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清欢”是什么意思?爱过的你明白吗?

用户628522258807043


01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此句话,最早是出自北宋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苏轼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原文如下: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古诗解析: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此诗是苏轼被贬官之后所作,远离了喧嚣的都城,远离了官场的争斗,忘却了名利欲望,走进了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大起大落之后,历经沧桑之后,蓦然回首,也许这才是人生应该有的“清淡的欢愉”。



02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03电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

由佟大为,陈乔恩主演的电视剧《人间至味是清欢》,在历经情感风波,事业失败之后,曾经一蹶不振,而后成功逆袭,并过上了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清欢”人生。



不管是苏轼,林清玄,还是电视剧,所要阐述的都是“人间最美是清欢,平平淡淡才是真”。此种境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总是为了追逐功名利禄,而牺牲了家人,牺牲了自己,甚至是道德人性,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兜兜转转,忙忙碌碌,最终才发现,最平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实最可贵的。



不浮不躁,内心的安宁才是最大的清欢;不慌不忙,眼前的幸福才是最真的清欢。不以物喜,再大的名利最终都归于尘土;不以己悲,最终陪伴自己的还是自己。

居林间小院,赏日出日落,品一壶清茶,捻一朵小花,看四季花开,看云卷云舒,闻稻花飘香,看炊烟袅袅......

时光流转,朝朝暮暮,人间至味是清欢,心灵安处是吾乡!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ruelove208


刚刚去世不久的台湾作家林清玄有本散文集叫《人间最美是清欢》,讲述的是作家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隐喻最美的生活就是平淡、寻常的烟火人生。

“人间至味是清欢”,和“人间最美是清欢”意思差不多。如果真的要和爱情扯上关系,也就是“绚烂之后归于平静”。

爱情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个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个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的“人间至味是清欢” 讲的就是爱情的第三重境界。蓦然回首,心爱的人,却在灯火零落之间,静静独立。

多少浮华,多少辉煌,多少功名利禄,多少浓情蜜意,在人群散尽之后,都变成了幻影。而真正追求的人,却在不起眼的地方,这是不经意的幸福。

多少浓情都会转淡,多少沧海变成桑田。多少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人转眼变成了故事,多少缠绵悱恻的情人早已相忘于江湖。

爱一个人,守一座城。一箪食、一瓢饮。小米稀饭,天天喝也不厌倦,大鱼大肉连续吃三天就很累了。

人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冲击和洗礼,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和折磨,才能慢慢懂得“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平淡人生。

感情亦然,只有经历过苦苦相思,苦苦相恋,苦苦别离,最终才会懂得只有眼下的拥有的爱情是幸福的,尽管简简单单,尽管平平淡淡,但却真实、持久,经得住考验,有着浅浅的欢喜,有着淡淡的爱意,这才是两情相守的最好的状态。


陌上书香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句诗,是出自苏轼的一首《浣溪纱》,「人间有味是清欢」,写出了人生快乐的真谛。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词的序言中写道,元丰七年也就是108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这一天,苏轼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这首词就是写这次游山的细节。

词的上片写景。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细雨斜风,天气微寒,雨后天晴,烟云淡淡,杨柳萧疏,在水滩边沐浴着美好的晴晖。寒冬里,难得一个放晴的好天气,无怪乎此时苏轼要与好友游山。

入淮清洛渐漫漫,在山上,可以看到眼前的清澈的洛水,渐渐流向远方。

词的下片写野炊。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在山上,苏轼与好友搞起了野炊,喝的是乳色雪白的好茶,吃的是新鲜可口的野菜。

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这次游山赏景中,在这次清淡野炊中,苏轼品味到人生不一种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才是人生真正的味道。

人的一生,归根到底,追求的无非就是快乐。

然而,有时我们会舍本逐末,忘记了快乐的目的,费尽心力去追求那些自以为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结果迷失在求不得的痛苦之中。

而有时,我们又会迷失在现代社会的过度刺激之中,丧失悼了感受快乐的能力。

你看,苏轼在一次普通的游山野炊中,感受到了山川风物的美好,品味到了简茶野菜的可口,体会到了人生清淡的欢愉。

所以,人生的快乐不是来自于灯红酒绿,不是来自于山珍海味,不是来自于倚红偎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过度的刺激,只会令人麻木,从而让人失去体验快乐的能力。

真正的快乐,是来自生活的细节,来自那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人生时刻,真正长久的快乐,是人生清淡的欢愉。

所以——

要想获得人生的快乐,就要用心去感受世界的每一个局部;

要想获得人生的快乐,就要用心去体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要想获得人生的快乐,就要用心去体验人生的每一个时刻。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我感觉人只有在有闲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大都非常繁忙,因此很难体会悠闲的好处。

清欢是人的一种情怀,是一种态度。古人已经给我们很好的借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许清闲消永夜,唯图淡雅度今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种意境都透出一个淡字,一个闲字。所以清欢是自我可以掌控的一种逍遥。



你会有时间欣赏百花的娇艳,古寺的静谧,山风的险峻,观白云飘过,听山风鸣于耳畔。泉水的清浪,此时能够感受大自然的恩赐是那样富足。人生是那样美好。踏光阴而行,与天地万物为伴。

清欢,是一种出脱的淡然。与朋友一同听一段走心的音乐,品一壶茶,茶可浓可淡,不计较色香味之浓烈,只求泥壶的温暖,小杯的质朴。绿茵下,享浮云流过,看落日红霞。

清欢,是一壶温暖的淡酒,无需浓烈,只要清香四溢就好。与朋友或红颜知己,一同轻饮淡品。谈古说今。看白月东升,看群星由明亮转为暗淡。夜风轻拂树叶的爽利沙沙声响,与虫鸣一同悠然的暗香飘过。这一切都只有在静后,才能体会,只有闲时,才能享受与把玩。清欢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静,一种淡,那是人生另一种滋味 ,无静的人不懂,不甘清淡的人无法看见。


