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谈癌不色变,健康在眼前

据统计,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20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约140万。肿瘤是可防可治的,经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1/3的肿瘤能够治愈。然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认为,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是被“吓死”的。患者应积极走出心理误区,切莫谈癌色变,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癌症。

恶性肿瘤即便是手术切除了,辅助放化疗了,依然存在复发的可能,一旦复发,则又要开始下一个周期的系统治疗。“生命不息治疗不止”,这就让患者的心理起了很大变化,常常会有病人步入误区。

误区一:癌症是“不治之症”

癌症在心理上会给患者造成恐惧、悲伤、失望等情绪,这对治疗和预后都有不利影响。有些患者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后,会直接放弃治疗。这也是很多家属保密患者病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过程。从第一个癌细胞出现,发展到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早期癌症生长发展很慢,只要留心一些早期异常信号,人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它并治疗,把它消灭于“萌芽”阶段。临床统计资料显示,通过有效系统的治疗,早期癌症的治愈率高达80%~90%。

多少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谈癌不色变,健康在眼前

误区二:手术会使癌症扩散

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实践证明,因手术造成的癌细胞扩散极为少见,而且目前推广无瘤手术及配合手术时化疗药物冲洗,扩散的机会极小,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虽然手术有出现种植性转移的可能,但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误区三:做化疗伤身

有些患者害怕化疗,担心在化疗后出现脱发、恶心等副作用,但临床科学证明,化疗仍是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在化疗期间配合免疫治疗,能有效缓解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几种让癌症患者重建心理健康的方法:

1.纠正错误观念。让患者建立“癌症≠死亡”的观念,使患者认识到在医学发展的今天,不少肿瘤都是可以治愈的,还有更多的可以带瘤生存的机会,这样的一个正确观念可以减轻肿瘤带给病人的消极负面情绪。

2.直面抗击癌症。主动告诉患者病情,并到专业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不要错过治疗时机,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做好抗癌准备。肿瘤的治疗不是“一切了之”的事情,它的治疗过程是缓慢的,所以要做好长期与肿瘤共同生存的准备。

4. 参与娱乐活动。适当的娱乐活动可以使患者身心健康,应多亲近自然,呼吸天然的氧气。可选择加入抗癌俱乐部,彼此共勉,共同创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少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谈癌不色变,健康在眼前

对待肿瘤和癌症,保持积极的态度

国内外针对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手段种类繁多,除了手术和放化疗,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如免疫治疗。人体内有淋巴细胞等免疫系统,它是抗御病毒、抗击肿瘤的。但肿瘤细胞有“免疫逃逸”能力,能蒙蔽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同于传统治疗手段的是,它不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是帮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从肿瘤细胞的”蒙蔽“中恢复清醒,也让免疫细胞变得更加强大,进而准确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也就是把淋巴细胞动员起来把肿瘤杀死。因此,免疫治疗也被誉为近五年来临床肿瘤治疗的重大变革。

例如日本细胞免疫治疗,它创造性地使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将癌症治疗

“还原”于免疫系统与癌细胞之间的“斗争”,同时解决了癌症治疗与免疫力恢复的问题,也有大量使肿瘤最终“消失”的成功案例,对防“复发”“转移”也较有效。

事实上,因为癌症死亡的人并不存在,实际上因为癌症引起的免疫力下降而产生的并发症,才是最终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事实真相。细胞免疫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免疫系统的”重建“,使具备抗癌能力的免疫细胞抵抗癌细胞,让免疫系统有充分时间重新恢复。

多少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谈癌不色变,健康在眼前

癌症已不是”不治之症“,它其实也是有发展进程的一种慢性病。通过手术治疗,对癌症的病情贡献率为24%~30%,放射性治疗的为22%,而通过化学治疗等方式的为6%。免疫治疗是与传统治疗手段并行的”第四种“方式,能够进行联合治疗将癌症病情进一步延缓甚至是”医学治愈“,不再对生命产生威胁,从而让癌症成为慢性病的事实存在。

当然,除了细胞免疫疗法,也有其他的一些有效的方法,不过要记住的一点是,癌症的攻克是全球性的问题,其治疗方式自然也是全球性的,所以治疗要突破国界思维的限制,全球化时代,要更加开放和包容,把治好自己放在首位,保证身体的健康,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患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化治疗,珍惜自己的身体;如果肿瘤患者想要使用靶向药物或化疗,建议要先使用

免疫治疗等增强免疫力的方式将细胞微环境重塑到健康状态,恢复机体代谢系统,如此才能更好的复原身体,对治疗起到积极效果。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癌症预防与治疗的知识,可以关注我,看看我分享的内容,私信提出你的疑惑,我会尽快回复你的,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