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作诗词,使用别人现成的诗句,或者略微改一下就自己用,这是不是抄袭?

269852880003


我想要针对于这个问题谈谈自己

的浅见。首先诗词的创作应该要

诗词发表才符合我们诗人自己的

真实本意来感动、宣染读者。

至于考量和借鉴他人的诗作来丰富

自己的知识面,也只能是在思想上

潜移默化的消化吸收,仅此而已!

如果,你的诗作借用别人的比例多

的话,那就不能够算是你的作品了。

应属抄袭,实在不该。还应该遭受

到禁言和封杀的处罚!

想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就应该襟怀

坦荡,有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和良知。

你想要写好诗作就应该认真学习和领

会诗作的教科书,深入生活、仔细的

观察和体验生活。但你有了对于生活

一定了解和体验再加上你所积累的知

识,届时你就会有"腹有才华"出好

诗啦!

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你得首先要有写

作的文化底蕴和基础。然后,你才

能够来谈到自己的写诗和出作品的

啦!你别看诗人作诗那么简单,出

口成章的有才华。其实,人家的作

诗的同样也是付出了自己的艰辛和

努力,而且还是实分的不易!

以上纯属我个人的浅见,敬请

条友们批评指教!


申卜元


您好,我是杨雪乐,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很多人作诗词,使用别人现成的诗句,或者略微改一下就自己用,这是不是抄袭?

我觉得不算是抄袭。

俗话说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就拿王勃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说,这句诗化用的是庾信《射马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你品你细细品,是不是很像,但是古往今来最朗朗上口的还是《滕王阁序》中的诗句。但是这个句子是人家妥妥的原创啊。

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别人现成的诗句,是一个灵感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在创新自己的东西,也是令人可取的。

没有特定的规矩,只不过是写的人多了,就成了规矩。

现在论文都有查重率,为什么要查?无非是看你自己有没有创新,但是查重率不会百分之百的差你,因为余下的百分之几,只给你的一个缓冲,就证明,是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文章的。

“抄袭”又作何解释呢?这是抄袭在搜狗百科的解释:

抄袭,指窃取或修改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在相同的使用方式下,完全或者部分完全(设定.念白.概念.台词.场景.图片.等...)照抄他人作品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同时也是在著作权审判实践中较难认定的行为。

你可以看到里边写的“完全”两个字,但是咱们题目问的是“略微改一下”,这就不是完全了,所以说,我不觉得是抄袭啦。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就帮我点点关注吧!你的关注是支持我走下去的理由,加油。


杨雪乐


这是我写的《梅雪》

一剑西来出寒霜,

三分明月入湖江。

秦宫汉庭任来去,

凭栏倚桥笛声长。

冰销肌骨趁酒烈,

日解多情随风扬。

十里红妆凭谁问?

葬在千山万流上。

我是人间探花郎,

知君何事断人肠。

青山只合斜阳老,

腊梅才共雪清芳。

“我是人间探花郎,知君何事断人肠”就是化用的纳兰容若的“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https://profile.zjurl.cn/rogue/ugc/profile/?version_code=756&version_name=70506&user_id=2229437000596909&media_id=1646246123600908&request_source=1&active_tab=dongtai&device_id=65&app_name=news_article






穿越的李太白


很多人作诗词,使用别人现成的诗句,或者略微改一下就自己用,这是不是抄袭?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所谓文化,讲究继承与创新。适当的化用别人的诗句,首先是文化的继承,然后才是创新。王勃《滕王阁序》,就引用了大量的典故,这就增强了文章的的质地,我们称为文采。诗歌也是这样,诗经和楚辞,是历来诗人文字的源泉。唐诗名气大,但追根溯源,也脱离不了诗经楚辞的精髓。汉代古诗十九首,是 承上启下的巨著,对以后诗歌的创作影响深远,翻开唐诗宋词,便可以找到其身影。也就是说,无论李白杜甫,名作中都不少化用了古人的诗歌,只不过,要适当的去化用,融入自己的感情,达到浑然天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一味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倒是糟蹋文化了。

以上就是本人的回答了,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沐雨离音


标明出处,谁人之手,我认为不算抄袭。我有一首,题目在內,三十三字,抄袭了二十八字,应该是创记录了吧!全文如下::

题::壮士十年归::

伏波定远传秋,男儿何不带吴钩。醉卧沙场君莫笑,来生三月下扬州。~~

题:花木兰。李益:塞下曲。李贺,南园。王翰:凉州词。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阶上秋


借用,化用自古以来并不鲜见毛泽东主席也常把古人的诗词原封不动的嵌入自己的作品中如《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李贺诗句。还有引用曹操的《短歌行》“东临碣石”“弟子乘风下翠微”句等。


怎么那么多的存在


个人觉得应该分两种情况来加以区别。

第一种情况,有30%以上借用别人的东西,只是略加修改。这种情况是抄袭行为。

第二种情况,如果写文章的时候,只是借用里面的少部分内容,略加修改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去,这就不能认为是一种抄袭行为。

实际上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有成功借鉴前人作品的范例,他们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之上略加修改,而成为优秀作品。

比如说,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著名作品《滕王阁序》,其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一句成功地借用古人的名句,把它融入自己作品中的典型范例。这两句诗来自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是王勃的诗句,堪称千古绝唱。

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成功把《诗经》的诗句融入他的作品中。他的著名作品《短歌行》巧妙的借用了《诗经》的诗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借用诗句,巧妙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情怀,又增添了诗作的韵味。

北宋·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是化用了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所以说,是不是抄袭,要看使用的艺术效果。如果是化用,把别人的诗句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那就不是抄袭。以上是个人观点,谢谢。


良知修行


只要内容不同,使用、修改都不算抄袭。中国文化汉语中就这么多词语,几千年了,谁不用?你让专家也造不出新的来呀?


愚公1817


自古读书一大偷,就看偷得水平高不高,偷书不为窃。

哪个人不是先偷前人而知之?


湘山7


我光知道,现在专家多,还以为文化素养提高了。但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几年死了几个养生专家,都挺年轻的,三十到五十岁不等,很好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