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優秀的將領,可以稱得上那個時代舉世無雙的優秀代表?

史學達人


曹操當初為了得到關羽,可謂是下了很大功夫,自己吃什麼就讓讓你給關羽送什麼,還把呂布的赤兔馬送給關羽,到最後過五關斬六將,曹操還是把關羽放走,足以看出曹操對關羽的愛惜。“得一關羽,勝過十萬雄兵”。



其實按照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很多關羽的戰績都是虛構的,比如溫酒斬華雄是假的,關羽根本沒參加討伐董卓,斬華雄的是孫堅,過五關斬六將也是假的,像蔡陽是被劉備幹掉的,文丑也不是關羽幹掉的,而是曹操設計伏擊掉的,但是也有很多戰績是真的。

三國志中記載:“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這個偏將軍的待遇很高了,烏巢之戰後袁紹部下大將張郃投降曹操,也就是偏將軍,徐晃要在跟隨曹操攻破文丑之後才升職為偏將軍,關羽被曹操俘虜後卻拜為偏將軍,說明關羽的實力肯定很強,不然曹操不至於上來就拜為偏將軍而且禮之甚厚。 而關羽確實也很快表現出了實力,在曹操和袁紹大戰中,袁紹派遣大將顏良出戰。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祥子看歷史


中國歷史上優秀的將領:粟裕、徐向前、劉伯承、彭德懷、朱德、蔡申熙、葉挺、許繼慎、黃公略、鄧華、徐海東、左權、彭雪楓、陳賡。

圖片:粟裕(上排左)、彭德懷(上排中)、徐向前(上排右)、劉伯承(下排左)、朱德(下排中)、徐海東(下排右)。








有才君子


林彪生於1907年,畢業於黃埔四期。在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眾多黃埔同學中,資歷很淺,但是在很短的時間裡,林彪便成長成為了一名高級指揮員。在紅軍時期便開始嶄露頭角,20多歲便成為了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軍團長。


林彪帶兵非常注重對部隊進行以戰術為主的軍事教育,例如“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三種情況的三種打法”在東北野戰軍中非常普及,幾乎每個戰士都能耳熟能詳,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林彪初到東北的時候只有10萬人,而在東北的國民黨軍是參加過對日作戰的中國駐印軍。這些軍隊不僅裝備好,戰鬥力還挺強,其中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就佔了2個。林彪的部隊初到東北沒有根據地,吃飯、補給、傷員安置都非常困難,但是部隊天天打仗,天天減員,幾乎沒有得到過休整。





到了1948年,林彪入關三年整,東北野戰軍主力有12個縱隊48個師、1個特種兵縱隊和1個鐵道縱隊,總兵力70多萬,火炮1000多門,坦克100多輛。不論是兵力數量還是武器裝備的質量均居全國首位。以至於東北野戰軍入關之後,東野的一個縱隊就可以全殲國民黨軍一個軍。

林彪是在革命戰爭中軍工卓越的將領之一,1955年授銜時,林彪被授予元帥軍銜,他在十大元帥中的年齡最小,只有48歲,但是在十大元帥的排名中位居朱德、彭德懷之後,排名第三。


歷史軍魂



在元帥當中,林彪是最會打仗的,在大將當中,粟裕是最會打仗的,而在上將當中裡,韓先楚是公認第一的會打仗的。


韓先楚出生在湖北黃安,從小家境貧寒吃盡了苦頭,放過牛,當過篾匠和短工。1927年11月的黃麻起義,只有14歲的韓先楚踴躍參加了當地的農民協會,17歲時就已經光榮入黨,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的一員。



韓先楚先後經歷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抗美援朝時期,是一位真正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優秀指揮員。韓先楚把畢生的經歷和心血都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不朽的功勳。


韓先楚從軍期間,有幸在彭德懷、劉伯承、徐向前、林彪手下工作過,也都得到過四位老帥的嘉獎和讚揚,綜合起來一句話,就是打仗不怕犧牲,打仗好動腦筋有一手。


在同僚眼中,韓先楚是個好勇鬥狠不服輸的人,打仗往往出其不意,是個真正的好戰分子。他敢打別人沒有把握的仗,往往取的意料之中的勝利。韓先楚和《亮劍》中的李雲龍很像,都喜歡違抗軍令,打冒險的仗,這在全軍中都是少見的刺頭。



不過韓先楚也是有原則的,對共產主義事業是有堅定的信念和理想,在長期的鬥爭中鍛鍊和培養出堅韌不拔的無產階級革命性。他光明磊落、作風正派、無私奉獻、堅持真理、胸懷坦蕩、平易近人、善於團結全軍上下,同時韓先楚在思想上也和上級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執行上級命令,是一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優秀戰將,堪稱是解放軍優秀將領的代表之一。



