說。我們也應該看到,人生短暫,對自己的追求,不能猶豫,不前。用毛澤東的話,做事情,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我兒子已經上高中了,在他上初中時,這個短文,我是要求他會背誦的,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我相信他有他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也相信,不管怎麼理解,對他個人的成長,都是大有裨益的,受益終生!這也是每個為人父母對孩子們的期望吧!


墨家養生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告誡兒子讀書立志,修身養性,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文章不長,大意如下:

君子德行的養成,要靜下心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才能明晰自己的志向;沉心靜氣,集中精神,方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靜得下心、沉得住氣。才幹是通過學習獲得的,不學習成不了才。

只有堅持不懈地持續學習,才能廣博自己,豐富自己。學習要樹立目標,沒有志向目標,漫無目的亂學,成就不了學問。

放縱散漫、懶惰懈怠,不能振奮精神,無法深入鑽研;冒險急躁、衝動急進,難以養成穩健的性情。

年日消逝、時光疾馳,人的意志也會逐漸喪失,就會像枯枝落葉一樣飄零,被世界遺忘、社會淘汰,等到你悲哀自己家徒四壁的時候,怎麼還來得及啊!

諸葛亮這篇短文是告誡自己的兒子,將來為人處世,要勤敏好學,要有遠大的志向,並且為實現目標沉心靜氣,努力上進。韶華易逝,光陰可貴,莫要等到後悔就來不及了。


有知有味知味free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影響很大的人物。他的巜誡子書》流傳甚廣,對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長影響深遠。巜誡子書》本來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旨在勸戒、勸勉自己的兒子,這封家書不足百字,但把修身治學談得深刻透徹:諸葛亮開篇就用“君子之行”的最高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修身養得是做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礎。正如現在我們所倡導的“徳育為先”。如何修身養德呢?諸葛亮指出:通過“靜”和“儉”。靜,強調內心的寧靜,是內因;儉,是節儉、儉樸,是物質上的低要求。正如孔子說顏回的“一簞米,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諸葛亮指出要通過靜與儉內外兼修,方能有成就。接著,諸葛亮強調“靜”與明志和成才的關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指出了“明志”的前提就是淡泊、寧靜。接著說,要成才,就必須學習,要學習,就必須靜,諸葛亮從正反兩面進行勸誡,不得“淫慢、不可“險躁”。最後語重心長告誡要昔時勤學,學有所成,奉獻社會。


都市閒翁


很高興能來分享《誡子書》對於告誡孩子的相關道理!


  • 首先介紹下《誡子書》,本書是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等集於一身,被後世尊稱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在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表達了諸葛亮為了蜀漢的大業盡心盡力而沒有顧及親自教育自己的8歲兒子的一種愧疚,同時字裡行間裡也流露出對於兒子的深切愛意,成為歷代後人學習的經典佳作!
  • 其次瞭解下原文和大意: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大意:

君子的行為準則,就是用寧靜來提高自己的修養,用節儉培養自己的品德。如果不能做到管理自己的慾望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大的志向,如果不能排除雜念的干擾就不能實現遠大目標。學習必須要靜心專注,而才能的增長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不能讓自己擁有很多的才能,沒有遠大的志向就不能讓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惰就不能振奮精神,而冒險急躁就不能陶怡性情。時光一天天流逝,意志隨著歲月不斷消磨,最後枯敗零落,大多是因為不接觸實際生活,不被社會任用,只能悲傷的居住在貧苦的茅廬,此時悔恨又怎麼來的及呢?

  • 最後我從中感悟到勸誡孩子的道理:

1.保持寧靜的心態,因為無論什麼時候只有處在寧靜的狀態中,人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這樣才能很好的解決和處理問題。我們有沒有發現,當我們的內心處在比較寧靜的狀態時,自己的大腦反映問題會比較清晰,容易正確的判斷,處理問題,比如我們經常在別人生氣發火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就是消消氣,別生氣等,實際上就是讓自己暫時靜下來,這樣智慧容易出現,能夠讓自己理智對待問題,是不是這樣呢?從反面來說,就是要儘可能做到不急躁。

2.培養節儉的品德,也就是節約儉省,不浪費的美好品德,這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之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或者這樣的報道,這裡的節儉範圍很廣,不單單是物質方面的,比如:不浪費 水,食物等,也包括其他的內容,比如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做到合理安排,也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比如: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約好一起參加某活動,你的孩子很長時間沒到,讓別人等了很久,這也是浪費別人時間的一種表現,也就能體現出不節儉!

3.自控能力的培養,諸葛亮這裡面列舉了關於自控的內容,比如管理慾望,排除雜念,克服放縱懶惰,等都屬於自控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範疇,也給廣大的孩子們指明瞭方向,也就是主要管理自己的慾望以及排除雜念干擾,比如貪玩,喜歡玩遊戲,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剋制自己了,不要玩的太多,一週規定大概玩幾次,儘可能不要超過自己規定的次數,儘管大腦裡會不時有慫恿的念頭產生,也儘量不要違法自己規定,這就是自控能力的培養!

4.持續學習,因為時代是不斷髮展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並不是學校的學習才是學習,其他方面的學習也是學習啊,比如學習和同伴交往,學習騎自行車等這也是學習啊!

5.培養專注精神,簡單說,就是專一,我們知道,當太陽光透過凸透鏡會匯聚為一點,此時如果將小紙片放在聚焦的這一點上很可能會將紙片點燃,這就是凸透鏡匯聚的力量,也可以說是專一專注的力量!所以,培養專注精神對於孩子的成功是非常有利的!

6.廣泛接觸實際,理論只有與實際生活,才能活學活用,否則都是紙上談兵,而且從實際中去體會,操作等又會加深對於書本知識的理解!

7.珍惜時間,學會時間管理,集中力量做主要的事情,其他的不太重要的事情暫且放下,也就是第一原則要考慮的是重要並且緊急的事情,第二原則考慮的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第三原則考慮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第四原則就是一些不重要也不緊急事情放在最後,這也是著名的時間管理的帕累託原則,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下!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不足,歡迎一起討論交流!


系統國學


要有志向善於學習,能不被身心的各種慾望所操縱,戒驕戒躁靜下心來做點事,使自己能夠有益於家國,做一個有價值和意義的人。人生,不過百年如白駒過隙,很短暫,不能荒廢。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陽光明貞


《誡子書》主旨是告誡孔明其兒子要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苛律自守,淡泊明志,不懶惰,不急燥。


瓦房店金鑄軸承


諸葛亮的《誡子書》告誡子孫要靜心向學,修身養性,是一篇教育子孫,傳家立世的好文章!


天高雲淡ght


諸葛亮的誡子書告誡孩子,修身,養德,立志,以及遠大理想。學習時要靜心思考。不學無術,不能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