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100書,智商還是不夠用,不如擁有一種“無師自通”的能力

有些人寧願勤奮到死,也不願關聯一下思考。


看100書,智商還是不夠用,不如擁有一種“無師自通”的能力

在解決問題時,如果你習慣性去找方法,學習方法,患上了方法依賴症,你這樣不累嗎?

萬物都互聯了,沒有什麼事物之間是不存在瓜葛的,細節見真章,一旦關聯,找到共振點,猛搓幾下思考,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而辦法是自動產生的,你便擁有了一種“無師自通”的本領。

比如記憶差導致學習效率不高,這是一個普遍上令很多人苦惱的問題,但為什麼發生在親朋好友身上的事情,或是他們講的一些故事你可以保持長久的記憶週期呢?甚至時隔好幾年後,依然記憶猶新,可以八九不離十把內容複述出來。原因很簡單,愛聽故事是人類的天性,而“愛之深恨之切”的心理,往往我們對身邊親朋好友所發生事情的記憶特別深刻。那麼把深刻記憶這兩個驅動點“故事+熟人”,關聯到知識學習中會發生怎樣奇妙記憶效果呢?

例如學習武則天的歷史內容,你可把這個人關聯到自己母親或是哪位具有相似特質親人身上,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學習的興趣“愛之深恨之切”,還能極大提高學習內容的記憶黏性。這就是關聯式學習的價值意義所在!

曾經有個朋友要參加考證類的考試,內容是大量枯燥、乏味的消防場景的信息,令他很痛苦,問我該怎麼辦,我告訴他:“如果靠純粹為了記憶而記憶,信息肯定很難形成牢固的記憶,最痛苦的是前腳記住,後腳就忘記了。怎麼辦呢?比如把丙類二層廠房的消防場景轉化成“我二叔阿炳的廠房”,帶著情感去記憶,有代入感,這樣大腦輸入的信息才會記憶更深刻。

看100書,智商還是不夠用,不如擁有一種“無師自通”的能力

關聯式學習的認知模型分為四個步驟:感受,關聯,思考,行動。

感受,捕捉事物信息的某些顯著特徵;

關聯,把顯著特徵快速映射到自己的某個現實場景中;

思考,顯著特徵能給自己的某個現實場景帶了什麼促進或是改變的作用;

行動,是利用顯著特徵直接進行模仿,或是做出與自己相適配的個性化解決方案。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有人問我如何提高職場情商,有哪方面書籍可以推薦給我嗎?我的回答是,你每天洞察身邊同事或領導是怎麼說話的,借鑑過來學習,這是最快的方法,而且是現場直播的教學場景。如果缺乏這種關聯的學習力,看書照樣還是學不會職場的高情商。比如我之前有一個同事A,每次向其他同事求助工作上的事情時,總是一副“很受傷”的表情,加上很誠懇語氣“我需要你的幫助,可否貢獻一點你萬丈光芒的智慧”,最後還有一個殺手鐧,給求助的同事送上一瓶飲料,沒有人能抵擋得了他的這套求助的攻勢。如果你大腦掌握了這種自律關聯式學習的認知模型,就會產生下列

自我智能學習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感受這個場景中信息的顯著特徵:表情、語氣、讚美和小禮物;

第二步,關聯到自己在工作中向同事求助的場景是什麼樣的;

第三步,思考自己的不足,大腦形成激勵反饋,參考A同事求助的溝通方式,自己也可以獲得同事很有力的幫助。

第四步,行動,還等什麼?下次求助同事幫忙時,按著A同事的溝通套路去做即可。

關聯式學習的三種類型:一是主動關聯,二是被動關聯,三是延遲關聯。

1、主動關聯

在現實場景中遇到問題時,積極主動尋找相關聯的場景,通過場景關聯啟發,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很多時候,我們解決問題時總是侷限於在一個空間裡,諸如辦公室、會議室、家裡,腦子裡會不停想解決辦法,常常陷入冥思苦想的狀態,結果往往也未必盡如人意。