歷史局中人


說到舉世無雙的優秀將領,我們可能會想到韓信,可能會想到白起,又或者是其他的人,總之,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卓越的軍事家,而且征戰一生,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說這樣的將領在中國還是有很多的,至少每一個時代,都是有這樣的優秀將領湧現出來的。

今天我們說一箇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這樣的優秀將領吧。

他就是彭德懷元帥。

一般舉世無雙的優秀將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無師自通,上了戰場就會帶兵打仗,而且大部分人出身都不是怎麼好。

彭德懷也是這樣的一個優秀的將領。

當然了這樣的人之所以厲害,能夠成為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就是因為他們善於觀察,英勇無敵,可以審時度勢,抓住每一次機會,只為了最終的勝利。

可以說彭德懷的一生,身經百戰真的是打了太多的勝仗了,毛澤東對他的評價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說到彭德懷打的勝仗,其中抗日戰爭時期的百團大戰和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不得不說的。

這兩場戰役的勝利,對於中國來說是意義非凡的。

因為這兩次彭德懷面對的對手都是十分的強大的,他們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為一流的武器,飛機大炮坦克,應有盡有,而我們和他們比,在武器方面真的是差之十萬八千里。

但是,縱使是這樣彭德懷將軍,還是可以打敗敵人取得勝利的,這就是一個優秀將軍最為偉大的地方,他可以把自己的弱勢變成自己的優勢,可以把敵人的優勢變成他們的弱勢。

這就是優秀將領的組織觀察能力。

百團大戰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彭德懷組織了八路軍的105個團,和日軍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

這場戰役中我們的優勢就是集中我軍優勢兵力,對日軍實施殲滅。

最終我們殲滅日偽軍四萬餘人,此次戰役的勝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熟悉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抗美援朝戰爭是彭德懷帶領著中國人民支援軍,打敗了當時最為強大的美國,讓全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厲害。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的優勢就是通過夜戰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因為我軍能吃苦,野戰美軍的飛機大炮坦克發揮不了作用。

這樣的美國人,當然扛不住我軍的夜戰了。

所以,他們不得不坐在談判桌上和中國談和。

你說打了這樣兩場名留青史戰役的彭德懷元帥,是不是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代表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彭德懷被授予元帥之職。


不才講史


我國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數百個政權相互更替,它們之間征伐不斷,而也因此產生了很多傑出的軍事將領,它們在當時都創造輝煌,聲名顯赫。其中如韓信、項羽等天才型將領,是秦漢時期的代表人物;李靖、李世民等獨特的軍事才能,又是隋唐時期的典型,如此這些都是一個時代的風雲人物。

近代戰爭中,尤其是我軍軍事將領中,比較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兩位,分別是劉伯承元帥和粟裕大將。劉伯承元帥代表的是我軍中具有高等軍事教育的人員,也是放棄舊軍閥高官厚祿,為革命事業奮鬥終生的典型;粟裕大將代表的是我軍自己培養的軍事將領,他們很年輕就參加了革命,沒有上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在戰鬥中學習戰鬥,最終成為我軍的高級指揮員。

劉伯承元帥早年參將革命,最先是參加了四川的革命軍隊,跟隨熊克武南征北戰,在四川軍閥混戰的過程中劉帥因為戰功而擔任團長,但是也遭受的很多創傷,失去了一隻眼睛,最讓劉帥感受傷害的是來自心靈的創傷。多年的軍閥混戰,讓劉帥陷入反思,最後在考察一番之後,劉帥懷著為國為民的情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之後劉帥先後領導了盧順起義、南昌起義等軍事活動,是我黨軍隊早起的領導者之一。南昌起義失敗之後,劉帥又聽從黨的安排北上蘇聯學習軍事,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接受系統的軍事培訓。

劉帥回國之後就參加到革命中,在上海輔佐周總理、在蘇區辦理紅大,在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擔任總參謀長,為我軍反圍剿取勝做出來巨大的貢獻。長征過程中,劉帥擔任總參謀長加上先遣隊司令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中央紅軍北上立功無數。

抗日戰爭期間,劉帥是129師師長,在抗日戰爭中戰功赫赫;解放戰爭期間,劉帥又是劉鄧大軍的指揮員,率領部隊南征北討,為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劉帥的經歷是我軍很多高級指揮員的經歷,如:林彪元帥、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等等。

粟裕大將的經歷同樣不平凡,他加入我軍的時候還是一個小青年,但是在革命的過程中,他不斷成長,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最後在解放戰爭時大放異彩,成長為我軍優秀的高級將領。

粟裕大將的經歷與我軍絕大多數中高級指揮員類似,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教育,但是具有極強的軍事能力,如:徐海東大將、韓先楚上將等等。


帝國烽火


論舉世無雙的將領,非朱德元帥莫屬!

