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不少文臣武将,为何阻止不了江山的衰败,反而被司马懿抢走?

柚子视界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曾三次发布求贤令,不问出身、只求有才,这是曹操提倡的不拘一格选人才。事实也如曹操所做的一样,曹操依靠着笼络过来的众多文臣武将,统一了北方,打下了曹魏的江山。那么为何阻止不了江山的衰败,反而被司马懿抢走呢?

针对这个问题,更正一下,曹魏的江山并非衰败,司马懿和其家族是窃取了曹魏的江山果实,最终才能消灭蜀国和吴国,从而统一了三国创立了晋朝。这个问题也颇为复杂,涉及到曹魏前三代君主的政治制度、用人制度以及败家的曹爽,司马懿是如何抢走曹魏的江山的呢?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分析下

曹操时期唯才是举并抑制豪强

在选拔人才方面:两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曹操通过征辟、投效、推荐、招降和强征五大招数,在身边聚集了一个庞大的人才队伍。比如文臣谋士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是主动来投效的;袁涣、张范、凉茂、国渊、田畴、毛玠、蒋济等人是通过征辟来的;陈群、杜畿、杜袭、华歆、王朗、辛毗、赵俨等是通过推荐来的;陈琳、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等都是招降过来的。

可以说在曹操时期,曹操并没有单纯的依靠的世族大家势力,而是通过唯才是举,寒门与世族并用的手段为曹魏的壮大提供了充实的人才储备。曹魏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靠着曹操的多年发展才慢慢壮大的。

曹丕时期九品中正制与宗室力量的衰败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死,同样在此时,当初跟随曹操的功臣宿将有的早于曹操病亡,比如荀彧(212年)、郭嘉(207)、荀攸(214);有的在曹操死后不久,也相继去世了比如程昱(220)、贾诩(223),曹仁(223)等等。

曹丕的上位得益于世族的支持,所以在称帝后,接受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中正制,缓和了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曹丕在位时,汲取了两汉衰败的原因,制定了宦官与外戚不得干政的法令,彻底杜绝了宦官与外戚的隐患。

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集团垄断。

打压宗室 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比如曹植曾经多次被迁徙,虽然爵位和封地不断增加,却是个有名无权的王爷。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曹丕并非没有意识到士族阶层强大的隐患,曹丕临终前安排了宗亲曹真、曹休与世族代表陈群、司马懿一起辅政,表明曹丕是有一定的远见。

曹叡时期基本上沿用了曹丕在位时期的政策

外有蜀汉诸葛亮的北伐和东吴孙权的虎视眈眈,曹叡除了依靠可靠的宗亲曹真、曹休外,也不得不用像司马懿这样的士族代表,曹叡在世时还能平衡各方的势力,不让一家独大,但还是继续提防藩王。

曹叡当政时,曹操、曹丕留下的文臣武将,基本上已经全部凋亡了,而那些二代、三代子弟并没有杰出的才能。相反通过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政治上的主动权彻底掌握在豪门世族手里。

曹魏江山被司马懿所夺离不开曹爽的神助攻

曹爽作为曹叡的辅政大臣之一,他的一些做法无疑把曹魏的江山推给了掌握政治上主动的世族大阀司马家。曹爽做了哪些事呢?

1.为独掌大权,大肆排挤忠臣,把忠于曹魏的大臣推向了司马懿。曹爽执掌大权期间,启用了被曹叡罢免的何宴、邓飏、丁谧、李胜、毕轨等人,这些人有名无才识,因为一点小事和私事,与公卿大臣矛盾频发,滥用职权随意罢免重臣。

2.曹爽的骄奢淫逸。曹爽的饮食住行,都效仿皇上,皇宫里才有的珍玩,他们家也随意摆设,并且妻妾满房,又私自将曹叡的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共三十三人作他的奴婢,养在家中供自己取乐。

3.曹爽专权,曹爽党羽丁谧、邓飏等人经常轻易更改国家制度和法令,使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针对曹爽的所作所为,司马懿是如何应对的呢?

