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杀养子刘封真的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吗?

蜜瓜酱


在三国时代,有好多认爹的,给人家当儿子。吕布、关平、刘封,都认过爹。但结局都不算好。



要说认爹,最著名的就是吕布了。

“人中吕布”,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先认丁原为义父,又认董卓为干爹。为了“马中赤兔”,吕布干掉了干爹丁原;为了月下貂蝉,吕布又干掉了另一个干爹董卓。


死到临头,吕布还想认爹,但被刘备揭穿了反噬的秉性,一命归西。认爹可以,再一再二再三就不对了。

给人当儿子,最遗憾的是关平。

在魏蜀吴三方的年轻后辈中,关平无疑是最有出息的后起之秀。智勇双全,不但武艺高强,能和庞德打个旗鼓相当,还能领兵做战,性格也忠厚持重,没有他干爹那些狂傲自矜、目中无人的坏毛病。

如果关平能活下来,稍加调教,完全可以成为像姜维一样的帅才,独当一面。但很可惜,关羽兵困麦城时,不让关平去突围求救,而是派了廖化,导致刘封、孟达拒不援手。如果关平去求援,刘封是绝不敢推诿的,最起码的,关平的性命能保住。但关羽脑子发了昏,这就导致父子被擒,一同遇害,蜀汉一下就塌了两根梁柱。

认爹最孤独无奈的就应该是刘封了。

刘封的家境其实挺不错,出身荆州寇氏大族。刘备来到荆州后,与当地士族豪门交往,认下他这个儿子。刘备的眼光一向精毒,看人很准,刘封是个好儿子,骁勇善战,为刘备打天下出了不少力。

刘备西入川蜀,刘封随军出征,“所在战克”,为刘备平定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一牵涉到皇权问题,事情就复杂了。刘备有了亲儿子阿斗,刘封这个干儿子就要靠边站了。怎么打发刘封呢?刘备在向汉中扩张之际就把刘封派到孟达那里去了。

刘备算计精明,一箭三雕:

1.把刘封排挤出了蜀汉政治权力的中心之外,给刘禅继承大权搬开障碍;

2.牵制住了孟达,分其功劳,剥夺了孟达的兵权;

3.监视曹魏降将申仪,稳住上庸的局面。

刘备进位汉中王,刘禅成为世子,刘封的境地就十分尴尬了,他所拥有的东西就很少了。而关羽北征襄樊,想征调刘封手中的兵力助战,刘封就是出于最基本的自我防范,也要找借口推掉。人之常情,让此时已经被排挤到边缘的刘封,带领着手中唯一可以依凭的兵力去到关羽帐下听令?给谁也是很不乐意的。


关羽北征襄樊,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突然背后遭到东吴偷袭,失了荆州,导致前功尽弃,这个突发情况谁也没有料到,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想到,更怪不得刘封。

如果关羽得知消息,立即率部向上庸靠拢,他是有救的,刘封也完全能够立下救援之功。但关羽不停步地南下,摆出一付收复失地的架势,刘封还怎么插手,难道带兵随关羽收复荆州?那肯定是做梦,根本实现不了的任务。

所以说,责任不在刘封,救不救关羽都意义不大。


但问题来了,刘封的身份是什么?他是刘备的儿子啊。在天下人的眼中,刘封的所作所为是代表刘备意志的。如果别的将领不去救,理由还能用军事知识来解释。但刘封不救,就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了。

必须要有人为这次战略失败承担责任。

本来,最好的方式是让孟达来承担主责,把锅甩到孟达头上。但孟达很狡猾,他跑了,叛逃曹魏。这下子,最佳的替罪羊没有了。

刘备只能让刘封来担责任。


咱们看看刘封此时的处境:

1.父亲刘备想让他死,洗脱自己的战略失误;

2.弟弟刘禅想让他死,消除自己的威胁;

3.诸葛亮想让他死,因为刘封性情刚烈,留下他是分权的巨大隐患;

4.文官们想让刘封死,因为他要活着,就只能投向曹魏,对蜀汉政权是个重创;

5.武将们想让刘封死,因为必须有人为关羽的败亡承担责任;

6.连刘封的战友孟达都叛逃了,把他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狱中,涉临绝境的那一刻,刘封应该是三国时代最孤独无助的人了。没有人愿意为他说一句话,都希望他尽快自决。

这就是命运,要说有错,刘封最大的错误就是当年认了一个雄才伟略的爹吧。


馋嘴肥猫铲史官


提到刘备的儿子,大家可能都会下意识的想起刘禅来,其实刘备最早的时候,曾经领养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刘封。

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英雄,刘备的子嗣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和无数英雄一样,这关系到他们打下基业后的分配问题。那么刘备为什么要认一个干儿子呢?原因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备认为自己不会有后了,至于为什么,原因很多,可能是自己的重要部位受到重伤,也可能是失效了。

