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前言


在春風十里的季節裡回眸審視,

重新翻檢那些細碎微溫的文字,

與聲色微暖的影像,

以期重踏征途,

依然《在洛陽》相見......

第一輯第六篇


New Arrival


蘭香數十載 歸來仍少年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曾廣蘭:

河南省商丘縣人,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理事。曾任洛陽豫劇二團團長、洛陽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洛陽市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家”。


代表劇目有“一橋二紅”(《洛陽橋》、《紅樓夢》、《紅嫂》)等。

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廣蘭曾因主演《紅樓夢》,而轟動中原,一舉成名;《紅嫂》演出數十年長盛不衰;八十年代《洛陽橋》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攝製為戲曲藝術片。

在四十多年的舞臺實踐中,曾廣蘭成功塑造了林黛玉、紅嫂、耶律含嫣、白素貞、穆桂英等一系系各具特色的藝術形象,為戲曲藝術畫廊增添了奪目的光彩。

1959年,榮獲河南省第二屆戲曲匯演優秀演員獎;

1994年,榮獲豫劇十大名旦“銀獎”;

1995年,全國中老年戲曲匯演一等獎——“牡丹獎”,

2005年,榮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8年,榮獲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學會獎”。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小孩子的時候是不能完全理解戲曲的,

但戲曲,

總是作為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

默默依存在我們的心裡,

靜靜地呵護著我們,

耐心地等待我們的成長。

直到經歷無數世事之後的某一天裡,

突然再次遇到它,才會領略到心靈最柔軟的一個地方,

還有一種美麗的沉澱。”


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

感覺有一種似曾相似的觸動。

因為,

我想到了因採訪而新結識的豫劇表演藝術家曾廣蘭老師。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柳眉腮紅、

粉裙繡鞋,

小碎步盈盈走來,

掩面一笑,

尚未張口,

臺下已是一片叫好聲......”


對於我這個不懂戲的人來講,

無緣欣賞到曾廣蘭老師唱絕四座、餘音繞樑,在舞臺上最美好的年紀;

無緣曾廣蘭老師演繹的林黛玉、耶律含嫣、白素貞、穆桂英、紅嫂等一系列不同時代、性格迥異的婦女形象;

無緣曾廣蘭老師的幾十年經久不衰的經典代表劇目“一橋二紅”(《洛陽橋》《紅樓夢》《紅嫂》)。


但如今,

終於到了能夠靜下心認真聽戲的年齡和心境,

再去品味曾廣蘭老師的戲,

再和曾廣蘭老師相識,

仔仔細細,聽戲詞婉約,看她眉目傳情,

才突然感受到傳統戲曲帶給我們的賞心悅目,

感知到戲曲演員用精湛的演技為我們傳遞的那種細膩傳神之美。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今年80歲的曾廣蘭老師,

從14歲第一次登臺算起,

已在豫劇舞臺上活躍了六十餘載。

年輕時,她專注表演,不斷鑽研和挑戰自我,

出色掌握豫劇閨門旦、花旦、青衣、帥旦、老旦等多種藝術行當,

獲得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

成名後,她甘當人梯,致力於豫劇發展傳承,

培養出一大批豫劇人才,

為洛陽豫劇事業發展竭盡全力;

退休後,她不離舞臺,

還經常熱心為農村戲迷朋友和社區孤寡老人義務表演,

以高尚的藝德、精湛的表演藝術,

被譽為“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從小就喜歡唱戲,

我這人可以說

為戲活了一輩子”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城,

一城一味,

一城一曲,

一城一故事。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懷著對戲曲不懂的忐忑和對曾廣蘭老師的陌生,我認真讀過盛長柱老師寫的《曾廣蘭的藝術人生 》,


仔細瞭解了曾廣蘭老師與戲劇相生相伴、坎坷曲折的經歷,也從而知道了這朵生在豫東商丘的幽蘭,是如何輾轉成長,恣意綻放在古都洛陽。


講起自己,曾老師像個小孩兒一樣,笑得單純質樸:她說自己從小就愛唱戲,小時候不好好讀書,淨想著唱戲,老師在上面講課,她在下面看戲詞兒。


說完習慣性地捂著嘴笑起來,一時間,讓人恍惚看到當年那個調皮倔強滿心滿意堅決要去學唱戲的農村丫頭。


後來,

從軍、進劇團,然後又轉業隨單位到洛陽,

從早期的翻身劇團到後來的洛陽豫劇團,

從當年稚嫩清秀的小姑娘到了今天從容優雅的長者,住在老城,唱響河洛,

能演百十齣戲卻還是把《紅嫂》一唱五十四年經久不衰的,

也許只有她了。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我可不是賣藝嘞,

黨培養了我、關心我、

給了我工資,

給了我好多榮譽,

我不報答黨不報答人民說不過去,

我是為人民而唱的。”


《白毛女》、《 劉胡蘭》,

《 將相和》、《 闖王進京》...