南昌起義之前,中國的革命事業進入低潮,很多人缺乏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而離開了革命隊伍。但是還有不少人堅持了下來,於是有了後來的南昌起義。

在南昌起義中,身為國民黨中將的朱德,卻力挺革命,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雖然南昌起義取得了成功,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但革命力量仍然十分薄弱,故而國民黨軍隊一反撲,紅軍被迫撤退,國民黨軍隊的錢大鈞部窮追不捨。

為了掩護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撤退,朱德率部留守斷後,阻擊錢大鈞部。

1927年9月初,在著名的三河壩戰鬥中,朱德帶領4000餘人在三河壩完成了阻擊任務後,所部只剩下2000多人。然而還有後續戰鬥等待著他們。經過多天的鏖戰,到1927年10月底的時候,整個部隊總人數只有800人,部隊師以上軍事領導幹部走的只剩下朱德一人。團以上幹部只剩下朱德、王爾德和陳毅三人。

在全體軍人大會上,一些同志在會議上認為既然主力部隊已經失敗,三河壩留下的這點人實在難以堅持,應該分散或者解散,一些同志反對,爭吵的很兇,而到底應該怎麼辦,只能由臨時負責的朱德做出決斷。

就是在這個非常而艱難的時刻,面對大部分並非自己部下的幹部戰士,朱德表現出堅強的領導能力:堅決反對分散隱蔽 ,部隊應該北上然後穿山西進,去敵人力量薄弱的湖南南部。但是大部分戰士已人心惶惶,單獨或者結伴離隊的情況屢屢發生,南昌起義的火種,面臨可能熄滅的危險,關鍵時刻,又是朱德站了出來。

朱老總在會議上發表了在軍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講話:“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很像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我們中國也會有個1917,只要保存火種,革命就有希望”!

再後來,朱老總帶著這支隊伍上井岡山,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井岡山會師,井岡山會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史上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袁衛宇


五千年華夏,出了無數驚才絕豔之人,尤其是在動亂年代,更是湧現出很多優秀的將軍,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彭德懷元帥,他在最最艱苦的歲月,禦敵於國門之外,而且還打的特別好,特別威風,也讓世界知道,華夏不是可以任意凌辱的,他是有膽量,有血性,有骨氣的。

是誰在異國他鄉跟十七國搏鬥?是誰打的聯合國軍更換了三次統帥?是誰讓麥克阿瑟從此威名不在?是誰讓華夏善戰之名傳遍世界。

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當世界經歷過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有良知的人都渴望和平。

可惜,就是有人展現肌肉,展現武力。

我們堅決反對戰爭,但是我們不怕戰爭。

華夏人就是有一股子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哪怕是經過二戰的洗禮後,在東西方無限風光的美軍大兵,也要堅決打回去。

當戰火燒到東北邊境的時候,彭總毅然出兵,禦敵於國門之外。

而且他還先於作戰部隊出國,為的是能掌握第一手資料,能更透徹的研究戰事。

特別認真,特別簡樸,特別努力的彭總,親自率隊來了。

這一戰,可不是普通之戰,對手是世界性強國,戰鬥力處世界巔峰,軍工業能力也處於巔峰,後勤保障十分完善。


如果把這一場戰爭看做是一盤棋的話。

彭總一直在下棋,但是他的對手換了三位。

分別是以麥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

這三位可都是世界級的強人。

  • 麥克阿瑟曾經是西點軍校校長,培養過很多優秀的軍事人才,在太平洋戰場打敗軍國主義日本的就是他,以跳蛙戰術聞名天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主宰日本,但是他和彭總下棋的時候,三戰三敗,最終無法下了,只好換人。
  • 接替麥克阿瑟下棋的人是李奇微,這位可是個極為厲害的人物,特別擅長分析戰場局勢,對對手分析的妙到毫顛,他一上場,就判定對手後勤特別差,無法供應連續作戰,而且他研究出我方人員特別擅長穿插包圍,於是他制定一系列作戰計劃,專門對我方不足之處實施打擊,算的上和彭總打成平手,不過在局部面前,他是特別保守的,能不斷轟炸,就絕不衝鋒,能躲在防禦陣地中躲避我方衝鋒,就絕不露頭。
  • 接替李奇微上場的是克拉克,不過他的技術,與麥克阿瑟和李奇微相比,遜色很多,在戰略戰術是還是依靠武器裝備。

不過有一點我們不能否認,以上三位都是特別厲害的人物,任何一位都在國際上頂頂有名,他們無論自身戰略戰術素養都很高超,手中帶出來的部隊也都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經過將近三年的對戰,我方除了武器裝備落後之外,兵員軍事素質,指戰員行動指揮能力,都堪稱世界最強,可謂世界級的軍人楷模,尤其是戰術之多,更是典範。

