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樂與路,一個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生,可依靠的只有努力和運氣

創作手記:

在以前,跟朋友聊天,講完自己的人生的時候,很多朋友都說,你怎麼不寫書啊。跟學生講我過去學習音樂的過程還有一些經歷,學生都說,老師你真的自己學的啊?! 然後出於這兩個條件。加上了這次在頭條推送的寫作創作比賽作為契機。我也就打算整理一下,並把我的人生從開始接觸音樂,到跟音樂分開,再到迴歸音樂工作的整個過程寫一寫。事實上,寫下來的內容也只能說,是我人生的一個梗概吧,畢竟太多細節沒辦法全寫進去了。不過,能給讀者帶來一點觸動,對於我來說,也就是成功了。

很多人都羨慕我,說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真的太爽了。我心裡其實覺得,也還好,都是為了生活。喜歡的工作,確實做起來有動力多了,即便很累。其實學習音樂到靠音樂工作的整個過程也不是那麼的順利的,跟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是分分合合,有過絕望,也有過希望,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只能說,我是這些人裡面比較幸運的一個吧。

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覺得,寫的散一點吧,也就可以了。把我生活的線路基本寫好就行。大家讀起來,沒有什麼奇怪的感覺就好。中間的事情,人物,都是真實出現的。不過,在內容方面我會稍微調整一下,讓文字讀起來更有故事性。於是就這麼一天寫上一章左右,後面再花幾天時間去查錯,修改。另外一邊寫,也一邊在整理自己的照片庫,有些覺得跟經歷有關的新老照片我也附上了,不過保證大家的肖像權,我就打上馬賽克了,同意我發的就沒有打,希望別介意。


《 我的,音樂與路 》

序章

起始線,音樂樂章的起點

學習音樂已經快30年了,而正式以音樂為生也已經有10個年頭。現在每天都會走時間表一樣,早上10點半到工作室打開電腦,非常順手地就把音頻工作站宿主打開,再把昨天錄音完成的工程打開,就開始新一天的工作。我覺得對於很多人來說,日復一日的,沒有終點的,且算不上喜歡,但是能帶來不錯收入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苦行。能做自己發自心底喜歡的工作是真的障礙多啊!但我做到了,所以對於我來說,工作就是享受。說來,真不容易!兜兜轉轉,走走停停地經歷了反對,遭到過拋棄,品嚐過失敗,一步步走到現在的穩定狀態。雖說出來社會工作了,誰不是這樣?可我覺得,即便這樣,我,也是不容易啊,呵。

每次我的朋友跟我聊完人生以後,都會感嘆,“你真能耐,竟然這樣兜一大圈回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還能靠這個吃飯,牛啊!我也想跟你一樣,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我也覺得,是還挺厲害,但是過程也是辛苦的,關鍵是自己能不能狠下心吧,或者對於想要做的事情是否打心底執著,並把能力提升到專業的水平,至少得說,你喜歡的事情能給你賺上生活費吧。最後就是看機遇了。

我到底是怎麼喜歡上音樂的,其實已經記憶模糊了。不過我還是想把這些模糊的寫下來,萬一哪天,我已經真的記不得了,我還能通過文字,找回一些我的過去。

起始線,音樂的開始,往後將會是此起彼伏,色彩斑斕的旋律。

第一章

起音,attack,有力的,紮實的,在音色上,指聲音從發出到最大所用的時長。

還能記得住的,跟音樂有關的,最早的記憶是我8-9歲的事情了,有些細節有點模糊。這段記憶也是我跟我的學生舉例說明音樂學習不容易的內容。

我記得,我很小就特別喜歡音樂。至於為什麼,也許因為在我小時候,家裡再怎麼不富裕,也想辦法買了臺組合小音響有關。父親母親都是喜歡聽音樂的人,於是我從小也耳染了。到了8歲左右在學校音樂課簡單學了一些樂理後,我就開始了無休止的自學之旅。自己讀音樂課本,到圖書館找音樂相關的書,看理論的,看鑑賞的。然後試著聽音樂扒旋律,試著用口琴或者笛子吹奏出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想做到這個事情,也許純粹是覺得做到了很有成就感,即便沒有人會說我很厲害。那麼記憶的起始點,大概就是這樣子。

第一首扒譜下來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8歲半吧那時候。記得是快暑假前開始的,一直到我過完10月份生日以後,到了年底才全部完成,歷時半年。這個我是真真切切記得的,因為真的聽了無數遍,刻骨銘心了。最後寫出了,旋律,調性,調式,節拍,都是正確的簡譜。應該沒人能懂我當時的喜悅和興奮吧。那感覺就如同情竇初開的成年小夥終於和愛人共同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成為了男人一般的精神狀態。這就是音樂之旅出發的第一個里程碑。接著這“情竇初開”的孩子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接下來3個月完成《山鷹之歌》排簫版的簡譜,再接下來是一週完成了《綠袖子》,還有到了CD時代以後班得瑞的《仙境》《藍色天際》《春野》《日光海岸》等專輯中的大部分樂曲。扒譜用的時間越來越短,譜子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