这位样子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刘备觉得这个孩子不错,天赋异禀,日后会大有作为,既然自己有无后的可能,不如认作养子,未来也好有个依托。

刘备很看重刘封,对刘封处处关爱,一直都是养在身边,亲自培养,刘封这孩子也不负众望,为人刚烈勇猛,勇冠三军,跟随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平定益州后,刘封被任命为副军中郎将。

建安二十三年,汉中争夺战中,刘备与曹操对上了,这时刘备集团出的将领就是刘备的养子刘封。曹操一看是刘备的养子出战,有点气不过,就大骂起来:“编草鞋的儿子,来抵挡你太公吗?我让我真儿子收拾你。”曹操决定派他最能打的儿子曹彰出战,刘封面无惧色。

不过,最后刘封大战曹彰没能上演,在曹彰还没到的时候,曹操就决定撤兵了,他显然是害怕了刘封,不想让曹彰和刘封拼个死活。由此可见, 刘封的战斗力是有的,军功也有,在军中有一定威信。

本来一切发展的很顺利,这时候问题来了,刘备有了三个自己的亲儿子。

这如何是好呢?悉心培养这么多年的养子刘封,突然成了外人,还成了一个威胁自己儿子继位的外人,如果无缘无故杀掉,有损他仁君之名,如果不杀,他又实在担心他的三个儿子不是刘封对手。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关羽死了。关羽在死前一个月曾经向刘封求助,希望他派兵一起围困襄樊,刘封和孟达拒绝了关羽的求助,结果关羽不久被吕蒙给弄死了。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大义灭亲,把刘封给弄死了,除去了他的心腹之患,当时诸葛亮也赞成这么做,诸葛亮说:“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众人特别是刘禅难以制服驾驭。”

刘封到底冤不冤,咱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关羽进攻襄樊,诸葛亮这边新占领汉中,人心不稳,根本不可能配合关羽一起攻击曹魏。他们接到消息的时候,关羽正是“威震华夏”的时候,大伙一看这关哥可以啊,于是双喜临门,开始喝庆功酒。

当时关羽孤军深入,荆州空虚,关羽此时去信让刘封和孟达去帮助他攻打曹魏,刘封和孟达觉得确实没啥必要,当时上庸立足未稳,他们不想冒风险去和关羽一起进攻襄樊,万一上庸三郡造反,他们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刘封不救,刘备为什么自己不救呢?因为古代送消息太慢,上一封信还是关羽大捷,大家还在喝庆功酒,下一封信关羽就已经败北身亡了,知道消息的时候关羽都凉了一个月了。

关羽的死,在于他平时的为人,在于孙权的背盟、在于他孤军深入而且大意撤防荆州。主要责任怎么看都不在刘封和孟达,这二人的做法或许过于理性,但是绝对不是错误的决定。

杀刘封这件事情,或许有为关羽报仇的成分,但是肯定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诸葛亮说的,刘封太过猛烈,恐怕日后会影响阿斗继位。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获取优质历史内容~


野史日记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刘备杀养子刘封并不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客观的讲,关羽败走麦城,而刘封没去救援,也许是要付一点责任,但不可能就因此要杀刘封,只是可以以此为借口杀刘封。说实话,当时刘封才刚刚拿下上庸郡,根本没有余力去救援关羽,就算救下,上庸郡估计又要丢,其实对于当时的刘封可以说得上是绝地。当然刘备最后杀刘封的主要原因还是别的。

第一,最主要的肯定是对刘禅的威胁。

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刘禅还没出生,年近半百的刘备见到刘封非常喜爱,因此收为义子。但是次年,刘禅就出生了,这就让刘封的境地非常尴尬,而且关羽经常以螟蛉之子称之。随着刘备的事业越来越大,到了六十几岁的刘备也是明白自己活不久了,日后的基业肯定也是要给亲生儿子才行,那么刘封就是一个威胁。那个时候的义子地位是挺高的,并且拥有着长辈的继承权的。要想顺利地让刘禅继位,刘封不能不死。

第二,为关羽的死亡和上庸的丢失背锅。

关羽死后,作为上庸的孟达害怕被问罪,在曹魏进攻上庸的时候投降对方,而刘封寡不敌众,只得败退。上庸因此丢失。这个时候的就需要为荆州的丢失、上庸的丢失、关羽的死找一个负责人,而刘封刚好是最好的人选,他是那些事件少数存活的当事人。

第三,就是认为刘封不好控制。

诸葛亮说过一句话“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就是说诸葛亮认为刘封这个人为人刚猛,在刘备去世后就很难控制他。《三国演义》中曹操也说过“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据敌”。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操对于刘封的勇猛也是认可的,不然不会费口水去评价一个无名之人。刘封的战功卓越,在拿下荆州、益州和汉中的战斗中,都立下大少的功劳,可以说是蜀汉第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这样一个人在第一代创业的人死去后,就不好控制刘封。