楼兰落日1


“清欢”一词出自北宋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句为“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苏轼与好友在郊外游玩时发出的感叹。把“野菜”视为“清欢”。后来“清欢”在台湾作家林清玄的笔下即为“清淡的欢愉”,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清欢”也许就是大家口中的“小确幸”,即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有人说“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我深以为然。每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生活境遇中,我们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小确幸”。这种简单的幸福和快乐只要用心感受,会带来无穷的快乐和力量。

“清欢”的背后是达观的生活态度。物欲横流的社会,商业价值逐渐演变为普世价值。身为普通人即便再怎么追逐,却也有无法碰触的天外天。可以努力追逐,却也不能忘记自己所拥有的,把自己拥有的加以利用,资源最大化。正可谓:脚步不停歇,心却有归处。

人生浮浮沉沉起起落落,终究归于尘土,珍视情感,珍惜生命,善待每一个来去的人和事。我们能带走的只是普通日子里的每一点感受。我们能把握的也只有当下的每一寸光阴。



阳光下的麦田


此句出自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晓作寒》,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这一哲理性的诗句,可以说是全诗的精髓,给人无尽的思索和探讨。


远离喧嚣热闹的城市,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忘却令人烦恼的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接近自然,感受农家朴素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淡的欢愉。




而清欢之所以直击人的内心,对此林清玄说:是因为它对物质的无求,却在奋力追求心灵的品味。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既不是李白诗的自我放逐或者尽情欢乐,也有别于杜甫的悲痛心事或者无奈感叹,是一种在现代社会很难寻觅的心理感受。


小北情感屋


简单的就是最有韵味的,无论是心情,还是生活态度,最朴素自然的才能存留长久。

清新自然,清淡的欢愉,才最至清至纯,才会历久弥新。

比如生活中的珍羞美味,初吃自是佳肴,但都不会长久回味,反而是那些印在心灵深处的令人回味的粗茶淡饭,如幼年时母亲亲手和面包的饺子,即便是素馅饺子,在热气腾腾中,一家人围坐一处,边说边吃的回忆中,自是让人回味无穷。

虽是简单致极,但却有味无穷。


遇见云妮



怎样理解“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诗是从杜牧的诗中化用而出,意思也基本一样,淡泊名利,追求人生本质享受无争之欢愉。不过东坡词更淡,表面少了杜牧的沉郁,其实更含蓄几乎不露痕迹。

苏轼博览群书,对唐人作品了然于胸,信手拈来稍加修改,便可放入自己的作品里。他有一首《定风波》就是櫽括的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对比一下两首诗词,可以看出杜牧的影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浣溪沙 苏轼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杜牧的沉郁

杜牧说天下清平,像我这“无能”之人,日子颇有兴味;爱孤云之逍遥,喜老僧之闲静。远去之时,遥望太宗的昭陵。戛然而止,沉郁而含蓄,拳拳之心,藏于“乐游原上望昭陵”之中。

其时牛李党争,藩镇割据,杜牧“清时”二字是反意。无能其实是自嘲和无奈。

东坡的含蓄

东坡词通篇写景,结尾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不敢再有杜牧“望昭陵”那么明显的暗示。原因是东坡因反对新法,在元丰二年遭遇乌台诗案后,词里不敢再有明显的表露。

而当时读书人都知道这句是化用杜牧的诗,杜牧与东坡在所谓“清时”都选择离开政治中心,所以东坡无需直言,此处化典无痕,避开“清时”这个带有嘲讽的词,不至于招惹是非。

东坡这首词写于元丰七年,第二年神宗驾崩,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全面废除新法。反对新法的苏轼不久即被启用,登上其宦途高峰。不过他又与旧党不和,最终又外放了,这是后话不提。

人生有味是清欢,背后和杜牧一样,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古代哪有读书人不想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呢?

宋神宗赵顼死于1085年4月1日,真巧,今天是他的祭日,而东坡这首词写于933年以前。

@老街味道

2018-4-1


老街味道


人间有味是清欢,结合当时苏轼被贬黄州的情境,指的是人生在世最有味的是清心寡欲的淡雅,隐居山水之间的闲适,与官场名利、热闹纷扰撇清了关系。

就好像人间是一场描金绣凤的浮世绘,欢乐场,熙熙融融,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只有心豁达了,超脱了,才能体会人间至味何尝不是寡淡呢?

离开世间纷纷扰扰,纵情山水之间,结三五友人,喝酒,赏月,唱歌。在院前种菊花和青菜,夕阳西下时,望着南山,吃素菜,没有山珍海味却才知素食是人间真正美味。回归自然又岂能是山珍海味能比?

与自然在一起久了,做人也天真率洁,不尚雕琢,超脱自然。这样的日子以霓为衣,以风为马。仿佛神仙中人,逍遥自在,早已忘却眼角深沉的泪水和曾经痛苦的心,此刻,心是自由的。




养心


林清玄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书中,把“清欢”说成“清淡的欢愉”很是赞同,人世间最为真切的不是大喜大悲,而是那些看似寡味,实则真切的“清淡的欢愉”

在我自己的头条文章中,我说过苏轼是个吃货,文人中不乏吃货,会吃的很多。可就苏轼能写出“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代表着一种境界。因为自信,因为悟彻,因为豁达,所以才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素斋食谁都可以吃,可欢不欢喜就冷暖自知了。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让我们感受一下身边那些不动声色的美,让我们享受生活的常态,因为生活不是不美,但是它很多时候,都美得不动声色。

苏轼信佛,佛说,素心如简,待莲花开尽后,便是清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