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全国最优秀的教师的讲课以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国学生授课,你觉得怎么样?

石保行者


把全国最优秀的教师的讲课以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国学生授课,我觉得并不怎么样,因为最优秀教师所讲的课并不一定是学生最适合的课。

我国幅员辽阔,学情复杂,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千差万别,如果能够用最优秀教师的讲课直播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话,那我们还要这么多老师干什么?

首先,优秀教师所授的课并非放之四海皆优。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因素,教师教得好,学生也学得好,教学目的才算真正达成。一般来说,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学情是大体相似的,但是城乡之情差别就很大了。城市学生见多识广,表现欲强,北京市的优秀教师给上海市的学生去授课,这是完全没有障碍的,师生强强联手共创教学佳话也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北京优秀教师给中西部落后地区孩子上课,其优势就不一定能表现出来。

其次,优秀教师的优势大多表现在其所在的地区或学校。

我曾在网上和现场听过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的语文课,其文采之飞扬、激情之澎湃、教法之精妙,不可不令人佩服,其课例放到任何一个大中城市去播放都是没问题的,都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是,我一直在想,她的课如果放我们村的小学合适吗?我觉得不一定合适。反过来,我县一个乡村小学的校长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如果让他去清华附小上课还一定优秀吗?自然也是不一定。同样是全国优秀教师,同样是校长,他们在当地都是优秀的,但当他换一个环境其优势就不一定能体现出来了,特别是城乡之间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大不相同,怎么能以一个优秀教师的讲授代替所有教师的讲课呢?即便是一批优秀的教师(城市农村都有),也不可能代替全国千千万教师个体的授课,因为学情不同,教法自然也就不同,更不用说具体的交流互动和测试辅导了。

因此,我们不能夸大优秀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夸大直播教学的优势,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以最好的默契达成教学意愿时,才是最好的教学,才有最真的教育。


钟庸


我觉得直播教育是很有前途的。教育差异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打破信息流动的障碍,就会提高教育效率和水平。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中国公立教育体制下,教育创新能力和改革力度是很缓慢的。在国外直播教育都是一个新事物,更不要说国内了。

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做在线教育,在外语上也很成功。但问题是成本不菲,主要面向一线城市,而并不会做公益,去把资源投向小城市和乡镇。

所以技术是一方面,商业逻辑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优质老师的价值是很贵的,谁来为这笔钱买单?

当然有人会想,知识课程可以无限复制,不断销售就能赚回成本,这想的太简单了。举个例子,郭德纲的相声你录下来可以随便听,无限传播。但学习是计划性的,服务性的。老师讲完课就拉倒,什么都不管,学生能学会吗?

虽然直播能消灭信息鸿沟,但就算名师愿意无偿服务,也没法分配精力教会其他地区的孩子。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名师真能通过直播教会孩子,那首先一个学校有一个老师就好了,何必雇那么多老师呢?

学生越多老师授课难度越大,就算是名师也没办法。小班教学才是优质服务,这种精力上的分配,不是名师能力能改变的。不要把教育看的那么简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目前的直播教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代替课堂教育的作用,只是作为辅助和补充而已。


苹果树下的沉思


先打个比方:我们吃饭,馒头、菜是主食,那些点心仅能作零食,点心是作不了主食的。

教学比吃饭更甚。即使讲课的是全国最最优秀的教师,讲课水平再高,你记住,学生通过看视频直播和教师面前讲课效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中、小学生。

老师教学生,依靠的不只是话语文字,还有肢体语言。你不要小看教师的肢体语言,即使是在讲台上走走,挥挥胳膊,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肢体语言不仅对学生学会知识很重要,还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很重要,不知你信不信。再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看似随便而非随便,这些都是根据听课学生的每一个表情而做的。另外课堂上老师还要巡堂,这些都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上面说的这些视频直播是做不到的。

不要说现在,即使将来真正做到人工智能,也不如老师在学生面前讲课生动!