就憑這禦敵於國門之外,他就永遠是我心目中優秀首選之人。


舊史風


粟裕大將智勇深沉,是我軍的優秀指揮員。

粟裕將軍一生忠於革命,忠於人民,在戰火中不斷磨練提升自己的指揮藝術,由於長期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粟裕的作戰風格凌厲果決,當斷則斷,即使兵行險招,也絕不拖泥帶水,總的來說就是“兇,絕,險,狠”,因此,無論是日寇還是國民黨軍,對粟裕指揮的部隊都聞風喪膽。在淮海戰役前,國軍面對華野已經要9個師抱團自保,可見粟裕給國軍的壓力有多大。


在戰略層面,粟裕有自己的長遠眼光和獨立判斷,不唯上,不妥協。1948年初,粟裕認為毛主席關於華野過長江的部署不妥,經過幾次溝通,終於說服了毛主席把華野主力留在江北,最終打了淮海戰役,消滅了蔣介石起家打內戰的大部分嫡系。到1949年初,毛主席回顧這段經過時也感嘆說:當初粟裕說三個縱隊不去江南是對的。

在戰役層面,粟裕比我們想象的一般的溫文儒雅的形象要“狠”。由於後勤補給條件有限,華野戰士攜帶的彈藥數量長期低於8個基數,有時只有兩個基數,如果一仗沒有打贏,沒有繳獲,下一仗可能就會有槍無彈。所以,粟裕指揮的每一仗都是要竭盡全力打贏的。


1948年6月,粟裕指揮豫東戰役,首先攻克開封后又果斷放棄開封,引誘邱清泉和區壽年兵團追擊,在兩敵相距40公里,幾乎是間不容髮之際突然包圍了區壽年,把邱清泉死死堵在10公里外。此時,由於蔣委員長難得的機智操作,黃百韜第7兵團突然出現在戰場,局勢頓時逆轉,華野腹背受敵。

然而,粟裕頂著巨大風險,依然先突擊打掉了區壽年的兵團部和第75師,然後留下區兵團殘敵不打,回身全力攻擊黃百韜,在黃百韜被重創後,他又判斷形勢,果斷放棄全殲黃的意圖,立刻結束戰役,在敵人5個兵團合圍之前跳出了包圍圈。

此役,國民黨出動了邱清泉,黃百韜,胡璉,區壽年,吳紹周,楊幹才,孫元良7個兵團級單位從四面八方夾擊粟裕,結果被殲滅9萬多人,還讓粟裕從容突圍而去,豫東戰役打得國軍徹底失去了野戰的信心。這一系列操作,時進時退,時取時棄,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對戰場形勢判斷之準確,戰機把握之精妙,作戰決心之果決,都令人咋舌。


新中國成立後,粟裕將軍始終保持革命者的簡單樸素本色。他對下屬非常客氣照顧,毫無首長的架子,當別人稱讚他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是滄海一粟!這是作為一代名將最難得的品質。

所以“軍神”劉伯承元帥評價說:“粟裕智深勇沉,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


每日一段歷史


粟裕大將既非科班出身,本人資歷又淺,但卻能長時間以副手的身份指揮龐大的軍隊,並取得了絕大多數戰役的勝利。以粟裕的出身、閱歷和背景,他絕對是那個時代舉世無雙的優秀代表。

粟裕將軍出身於侗族人家,18歲時投入葉挺的部隊,20歲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總指揮部的警衛隊班長。後到井岡山加入紅軍。他從基層做起,在紅軍初始時期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建樹,但隨著職務的不斷提升,粟裕的能力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在擔任紅十軍團參謀長時期,他因先機一步衝出敵人包圍圈,而免遭滅頂之災。在南方加入新四軍後,他的能量被全然釋放,無論是對日軍還是從國民黨軍隊作戰,他指揮部隊以少勝多,積小勝為大勝,連戰連捷,打出了自己的名堂。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更是大顯神通,率部隊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並逐漸打開局面,反守為攻,取得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諸多重大戰役的勝利,一直和戰友們將國民黨打到了小島之上。


粟裕與不少同級別的國共將領不同,他沒有進過軍事院校,沒有系統學習過軍事知識,打仗作戰全是自學成才,以過人的智慧和別具一格的指揮藝術,成為同時代少有的軍事天才。

大多數時間作為副手的他,卻長時間擁有軍事作戰的指揮權力,運籌帷幄,決戰千里,這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粟裕大將作為重要的開國元勳,戰功卓著。更難得的是,他一向低調謙讓,不爭名奪利,這也是讓後人最敬仰的高貴品質。但他也因為性格耿直,不善變通,在一些方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也讓我們為將軍感到不平。如果就軍事才能講,實至名歸的粟裕將軍毫無爭議的一定是那個時代舉世無雙的優秀代表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