1隐忍装病。司马懿被尊为太傅后,并无实权,但曹爽对之仍不放心,司马懿在家装病与隐忍成功的瞒过了曹爽。

2.阴养三千死士为发动政变做准备。司马懿与其子司马师暗中早已在谋划,三千死士分散在各处,只待一声号令。

3.联络与拉拢被曹爽打压排挤的大臣比如蒋济也是从曹操开始的老臣,也反对曹爽的专权弄权。

公元249年的正月某一天,趁着曹爽兄弟和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的时候,司马懿发动了政变。这场政变曹爽又不听大司农桓范的勤王之计,自愿投降,“不失为富家翁”可见曹爽的短见和无谋。曹爽的失败代表着曹氏宗亲力量再也无力对抗以司马懿为首的世家势力。


总结:曹操通过唯才是举打下了曹魏的江山,曹丕、曹叡父子俩继续推行九品中正制,造成了士族一家独大。曹丕、曹叡的短命更是为曹魏的政权埋下了隐患,曹爽一系列神助攻的操作,让司马懿抓住了时机,司马懿的胜利也代表着世家大族彻底掌握着那至高无上的皇权。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曹家为何被司马懿夺取了天下?

一、人员老死

曹操留下的人才很多,但都已经衰老。忠于曹操的官员被自然淘汰。比如郭嘉张辽这些人死后子弟不显。贾充则背弃父亲贾逵对曹操的忠诚,逐步成为司马家鹰犬。

说白了,就是浊族出身曹操,政权被世家渗透干净,终被取代。

司马师爪牙的贾充:

二、司马懿装傻

司马懿最大的优势就是活得长,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积累到了旁人无法获得的巨大军功、人脉、经验。事实上,司马懿政变成功后两年就死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也是利用了当时一些官员反对曹爽的因素,掌握权力后大杀曹魏宗室,原本忠于曹魏的大臣无法改变现状就纷纷离开。司马懿进一步掌握政权。比如,太尉蒋济就觉得愧对曹爽而被司马懿欺骗,不久就忧虑死去:

三、核心因素

曹氏被取代的核心原因是利益交换。

曹丕当初为了代汉,用九品官人法交换世家的同意。九品官人法评价的不是学识而是门第出身,实际导致世家开始垄断仕途,这就等于放弃了曹操的唯才是举。所以北方世家纷纷支持曹丕。

司马懿为了代魏,干脆改革九品官人法,用九品中正制做交换。

九品官人法,是郡中正官负责评价本郡士子等级,但仅仅也只是出仕的资格,具体职务需要中央任命。

九品中正制则设置州大中正,和各郡中正一起评价本州士子,并直接拥有授予八九品职务的权力。

明白吗?

世家权力进一步膨胀。州郡低价官员完全被本州世家垄断,可别以为八九品小,魏晋时期县令也就正九品而已。


四川達州


司马懿能通过高平陵成功夺权,一是因为曹氏皇族的衰弱和士族势力的加强,二是曹爽太废物了。

士族实力的加强和曹氏皇族的衰弱,是司马懿成功的重要原因

东汉时期,士族世家拥有很大的势力。他们不仅掌握着大量的土地人口,还依靠门生故吏的关系影响朝政和地方事务。曹操起兵以后,因为他出身不高,和士族关系并不是太好,所以双方关系僵硬。只是因为曹操的军事力量强大,所以士族不得不俯首听命。

曹操死后,曹丕开始和士族缓和关系。并执行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可以通过举荐贤士的机会让自己人出仕。此后士族的权力日益增长,权势日重。

而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当初曹植和自己争夺继承权的原因,曹丕对皇族提防之心很种,规定“亲王不得干政”。这么一来曹氏宗亲的嫡系人员就被排斥在了权力中心之外。只有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和夏侯家等旁系皇族还活跃在朝堂之上。

而随着曹仁等人去世,曹氏、夏侯氏两大皇族日益衰落,无力和士族抗衡。更糟糕的是曹丕和曹叡两人都英年早逝,原本可以制约士族的皇权也遭到了削弱。

曹叡重病时,原本有意任命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人为顾命大臣。这些人多是曹氏、夏侯氏之人,秦朗则是曹操收养的义子,所以清一色都是皇族成员。

《汉晋春秋》: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辅政。

这个任命遭到朝中士族大臣的全力反对,而曹叡的亲信亲信大臣刘放、孙资因为和夏侯献等人不和,也表示了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曹叡只能以曹爽和士族中资历最老的大臣司马懿共同出任顾命大臣。而曹宇等人被逐出中枢,皇族力量再度遭到削弱。

曹爽的无能又导致几乎所有大臣倒向了司马懿一边

曹叡去世以后,曹芳继位。此时虽然士族在朝堂之中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不过对于曹魏来说还没构成致命威胁。

士族们注重的只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因此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司马懿能出任顾命大臣,只是因为在士族出身的大臣中资历最老才被推选出来,并非他能左右其他士族的力量。而曹魏毕竟也建立了相当的时间,朝中一些大臣也有忠于曹魏之心,因此此时对于曹魏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危机。即使司马懿,也并没有任何篡位之心。