唱《雷鋒》、唱《紅嫂》,

唱《 紅樓夢》、 唱《 洛陽橋 》...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時代形勢,不同的演出創作。

當曾老師如數家珍一樣,

一一為我們報出每個時期每部戲的名字時,

當她很認真的跟我們說,

“我們做演員的,

得講究又紅又專,

得有政治覺悟,

得為黨為人民唱戲。

我現在都八十歲了,

還在排新戲呢,

唱的是習主席寫的詞《焦裕祿》,

我給大家唱唱吧......”


看著眼前一襲紅衣滿臉真誠的曾老師,

突然,

感覺內心激盪而感動,

或許,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太能夠理解這些話其中的深刻含義了,

可她們,

像曾老師這樣的老一輩藝術家們,

卻始終未曾丟卻半點那種對黨、對國家、對藝術的一腔赤誠,

這個,

才真的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文藝精神!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我跟張老師

一九五七年結婚,

幾十年了,

始終都是36度。”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見到已是耄耋之年的曾廣蘭老師,

我的第一感覺:

莫名覺得曾老師眉目之間依然少女,

不僅僅是因為她精緻俏麗的妝容裝扮,

不僅僅是因為她簡單可愛的笑容神態,

更多的,

是能夠感覺到她與愛人張敏老師在一起時候的那種簡單純粹的開心和看起來近乎依賴的嬌俏,

甚至眼前會浮現出

“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的閨房溫情畫面來。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任誰都看得出,

在歲月面前,

身邊這位男人為她掩去無盡風霜沙塵,

愛她如寶,

護她周全......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張敏老師,

是洛陽豫劇團長期負責舞臺美術設計製作的專業老師,

也曾任過洛陽市豫劇二團團長,

他和曾老師兩個人幾十年一同走過無數風風雨雨,

而尤其難能可貴的是,

直到今天,

兩位還保持著相互欣賞、相互依戀,掩飾不住的深情款款——


曾老師告訴我們:

“張老師這人可好啦,

這麼多年,從年輕時候就是我的‘賢內助兼後勤部長’,在生活上照顧我,在工作上幫助我,在文化上指導我,買菜做飯、照顧孩子、修改劇本.....

反正想到的想不到的活兒他都給幹了,

我能專心表演取得成就那可都是他的功勞。”


張老師告訴我們:

“她這個人啊,

哪兒哪兒都挺好,

就是不太會照顧自己,

閒不住。”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說著,

悄悄跟我們正忙著跟拍曾老師的攝像說,

“她要不是腳前段時間受傷了,

可比你跑的還快。”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於是,

我想起來,

每次電話聯繫,

都是張敏老師周到細緻的介紹和溝通;

每次外出演出,

都是張老師拿著相機坐在下面邊拍照邊唸叨著演出順序;

每次拍攝,

都看到張敏老師噓寒問暖手拎水和零食對曾老師無微不至的照顧......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我們編導笑著跟手拉手走著的兩位老師開玩笑,說:


“老師,你們知道你們這樣現在用網絡語說叫什麼麼?叫撒狗糧。”


兩位老師聽完,

互相對視一眼,

哈哈大笑,

一時間,

恍若

滿園春暖花開。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舞臺上,

她是星光璀璨的豫劇表演藝術家,

在生活中,

她是和藹可親的老人。


她是故事裡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為愛痴狂的白素貞、英姿颯爽的穆桂英,

她是現實中依偎在愛人肩頭、 徜徉在似水流年裡的如花美眷。


她是歷經風雨之後樸素而幽香的玉蘭,

她是歸來生活依然純美如初的少年。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採訪最後,

曾老師說了一句話:

“我覺得現在活著可有意思,可幸福!”

話語最直白但情感卻極熾熱,


我想,

人生本如戲,

如曾老師這般,

曾經唱過無數塵世跌宕悲歡離合,

最終走出故事,

走過光陰,

歸於平靜攜手的煙火人生,

平平淡淡過日子,

溫溫暖暖度餘生,

何嘗,

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洛陽丨洗去粉墨鉛塵,歸來仍少年——豫劇藝術家曾廣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