我好像沒有說我是怎麼聽歌扒譜的吧?沒錯,沒說。知道90年代的磁帶機嗎?只要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應該知道吧。我就是播放,倒帶,再播放,再倒帶,用一個半音口琴,挨個挨個音去核對,去計算到底是什麼音名,到底是什麼唱名,應該對到什麼調,節拍又應該如何算,等等。直到半年內第10幾次按壞磁帶機的倒帶鍵和倒帶功能,才完成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簡譜。至於因弄壞磁帶機屁股開花的事,我就不用細說吧。到了第四、五首歌的時候已經到了CD時代了。然後經常摁壞的就是CD機的AB功能鍵了。幸好的是,到後來基本上聽幾遍就能寫下譜子來,那麼更多的時間都用到了怎麼能讓口琴或者笛子吹曲子出來好聽。這樣,屁股也可以少受點皮肉之苦了。(AB功能鍵是,設定歌曲中A點和B點,這樣就可以自動循環放AB之間的段落)

其實我父親母親,都根本不知道我到底用磁帶機和CD機幹嘛,一直都以為我只是調皮喜歡亂摁按鈕。我自然是不在意的,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很了不起的,自以為,也就好了。到了13歲初中,我由於對音樂的感覺不錯,就進了學校的管樂團。管樂團沒有口琴,我唯一能吹響的就是長笛。接著的事情就非常清淡了,訓練,鼓號隊表演,普普通通,但是音樂老師卻總說:“你這個孩子有點不同。” 我是沒聽明白什麼意思了。

14歲,在家附近的一個商場中,看到了一把吉他。我突發奇想跟母親說,我要學這個,而我母親也跟被催眠了一樣,就答應了,特驚喜的經歷。於是,吉他當場就買了,258塊,98年,相當於現在1000?2000?還託人找關係,找到了我們小鎮上唯一一位教吉他的“老”老師,一老頭子,板寸頭,半白,也許有60多歲了吧,一直都沒問。跟我一起上課的,無獨有偶,是我同班同學兩個,“青”和“泉”,青早點學,算是我師兄,而泉晚點,算是我師弟,我呢,八戒。由於之前打下的音樂基礎,加上對於音樂的狂熱,加上瘋狂地練琴,加上貪婪地吸收並消化著師父教的內容。進步速度直拋兩位師兄弟,他們連我車尾燈都見不著。據我母親說,兩師兄弟看到我的進步,被打擊到了,青是第一個放棄的,接著泉也受不了了,不再學了。又如何?我的錯嗎?

我的啟蒙師父真的非常嚴格,手裡總掂著他的小戒尺,只要我們坐姿錯,彈錯音,彈錯拍,走神,基本上就是一下。他不允許我們有任何一絲態度不認真或者彈琴粗心,我們可以彈得極其極其慢,但絕對不能錯。每次下課,我們仨,都被打的跟斑馬一樣,不,老虎一樣,呵。直到很多年以後,老師仙遊前的一次拜訪敘舊,我看到他掂著那小尺子,都還是有點拘束感,心有餘悸啊。。確實是這樣,不過,我打內心深處,由衷地尊敬我的嚴師,沒有他,沒有現在的我。跟了師父一年半之後,家人就不願意讓我繼續學了,說我走火入魔,每天都要睡覺了,都還要用衣服把吉他的琴身共鳴箱塞滿,不發出聲音地彈2-3個小時。(其實並沒有太影響學習,我成績還是一如既往地中等)也罷,我自己不能學嗎?

起音,終歸是要到達持續音和衰減音的。不過,只要音樂不停,下個音,是一定會來的。

第二章

倚音,裝飾音的一種,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但轉瞬即逝。

在我生活的小鎮,當時會彈吉他的年輕人真的不多,信息不太發達的地區和時代,就這樣了吧。我剛進高中,就和我同門不同期的師兄“亮”認識,其實也是師父介紹的,他在我隔壁班。老人家說:“不學了可惜,有空跟這位師兄多一起玩,學點新的。”(讀者朋友們,你能理解那種黑暗中見到明燈的喜悅感嗎?)於是放學的時間成了我跟亮兩人切磋相互研究學習的美好時光,感謝學校讓我們帶樂器放教室裡。說真的,學習這個事情,有時候需要專心一人苦讀,但,有時候兩個人一起研究摸索探討事半功倍。高中幾年裡,兩個人交換著各自的研究,爭吵著各自覺得對的理論,比較著誰彈的內容更好聽,也配合著看怎麼把一首歌彈唱得更加感人。兩人的演奏水平和樂理水平,神速提高。因為經常會拿琴到操場彈,後來我們倆成了學校的“網紅”,吸引到了我們第一支樂隊的bass手“德”,和樂隊的鍵盤手“欽”

那個年頭竟然在我們小鎮上有bass手?還有鍵盤手?還是學生?還是我們年級的?還是我們班的?!這就算了,還是跟我們同一個師父的?!這倆人藏的夠深的啊!!師父怎麼不提這個呢??!德說,本來不想說的,只是一直看著你們倆玩得那麼爽,實在忍不住了。欽是一直跟德一起玩,在玩beyond的歌,而師父是真的沒想起來,我暈。我跟德說我也喜歡beyond呀,我跟亮經常彈唱他們的歌,畢竟beyond在那時候的小年輕樂手心中就是神一般的存在。那我們差鼓手怎麼玩樂隊?雖然我唱歌還湊合。神奇的事情發生在身邊了,亮突然跟我說,他會打鼓,“我@!”什麼時候的事情?!其實亮本來就是學打鼓的,但是鼓不方便帶學校,順手學了吉他。當時的我表示“順手?…………”。怎麼你們個個都深藏不露啊!!然後我們兄弟四人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到底咱師父是什麼人,懂多少樂器啊??!!

