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法匹拉韋臨床研究詳細數據首次發佈,可有效治療新冠肺炎

本文選自Engineering期刊網絡


作者:蔡慶賢,楊明輝,劉東京,陳軍,舒丹,夏俊霞,廖雪嬌,顧元博,蔡秋娥,楊揚,沈晨光,李曉鶴,彭凌,黃德良,張晶,張舒榮,王福祥,劉甲野,陳莉,陳淑彥,王召欽,張政,曹瑞源,鍾武,劉映霞,劉磊

來源:Experimental Treatment with Favipiravir for COVID-19: An Open-Label Control Study. Engineering, 2020. https://doi.org/10.1016/j.eng.2020.03.007

重磅!法匹拉韋臨床研究詳細數據首次發佈,可有效治療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由SARS-CoV-2感染引起,主要臨床症狀為發熱、咳嗽、肺部炎症、呼吸困難等。自2019年12月以來,COVID-19疫情已對我國乃至全球公共衛生構成了重大威脅;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COVID-19列為全球性大流行病。截止到3月20日,累計確診人數超過20萬例,死亡人數超過8000例。然而,目前還沒有針對這種病毒的特效治療藥物。


疫情爆發後,迫切需要尋找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來治療COVID-19。近期,體外抗病毒實驗表明,瑞德西韋、法匹拉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藥物已具有體外抗SARS-CoV-2活性。但這些藥物是否真的有效仍需要臨床研究來評價。


2020年3月18日,一項"法匹拉韋(Favipiravir)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研究(註冊號:ChiCTR2000029600)"結果顯示,法匹拉韋可通過加快病毒清除,達到緩解COVID-19進展的療效。該研究由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題目為"Experimental Treatment with Favipiravir for COVID-19: An Open-Label Control Study"。


在本項臨床研究中,研究者對符合入組條件的35例COVID-19患者進行法匹拉韋治療(首日:3200 mg;第2到14日:1200 mg/天,一日2次口服,療程至病毒清除或最長14天)。此外,研究者還納入年齡、性別和疾病嚴重程度相匹配的45例COVID-19患者接受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400 mg/100 mg,一日2次,口服)治療,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用藥後病毒清除時間、胸部影像學改善率及藥物安全性。


以病毒的清除為主要療效指標是國際上評價抗病毒藥物臨床療效公認的金標準。該臨床研究以病毒清除時間為主要臨床終點來評價法匹拉韋藥效,同時考察藥物治療後肺部影像學改善率以及藥物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在病毒核酸轉陰時長方面,法匹拉韋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轉陰時長的中位值明顯縮短,分別為4(2.5–9)天和11(8–13)天,具有顯著差異(P < 0.001)(下圖)。在胸部影像學改善方面,法匹拉韋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改善率分別為91.4%和62.22%。另外,該研究通過多因素分析發現,在控制潛在混雜因素(年齡,發病時間等)後,法匹拉韋治療仍然是胸部影像學改善、早期病毒清除的獨立影響因素。

重磅!法匹拉韋臨床研究詳細數據首次發佈,可有效治療新冠肺炎

法匹拉韋治療組與對照組病毒核酸轉陰時長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P < 0.001)。


在安全性方面,法匹拉韋已經於2014年在日本獲批上市治療流感,上市以來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法匹拉韋治療COVID-19臨床結果表明,該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明顯少於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對照組。法匹拉韋組不良反應總數為4例(11.43%),分別為腹瀉2例,肝損傷1例,飲食不良1例;而對照組不良反應總數為25例(55.56%),分別為腹瀉5例,嘔吐5例,噁心6例,皮疹4例,肝損傷3例,胸悶2例。與對照組相比,法匹拉韋組的不良反應少,耐受性更好。臨床研究期間,法匹拉韋治療組無一例因為不良反應而停止用藥。


本研究是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首個按照國際公認的病毒性疾病藥物治療有效性的金標準,以病毒核酸轉陰時長為主要療效指標完成的臨床研究。其次,COVID-19的一個重要臨床症狀是以磨玻璃樣病變為代表的胸部影像學改變,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於胸部影像學改善來評價藥物療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