然而曹爽一心和司马懿争权。初期他倒确实把司马懿排挤出了权力中心。不过曹爽能力太差,他发起的伐蜀之战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魏国国力大损。而且曹爽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信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人,又迟迟不肯还政给曹芳,排挤郭太后,这就招致了其他大臣的不满。

所以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郭太后和大多数大臣而站在了司马懿这一边。即使是忠于曹魏的大臣,也认为司马懿此举是拨乱反正,有利于魏国而加以支持。这些人在政变中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像郭太后的懿旨对于司马懿政变的合法性提供了很大的依据。而太尉蒋济利用自己在中军任职多年的有利条件,和司徒高柔、太仆王观等人一起协助司马懿控制了中军,掌握了洛阳的主要武力。

相比之下,支持曹爽的大臣寥寥无几,有分量的只有一个大司农桓范。因此也可以说是曹爽自己把大部分人推给了司马懿。

所以曹爽不是败给司马懿一个人, 而是几乎魏国中枢所有大臣都一起反对他。直到司马懿推翻曹爽专权以后,才陆续有一些人或是忠于曹魏,或是对司马一家专权不满才试图反抗。不过因为司马家族控制了中枢大权,这些反抗都以失败告终。曹魏的命运也就不可逆转了。


不沉的经远


首先须说明一点,曹魏国家很强,衰退的是曹氏宗族。

司马懿发动政变之时,曹魏已是第四代君王了,当年跟着曹操打天下的元勋宿将,极大多数,早已作古。仅余几个老臣,与司马懿一样,对大将军曹爽的胡作非为,极其反感。所以,司马懿发动事变时,元勋功臣们,大多是支持司马懿的!

还必须说明的是,司马懿绝不是早就有异志,蓄谋已久的要篡魏自立。在曹爽排挤他之前,司马懿是没有政变之心的。

曹爽任人唯亲,乱改制度,排挤勋臣,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而等到司马懿政变成功之后,一切就让形势逼着发生了变化。最残酷之事,莫过于政争,兵谏之事干下了,还回得了头吗?

若是存妇之仁,诛敌不尽而让人反扑了,身死族灭的,那就必是司马氏。所以,夷了曹爽三族,此时,司马氏与曹氏宗族,已是难解死结!他若不顺手取了曹氏江山,那就是司马全族诛灭。

而司马懿久在戎旅,战绩彪炳、军功卓著,其之威信,至明帝以后,俨然就如军中一号人物。其二子,又长于基层历练,皆有乃父之能,甚得士心。作为曹操时期那些功臣宿将的后人,大多数实际是换谁来当家,都无所谓的。钟会伐蜀时,许诸的儿子许仪,就参加了伐蜀军。只是让钟会用来立威而杀了。钟会此举,威是立了,但使得军中的诸校尉们为之不耻,也是为他自己后来欲谋逆而不成,为乱兵剁成肉泥埋下了伏笔。


风去了无痕D


小编认为有几点:首先,曹操亲自培养的文臣武将在曹操趋势前后都逝世了,给司马懿很大的机会。熬不过高寿的司马懿,另外,曹操为了让他的二字曹丕篡位当新王朝的皇帝,找借口杀了不少文臣武将,活下来的逃离了曹操的魔掌,和曹操根本没什么感情。他们要么明哲保身,要么恨透了杀了无数的乱世枭雄曹操,根本不想再支持曹操的子孙后代执掌天下了。

其次,司马懿靠着他多次打胜仗,在军中和朝廷积累了不少的威信,并且在朝廷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亲信。司马懿在魏文帝曹丕执政的时候,被魏文帝曹丕授权可以领兵东征西讨。司马懿得以在军中和朝廷当中大展拳脚,通过不断地打胜仗,让对曹氏政权失望的人看到了希望,让盼望中国统一的人看到了急切的渴望。

在魏明帝曹睿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很有所忌惮,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一旦魏明帝曹睿死了,司马懿更是不用再担心了。魏明帝曹睿在临死前,又亲手把曹氏江山社稷送给了司马懿,活活断送了祖孙三代打下来的江山社稷。司马懿肯定很感激曹睿,赶紧磕头,不停地磕头,希望曹睿赶紧驾崩,不希望曹睿在临死前把他杀了,让他的梦想就此破碎。

曹睿看到司马懿那么拼命地磕头谢恩,以为司马懿非常感激他的任命,也就放心地闭上了眼睛,走完了他那短暂而充满争议的的一生。这就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也是司马懿能打赢诸葛亮的地方,还是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安然无恙的原因吧。

事实上,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先后英年早逝,让已经年迈但是身体却比较健康的乱世枭雄司马懿有了可乘之机。退一步说,如果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的身体很好,能活得像司马懿那样的高寿,那么,司马懿这辈子都不会有希望篡权的。然而,历史上没有如果,有的只是血淋淋的现实和曹氏子弟的被赶尽杀绝,有的只是满头白发的司马懿到最后终于成了大赢家。这就是历史,不但让人很无奈,更让人意想不到啊!