就這樣,我們幾個人找到了學校音樂老師,剛剛師範畢業回來的,年輕漂亮的,有夢想使命感的麗麗老師,幸運地借到了音樂室。音樂室有簡單的音響,還有迷之電民謠一把?!驚了個呆,誰的啊?麗麗老師也不知道。鼓的話是我和德還有欽一人湊100塊,亮自己出了400塊,一共湊了700,買的一套國產的津寶架子鼓,放音樂室角落的空位。聲音是真的爛,但是那時候已經很滿足了。每天放學以後或者偶爾週末我們幾個就集合音樂室排練,其中還有很多好玩的細節,就不多講了。幾個人一起參加了學校的藝術節,效果真的其爛無比,畢竟建校100多年,從來沒有過樂隊演出的經驗,沒有適合樂隊表演的設備,樂隊音樂的聲音能從校園的廣播筒放出來,就不錯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一個不小心成為了學校的傳奇人物。好多年以後回到母校逛逛,保安大爺還沒換人的時候,他還會跟我們說,傳說還在流傳著,而且越傳越誇張,特喜感。而自我們樂隊“出道”以後,學校的樂隊漸漸多起來了。這個是我音樂道路的一個新里程碑。快樂的音樂時光是真的快樂,卻又如此的短暫。

倚音很短其實,不過嘛,倚音之後,接著的不還是優美的旋律嗎?那就好。

我的音樂與路,一個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生,可依靠的只有努力和運氣

第三章

啞音 吉他小提琴這種絃樂器都會有的,即便彈響,也只是一個摩擦噪音,很有力量感。

父親母親即便算是非常開明的人,但是對於我想要靠音樂吃飯這個想法,跟當年很多其他學生的家長是一致的。“音樂就是公子哥娛樂的,沒錢途。” 於是,在我覺得全校都認為我要學音樂,走音樂之路,參加藝考的時候,分班我選擇了物理班。在我父母眼中,我的選擇是明智的,我說我喜歡計算機,將來一定是大熱門有前途,他們老人家紛紛點頭贊同,說你真懂事。對於這個選擇,我也認為是非常明智的,原因是,我無意中聽說星海音樂學院的錄音專業因為涉及到硬件,要物理生。雖然我是想做吉他手,不過管他呢,混進去再說,自以為完美的解決方案。結果大家能想象嗎?我一邊學著物理班的內容,一邊繼續跟麗麗老師學著音樂,一邊瞞著父母,到最後等待我的除了爆炸還有什麼?

怎麼會有事情瞞得住父母的?最終在我跟家裡人大吵一輪,父母跟麗麗老師大吵一輪,再加上全世界冷戰一圈以後,父親還是明事理的,母親還是慈愛的。同意了我的瘋狂任性,至少讓我去挑戰一次藝考,成功了,他們會全力支持我的音樂學業。失敗了,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必須乖乖地去考普通的大學,學一個他們選擇的覺得有前途的專業。結果呢?如同大部分電視劇一般,我拖著打敗仗的身子和腦子,離開了星海音樂學院。當時,家裡也沒有富餘可以支撐我繼續奔跑去其他地方繼續追著考。而事實上即便有富餘,在經歷了星海的考試洗禮後,我清楚地認識到,當時的水平,如果星海考不上,更好的學校就更難了。錄音專業當時沒有幾個學校開專業,基本上可以說,不成功便成仁了。而此時的我,精神狀態已經是接近崩潰。還好,父母親並沒有覺得打勝仗了就該高興一般嘲諷,不然,我也許就真的18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了。在父母和麗麗老師的輪番安慰,還有我的班主任耐心開導下,至少心理問題解決了,恢復過來了。

回到了學校以後還有一些時間,既然自己已經答應了,那就做唄。就遵循了父母的意願,努力把文化課學好。還不錯,最後考上了大學。其實我普通文化課的成績也基本上還是在班裡中間的,考個二本沒問題。高考之後,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到了學校選專業的時候,因為學校的文理有一些課目可以穿插,就根據母親的意願,選擇了也許將來會很火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從星海回來以後,到高考完成,大學錄取的整個過程,感覺轟的一聲就完成了。然後一切就像大局已定一樣,我就揹著行囊到了武漢,開始了我自以為會無奈無聊的大學生活。音樂生涯彷彿從此結束了,音樂將只成為我的愛好。

啞音貌似噪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會有一切皆落實的感覺。那,之後呢?

