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


樊登曾经尝试着在我儿子两岁的时候要教会他什么叫做耐心,我觉着这个办法很好,可以借鉴一下。他所用的办法就是,那天他孩子想喝牛奶,哭得很凶。然后这时候他妈妈就赶紧去给它冲牛奶。樊登老师一看糟了,这孩子跟他性子这么急,那以后可是大麻烦,然后樊登老师就就过来给他上课。趴在旁边跟他讲,说孩子你不知道什么叫耐心?这一步正在播下种子。

我知不知道什么叫耐心,他说我不知道,你不知道啊,没关系,不知道也没关系,爸爸告诉你哈,耐心就是牛奶还没来的时候,咱们也可以不哭。你要告诉孩子耐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就是牛奶还没来的时候,咱们也可以不哭。好了,然后今天的课就算上完了。

第二天他又哭哇哭的很凶要喝牛奶,然后再说他妈就出去给他冲牛奶。我走过来说我昨天跟你讲过什么叫耐心你还记得吗?还记得他说,没有牛奶的时候也不哭,我说很好来试试看,这个时候制造机会引导他做对,我说试试看能不能表现出耐心,咱们尝试一下表现出耐心来给妈妈看看。然后他就去紧握着手,强忍着不哭人半天应,这个时候他妈妈过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该抓紧这个机会去撒塑造他的行为对吗?告诉他这个做法就叫做耐心。所以我立刻跟他妈讲你给我过来,快快快来看你儿子表现出耐心嘞,真棒嘟嘟,你刚刚表现这个行为就叫做耐心,你真棒。

已经学会你觉得学会了,小孩子学东西真的是很快,后来我在家里边我在玩手机,我儿子过来家说爸爸我要看你的手机,我就跟他讲耐心忍耐,他知道耐心的定义就是忍耐。后来到了4岁以后她才理解变化,她说耐心的定义是把它叫做忍受。不断的在改变这个这几个词的理解。我获得收获的时候是在他大概三岁左右幼儿园,我觉得它跟一般的小孩儿可能会有点不一样在哪?因为他是受情感引导的方式教育长大,所以我我几乎没有见过他的地上撒泼打滚没有见过他这样想不打滚没有见过他的父也会大哭大叫。然后带她去逛街,那我带他逛街什么玩具市场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能够跟你商量去了。
情感引导需要实践去发酵,不要因为没有效果就放弃,他真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收获。

闹闹的奶爸说育儿


培养孩子的耐心,也可以说是自制力,可以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琐事中慢慢渗透、影响。

首先,提前给孩子讲好规则。你可以吃西瓜,但是西瓜刚从冰箱拿出来太凉了,需要等待15分钟左右在吃,你可以先跟妈妈去看一本书或者玩一会儿积木或者画画,你想看书还是积木还是画画?

其次,要让孩子参与决策,孩子更容易配合。比如,你可以吃一些葡萄干,但是葡萄干很甜,吃多了牙齿会疼,你想吃几个?孩子说:50个。家长:50个可不行,谁都不能一次吃那么多,爸爸妈妈也不行,吃那么多会生病。我们来吃15个可以吗?

此外,抓住时机和孩子讲“忍耐”“耐心”的概念。比如孩子说我要吃饼干,妈妈说:现在还不能吃饼干,因为你刚吃过饭了,零食时间还没有到,可以等到时钟指到9点的时候吃。到9点时,给孩子拿饼干,然后说“宝宝做的很好,说好九点吃说到做到了,你刚才表现出来的就是“耐心”,暂时还不能吃饼干也可以耐心的等待。

最后,要注意在孩子只要有一点耐心上的好的表现,一定要抓住机会表扬、鼓励。从生活的小事中不断强化、催眠,孩子慢慢就能够养成习惯。



歆昕妈妈家教育儿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

早教专家表示,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如果小朋友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

  面前的蛋糕还没吃完,毛毛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巧克力;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毛毛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上兴趣班时,毛毛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他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如此种种,3岁的毛毛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急性子”,遇事没有一点耐心。

  早教专家表示,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如果小朋友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例如,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稍不如意就觉得无法忍受,不能够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承受挫折,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专家强调,父母应该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年纪、能力及脾气秉性。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本身也是急性子,就很难去训练小朋友的耐性。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力求做个耐心的典范。

  方法1:刻意让孩子等待

  佳佳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或是再讲一个故事等等。佳佳妈妈都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佳佳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为孩子唱个短小的歌曲或是从1数到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

  专家点评:以上案例列举的方法对培养孩子耐心很实用。培养孩子耐心,就得尝试向孩子解释,让他明白应该等待多长时间,然后不要理睬孩子将有可能对你的打扰。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让他等5分钟。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一般在家里训练,效果会比较好。

  提示:也可以在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方法2:暂时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专家点评: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

  提示: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方法3:默契沟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专家点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使他可以在成人交谈时安静一会儿。但孩子并没有被要求离开父母,自己去做点什么,他还是要依赖父母使自己安静下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在他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事,也要使他相信,耐心地等待一点点时间,最终将会得到他所期盼的东西。

  提示: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


牛B轟轟


首先就是少一些溺爱,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做事不利索的时候就开始心疼,甚至有些家长索性帮孩子处理的这些困难,这种行为让孩子心理滋生一种依赖心理,依赖就会导致一个人浮躁,如果以后遇到棘手的事情处理不了,但因为平时太过依赖没了家长的帮助就开始浮躁,没有一点耐心,所以家长应该少点溺爱,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候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耐心。

二,多一些磨难,这里的磨难就是给孩子多制造一些困难,比如在拼图的时候,给孩子一些难度提升,让他在游戏中慢慢克服种种困难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只有在困难的环境下才容易培养孩子的耐心。

三,多一些鼓励,上面所说的困难有些孩子会因为一两次的打击而半途而废,开始抱怨游戏不好玩儿,开始抱怨自己对事情的处理不当,家长就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知道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这种鼓励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促进孩子学会耐心的重要途径。





魅荔小九


比如说宝宝每次想要喝奶都很着急,这时候可以对宝宝说:“宝宝你知道耐心是什么嘛?耐心就是我们每次要喝奶奶前可以稍微等一等,爸爸妈妈去给你冲奶奶了,但是有时候奶奶有点烫,我们得等一等,不然会烫坏宝宝。我们一起做一个耐心的宝宝好不好呀?”要不断输入概念以及在宝宝做出正确反应时给予正强化来巩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