有一次,我在做一個快消品的項目時,陷入到大腦思考枯竭、抓狂的地步,令自己很苦惱,領導察覺後說:“老在辦公室待著,想不出什麼策略,給你放假一天,去商場轉轉,找找感覺……”於是第二天,我去了某個大型商場轉了一天,大腦裡思考的項目和現實的場景不斷碰撞,連接,回到家後,很快就完成了項目規劃的草案。第二天上班後,我第一時間和領導交流了草案,綜合他的建議,完成項目規劃方案後提交給領導,獲得了他的讚許和認可。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圈養在辦公室裡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運籌帷幄,不一定能決勝千里之外”。尤其是我在帶團隊時,經常鼓勵團隊成員,走出辦公室,並允許他們在自己項目遇到難題時可以申請出去“愉快地玩耍一天”,找一個與自己問題相關聯的環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試圖坐在在辦公室裡思考解決問題辦法。這樣做不僅提升了團隊的工作效率,還能贏得人心。

一句話概括:把問題連接當下關聯的場景,答案往往會自動浮出水面。

2、被動關聯

大腦接受到信息的顯著特徵,第一時間上傳到大腦信息系統,對某自己現實場景的某個片段進行快速連接,從而快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隨機反饋是不帶目的性的學習方式,具有隨機性,達成一種“無為而治”的結果,是一種自我高級智能的行為模式。

當下我們每天不可避免的地要接受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可以利用這些碎片化的信息,關聯自己很多瑣碎的小事情,解決大問題。

無論是一個視頻、一篇文章,還是一個人、一件事等等,或多或少都有它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一定和我們的現實場景有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一旦與大腦聯機,產生某種共鳴點,就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智慧。

記得有一次,我隨機看到一個視頻畫面裡,國外一個男老師在開學首日教室門口以各種肢體動作跳舞、撞胸、擊掌,猜拳等方式,迎接暑假歸來的小學生,每個孩子都很喜歡老師的這種歡迎儀式。通過這個視頻,大腦很容易分析,檢索出一組關鍵信息:孩子喜歡有儀式感的動作。這個信息源在大腦裡很深刻,那麼關聯思考下,我的孩子也一定會很喜歡有儀式感的動作,當天晚上陪伴3歲的孩子閱讀後,我把事先設計好的動作,與孩子對按大拇指,連擊三掌,自此孩子非常喜歡這個動作,每次完成讀書,遊戲後都用這個動作來慶祝動作。

通過這種方式,我和孩子之間就建立一種親密的儀式感,他能體會到完成一項任務後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再進一步思考,隨著孩子成長,下一個階段則需要演變出一種和孩子年齡形態相適配的某種儀式感,升級為一種更為緊密的親子互動關係,而這其中包括諸如契約精神、激勵方式等等。這是一種“自然狀態”下觸發出來的關聯方法,比刻意尋求的解決方法更有效。

一句話概括:因為有真愛,總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看100書,智商還是不夠用,不如擁有一種“無師自通”的能力

3、延遲關聯

是大腦之前存儲的某種信息的顯著特徵,在未來某個時刻與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的現實場景發生關聯啟發,從而產生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2001蘋果推出簡約主義的體驗店大獲成功,在隨後升級的專賣店中,喬布斯把立方體,標誌性樓梯、玻璃的簡約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其中專賣店地板風格則是源自喬布斯1985年在被蘋果驅逐之後,他去了意大利,走在佛羅倫薩人行道上,灰藍色石頭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喬布斯認為淺色的木地板有些平庸,所以他決定用那種石頭做地面。

而我自身的體會是,常常遇到一些問題,第一時間不是去找書籍,而是從大腦的信息存儲庫裡,檢索出與問題相關聯的一些舊場景,回溯這些舊場景中有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而這種關聯思考的方式往往很有效,能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避免一些無謂的時間與精力的耗費。

一句話概括:現在的問題,從過去記憶深刻的場景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簡言之,一個人要想擁有傑出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關聯式學習的能力是繞不開的一項核心能力。

有些人在解決問題時,不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疲於奔命為了學習方法而方法,就像我認知的一個朋友,不斷學習方法論的工具書,結果方法越學問題越多,過度依賴於書本知識,反而失去與“萬物互聯”的能力。“機械式”地學習方法,大腦缺少了關聯,智慧也就失去了靈動,無法應對各種變化的現實場景,只會令自己陷入“無計可施”的境地。

看100書,智商還是不夠用,不如擁有一種“無師自通”的能力

問題永遠也解決不完,一旦“萬物互聯”,問題就會朝著你關聯的那個方向產生智慧。每天我們身邊發生的大小事情,不少於10件,總有一件與你有關,感受,關聯,思考,行動,你便擁有了自我智能解決問題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