第四章

波音是由主要音符開始向上或向下與相鄰的音符之間快速波動的裝飾音。

我的音樂生涯,真的告一段落了嗎? 是的,沒錯。至少,當時的我,是下定了這個決心,喜歡就好了,聽聽歌就好了,隨便彈彈琴就好了,還追求什麼極致啊,還追求什麼出神,還做什麼音樂工作,罷了。

跟大學宿舍的哥們還算合得來,知道我會彈琴,也偶爾幾個人沒事瞎唱唱歌。從開學以後,日子一天比一天平淡,該上課的上課,該吃飯的吃飯,該睡覺的睡覺。表面上開開心心,各種商業微笑,心裡如死灰一般。跟室友們也沒有提到過藝考失敗什麼的,避免大家所謂的同情感慨,自己又不甘了。直到某一天到來之前,生活也都一直維持著這種平靜。

說著,某一天來了。學校每一年都會進行藝術團招新,包括主持,歌手,舞蹈,當然還有器樂,和樂隊,也會需要一些打雜工作人員以及財務和幹事。那天,我吃完中午飯從食堂走出來的時候,在食堂邊上的大道,看到了藝術團的橫幅,讓我想起了藝考那天,進入夢想中的星海校門的一瞬。放心,沒有鼻子酸。只是輕嘆了一口氣,站在路邊看了一會兒。準備走的時候,突然一個人拍了下我的肩膀,我回頭,心想:“這人是誰啊?”一個我不認識的潮人。他開口就說:“走,我們一起報名吧。”“呃,什麼?”我壓根沒反應過來。然後他就推著我快步走。“嘿,嗨,嗨,你怎麼回事啊?”我一邊被推著走一邊問。“我彈bass的,也會彈吉他,你跟我組隊吧,我們報名去,我經過你宿舍看到你彈琴很不錯。”他邊推著我走邊解釋。這個就是我跟“宇”的相遇,是個同宿舍樓層,計算機專業的同學,也是大學的好哥們。

還沒反應過來就糊里糊塗報名之後,又經過了一番淘汰賽一般的選拔。我的水平好歹是挑戰藝考的,自然就順利進藝術團了,宇也挺厲害的,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我們以吉他雙人組合的形式登記到演出名冊。這個哥們真的是有水平,有性格。當年大學中雖然不缺乏染頭髮的,但是畢竟正規大學,長頭髮,還染了,還燙了的男生,真的少。沒錯,對我這個從來沒離開過整齊短碎黑來說,那就算是很有個性了,加上瘦長的1米8幾高個,真的帥。他跟我一樣來自廣東,溝通嘛自然就是廣州話了,他彈琴,聽力的水平一點都不比我差,不過也沒有在我之上,真正的大家水平平平了。也好,之後為了安排節目,排練節目,經常倆人就一起練琴,一起研究音樂。像極了愛情對吧,也讓我想起了亮,呵,這不是耽美文,別想多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經常深夜下著大雪,兩個人就拿著吉他在宿舍陽臺練習套路即興。就是一個和絃套路,一人彈8次循環伴奏,一人彈一大段solo(主旋律獨奏),然後交換,一彈就4,5個小時。漸漸地,彈奏方面以及即興反應方面還有樂理方面,兩個人都飛快地進步著。這時候也漸漸開始有了一些賺錢的小計劃——駐場。

為了這個小計劃,很快地找到了,廣東的客家人“雄”和“建”。他們其實是大我們一屆的師兄,都在藝術團,他們是歌手和鼓手。那麼這樣一來,我們就有了小樂隊了。雄和建他們目的比較明確,就是要組隊賺錢的,所以大家很快就達成共識了。在經過朋友的介紹,我們去了一個小酒吧駐場,收入對於學生來說還算可觀。說實在的,駐場真的是非常鍛鍊人的。每天都要抽時間去聽歌,扒譜子,而且還要儘量靠近原版,幾個人每天都聚一起整理譜子,還有排練。(這裡,謝謝關心我學業的讀者,我成績依然是中間,奇怪了,我學習竟然沒受影響。)慢慢也存著錢,然後更新了自己的設備,包括吉他,效果器什麼的,換了比較好的。一邊上學,一邊演出,其實也挺累的,畢竟演出是到晚上12點結束,每天都偷偷翻牆翻樓層回去睡覺的。累,不過,心裡那層死灰也漸漸被掃去了,確實如書上說的,充實真實的生活是最好的心病藥。對於我來說,有個前提,就是要有音樂。

酒吧裡面有位調音師“康叔”,他可以說是我人生歷程裡面第二位正兒八經的師父。50多歲,永遠帶著一頂鴨舌帽,T恤衫牛仔褲,帽子每天不重樣,他哪來那麼多帽子?康叔每天開場前都會給我們做調音,都非常非常的認真,而且思路清晰。他教會了我如何操作調音臺,還有現場音響設備的一些知識,每次我們都會提前1個小時到酒吧,然後康叔都會給我講一些他懂的知識。康叔同時也是一位鍵盤手,會幫我們撐撐表演場面,畢竟4個人樂隊,聲場效果還是淡薄了點。他也教會了我很多樂理知識,可以說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吧。大學4年除了最後一年實習,前面的3年,在康叔身上學到了非常多有用的內容。而對於康叔,我一直覺得,最關鍵的是,他在我的音樂之路上,給我指了一下路,從此改變了我腦海中,如果要走音樂這條路,就要做樂手的想法。“製作”這兩個字點醒了我,讓我突然有了新的方向,但是學業呢?將來工作呢?一下子,心裡好忐忑。是矛盾的兩頭在相互擠兌著。也是興奮,因為深夜迷霧的大海中見到了燈塔的光亮。但也是猶豫,我答應過父母的事呢?燈塔的方向不是任務的目的地。

波音的上下跳動,就像這時候我的心理狀態,而音樂嘛,總有起伏的。

我的音樂與路,一個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生,可依靠的只有努力和運氣

第五章

電音,不是音符的用法,是一種風格,讓人積極亢奮。那亢奮過後呢?