当然现在的我们不知道刘封到底想没想得到继承权。但是刘封的形象应该可以归纳为忠、孝、勇,这样一个能力强悍的干儿子,在家天下的时代,那是一种“不能亲近,又不舍放弃”的悲哀。


秋心谈历史


有见过杀儿子(虽然是养子)给臣子(哪怕是亲如兄弟的臣子)报仇的君主吗?刘备杀刘封,虽然的确有他不出兵帮关羽导致荆州丢失的迁怒,但更多是刘封欺压孟达导致东三郡丢失的罪责,而最最重要的,则是担心自己死后,刘封会威胁到刘禅的统治。


还是要多啰嗦一句,关羽的死罪责算不到刘封头上。因为刘封、孟达并不是演义中所写的那样,在关羽被围麦城时,廖化突围到上庸求助,二人拒不出兵。历史上,关羽要刘封、孟达出兵相助是在他围攻襄樊的时候。《三国志·刘封传》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而这个理由也是成立的。因为上庸、新城、房陵三郡是在汉中之战后,才纳入版图,确实根基未稳。加上三郡从地理上属于益州,并不归总揽荆州事务的关羽节制。关羽对刘封、孟达的出兵要求只能说是求援,不能算是命令。刘封孟达完全有理由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出兵,这个不能算错。


而演义中描述的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廖化突围求助,与事实不符。吴军围麦城,自然是水泄不通,不可能让一个人逃出去。历史上的廖化是在关羽死后就一直困在东吴,直到一年多以后刘备伐吴时才逃回。所以,刘封孟达没有见死不救。至于刘备的“深恨之”算是对于关羽败亡、荆州丢失的一种迁怒。而这种迁怒,也不能成为杀刘封的理由。所以之后刘封还是镇守上庸,直到发生孟达的反叛。


孟达反叛导致上庸三郡丢失,这才是刘封真正的大罪。《三国志·刘封传》:“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这个就写的很明确,因为刘封孟达不和,刘封夺了孟达的仪仗队,孟达既害怕刘备因为关羽之败迁怒自己,又因为刘封与自己的矛盾怕小鞋穿,所以投降曹魏,引魏军夺了三郡,还给刘备上了表,等于告了刘封一状。这才是刘封的重罪。


当然,亲莫如父子。如果真的只是有罪,还有赦免的机会。关键时刻,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最关键的一点,刘备死后的蜀汉能否稳定统治。“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这段也就点明了,“劝先主因此除之”,无论是丢三郡也好,关羽之败也好,都只是个由头,真正的原因是诸葛亮担心刘备死后,刘禅朝局不稳,控制不了勇武又有战功的刘封,劝刘备杀刘封。这是真正的理由。


伊耆角木


首先咱们先简单了解下刘封这个人,刘封本不姓刘,而是罗侯寇氏的儿子。也就是说刘封的原名叫寇封,看到“寇”第一时间会让人想到“倭寇”这个词,“寇”有外来侵略者的意思,比如劣迹斑斑的小日本就经常被称为“寇”。寇封这个姓扣在刘封的头上还真有点拿不出手,后世很多人认为当年的“寇”姓和“窦”姓貌似出自一门,可如果搬搬《后汉书》又好像二者没有半毛钱关系,针对此问题就不再过多纠结了,爹妈给的姓纠结又有何用?这句话好像也不太绝对,寇封他老人家不就改姓了?当年寇封成为大名鼎鼎刘皇叔的养子,刘备养子的头衔让寇封摇身一变乌鸦成凤凰,不禁感叹“寇”这个帽子终于能变成刘姓光环了。

脾性不好,武艺超群。

以上咱们简单介绍刘封这个人的由来,那么刘封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这句话是史料上出现最多对刘封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刘封是一个典型武将,“性格刚猛”是个不会拐弯的直脾气,也可以粗浅的理解为武技佳、缺谋略,刘封这样的性格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缺陷。刘封脾气不好不代表他一无是处,他一身的好武功多次在战场上取得佳绩,是一个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所以刘封的战力不可小觑。