以上是小编的作答,欢迎大家一起来评论啊!


白泽小书生


曹操为代表的曹魏并未衰败。之所以被司马氏取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曹操后继两位明君短命。魏文帝曹丕40岁死了,魏明帝曹睿36岁就死了。两个继任者的壮年病殁。明帝无子,造成曹芳年幼继位,曹爽和司马懿辅政,而曹爽无能骄横无断,自取灭亡。而司马懿活了72岁,熬死了曹氏三代。

二:东汉豪族崛起,到三国时期就算强如曹操刘备孙权也与豪族共治天下。曹操虽然一直抑制豪族,但并不能根除。曹芳年幼,司马氏作为豪族中的佼佼者趁机取而代之就不足为怪了。

三、老将和老臣凋零造成司马独大。贾诩,夏侯渊等逝世人,朝中无名臣辅佐,蜀吴环伺。对抗蜀魏依赖司马懿。军功让司马坐大。

四、司马家三代明主,司马懿挫败曹爽取得实际领导权,司马师、司马昭深谋远虑进一步扩大势力,传到司马炎已经水到渠成。

五、时势时局造英雄。三国鼎立,战争频繁,人民渴望和平。曹魏实力远超吴蜀,需要强有力的君王一统天下。曹丕曹睿文治有余,武功不足,后继者更逊。司马也顺势成了众望所归。


风兮29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曹操的江山并没有衰败,曹魏的江山也没有衰败。折腾完还能一统天下,跟衰败扯不上关系。

但是,江山确实被司马氏抢走了。

这是一个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蛋的案例。

魏禅自于东汉

而东汉最严重的两个问题,宦官和外戚。

曹魏一下子把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曹魏没有宦官专权,也没有外戚干政。

但是,这样一来帝权空出来的太多了。

就被士族钻了空子。

司马氏只是士族的一个代表,如果干掉司马氏,也会有另外一个士族露出头来。

以前可以利用宦官和外戚跟士族打对台戏,现在成了士族唱独角戏了。被抢走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汉魏英雄传


我是小民学历史,我来回答

我认为原因如下

一 三国局势

司马懿可以说是三国后期的曹魏主要谋士了,之前曹操的五大谋士都已去世,而且西蜀一直在虎视眈眈,诸葛亮一直在北伐,曹魏无暇顾及司马懿的势力,还得依靠司马懿去抵挡东吴和西蜀的攻击,所以司马懿无论如何都能保全自己

二 人才殆尽

东汉末年到三国混战时期,英雄辈出,枭雄尽出,互相攻伐的过程中,很多都战死了,人才都是一出一批的,这个时代耗尽了很多人才,所以在人才选拔上没有新的能人出现,所以只能依靠司马懿

三 曹氏家族

曹操后人能力不足,从曹叡病逝之后,一直没有曹氏家族的人接替,曹爽跟曹真差距巨大,而司马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此消彼长


小民学历史


江山并没有衰败。它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换了主人。


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是不少,只不过很多都改换门庭,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西晋王朝服务。司马家族抢走的只不过是曹氏家族的管理权而已。


究其原因,是曹操家族的人才凋零导致的。


曹丕一辈,实际上是人才辈出。曹昂、曹丕、曹植、曹彰、曹冲等,个顶个都是人才。无奈争斗太厉害,夭折的夭折,被灭的被灭。魏文帝曹丕即位,无奈却只活了三十九岁。他的儿子曹叡才能一般,又早早身死。后来上来的,更是一个不如一个。


从此,曹氏家族彻底失去了对魏国江山的执掌。


任十三读史


曹操是以藩镇实力压住皇权和士族,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死后,曹丕没有足够的能力继续皇权和士族,所以自己在向士族妥协的情况下,夺了皇权。

然而,后来司马家作为士族的代表,可以给士族更多的利益,所以司马家就取代了曹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