2004年,父親寄了一些錢給我,說,學校該用電腦了吧?少打遊戲,電腦用來學習的。我心裡自然是高興的,但是小時候特別喜歡打遊戲機的我,不知道為啥長大了覺得不想碰遊戲,所以,父親的擔心其實有點過頭了。而事實上,我心裡其實早就知道我要用電腦做什麼了。

康叔給了我一個軟件,也不知道他哪裡神通廣大來的,Fruity Loop 3.56。很多人接觸錄音或者什麼製作之類的,都是接觸Cool edit,一個多軌錄音編輯軟件。而我接觸的卻是一個做電子舞曲更適合的創作平臺宿主軟件。他說,這個可是通過好多關係才弄到的破解版啊。我呢,不明覺厲,因為壓根不知道什麼叫破解版,就是覺得外國貨,很牛逼的啊,於是從這裡開始了我的製作學習之路。軟件比起剛才說的Cool edit更加適合編曲用,全英文,界面看起來都超級專業。軟件裡面有非常多的國外電子樂大師的示範工程,可以參考學習,真良心的商家。當時我其實沒意識到商家有多良心,以為所有這種軟件都是有那麼大量的示範工程。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做電子音樂以及音頻處理的知識,雖然知識不繫統,但是,我一邊音樂一邊學業還能保持住,學習上我還是有自己的一套整理方法的。在康叔偶爾的指導下,研究了,學習了,自然少不了做自己的作品。大二下學期,正式完成第一個自己的舞曲音樂作品《飛天》。後面陸陸續續寫了不少作品,最終把“飛天”作為專輯名稱,把這些作品都收錄進去。由於一直沒有找到好平臺發佈,就存著了,直到2018年中,我才把作品重新做了母帶,發佈到某出名的音樂聽歌平臺上。自康叔給我Fruity loop以後,再給我的軟件也越來越多,主要是VST插件效果器,能把聲音做得更好。我也從這裡開始自學起了聲音的過程處理以及音樂混音後期製作。

之後的生活,其實看起來也很平靜,但比之前更加充實。上學,酒吧演出,藝術團表演,音樂製作,等等。也因為音樂以及緣分,結識到了初戀女友,同是藝術團的成員,跟我們一起在學校演出的鍵盤手“文”。在音樂製作技術上,為了做錄音類作品,也把Cool edit學會了,後來覺得太簡陋了,很多vst都用不了。於是又學會了Nuendo和Cubase。接著跟文和宇一起寫了一些作品小樣。為了討好文,還為她寫了一首歌。那時候彷彿已經忘記了當年藝考失利的事情了,不過嘛,畢竟也有些時間了,人總該長大的,事情也總該過去的,心裡也少一些浮躁。曾經覺得我已經遠離音樂了,不再音樂了,現在才發現,其實音樂一直沒有離開過我,或是應該說,其實我壓根最最最深的心底中,還是一直在想著要走音樂這條路呢?儘管生活如此美滿充實,但是現實的大鐘不停地在敲響著。

電音是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的,讓人放縱快樂,可是過後,還是要面對現實,那下一曲是什麼?

第六章

休止符,表示沒有聲音,但是節拍得繼續數著,等待著下一個樂句的爆發。

人吶,學的越多,懂得越多,越是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知道自己其實水平不咋地,感覺自己現在的水平靠音樂吃飯,還是有點痴心妄想了。於是,在大學準備實習之前,也就是大三最後一個學期,我也認認真真想了現實的問題。要準備離開了,樂隊自然也就解散了,駐場的工作也辭掉了,樂隊成員也都各奔東西。此外,文的現實主義更是我回到現實的催化劑。

文是我的女朋友,她是一個很現實主義的女孩子,對於將來,她想要的就是,我可以認真工作,慢慢提升,然後兩個人能過上實在的好日子,音樂賺不了大錢的,保持興趣就好,這樣踏踏實實的女生,夫復何求啊。我呢,雖然內心對於音樂的躁動又復燃了,但是也知道,自己不能再那麼小孩子氣了。經歷過一次藝考的慘痛也就夠了。在實習之前,也跟文的父親見了幾次面溝通。文是湖北女生,我呢是廣東男生,我是希望回廣東發展的,而文是能有自己決定權的有點小強勢的女孩,她很喜歡廣東,本來就想著畢業到廣東發展,她的父母老實人也沒她什麼辦法。而我,也還算是給人感覺老好人一般的乖乖男生,整齊的短碎髮,乾淨的衣著,帶著眼鏡,文質彬彬(假的)。她父母親見過我之後,聽了我說,不會像一般的男生一樣畢業了就拜拜,而是希望創造能兩個人不要分開的條件,在各種表態和保證之後,他父母也最終算是放心下來了。文和我一起到了我也不知道為啥就特別喜歡的2007年的深圳,開始實習和對未來生活的準備。