—— 一个老教师的心得🤔


火星故事216


解决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适配,将是个很好的形式。但恕我直言,困难很大。

原因如下:

一、老师备课的准备问题

我们都知道,优秀老师精心备好课,才有一节精彩的课,但是在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如何落实?既然面向全国学生,那学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同样的教学内容,老师如何标高?

二、课堂互动的问题

课堂上并非只存在老师讲学生听,事实上,如果一节课始终只有老师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这不就是我们极力反对的“满堂灌”吗?即使那个老师是全国最优秀的老师,在这种单向教学信息流动下,能够有多好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的落实问题

课堂教学,除了讲、听,还有练,面向全国学生讲课,布置的课堂练习如何处理?不用猜,那将是个海量工程,即使科技发达了,利用机器智能批改,并且还能统计出结果,这位最优秀的老师能拿这个悬殊差距怎么办?

未来的直播发展趋势,确实和直播有关,但并非简单的把老师讲,学生听搬上网络。目前实验的各类网络教学改革中,我认为双师课堂可行性最高。

我们可以把那位优秀老师的讲课看作是教学资源,并且有选择性地使用,例如概念教学中,我自己讲得不够好,那么在观看完优秀老师的视频后,截取其中的片段给学生看,但自己的课堂仍然需要自己的老师来主导。


爱数学做数学


我国地域辽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东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中西部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不仅教育设备比较简陋,优秀老师也比较少。

开启优秀老师直播,有助于均衡教育资源,更多中西部的学生听到更好课程。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也有很多的现实问题。

第一,教材不统一,只能同地域直播,不能跨出太大的限制

第二,西部学生基础薄弱,不同程度的学生理解接受程度不同,需要区别对待。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太过统一肯定会有照顾不到的学生

第三,有的学生自律性比较差,仅仅依靠直播讲课无法解决纪律性问题,还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问题,需要有老师专门在教室服务学生,督促学习。

第四,有的家长不赞成这种上课方式,需要做好与家乡沟通问题。



小刚老师说说


这是个无法实现的、建立在美好想象上的虚幻场景。

首先是,不管是用哪种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是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如果以直播的形式,而受教对象又是全国学生。那么,在地域和学校高度分散、学生数量十分庞大的现实背景下,无疑需要用数量十分繁多的设备设施来支撑,才可以从硬件上实现“全国直播”。这必定会是一个十分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笔大到超乎许多人想象的投入。要实现这一投入,基本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次是,如果退而求其次,用电视和网络来直播。那么,也不得不先解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的的差异问题。否则,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那授课教师的讲授对许多学生来说,基本等于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已。这样的直播,同样对学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不管教师有多么优秀,对于“全国直播”既没有必要,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要解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不能把眼光聚焦到所谓全国最优秀的教师身上,而应该将精力、财力物力向广大边远山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师的待遇,让他们安心从教。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符合广大乡村教师期待的学习,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老黄新观察


作为一名老师(已辞职),我简单的回答您的问题。

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是值得借鉴和推荐的,但是不能强制执行。孔子说“因材施教” 这句话也是我们教学的宗旨,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他能理解并能去解决学习难题。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都要制定不同的方案,如果一个学校呢?如果扩大范围到省、全国呢?你说的这个办法还能有多大作用呢?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你简单的讲一下,他就能理解,而有的学生需要你讲很多次他才能理解(或者不能理解)估计有人会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了。问题是一个班几十号人你不能谁都顾得来,也不能保证能把他的成绩稳步提升的。只能带着前面的学生拉着后面的学生,实在拉不了的只能放弃了(这个是客观的现实问题,只有当老师的才能理解,没当过老师的就别喷我了)

优秀的学生遇到优质的学习资源会事半功倍,反之有可能事倍功半,贪多嚼不烂。并不是好的资源他就能吸收,好的学习方法就对他有用。

不过也希望国家慢慢的整合教育资源,把优质的东西广泛传播和应用,毕竟泱泱大国,优秀的人肯定是很多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违背良心,好好教书育人才是最重要的。



纵横丶盖某


不赞同!