刘封被杀的几个前期因素

刘封被杀摆在面上的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公元219年,关羽战樊城、襄阳时邀请刘封前来相助,但刘封却拒绝出兵帮助关羽。历史上一些边角料的小野闻说刘封心里烦关羽,因为刘备在征求关羽接班人的问题时,关羽说刘封不是亲生的不能立为储君,所以刘封对关羽一直怀恨在心。这种小野史不去细究真伪了,真实的情况是刘备认为关羽的死和刘封按兵不动有直接关系,所以关羽之死是刘封被杀的第一因素;二是刘封专横跋扈伤了大将孟达,谁也不会想到孟达被刘封逼迫投降曹操,竟是因为刘封抢了孟达的一个鼓乐队,当然鼓乐队只是二人决裂的导火索,但对于孟达来说自己一个外姓大将,人家刘封和刘备父子般的关系,孰重孰轻旁人一看便知,所以孟达选择了离开。戏剧性的是后来投靠曹操的孟达竟将刘封打败了,这让刘备更不爽了,以前你刘封天天欺负人家孟达,感觉自己牛的二五八万一样,现在这一地鸡毛怎么收拾,所以刘封对孟达的错误做法是自己被杀的第二因素。

刘封暗藏已久的心病

历史上对刘封和刘备之间关系的记载无不是亲密无间,刘备对刘封也是视如己出,但就算这样也无法解开刘封心里的疙瘩。当年刘备壮年尚无子嗣,纳刘封为养子填补了那个时期缺的那点东西,后来刘备的亲生儿子接踵而至,这样刘封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当年刘备汉中对战曹操,曹操还在城楼上嘲讽刘备用假儿子刘封,并扬言让自己的亲儿子曹彰前来对战,当时刘封也在现场,这样的话语肯定会在他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以上只是举了个小例子,刘封性格上的缺陷也是致命的因素,他没有暗蓄锋芒的谋略,可能总想着自己战功赫赫,却因为不是亲生的而最终为臣,刘封的夺位之心并不是子虚乌有。

杀刘封为刘禅铺路

杀刘封最重要的一个隐藏因素,那就是为刘禅提前铺垫好接班之路,刘备清楚的知道刘禅有几斤几两,以刘禅的水平肯定不是刘封的对手。有人可能会说不还有诸葛亮辅佐刘禅吗?诸葛亮那么费心的一个人,事无巨细自己把自己搞的那么累,所以诸葛亮注定是短命人,刘备、诸葛亮都死了谁来制约刘封,而且杀刘封也是诸葛亮主导的。刘备杀刘封虽然伤心的难以下手,但终归还得以大局为重,此时借关羽、孟达之事让刘封自尽正顺人心,但要说刘备杀刘封单纯为关羽报仇就些牵强了。


追记历史


在刘禅出生之前,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儿子,为了不让自己的江山后继无人,刘备收养了刘封作为养子。刘封的性格勇猛好战,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刘备麾下的一员猛将。假如刘备没有亲生儿子,优秀的刘封肯定是继承刘备皇位的最佳人选,然而在刘备收养刘封后不久,刘备便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禅,刘封的地位也逐渐的尴尬起来。

刘禅是一个能力普通的人,刘封是一个勇猛的战将,两个人的能力差距非常大。在刘备发动西川之战后,刘封带领军队跟随诸葛亮攻打益州,每一次出战都能够取得胜利,刘备以战功封刘封做了副军中郎将,后来又提拔刘封做了副军将军。

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刘封的性格勇猛好斗,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对峙的时候,刘封出阵挑战曹操,曹操的军队没有人出来应战。曹操愤怒的骂:“卖鞋的小子让干儿子出来作战,等我召来黄胡子的小儿子(曹彰),好好地跟你较量一番!”曹操派人召曹彰挑战刘封,曹彰还没有到达汉中,曹操就战败退军了。

从曹操召曹彰对战刘封这件事来看,刘封在汉中之战时期的战绩肯定非常不错,否则曹操也不会因此大发雷霆。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封和孟达带领军队攻占了东三郡,蜀汉的领土达到了巅峰状态。

关羽出兵北伐的时候,曾经派遣使者邀请刘封一同出兵,刘封认为东三郡刚刚平定,自己的兵力不足,拒绝了关羽的请求。后来关羽兵败逃跑,刘封再次以东三郡刚刚平定为理由,没有发兵救援关羽。

关羽败亡的时候,曹魏和东吴出动了至少十多万军队,关羽的残兵败将只有数千人,刘封在东三郡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即使刘封倾巢出动帮助关羽,也很难能够扭转襄樊之战的结局。而且关羽从战败到被杀,只有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刘备在关羽败亡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作为。

东三郡是军事重镇,刘封即使真的要出兵,也需要请示刘备才能发兵,因此关羽在襄樊战败,刘封并没有太大的责任。在孟达叛变后,刘封拒绝投降曹魏,带领残兵退回了蜀汉。

刘封回到蜀汉之后,刘备想要原谅刘封,但是诸葛亮劝说刘备趁机除掉刘封,以防止刘封未来威胁到刘禅。刘备考虑到刘封的性格,为了让刘禅能够坐稳江山,最终以不救援关羽和丢失东三郡的理由逼死了刘封。刘封遇害的时候说:“悔恨不听孟达的话!”刘备为他流下了眼泪。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