找工作也好,租房子也好,還是挺順利的。也許因為我們學校不差,而我專業方面也算過關的緣故吧,我進到了一家做造紙設備以及噴淋清洗設備的外貿公司工作。忘了說,文,黑長直,矮我半個頭,穿著跟我很像的極簡風。她是財務專業的,學習成績非常不錯,平時有空,我們都會去圖書館複習。她呢,進了一家香港在深的會計事務所,雖然不是普華永道或者畢馬威這樣的,但也不差於四大。我呢,除了正常外貿公司的工作,還漸漸認識了一些在深圳玩音樂的朋友,經過介紹,週末我會到一家培訓中心教教吉他。平時該約會約會,該生活生活。日子進入了一個和音樂有點脫節的生活中。心裡的音樂之火慢慢滅了的感覺。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2年多。

我的工作其實非常累,收入是不錯,工資加提成還算是很多剛出來工作的人都要羨慕的。但是我覺得,那是用生命工作啊,因為公司工作量還有做外貿有時差,我經常深夜3點都還不睡,跟國外打電話談價格,談合同條款,吵運輸方式和交貨條款,早上還得7點鐘起來上班。辛辛苦苦,為了把房子的首付賺出來。父親母親說,他們也願意幫忙出一些錢,讓我早點把房子定下來,好考慮以後結婚。當時已經2009年,深圳的房價可以說很可怕。不過辛苦下來了,熬出來了,房子也算是定下來了。本來打算過2年就可以考慮結婚了。一切都井井有條,一切都按部就班,一切都行雲流水,真的嗎?

休止符過後,有時候迎來的是洶湧澎湃,或者是悲傷至極的樂章。

第七章

漸弱漸強號,漸弱進入低谷,漸強迴歸。

2010年中的時候,我的身體出現毛病了,由於工作緣故,長期缺乏睡眠,飲食無章,結果病了。本來想著文能多少理解一下,並且照顧一下,我也能休息下,緩過來。然而,文卻開始嫌棄我身體不好,說她平時上班也辛苦回來還要照顧病人,各種抱怨開始了。結果可想而知,我帶著生病的身體,以及被拋棄的傷心,繼續一個人在深圳的生活。

由於生病,也只好辭去了工作休養身體,還好公司老闆算是一個講道義的人,他覺得因為工作導致我生病了要離開,還是補償了我不少,也算是在公司工作了好幾年的福利吧,當然,前提是我也為公司賺了不少,說來,算是我應得的,也不過分。文是現實主義女生,碰到我這狀態,變得沒有了情誼一般,還是說覺得我就要掛了,還不如早點撤了,會沒那麼多麻煩要跟。現實主義真可怕?就像上一段說的,她離開了,至於去了哪裡,後來有朋友跟我說回去武漢了,過的也一般般。我覺得她的離開,我也有自己的原因,我的生活太沒情趣了,讓她膩味了吧,沒有了生活激情。就這樣,帶著傷了的心,養著病了的身。父親心疼我,到深圳來照顧了我半個月,也一直在安慰我,感情的事,隨緣就好。由於工作性質大部分接觸的人都不是在中國,跟同事之間年紀相差較大,也沒有什麼交心的朋友,即便有父親的解惑安慰,還是沒有能太容易釋懷了,加上身體不好,好幾次因為傷心過度暈倒了,去了醫院急救。初戀真美好,真痛。

日子嘛,再辛苦,也總有人比我苦,這一點我還是能夠想明白的,也許就是這點兒自我安慰的能力吧,還是能恢復不少心理上的過不去,身體慢慢地也好轉。而這時候我人生中關鍵的人出現了,就是我後來的妻子“林”。跟林的認識,是在父親照顧我半個月,我的身體也基本開始好轉,心理也稍微能過得去了,總體能夠自己生活了,之後的事情。說來也是巧,在QQ郵箱的平臺那時候流行漂流瓶,於是乎我就寫了一些晦氣話,就扔出,跟過去說再見的感覺吧,很有儀式感的做法。林,撿到了我的瓶子,並且跟我聊了起來。跟她的聊天感覺很舒服自在,於是也就慢慢成為了不錯的話友,加了QQ,感覺很投契,那也就見光唄。第一次見面約去爬深圳的梧桐山,結果下山了倆人雙腿都累到發抖,這樣的見網友也是醉了。之後,也有時候約出來吃飯看電影。但是我短時間內沒法真正跨出失戀的陰影,也並不想讓林成為我感情的替代品或者純粹的寄託。所以兩個人也就一直保持著朋友關係,保持了很多年。