1.各地可能存在时差影响。

2.教学版本可能有别。

3.各学校课表不同,无法实现直播。



若能改进一下倒值得研究!

我认为应参考并改进实施。

1.根据各地区教学版本,集合全国最优秀教师,研究一整套教学视频,对全国教师进行培训。可快速高效地提高年轻教师教学水平,也可以给老教师的教学环节和方式输入新的思维。



2.根据各地区所用教学版本对全国学生进行直播授课,要结合各地情况,考虑到时差和各学校课表。先拿一两个地区进行试点,拿出一两个学科进行试验,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飓风6667


这样的想法非常好,而且与教育部提出的到2022年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的设想不谋而合,我们先来看看“三个课堂”具体指什么:

“专递课堂”: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名师课堂”:更大范围共享名师资源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着眼于专门针对薄弱地区的“专递课堂”,还是强调共享的“名师课堂”,亦或是强调开放性的“名校网络课堂”,其实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缩小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导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其实这也是当下教育领域最突出的热点问题,未来优秀师资共享一定会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而且还会不断的发展延伸:

1、优秀师资共享,是解决当下落后地区优秀师资匮乏现状的一剂强心剂!

且不说边远地区,就是很多的三四线城市的乡镇级的中学、小学,实际上也面临着好老师难招,招来了留不长的情况,很多年轻老师要么干脆不来,要么为了把这里当成是一个短期的跳板,一旦教育教学差不多成熟了,就想方设法要离开,比如去到城里的学校教书!其实教师们的想法不能说错,甚至还可以说很现实,毕竟城里的生活便利度远远要好于乡镇,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但是关键在于,有了这样的想法,可就把孩子给害苦了,至今我还记得当年我上初中那会,教我们物理的老师突然有一天被调走了,非常突然,不几天就换了一位新老师,但是怎么都感觉适应不过来,因为还是觉得原来的那位老师的课更容易听得进去,我想有我这种想法的肯定不止我一人!可想而知,给到学生带来的负面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所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优秀师资的共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使得优秀的教育理念能够惠及到更多的学生!

2、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有能适应老师教学风格的,就一定有适应不了的,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无法有效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育一直是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但是尤其是进入了中学以后,面对规模庞大的班级,同时面对繁杂的教学压力,老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能把常规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通过线上优秀教师的教学分享作为有益的补充,班级里面的孩子就有机会找到自己适应的那种类型,或者说打心眼里能接受的那种教学模式,这或许能改变很多学生的命运!其实想想,很多时候,我们成绩比较好的某一学科,是不是因为我们首先对于这位老师相当的喜欢,进而才做到了亲其师信其道了呢?当年我特别喜欢英语,就是源于我当年对于教我的英语老师的授课方式特别感兴趣,每天都盼着上她的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建立了兴趣,还有学不好的道理吗?

3、长久以来,各地学校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都是竞争大于合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互促共进的理念,理应被教育行业吸收与内化!

学校与学校之间如果仅有竞争,而不想不愿跟对方进行分享,那么势必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管理与教学思路固化,老师自身的不足无法通过相互对照有消费发现,同时也无法更好的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短板,这就会使得很多老师形成定势思维,比如认为自己的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等等,而这恰恰也是违背教育创新思维的最大弊端!


通过外部优秀教师的优秀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不但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在现有基础上,收获会更多更大,我们会通过其他优秀老师身上的优点,快速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趋于成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引入优秀教师资源,不但不会对本地老师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反而会带来很多益处!

开放、包容、互促、共荣,教育不是铁板一块,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学会共生,学会引入优秀的教育理念,不段的修正自我,从而使得各地教育教学水平能够快速普遍的得以提升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我觉得非常好,也必然会成为趋势!

就像看电视剧那样,你想听哪一课就听哪一课,无论何时何地。至于进度,既可以由学校把握,也可以自行观看。

当地学校只需配有辅导答疑老师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