身體恢復基本之後,我也該準備開始新的工作了,但是其實挺迷茫的,我該繼續做外貿呢,還是?就在我開始準備並且猶豫的時候,我兼職教吉他的琴行的老闆,他說介紹我跟他的師父認識。那時候我想,閒著也是閒著,就去唄。馮老師,跟我第一個師父一樣,也是一個老頭子,不同的是他長頭髮,半白,特別酷。到他家拜訪,聽他講一些理念的東西,包括創作,包括演奏,等等,真心讓我獲益不少,後來陸陸續續也拜訪了好幾次。他說了一個話,讓我想起了我初中老師講過的,“你這個孩子有點不同。” 馮老師,也講了這個話。我到底哪裡不同了?他沒有詳細說,又開始講他的論道。老師給我介紹了一個家裡小有點錢的他的得意門生給我認識,說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孩子。就這樣,我的第一個合夥人,近視,中分頭髮,奇裝異服,只抽手卷煙的“瑞”出現了。

漸弱漸強號,只要音樂沒有停,漸弱過後,總會回到正常的。


第八章

頓音,一個一個紮紮實實的音,感覺齊步走一般。

瑞家裡條件挺好的,做一些小生意,本來他的父親強迫他要接班,但是瑞覺得自己太太太太太愛音樂了,一直是拒絕的。而且在當時的我看來,他有點走火入魔了。我喜歡的音樂類型一致都是搖滾,極端搖滾,後來迴歸流行,然後爵士,當然還有古典,新世紀等等主流的。瑞呢?喜歡各種骯髒風格的,或者是實驗性的,還有聲音藝術一類,特別奇怪的,不過嘛,生活方面人還是正常的,而且思路也很清。介紹瑞的時候,馮老師私下跟我說過,瑞是一個在某些事情上會三分熱度的人,我當時看到瑞對音樂的執著就沒多想。瑞想要做一個音樂工作室,自己懂拍攝,喜歡擺弄視頻和剪輯的東西,喜歡彈吉他,喜歡擺弄音樂效果器,搞實驗性的音樂,而我呢還是記得我曾經學過的音頻的知識的。於是乎一拍即合,覺得可以搞一個簡單的音視頻工作室。

兩個人一起花了2,3個月做調查和算好了預算,一起湊了資金,找了好久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房子,租下來簡單做了下聲學裝修,然後添加了電腦還有音頻卡和一些錄音設備就開幹了。想必大家還記得我曾經答應過父母,說不再接觸音樂工作了,那這時候,不用說,家裡人再次暴跳如雷,明明大學學習了國際貿易,為什麼不做?!!當然,這個也就是我強勢的母親的話了。父親倒是有點服軟了,也許是看到了我生病的模樣以後,就覺得隨意了。怎麼辦?我也只好硬著頭皮了,信誓旦旦地跟母親保證,半年內盈利,並且足夠我自己生活。於是乎母親也沒辦法了,畢竟家人都在老家,而我也已經奔三了,還要這麼管著嗎?和家人爭吵的風波,經過了一週的爭吵算是過去了。基本上我也就正式和瑞兩個人開始了工作室的正規日常了,我也儀式感滿滿地正式迴歸音樂。

工作室正式運營以後,可以說,兩個人合作無間,還是非常不錯的。想了很多辦法宣傳,加上馮老師的人緣,還有我的琴行朋友的人緣,再加上網上免費宣傳帶來一些資源,兩個人剛好應付過來了。收入還是不錯的,即使跟做外貿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除了音頻工作,我也順帶在工作室帶一些學生,也算是比較穩定的收入了。而我們也開始增加一些學徒,組建了自己的團隊,我也通過了工作圈子,認識了鼓手“書”和bass手“lam”,鍵盤手“源”,慢慢組建了新的樂隊,偶爾會接下商演,也會開展自己工作室的表演活動什麼的。可以說遇到貴人馮老師之後,基本上事事順利啊,風調雨順的工作。

頓音,齊步走,一步一步走。走向何方呢?

我的音樂與路,一個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生,可依靠的只有努力和運氣

第九章

反覆號,跳房子,回到某個段落,但是再次走到一個地方將會跳過去。

估計,大家也可能會猜到,到這裡了,也該出問題了吧。在網絡非常流行FLAG這麼一說,說好了事事順利風調雨順,後面絕對要狗吃屎的。好景不長,這個詞的魔力迸發了。一年半之後,瑞做事三分熱度的毛病發作了,突然宣佈要離開工作室,要去搞室內設計。我驚訝得臉都不知道該擺出什麼樣的表情好,團隊的成員們也非常愕然。視頻相關的內容一直是他管的,並且也是工作室2/3的收入來源,視頻的需求比起純音頻要高很多,雖然也依賴音頻的內容,但這一塊一下子就停了下來,音頻工作也會受到重創,大家都有點無所適從。這裡肯定有疑問了吧,怎麼少個人就亂成一團糟了?說是團隊,其實我們一共也就是5個人,樂隊是不管事的,只是我的朋友。除了我和瑞,還有3人,都是學徒打下手,說要正式去做視頻的東西,還不行,音頻也是,而我即便音頻再厲害,還可以做一些視頻剪輯的工作,但是高端一些的包括特效,調色什麼的,我真業餘。加上租金還有各種成本費用其實不低的,壓力一下子就上來了。我嘗試了找其他合作伙伴或者找機構合作,但是都不靠譜。那可想而知了,工作室走下坡路了,最終我一個人沒撐住。

說實在,我自己也有很大責任,畢竟我一直都是寄生在瑞身上一樣,靠著瑞的視頻業務來生存,一下子缺了宿主了,寄生物自然也就滅了。那怎麼辦?生活還是得繼續的呀,樂隊的成員“書”,他介紹了我去一個培訓中心工作,繼續教學。從這裡開始,我感覺如果要在音樂行業裡面生存,教學還是比較穩妥的,只要生源穩定,基本吃飽睡好還是沒問題的。我自然就接受了,也得面對現實啊。經過了之前這麼多年的教學,我還是比較拿手的,基本上中心找學生試課的,我來一個收一個。中心是在蛇口,而且那片區外國人也很多,也幸好我的英語由於做外貿那麼些年,還是保留著能溝通的水平,於是招來了不少外國孩子。生活算是在經歷了一年多快兩年的折騰,再次穩定下來了。包括收入也回到了一個不錯的水平。之後,還參加了一期混音的課程,進修了,提升自己。為了將來有機會再次成立工作室做準備。

這次嘛,就不算立FLAG了,真的就穩定下來了。轉到了中心教學的這段時間,一個週六,嚴重發燒了一次,那天太辛苦了,頭暈,噁心,筋骨疼痛,全身沒力。下課從中心回家可以說快死一般了,回到家,還餓得不行,但是也沒有能力自己做吃的了。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我就碰運氣一般發了信息給“林”。她二話不說,馬上打車就到了我家,然後還買了一些青菜和肉,就到廚房做青菜粥了。而我呢,只能是趟床上,跟半個死人一般。那天林可以說是照顧我無微不至,餵我喝粥,給我吃退燒藥,幫我擦悶出來的汗,幫我換衣服,一直照顧我到第二天中午,做好了飯,她才回公司宿舍。而我,在趟下以後,只是朦朧記得起來我坐過起來喝粥,然後被翻過來翻過去幾趟,就沒啥知覺了。等我第二天中午醒來以後,看到桌上留著的紙條“菜趁熱吃,涼了就放微波爐叮一下,有事一定要打電話給我”我眼淚噗一下就出來了。這才是真正的夫復何求啊!

反覆號,跳房子,雖然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但是結果總會有點不同的,跳過去了,然後呢?

我的音樂與路,一個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生,可依靠的只有努力和運氣

第十章

CODA,去到一個新的地方,然後繼續。

和林結婚,也是後面順其自然的事情了,結婚一年以後,我們的寶寶出生了。而我也一直努力地工作著,父親母親也來到了深圳,在我們工作的時候,幫忙帶帶寶寶。而我過去帶過的學生大學畢業回來了,一起合夥再次成立了新的音頻工作室。嗯,有錢的孩子起步就是不同,我也成為了這個工作室的指導老師,順便幫他們做一些混音和編曲的工作,以及自己也會接到一些工作在工作室來處理,也帶著幾個新的學生。加上原來做第一個工作室的時候積累的人脈,還有教學積累的人脈,認識了一些不錯的工作室的朋友,他們也會給我帶來一些製作的單子。總體來說生活也算是真正的穩定下來了。偶爾,我也會在網上,例如在頭條新聞裡面寫寫文章,也會在悟空問答給網友寫寫音樂啊,音頻設備啊,之類的回答。生活迴歸到了平靜,說不定將來還會有波瀾,那就走著瞧啊,生活總不會讓你閒著的。

人啊,如果足夠固執,總會回到自己本心的。而本心工作,才是最能讓人積極向上的工作。怎麼突然想講這話了?真彆扭。

CODA, 去到了一個新的狀態,然後繼續新的篇章。

我的音樂與路,一個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生,可依靠的只有努力和運氣

終章

終止線,一切結束

對於我來說,音樂一直穿插在我的生命中,有分離,也有結合,我一直覺得,我最終回到音樂的工作,也許就是出於我對於音樂的“固執”吧。不少朋友跟我秉燭夜談,或者把酒長談的時候都會跟我說,阿天,你對音樂真的好執著,換了我,估計一輩子都不會再碰音樂了,我呢,一般都是笑笑,就過去了。我覺得人,還是能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才是最好的,但是社會又會給人多少機會能回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上呢?再一個,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打心底喜歡什麼東西呢?或者,又有多少人說喜歡某事情,卻永遠不會付諸於行動?

我最終回到了音樂工作,一方面是有機會,另外一方面是,我一直在生活中就沒有放棄過進步,一直在學習,有機會也進修。起碼,我覺得,要在一個行業工作,至少得保證自己的業務水平是專業級別的,不然機會來了只能乾瞪眼,捶胸跺腳。人也應該是這樣吧,愛一行做一行專一行。

經歷基本上講完了,也虎頭蛇尾地呼應過開頭了,希望讀這篇文章的朋友,能收穫一些感觸。能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重新感悟一下人生,為自己的未來重新思考下方向。我也會做好準備迎接生活的下一個波瀾。在社會奔波的大人們,大家都不容易。以此文共勉!

終止線 || 期待下一首歌。

我的音樂與路,一個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生,可依靠的只有努力和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